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介绍.docx
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介绍1. 体育课程的新理念健康的理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阿拉木图宣言)体育课程的新理念,从手段与目标的界定出发,提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基本思路。 1.1课程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核心,强化体育项目为我所用的选择性,淡化体育项目的系统性。1.2课程的性质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3课程的定位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设置必修体育课程(十四年)。除在国家课程中设体育课程外,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也可以选择增设体育课程内容。 2.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为了使教师与学生都有一个明晰的课程目标,不仅需要一个明确课程的总目标,还要使学习目标具体化,由课程的原则要求变成学生的行为表征,由隐性目标变为显性目标,这就需要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2.1课程总目标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2.2课程目标的五个维度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并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2.3 水平目标水平目标:是指预期某一水平的学生在各学习领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将12年的中小学教育分成5个水平,确定6个水平目标,即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1-2年级 水平1水平2; 3-4年级 水平2水平3; 5-6年级 水平3水平4; 初级中学 水平4水平5; 高级中学 水平5水平6中学体育教学为什么要划分学习水平阶段? (1)体育课划分学习水平,有利于体育教师进一步明确本阶段的具体要求;(2)更好的选择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内容活动;(3)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分析。3. 课程结构的改变3.1课程、结构的概念课程:根据培养目标选择的所有教学内容的总合。课程包括课堂教学,也包括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其他教学活动。结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3.2体育课程结构的改变。3.2.1强调课内与课外的一体化。课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课堂教学,还必须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锻炼、活动、竞赛才能实现。3.2.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项目太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体现课程的活动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4.体育课程的功能功能:某一事物和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改变体育课程过于强调传授知识与技能的 惯例,而是强调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过程达致下述功能的实现。 体育能力包括体育锻炼能力、体育娱乐能力、体育欣赏能力、自学能力、自练能力及自评创新能力。4.1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4.2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课程强调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通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不断增强体能。4.3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对自身身体和健康的认知水平,坚持锻炼,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学生还将发展自身对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适应能力。 4.4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课程教学中形成的生动、活泼、友善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通过克服运动中的障碍和经历挫折了解与体育锻炼密切相关的营养、卫生、安全防范等方面的知识及其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最终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增强自尊和自信心。 4.5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树立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竞争意识与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并以积极的态度关心家庭和全体的健康。 5.对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价值:某一事物或方法的意义5.1学会学习终身体育对每个学生的个体而言,随着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的发展变化,体育活动的内容、方法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走出校门以后是否能继续选择学习适宜的体育活动内容,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显得更为重要。学会如何学习体育是体育课程的首要功能。 5.2学会生存强身健体从了解和掌握营养、健康知识(包括常见疾病的预防、远离毒品等)、科学锻炼的知识与技能到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学会在各种环境下如何生存,是体育课程的重要功能。5.3学会做人社会适应体育课程学习的环境、氛围对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团队精神、沟通与协作、谦虚谨慎、胜不骄、败不馁)具有独特的功能。 6.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拓展6.1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选择性(根据增进学生健康的需要)竞技运动类项目;余暇与户外体育项目;民族、民间体育项目 6.2教学组织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教学方法多样化设计(1)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俱乐部;选项课(打破年级与班级);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学习(是通过参与者相互进行协作、交流、沟通、分享,达到互补、互动和双赢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的注意事项 (1)合理设置问题体育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育基础与学习内容的特点,要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动机;2)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创新,对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要给予宽容、理解和支持;(3)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体育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各显神通,取长补短;(4)注意运动技能的学习的特点运动技能的探究学习,不仅是解决对技能懂不懂、知不知的问题,更是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同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同时已要注意运动安全防护问题。 