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岗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总体规划-(新).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黄岗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总体规划-(新)黄岗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总体规划-(新)黄岗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总体规划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的决策权力逐级下放,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明确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由此可见,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将是课程改革的焦点和亮点,学校和教师肩负着课程开发的责任。一直以来,我校对此都虚位以待,没有真正落实,除了受财政影响外,还主要学校的师资力量问题和老师的思想问题。但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势在必行的改革项目之一,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做好于迟做。结合本校实情,我们目前觉得开发校本课程虽然有较大困难,但会加快我校内涵发展的步伐,更能立足于城东区域,促使我校更快融入广佛教育圈,对学校未来发展会起着重要的影响。一、厘清三个问题1、开发和设置的目的:人为还是为人,课程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任何课程的设置其基本原则应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即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体现“人本主义”的精髓。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使课程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功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校本课程的设置不应是行政命令,不应有“一刀切”的固定模式;不应跟随潮流。人有我也有,而应该具有地方或学校特色,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设置;设置的目标不应是随意的上几节课、开设几次讲座,而应是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的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的程序严密的过程。所以注定校本课程是在学校统一组织下,以学生为本开设的一门综合的课程。2、实施的原则:是开放探究还是强制灌输。校本课程的实施注重主体性、开放性、自主性和个别性。不应是“教师说了算”,而应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要鼓励学生提出异议,注重学生学习的差异;不应局限于知识层面的理解和记忆,而应重视过程探索,开拓学生的能力;不应是为了学生暂时能力的获得,而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创造意识的培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3、课程评价的方式:是重形成形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校本课程实施中的评价不应该是一组组僵硬的数字,应该是通过对学科和活动的有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特长的发展,从量化评价转向质性评价;不应该是终结性评价,而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展现的评价,以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为基本前提,帮助学生走出阴影、克服缺点和不足。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的手段和机会。二、校本课程设置思路未来四年,学校发展规划是 “以实施内涵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努力实现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协调发展,教师素养与学生素质同步提升,教育质量与办学特色全面彰显”的教育。实施“科研兴校”和“课程兴校”,是未来四年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将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基于“学理悟道”的思想,提出了“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创新”的新的校园文化,结合衔接德育特色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构建五学系列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并彰显我校的办学特色。三、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1、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2、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学会负责、学会感恩、学会敬业。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能应用于生活之中。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5、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四、校本课程开设的原则(一)设置原则 1、“学生为本”的原则: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学校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辩证处理好社会需要、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关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校本课程。2、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3、资源共享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尽可能地利用或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课程资源。4、综合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大多会打破学科的限制,要求多门学科的综合,但多学科的综合并不是简单相加,也不是将各种不同的内容拼盘,而是学科之间的一种有机结合。只有各种内容融为一体,组成一个整体的内容,并摆脱学科的痕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校本教材应为资料包形式,以活动形式为主,力争编写为知识册。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5、挖掘社区资源。六、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 担任校本课程主要决策人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进行全面实施研究,解决课程开发经费及后勤保障问题。副组长:* 负责指导、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物性工作。成员:第一组:(*)主管组织学生选课上课考核和校本课程的具体信息、资料收集与校本课程档案管理工作。第二组:(*)负责各学科课程的开发编写课程及课题研究等工作。七、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1、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小组,校长任组长,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主要工作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进行前期论证 任何形式的校本课程开发之前都要经过前期论证。