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关于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研究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29949931       资源大小:85.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研究毕业论文.doc

    嘉 应 学 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013届)题 目: 关于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研究 姓 名: 学 号: 2090311120 学 院: 化学与环境学院 专 业: 化学(师范) 指导教师: 申请学位: 理学学士 嘉 应 学 院 教 务 处 制1关于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研究摘要: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其本质来说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代教学观的具体体现,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由传统的教学目的确定到现代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场变革。这一变革是以教学目标的设计为导向。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知识与技能上。而且还要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有具体的培养指向,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倡导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范式,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因此,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新课程理念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包括教学目标在内的教学设计相关课题的研究队伍迅速庞大,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以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目标,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素质教育 IThe design of the new curriculum Chemistry teaching objectivesAbstract:The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objectives by its very nature is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modern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emphasizes the main role of teachers, teachers in lesson preparation to determine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is to be achieved by the teachers in teaching teaching requirements, and stressed that the teachers' behavior,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s basic to the classroom, books, to the design of modern teaching objectives determined b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urposes, is a revolu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design of this change is based on teaching objectives oriented. Fundamentally reflected in classroom teaching to th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concerned abou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not only in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aspects of the processes and methods, attitudes and values of a specific culture point to target the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rn teaching philosophy and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 promote the goal of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new ideas, new ideas, new paradigms is the key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Therefore, the goal of teaching is the dir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s expected to achieve the result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inal destination of all teaching activities. Ordinary high school chemistry curriculum standards (experimental)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build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attitudes and values" of the process and methods "fusion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courses target syste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epth study of psychology, pedagogy, instructional design, teaching objectives, including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team quickly and large, are trying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with a view to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Key words:New curriculum Teaching objectives High school chemistry Quality Education II目 录摘要IAbstractII1前言11.1课题研究的背景11.2研究的意义11.2研究的意义 2课题研究的有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2.1有关概念的界定22.2多元智力理论22.3人本主义理论22.4教学目标的陈述33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探究33.1调查的目的33.2调查的对象、方式33.3调查的内容34中学化学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44.1教学目标设计体系不规范44.2表述不当,目标动词不当,内容空泛44.3 教师不更新本专业知识,拓展视野54.4不重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不全,目标层次不清65教学目标的设计65.1恰当制定教学目标65.2教学目标叙写的要素65.2.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65.2.1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65.3化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制订76结论8参考文献9致 谢1181 前言1.1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程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教学目标比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化。教学目标按照不同的涵盖范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堂(课时)教学目标。本文研究的起点是课堂教学目标,为求简单,就简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是学生以前所不能而学习后能做到的事情。它是课堂教学的方向,能够指导、测量、评价教学活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要完成一定的任务,达成一定的目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传统的教学和教学研究一般用教学目的来描述学生预期的课堂学习结果。但由于目的规定得太笼统、太抽象,无法实施具体的观察和测量,因而对教学过程与结果的测量及评估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应是对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以克服教学目的表述中的缺点与不足。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应是教学活动、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修订的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之际,王祖浩教授作为国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研制和修订的负责人之一,在 2012年3月15日接受了中国教育部记者赵小雅的专访(见中国教育报3月15日第5版“立足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在教学目标方面他指出:对“目标要求”的水平划分、操作性、层次性等问题应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部分,建议突出基础性,体现时代性,明确化学学科核心概念,并加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两部分目标;对学生定量计算、宏微观转换的能力目标要求可适当降低;目标陈述的应该更加具体些,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以便有效指导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作为教育改革主要内容的课程改革也在逐渐深化,而教学目标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外学者在20世纪初就开始关注教学目标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掀起研究的高潮,至今方兴未已。