7.课程评价的改革教学评价的综合性设计;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7.1评价功能的拓展态度、情感、行为; 体能与技能水平; 进度幅度等。 7.2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综合性学生的自评、互评; 客观测试; 教师评价; 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8.课程资源的开发8.1扩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生的余暇时间;充分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如:家庭与社区、远足、郊游与野营等。8.2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 9.课程管理的改革9.1国家国家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制定高等学校的课程指导纲要;宏观指导课程的实施;对国家课程的教材编写进行立项审查和教材的审定。9.2地方地方根据总体要求,规划课程的实施方案,确定基础教育课程方案中的“地方课程”。9.3学校确定“学校课程”,因地制宜、具体组织课程的实施。 五、关于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作用在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教其效果差异很大的原因,除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态度外关键就是教法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大都受益于他们对方法的创造性的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创造新法”。1.语言教学法是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以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为重要认识媒体的教学方法。1.1讲述、讲解法 讲述是对中学教材中体育与卫生保健理论知识作系统的讲解。讲解是对技术动作和形成的概念、原理、规律等进行解释和说明。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1.2、谈话法 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进行谈话的方法。又分为启发谈话法和复习谈话法两种。 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谈话法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取决于教师所提问题的内容和方式。1.3、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着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相互启发、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的优点:一是在讨论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二是发言的内容可不受教材的限制;三是集体成员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四是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1.4、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定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资料文献,独立地获取知识、总结经验、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指导学生学习、复习,使用参考书和工具书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书本的学习需要他们自己阅读和领会,因此使学员掌握读书方法,培养他们阅读能力和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1.5、运用语言法,教师也容易控制教学过程。因此,在运用语言法时应注意:一要科学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原理清晰,层次分明,使讲授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二要注意使教学语言准确、精练、形象、生动,能吸引学生认真听课,主动学习;三是注意指导学生听课,有思考的练习。 2.直观法 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一般称为直观法。这是教师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借助感官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形成概念、领会与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使其形成正确认识,并培养学生观察力的一类学习方法,常用的有示范法、观摩法等。 2.1示范法 示范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身体练习或直观教具,或向学生做示范,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或动作表象的一种方法。它包括教师或学生的动作示范、图片、图表、挂图和模型的演示,幻灯、录音、录像、教学电影以及电脑等多种媒体的演示等。这种方法,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动作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 采用示范法应注意:示范前,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作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示范的效果。示范时,选好位置和方向,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示范对象及示范过程;要引导学生观察示范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动作方法;要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把感知和理解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全面、正确的知识;把示范与讲解结合起来,采用教具的演示时要注意时机和效果。 2.2观摩法 观摩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学校观摩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这利于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生动实际的教育。观摩法可分为三种:一是准备性观摩,二是行进性观摩,三是总结性观摩。3.实践教学法 3.1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学技术动作,反复练习,多次重复以巩固与运用所学知识,掌握体育技术,提高身体素质和各项运动能力的方法。练习法中又分为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和循环练习法多种。