论证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课程开发小组,要经小组讨论认定;二是要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三是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3、培训师资 对教师的培训要立足于校本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规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在教师掌握本专业的知识的基础上,要做到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还必须不断地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更新其知识结构。目前,由于我国师范教育体系中分科设系;师范毕业生接受的只是单一学科的教育,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前,就形成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不宽的现状。我而校大多数教师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毕业工作的,整体的综合知识欠缺比较严重,而校本课程很多是跨领域、跨学科的,这就对教师的在岗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搞好这方面的培训,我们思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结合现时中考的考核方案,注重素质能力的考查,注重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注重突出现实新的科技与生活现象。学校应该抓住契机,要求教师跨学科地研究有关知识。理、化、生和政、史、地两个综合学科内的教师,一要互相听课、互相学习,通过听课来了解掌握其他学科中有哪些知识点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第二要坚持集体备课的办法,并形成制度化,不同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共同研究有关问题。通过岗位上的不断学习,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就可以取长补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同时也寻找到了不同学科之间开设课程的结合点,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第三,学校要对教师学习和掌握跨学科知识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把它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及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内考核办法,对教师的学习情况分期考核,考核的结果要与表彰、绩效等奖励挂钩,与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联系起来,使广大教教师不断增强学习的动力。 4、确定题目,搜集资料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的确立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学生的内在需要。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需要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发者应该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实践告诉我们,成人想的问题或是成人对学生心理、知识的把握很多时候是不准确的。学生首选的也不一定是我们想像中的计算机或体育之类的热门课程。他们的需求可能会是学习、科技、心理等。由此可见,课程的确立必须以学生的兴趣、需求为基准;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相应的资料、信息作支撑。课题确定后,要对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使开设的课程植根于社区和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中。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可能性的保障。如果没有这种保障,再好的选题也只能是一种理想。课程组织机构要对社区的公共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网络等方面的设施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开发的课程主题确定后,要大量搜集资料。资料按集渠道要广泛,既要利用图书馆、资料室收集文本资料,也要充分利用网络,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应用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资料的科学性要经得起推敲;二是信息具有前沿性,要把与课程有关的最新信息、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课程介绍给学生;三是信息资料具有广泛性,积累的资料不仅要有国内的,还要有国外的,让学生了解这一领域中世界范围的发展走向。 5、撰写课程纲要 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小组初审。课程纲要一般要包括下述内容:一般项目:包括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等内容。 具体内容:(1) 课程目标的陈述;(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6、综合分析,分成类别 校本课程开发者申报的课题经课程开发小组审定后,学校要对这些课程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逐步形成稳定的课程类别,其中大的类别相对稳定,每类中的具体课程可根据形势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变动。 根据我省部分中学的多年实践,校本课程大致分为六大类: (一)、科学素养类;如环境与资源、生命科学、学习策略、计算机应用、创造技术、医学初步、现代农业科技、广告制作、物理定律与研究方法、新能源等。 (二)、人文素养类:如美学初步、逻辑学基础、法制教育、西方政治体制评价、科技发展史、中国文化选讲、文学欣赏、新闻采访气写作、演讲与辩论、地方文化、心理辅导等。 (三)、体育健康类:如定向越野、排球、足球、篮球、乒乓球、武术、围棋、旱冰、游泳等。(四)、生活技能类:如铜管乐、民乐、声乐、摄影、书法、实用美术、国画、制图、舞蹈、烹任、插花艺术、科学栽培等。 (五)、学科拓展类:如语文课中的宋词赏折,外语中的英语会话、英语阅读、科技英语,化学学科中的生活与化学、物理竞赛辅导、数学思维拓展等。 (六)、社会实践类:调查城区白色污染情况、学生用眼情况、学生阅读情况等,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也可设为语言与文学、科学与创新、体育与健康、思维与智慧、人文与艺术五大类)7、教师开题,学生选择 校本课程的开设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开发者开设的课程能否正式走向课堂,首先要进行开题,让广大学生进行选择。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题每学期要进行一次。我校对开题的设想如下:1、利用级会进行开题动员会,凡是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每人给5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要开设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2、教师开题后,学校要把所有开课的教师的课程通过网络挂牌;3、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选择,如果学生选择的人数不足10人,这门课程自然取消;4、学校将所有课程第二次整合,学生再进行第二轮的选择,最终确定开设的课程。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8、课时安排 从第学期第三周至第十五周,控制每学期12个课时。课时工作量计算到每月的绩效奖励中,为体现其价值,可适当加大课时的津贴。八、校本课程的评价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课程开发小组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确定以上各方面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包括授课教师)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四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要做考勤评价记录;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形成性的评价得分,通过查阅活动记录、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持续性评价,每个学生的潜质是否能到挖掘,学生的学习方法 是否得到改进等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教师综合以上给予一定分值。