1.2研究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而不是只注重学生的智育(以学习和考试成绩为主)。要求学校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课程与教学改革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的过程,新一轮课改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因此,要使新课程目标有效的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来,就有必要开展对新课程下中学化学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实践。 对中学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的研究,有利于改善目前中学化学化学教育的一些偏差与误区,引发我们在职教师对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再一次深思,有助于提高中学的化学教学质量。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化学课程的总体目标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体系的各个部分中去,就必须对每一个实际的教学活动作出具体的规定。作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是以化学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而使学生产生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行为变化。2课题研究的有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1有关概念的界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学目标有别于传统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看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知识、技能外,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体系。化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是体现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和要求。受“双基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化学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往往以追求升学率为目,只重视考试内容的学习,重视对学生的习题训练,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死记硬背,把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简化为机械僵化的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全面发展、素质培养从何谈起。化学新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个方面构建课程目标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2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认为,智力是以组合的方式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笔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由此,他提出了智力多元论的观点。他认为,人有九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不同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而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智力水平有高低之分,性格有内外向之别,反应能力有快有慢;还有思维水平、生活经验的差异等,这些差异的存在对学生的实验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该理论对于我们了解学生化学实验心理的差异,关注每个学生心理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策略,进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供了理论基础。2.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是人化的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本性和价值、尊严和自由、成就与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意识、有体验、有情感、有需要的个人,关心和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对发展每个人的先天潜能感兴趣。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人的特点、人的潜能,研究人的平等、合作、求知、审美和创造等特性。它的产生使广大教育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者对教育实践及其效果和价值进行反思,发现无视学习者特征所进行的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各学习者的潜能和价值,不能在每一学生身上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于是教育界提出,必须根据每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个别化教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价值依据,因为对高中生化学实验心理特点的研究正是为了了解高中生在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的实施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进而尊重每个学生、发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等。2.4教学目标的陈述 在新课程改革中,三维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表述学生的学习结果,采用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动词,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如“说出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列举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方法”等;二是采用体验性目标的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取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3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探究3.1调查的目的 现代化学教学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化学教学,在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就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调查的对象、方式对梅州市梅州中学、蕉岭县蕉岭中学、华侨中学的化学教师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其中定向发放的纸质问卷调查表共23份,回收率100%。所调查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梅州市,而调查的对象都为各个中学的化学教师。另外,在发放文件的时候,笔者还趁与教师接触的空闲时间与几位在职的中学进行交谈,了解中学化学教学,教学目标设计的实际情况。也在得到教师本人允许的情况下翻阅了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3.3调查的内容本次的调查内容以化学教学目标为重点,重在了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目标有何改进。具体的内容如下:新课程背景下梅州市几所重点中学化学教学目标调查表尊敬的老师您好,本调查旨在研究新课程的化学教学目标。您的填写将提供给我们重要的信息,感谢您对我做毕业论文的支持。请先填写基本信息:性别:1.男2.女 教龄:( )年 担任化学教师的时间:()年,现在担任几年级化学老师:()1. 您的教学设计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吗? A. 全部是B.有些是C.很少2. 你认为教学目标的制定对教学效果影响大吗? A.很大B.有影响C.没什么影响3.据您的教学经验,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的影响因素可按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列顺序为: A. 校长的支持 B.家长的支持C.考试与升学的压力D.教师教育教学能力E.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F.教师的专业知识G.学校文化H.其他 4.您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的时候,最需要指导的是哪些,并进行排序 A. 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 您在设计教学评价的时候,会注意到教学目标与评价方法之间的关系吗?(比如:教学目标中有“知道”,评价方法采用“各种客观测验、标准测验” A.经常会B.偶尔会C.不会4中学化学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统计问卷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梅州地区中学在努力响应新课改,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硬件设施上,大部分学校的教室已经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软件上,教师的素质也提高了很多,新招教师的学历都要求比较高,在职教师有能定期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培训学习活动。然而,在一线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在进行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时仍存在不少问题。