运用练习法要注意: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并在有关理论指导下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要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练习方式要多样,注意坚持经常和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及时检查和评定练习质量,使学生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动作。 3.2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实际操作,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 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要求组织实习作业;以学习相应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加强实习作业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并及时评阅学生的实习作业。 拓展: 讲解与示范方法详解讲解与示范是体育课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本章节将主要介绍:一、讲解与示范的关系和作用1.讲解是体育教学中运用语言法的一种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它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要领、做法及要求等,以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技能,进行练习的方法。2.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法,它是教师(或教师所指定的学生)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3.两者的关系和作用只有讲解,没有示范, 学生只能得到一个抽象的动作概念;而只有示范,没有讲解,学生同样只能看到一个具体的动作形象。讲解是建立动作的概念,示范是将概念化的东西变成具体的动作形象,是讲解的补充和深化。 二、讲解与示范运用的时机、要求 1.讲解运用的时机1.1教师在开始组织学生学习前,应该向学生说明课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习要求等。1.2学生进行身体练习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或单独讲解。1.3一堂课在结束前,应集中学生进行小结,说明本次课学习的基本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布置课后作业等等。2.讲解运用的要求2.1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2讲解的内容要正确,要符合学生的程度。 2.3讲解要通俗易懂,精简扼要 2.4讲解的语言要生动形象 2.5讲解要富有启发性 2.6教师讲解时,使用语言的语气和语调,要富有感情,能鼓舞人心 2.7要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 3.示范运用的时机3.1对于一个新的教材,教师在介绍完动作的名称后,应先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动作示范,以使学习建立动作的完整概念。3.2如果学生对学习的教材,并不感到陌生,那么教师在介绍完动作名称后,可先直接讲解动作要领,再进行动作的正确示范。3.3如果所学的教材,动作复杂、偏难,教师应该把学生不易掌握的要领,多作几次示范,如某些突出的关键部位或动作要点 。3.4如果教学中,采用轮换方法练习,在学习某项新教材时,最好是在准备活动后全班学生集中在一起,统一进行讲解和示范 。4.示范运用的要求4.1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4.2示范要正确合理,符合学生的身体能力和实际水平。 4.3教师要注意选择好示范的位置和方向三、讲解与示范的动用方式如前所述,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会一个技术动作,教师不仅需要进行必要的讲解,而且需要进行正确的示范。教师讲解的语言,再形象化也不能变成直接的动作形象,示范是将教师的语言变成具体的动作,是讲解的直观和继续,也是讲解的补充和深化。当然,这并不是说无论任何情况下,都是边讲解边示范。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所教动作的结构特点正确地、合理地运用讲解与示范。有时讲解居于教学的主要地位,而示范则成为讲解的补充,有时候示范居于主要地位,而讲解则成为示范的补充。1.先示范、后讲解 动作的初学阶段,如果学生对新授教材从未接触过,教师可在介绍完动作名称后,先做一次示范,使学生了解动作正确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再讲述所学动作的要领,完成的方法以及动作的关键和要求。 2.先讲解、后示范 在体育教材中,有许多教材在各年级是重复出现,但要求不同,经过一段时间后需要再学习,一般可以采用先讲解后示范的教学方式。先讲解后示范的教学方式,在高年级学生中及复习课上运用较普遍。3.示范为主、讲解为辅 由于学生的知识与经验都有限,对教师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在教学方法上要加强直观性。在教学中,一般以示范为主,讲解为辅。4.讲解为主、示范为辅 在体育教学材中,由于教材的难易程度不一,学生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动作,尤其是动作的技术细节要求较高的教材,困难较多,为了确保学生学好教材,可以在讲解示范后,再做一次讲解,但第二次讲解并不是第一次讲解的简单重复,要求讲解更加明确、精练,并要简单讲解动作原理,并能突出教学和重点,以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动作的关键所在。这种方式一般在高年级学生中运用较多,因为他们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提高。5.边讲解、边示范 在体育教学中,因为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尽量从各方面考虑教学效果问题,尽量减少教的时间,增加学生实际练习时间。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教学方法,这样既能节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效果。6.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 为增加学生课堂实际锻炼时间,教师不仅在教学方法上要加以改进,在教学的组织上也应尽力考虑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有些练习经常是在集体形式下进行统一练习,所以教师若能采取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随着眼教师的讲解示范一起练习的方法,则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六、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任务和要求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任务 1.1使学生正确理解学校体育在教育和国民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及其重要意义;贯彻体育教学大纲,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合理地运用教学原则以及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激发全体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1.2努力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熟练地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 1.3根据学生具有在职性、师范性和成人性的特点,在加强教育理论和基础理论讲授的同时,应注意加强语言表达、动作示范、文字表述,教学组织、自学和科研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提高学生在掌握技能过程中对各种矛盾与困难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教法的能力。 