三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兴趣、态度、策略、合作精神、参与状况等。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的方式,学期末综合各项评价指标。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绩记入学生学籍档案。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四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开成学生校本学习的综合得分。九、保障机制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以保证课程顺利实施和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校本课程需要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如果没有家长、社区的支持难以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涉及学校教育体系的变革,而且涉及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不仅需要转变相关教育主体的教育意识,而且需要更多的时间操作与物质的支持。校本课程的保障体系由观念、制度、操作和物质四个层面构成。这四个功能各异而密切联系的层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指向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1、制度保障 首先是健全组织机构,明确部门及人员职责,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工作职能有三方面。其一领导小组工作职能,主要职能是审议决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同时负责课程教材建设、教师培训、教学指导、监控与评价,承担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二审核组工作职能,负责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已有成熟课程设计,开发新课程,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指导。其三是课程研发小组工作职能,负责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已有成熟课程设计,开发新课程,以及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各项业务工作。其次是建立相关制度,确保校本课程实施,包括(1)审议制度: 学校全体教师均有权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在学校进行动员与培训后,可以自主申报。(2)教师在接受专门培训的基础上,将课程纲要等相关资料上交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会审。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在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和评审后,决定开发科目及实施的人员(3)管理、监控、督导制度 建立计划、总结交流制。凡承担校本课程的教师在教务处及教研组的指导下,针对学校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实际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计划,组织集体交流、互相借鉴;学期末教师进行全面总结。教导处每学期要安排专题督导,监控、指导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具体工作情况,做出科学的评价。开课情况将在评选优秀教研组与备课组时做重要参考。每学期必检查项目有教学计划、教案、课堂教学、评价成绩、学生满意率等。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按照教学常规进行教学。2、经费保障学校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和专用教室的建设,添置教师用书,合理配置教学设备。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必需使用的费用有权申报(写书面使用申请)。得到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的审核批准后,必须专项使用。学校设立专项资金 , 用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师培训、设备配置、对外交流等。3、物质保障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人力的支持。学校要校园改建过程中将切实加强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设施的建设,按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进行建设。所有功能室按一类学校进行配置,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这些都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4、评价保障评价保障包括有以下几方面(1)有校本课程教师的工作考核纳入到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之中;(2)有关校本课程的相关资料学校给予优先办理;(3)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参加评优、评先、晋级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4)作为评选校级骨干教师和优秀课的优先条件; (5)第学年对优秀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2013年3月附: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要求一、课程开发背景二、课程开发目标1、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了解。2、学生能够了解.,激发学生探求.愿望和兴趣。3、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需求和精神需求,增加,提高.。4、通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5、 6、.三、课程开发内容的选编和课时安排1、教材内容的选编原则:2、编排的原则:(例)(1) 以不同词作者的作品为序;(2) 以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为序;(3) 以时间为序。3、课时的安排:全部课程共 讲,一个学期完成,每周 讲(包含 课时)4、开发教师及对象主讲老师: 授课对象:四、课程开发实施的原则五、课程开发实施的准备六、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法讲授式教学 、 讨论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个别辅导法七、课程开发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 评价标准:附:各阶段时间安排: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组织。(1月)2、向各学科教师进行摸底调查,初步形成学科的课程实施方案,并上交学校审议(1月)3、通过学生座谈、访问调查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2月)4、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3月)5、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3月)6、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订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3-6月)7、各学科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进行印刷。(7-8月)8、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教师进行公开的介绍学科课程。(9月)9、组织学生网上选择课程。(9月)10、确定校本课程以及安排课时。(9月)11、进行校本课程教学(10月12月)12、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上交总结、对学生进行评价。(14年1月)13、进行有关的课题研究和开发。(14年2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