4.1教学目标设计体系不规范 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内容范围应该是一致的。依照化学课程标准,教学日标体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将这三方面的目标整合在一起实施,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综合实现教学目标,真正体现课改新理念,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然而,也许是习惯使然,在翻阅许多教师的教案时,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依旧沿用旧的目标体系:“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或者是干脆把所有的教学目标写在一起,用“教学目的”表示。试想,如果课改新理念在我们的教学目标中都没有得以体现,那么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呢? 4.2表述不当,目标动词不当,内容空泛在发放调查问卷的闲隙时间,我翻阅了一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其中就发现了以下这么几段:例1:知识与技能: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在这个例子中目标行为动词选择不当,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目标动词模糊,“掌握”“理解”等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含义模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难以评价目标是否达成。因此,在陈述目标时要尽量摒弃原来大纲中“理解”、“掌握”等含意模糊、笼统的词语。二、是目标动词水平过高,与课程标准中学习水平要求不符。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中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标准”分别是: “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了解酸碱电离理论”,案例中用词显然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过高。例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以过氧化氢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命的情感。2.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在例2中,笔者认为目标内容泛化,一方面目标陈述内容过“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体验性目标的达成,不像知识与技能那样是一种特定的信息或一种非常具体的技能,学生很快就可以习得,而是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经历感受、认同、反应等一列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逐渐内化。“培养情感”、“养成态度”等目标,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根本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内容过“空”,“精神”、“情感”内容不具体,很难通过学生的行为外显出来,更无法测量和评价目标的达成度。目标针对性不强、操作性差,用无法体现内容特色的大而空的语句表述,是教师叙写体验性目标时易犯的通病。试析化学教学目标表述中的问题及纠偏策略。4.3 教师不更新本专业知识,拓展视野 在访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老师们对学识渊博,对教材以及考纲的要求都非常熟悉。但是笔者也发现教师只守着一本教科书和一本教参的现象比较普遍,没有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更多的还是服从于传统的应试模式,使得老师课堂传授的知识没能成为给学生提供知识的源头活水。“一张考卷定天下,一张文凭定终身”,习惯于传统的上半生学后半生教的陈旧观念。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一般说来,学生总是喜欢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高超、谈吐优雅的老师,愿意和他们相处,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有益的影响。教师就应从这些方面入手培养和提升个人魅力:提升个人魅力就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这一行业,更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跟上时代,紧跟技术热点,掌握新技能,再言传身教地教授给学生!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与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才能育好一代新人。其实,教师职业与医生相同,都是以人为对象。因此要研究人,要研究施教对象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当代医生仅仅会看病、会开处方已经不够,还要能了解病人的心理。同理,在教师的教学水平内涵中,不应仅仅是学科专业水平。对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虽然,目前新教师上岗前都有一个教育培训,但短短几天,不过是杯水车薪。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在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4.4不重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不全,目标层次不清问题表现:从调查结果看(见表一),化学教师备课时,教学设计应付检查,漫不经心制作的情况较为普遍,教学目标没有结合学情和教材编制化学课时教学目标,直接从网上或参考资料上复制、粘贴或摘抄现成的教学目标。在具体实施化学教学中,又离开或脱离所抄写的目标,进行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备课时,写的与想的不一样,上课时,讲的与抄 的不一样。直接导致化学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脱节,教学的随意性过大,缺乏教学目标的达成意识。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化学教学目标没有依据教材,把教材某课时中涉及的相关三维目标全部表述完整。 导致化学课时教学目标不完整,容易造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达成不全面,有些方面存在缺失。由于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缺乏准确的定位,常会出现目标层次不清的问题。对一些结果性目标的知识水平层次认识不清,理解不到位,确定知识水平的层次过于随意,教学要求变化过大。导致教师对知识要求过于随意,不同学校和班级知识目标的要求差异性过大,学生学习负担不均衡。问题您的教学设计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吗?选项人数比例(%)全部是28.7有些是834.8极少1356.5表一 教师问卷5教学目标的设计5.1恰当制定教学目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制订的目标要有利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也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 兼顾社会需要、内容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及规律等等。初中化学教学目标要注重使学生, 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化学学科及化学学习方法的基本特点,重视化学实验的学习,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内部动机。 制定单元化学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在比较深入地分析教学内容、做好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要根据学生的化学基础和发展需要有所侧重,要注意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充分地发展 教师要注意各类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提出认知目标的同时,也要考虑情感、意志、态度、行为、思想和品德等方面的目标。5.2教学目标叙写的要素5.2.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即预期学生通过学习后产生的行为变化。内在的能力和情感变化。学习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预期描述,是以学生为目标行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判断教学有没有效果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这是新课程与原教学大纲的描述方式的不同之处,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如培养学生,使学生,提高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等描述都不符号学习目标描述的要求。虽然在目标描述中常常将行为主体“学生”省略,但行为主体已隐含在目标中。行为动词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和特征,具有外显性的特点,通俗地讲就是“能做什么”,这种学习行为和特征,必须注意明确、可操作、可测量。教师在编制化学教学目标时应注意考虑到此方面。 化学课程标准中提供了部分行为动词的说明,其中 教学目标的具体行为动词的水平含义如下: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 a、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 b、了解、认识、能表示、辨别、区分、比较 C、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d、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 a、初步学习、模仿 b、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 C、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 a、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 b、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 C、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5.2.2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 课改以后,人们所面对的不是某一方面的理念变化,而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体系。