2.教学建议与要求 学习与研究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应根据本学科的性质、任务以及在职体育教师的特点。 2.1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2.2要求学生能紧密联系教学实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解决教法中的各种问题,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2.3加强教材的学习和教法的研究,提倡讨论、座谈式的教学。 2.4为了实现上述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在本学科的特点,讲授与自学要密切结合,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还可辅以电视、广播、函授以及电脑网络等方式。 第一章 体育教学目标与教材教法实施一、体育教学的目标体育教学: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学生的参与下,按照教育方针和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与技能,培养思想道德品质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要达到的标准。1.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术和发展基本能力,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培养学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体育教学的原则1.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是指,为使学生明确教学的任务,积极地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 确定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二是依据体育教学的特点。 2.从实际出发原则 从实际出发原则是要求体育教学的内容、组织教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等,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基础、体质状况,以及学校的场地、体育器材设备、季节气候、班级人数等实际情况。 从实际出发原则的理论依据是:一是学生的主体条件(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客观存在的教学条件(组织教学的实际需要)3.全面发展原则 是指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要全面多样,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系统器官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得到发展。全面发展原则 的主要依据为:一是青少年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黄金的时期,由于人体生长发育的可塑性和不可逆性,片面和畸形的体育教育将对学生的身体产生无可挽回的损失。 二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全面发展不仅包括身体的发展,还应包括心理,特别是学生个性的发展。 4.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 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根据教学的目标、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在合理安排学年、学期、每次课和课中每项教材的运动负荷方面对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理论依据是:运动生理学上疲劳和恢复以及超量恢复等理论;。 正确处理好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关系;。在练习中,注意练习与休息的合理交替以及适宜性休息的选用。5.直观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知到所学身体练习的生动形象和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提高教学的效率,对体育教师利用多种直观方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而提出的基本要求。 直观性原则与教材教法有重要的联系。不同的教材,其展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特点是不同的;同一个教材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展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特点是不同的。 6.循序渐进原则 是指为了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掌握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并使体质得到有效加强,对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和运动负荷安排的系统性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 在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与“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材教法的研究中,对教材的“序”和学生能力发展的“序”,应作为同等重要的问题来对待。 7.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发展体能,增强体质而对体育教学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 从宏观教学的观点出发,对教材教法(微观)进行选择与运用。从微观上讲,在一节体育课上应保证对一个教材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和练习量的要求。三、体育教学方法及特点1.体育教学方法教材教法是将教材、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因此,研究体育教材教法首先应研究基本的教学方法理论。体育教学方法实际上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1.1体育教学方法系统 现代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这决定了体育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1.2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依据师生双边活动进行分类,可分为讲授法和学习法(包括练法) 。依据体育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可分为传授理论知识的方法、技能教学的方法、锻炼的方法和教育的方法。 依据教学活动中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及其来源进行分类,可分为语言法、直观法和练习法。依据教学活动中获得信息的性质和功能特征进行分类,可分为基本信息的手段和方法与辅助信息的手段和方法。依据体育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可分为教育学中的一般方法和体育中的特殊方法 2.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2.1教学的组织与教法相结合 组织与教法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因素。