如针对教育目标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针对教师的角色问题,提出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针对教学过程问题,提出了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的理念;针对教材定位问题,提出了教材是教学的例子及用教材教的理念等等。这些理念对传统做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需要教师认真理解其深刻内涵。 5.3化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制订 许多教师把三维目标等同于“三项目标”、“三类目标”,在目标设计时割裂了三个目标之间的联系。如:“认识化学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及构成条件”固然属于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但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必然有个过程,有方法问题,即使是“初步认识”,也应有“初步认识”的方法与情感体验过程。而界定为“过程与方法”目标,除“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外,“认真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合理分析数据,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其中包含着许多“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及构成条件”的基础知识,学生“仔细观察现象”的同时一定伴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至于“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赞赏化学学科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仅仅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显然有失偏颇。实际上,若离开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没有体验、感悟教材中的过程与方法,又怎样“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更谈不上“赞赏化学学科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三维目标应看成一个互为联系、互为作用的整体。“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目标的核心,是化学教学的独担之任,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显性标志;“过程与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关键,是隐性的,但对学生掌握化学这一理科课程,获得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化学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教学中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必须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在体验、感受、实践、反思中实现经验性的意义构建,并伴随着学习活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同时主动习得化学学习的方法。”还有,要注意各类教学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可以影响认知,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综合考虑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配合,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最大程度实现。6结论一个良好的教学目标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学习结果作出清楚的总体性说明;二是说明学生将达到什么要求;三是通过鉴别问题与需求评估程序来制订目标;四是通过教学而不是其他途径来达到目标。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化学课程的理解、对某一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对教学内涵的研究。新一轮课改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因此,要使新课程目标有效的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来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风格,规定了教学手段的运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编制也成为教师教学水平的一块试金石。参考文献1孙建新.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研究N.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11):6.2陈新峰.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J.教学在线,2005,(11):41-43.3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1-52.4朱宝年.浅议实现化学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几个重要因素J.教学探蹊,2007,(3):108-109.5 杜德栎,曹汉斌.简明教育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60-161.6许瑞君,叶婧聪.当前化学教学目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教育教学,2006,(11):17-18.7何如涛.浅谈化学教学中的跑偏现象及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4):24-26.8孙建新. 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研究N.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6):35.9何通海.浅论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J.化学教学,2006,(4):28-29.10林能顶,陈美智.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编制存在的问题及矫正建议J.化学教育,2012,(7):17-20.11夏正盛.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8-46.12王变兰.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思考N.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1.13刘泽欣.新课程下化学教学J.创新教育,2012,(7):11-12.14杨俊蕊.谈高中化学教学目标与编制J.教学研究,2011,(11):150-151.15阎蔚.教学目标的有效陈述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1):8-9.16李婧.浅析教学目标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5.17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0.18阎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11-13.19刑秀茶,陈新巧.论“三维一体”课程标准的落实与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1):7-8.20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4):4-5.21陈永良.提高课时教学目标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学,2009,(8):55-56.22刘蓉,郑琴.浅论教学目标的确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7):43-45.23苏仕标,吴江明.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J.化学教育,2008,(9):101-103.24张朝珍.国外教师临床教学决策思想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8,(11):68-72.25杨海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决策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26王艳喜,杨志平.浅谈教学目标的陈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6):25-26.27欧阳芬,吴快华,谭立义等主编.有效教学的基本功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84-87.28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03-105.29梁永平.论化学教师的课程知识及其发展研究J.化学教育.2012(录用).30梁永平.农村化学教师化学核心概念理解调查研究J.化学教育.2009,(7):113.31阎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69.32苏仕标,吴江明.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J.化学教育,2008,(9):25.33申艳秋.略论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21-23.34张秀莲,刘建祥.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A.中学化学教学参考,002,(7):12-1411致 谢本论文是在黄敏文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的。在此,感谢黄老师在本论文选题、构思等各个环节给予的细心指引和悉心指导。同时,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承蒙老师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我从选题思路、拟题纲到找资料、做调查,最后顺利完成了论文。此外,在论文工作期间,还得到其他同学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再一次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研究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