组织与教法应以追求教学班整体教学效益为目的,以最佳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手段相结合。2.2练习法和恢复法相结合 练习与休息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练习法是用运动刺激有机体,使其产生疲劳;休息法是用相对静止的活动使有机体恢复。练习法与休息法交替合理使用对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有重要意义。 2.3练习应与保护和帮助相结合 保护与帮助的运用是体育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预防运动创伤的重要安全措施。保护是指教师在学生练习时为了使其不受伤害而施加的安全措施。帮助是指教师在学生做练习时施加的适时、适量的助力或阻力。2.4教、学、练相结合 教、学、练相结合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地综合运用教法,使教、学、练相结合,对于提高体育课的密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也有一定的意义。 四、课时计划(教案)1.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形式与分类1.1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形式 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形式是表示其教学内容和过程的结构和方式,其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形式又分外在形式与内在形式。 1.2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分类 理论课课时计划 双栏式体育课课时计划 表格式课时计划 实践课课时计划 卡片式课时计划 多栏式 顺序式课时计划 2.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基本术语设计和书写体育课的课时计划一般都需要运用一系列术语。2.1体育课的任务 体育课的任务是指一节体育课要达到的目标,制订体育课的任务有一些基本要求。首先,体育教学的任务应全面。 其次,体育课任务应具体。 这里的“具体”是指,本次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应通过明确的手段并且是具有本次课特点的可实现的目标。 2.2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在体育课课时计划中,一般用动作要领来描述新的教材。与动作要领比较接近的概念是动作要点(又称技术要点)。它是指对动作要领的简洁描述。在体育课的课时计划中,对复习教材的技术描述多用动作要点,这种描述是比较简单的,它常以技术口诀的形式表达。 2.3重点 体育课课时计划中重点的涵义包括教材重点和体育课的重点。 2.3.1教材重点 教材重点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2.3.2体育课的重点体育课的重点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教育目标。2.4教材的难点 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总之,教材的难点是因人、因时而异的。2.5一般性身体练习一般性身体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2.6专门性练习 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 2.7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指教学的分组与分组教学、队列和基本练习队形、体育器材的摆放与分配以及教师指挥与示范的位置、课堂常规的建立与实施。2.8教法步骤 它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的复合词,是指教、学、练的有机结合及其有序过程。2.9要求 体育课课时计划中的要求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基本愿望和条件。它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技术(节奏)、规格(标准)要求,教学组织(包括思想品德及个性培养)要求,以及保护和帮助(站位、部位、用力、时机)等的要求。 3.课的设计课的设计(设想)是指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和主题,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各个步骤、每项教材教法进行认真地研究后,拟订出的比较详细的实施构想。课的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确定课的教学任务、重点和难点;确定课的类型与教学结构;分析教材的意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具等);语言的运用;拟订辅助性教学措施。 4.设计实践课课时计划的注意事项实践课课时计划有多种形式,但在实践中使用较多的形式还是表格式课时计划。设计表格式课时计划应处理好如下关系:4.1上下关系 在表格式课时计划中,对内容的书写应有一个顺序。一般的顺序为:表头、任务、重点、难点、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课后小结、场地器材布置、密度负荷预计。对于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一般是顺序书写身体练习的名称、动作要领、重点、难点、保护与帮助。对于基本部分的组织教法,一般应顺序书写组织、教法步骤、要求等。 4.2左右对称关系 表格式课时计划一般分左右两部分。表格式课时计划的左边是教学内容。表格式课时计划的右边是组织与教法,一般应相对左边的内容,依次填写教学的组织、教法步骤、要求、易犯错误及纠正等。对于游戏和比赛,应写清规则或要求。4.3详略关系 教师书写课时计划中的内容应处理好详与略的关系。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对详与略有不同的要求。新授课的内容一般写得较详细;复习课的内容书写相对粗略;对于新教师,要求尽可能把课时计划写得详细些。五、体育教学中师生的基本活动 1.体育教学中师生的基本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教师的教; 第二部分:学生的学与练; 第三部分:师生间的交往 教学活动的主体既是教师,又是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都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因素。2.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有哪些基本要求呢?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密切联系,表现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也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出充分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要做到: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师生平等;关心、爱护、帮助学生;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提高自身的素质。 六、体育教学的特点特点是一个事物特有的矛盾,研究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利于加深对体育教学过程本质的理解,一般认为体育教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教、学、练合一的特点各项体育运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都要通过练才能掌握。2.多种组织形式相互配合的特点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基础和水平客观地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区别对待,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要。3.交往多样性特点由于体育教学需要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客观上要求进行多方面的交往,因此有人把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称之为“课堂小社会”。4.锻炼性特点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七、中学体育实践课程环节分析1. 准备部分1.1 任务1.1.1 把学生迅速组织起来,宣布课的任务和要求,检查人数,安排见习生,并通过注意力练习,使学生振奋精神,注意力高度集中,活泼愉快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1.1.2 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1.1.3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2 内容1.2.1 课堂常规1.2.2 一般性准备活动1.2.3 专门性准备活动1.3 组织教法组织教法力求严密。练习方式一般采用集体或分组进行。1.4 时间准备部分的时间应根据一节课的时间而定。2. 基本部分2.1 任务2.1.1 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2.1.2 对学生进行素质练习,为更好地完成技术动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1.3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2.2 内容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这节体育课的主教材,是大纲和教学进度所规定的内容。2.3 组织教法2.3.1 教材之间的顺序要合理安排。2.3.2 辅助练习、身体素质练习要合理安排。2.3.3 要合理安排密度和运动负荷。2.3.4 要合理地确定练习的组织形式。2.4 时间基本部分所安排时间的长短也应根据一节课的时间长短来定,45分钟的课,基本部分大约安排30分钟。3. 结束部分3.1 任务课的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并对课进行小结,宣布下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等。3.2 内容3.2.1 放松练习。3.2.2 小结。3.2.3 布置作业、宣布下节课的内容。3.2.4 收还器械。3.3 组织教法结束部分一般采用集体形式进行。3.4 时间45分钟一节体育课,结束部分应安排3-5分钟。4. 合理安排队形和调动队伍4.1 调动队伍必须掌握节约时间,缩短距离的原则4.1.1 进行每一练习时,场地的选择和利用,队形的变化和调动,都要通盘考虑。4.1.2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队形变化和调动队伍。4.1.3 使那些不能移动的场地器材固定下来,让可以移动的场地器材尽量靠近固定的场地器材。4.2 调动队伍时应考虑到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4.3 安排队形要合理4.3.1 要使学生看清楚教师的示范动作。4.3.2 要便于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技巧)4.3.3 要方便于学生相互观察。(往返接力)4.3.4 要符合安全原则。(蹲踞式起跑)4.4运用队形要注意的几点4.4.1 队形必须“建筑”在队列训练的基础上,要调动个人动作的正确性和整体操练的一致性,要有计划,有要求,防止拖拉时间。4.4.2 队形是个整体,是按教师口令或指示,各小组沿着一定路线进行,合理地组合起来的整体。4.4.3 每学期开学初,队列队形的练习要重点抓。4.4.4 教学队形的变换和运用取决于教学任务的需求,要变得恰当,运用得法。5. 教学的分组和组织教学6. 场地和器材的布置7. 培养和使用学生班干部课后作业1. 体育教学中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有哪些基本要求?2. 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什么?3. 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队形和调动队伍?第二章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学一、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意义与内容 1.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强调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应以育人为宗旨,围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体育学科在课程整体中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可见,进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学,是时代发展对体育学科提出的要求,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2.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内容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内容可因年级而异,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文化知识水平安排其内容与排列。例如,对初中生教学内容的安排就应该注重青春发育期的教育,以及身体素质锻炼的理论与方法。对高中生的教学应在初中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保健知识、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强调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文化修养,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2.1初中一年级教学要求与内容 2.1.1教学要求 进一步认识体育锻炼对促进生长发育和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了解青春期营养、卫生常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集体意识。 2.1.2教学内容 体育锻炼与健康成长;青春期的卫生知识与体育锻炼;在集体生活中与同学友好相处;安全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2初中二年级教学要求与内容 2.2.1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好处和青春期体育锻炼的卫生,知道我国体育运动的伟大成就,学习有关营养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教育学生在身体锻炼和运动技术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身体锻炼实效性。 2.2.2教学内容青春期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好处;新中国体育的伟大成就;营养知识。 2.3初中三年级教学要求与内容 2.3.1教学要求 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逐步树立现代健康观,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科学道理;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和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陶冶美的情操。 2.3.2教学内容现代健康观;生命在于运动;环境与健康;心理健康;健康审美观。 2.4高中一年级教学要求与内容 2.4.1教学要求 学生能够主动阅读体育与健康课本,了解理论知识对身体锻炼的意义与价值。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并能够与同龄人进行比较,认真上好体育课,进行有针对性地自我锻炼,扬长避短。学会自己制定锻炼计划,在锻炼过程中学会自我监督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