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单元教学目标统筹与有效实施设计方案.docx
-
资源ID:29952182
资源大小:35.89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单元教学目标统筹与有效实施设计方案.docx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单元教学目标统筹与有效实施设计方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 第一部分: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设计、课时分解与统筹实施和评价建议本册教材核心素养目标本单元核心素养目标统筹设计各课目标分解描述落实课标条目及说明质量监测与评价建议目标统筹实施的单元教学活动建议科学概念:1.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现象的规律及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2.通过对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学习,学生认识地球运动的模式。 科学探究:1.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2.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充分的讨论后再得出结论。3.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生乐于合作交流的意识,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2.体会科技为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善,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3.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科学概念:通过实验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构成物体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科学探究:1.学生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2.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大胆想象、积极动手、动脑,共同完成实验,利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2.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运用实验来寻找证据的有效性,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分析数据的重要性。3.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感受到寻找现象的规律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它们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起学生创造欲望。第1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科学概念: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描述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轻重和体积,沉浮状况不会改变。科学探究:1.学生对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的同时,并能够整理出预测的理由。2.学生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改变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来做实验,以此来研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猜想,并想办法利用实验来验证猜测。2.2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沉浮)3.1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1.2喜欢大胆想象。1.3尊重证据。监测方式:观察、展示评价建议:优:小组积极合作,顺利正确的完成实验,记录表填写完整。良:在教师的指引能够完成实验操作,记录表基本完整。一般:活动时表现散漫,实验操作有误,记录填写有误。1.让学生亲历探究物体沉浮的完整过程。2.本单元所需要材料较多,为保证课堂实验的有效性,教师课前材料的准备一定要充足、合适。同时教师要保留下一节课所用到的材料。3.注重各课之间问题的递进关系,要进行有效的衍接。4.本单元的实验多,教师一定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小组合作过程中完成探究任务。5.本单元的实验中,数据的收集由为重要,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观察、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利用证据得出结论。6.把课内探究延伸到课外(例如:潜艇的制作、小船的制作、调制使马铃薯浮起来的不同的液体等)。第2课沉浮与什么有关系科学概念:1.通过对比实验,学生能够描述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轻重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2.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学生能够解释潜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科学探究:能通过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不同的材料在水中沉浮的规律,并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利用控制变量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探究的意识。2.通过认识潜艇的原理,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2.2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沉浮)5.5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4.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监测方式:观察、展示、练习评价建议:优:学生能够有序正确的实验,并推导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进而能分析出潜水艇的原理。良:学生实验操作正确,但根据实验分析现象有困难。一般: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正确的操作实验,不能根据实验现象推导出结论。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科学概念:1.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而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学生理解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2.学生能够理解钢铁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与它在水中排开的水量有关。科学探究:1.学生能够想办法把橡皮泥做成各种形状,来观察它们排开水量的实验。2.学生能够认真细致的观察、记录、分析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根据数据推理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排开的水量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在探索橡皮泥沉浮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明白无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得出的结论必须有足够的证据。2.学生通过分析轮船浮在水面的原因,领会科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科学能够改善生活。2.2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沉浮)5.5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7.1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1.3尊重证据。4.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监测方式:观察、展示评价建议:优:小组合作热情、配合默契,数据记录认真、正确,并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出。良:小组能够较顺利的完成实验,数据记录有误差。一般:小组配合松散,实验有困难,数据记录不正确。第4课造一艘小船科学概念:1.学生通过利用橡皮泥造小船的实验,明确相同重量的物体,体积越大所受水浮力就越大,装载货物量就越大。2.通过资料学习,学生了解船的发展史。科学探究:1.小组合作想办法用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制造不同体积的小船,增大小船的载重量。2.学生根据制定的造船计划,造出简易的船模型。3.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并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在造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能够不断将其方案完善、在实践中得出真理的意识。2.学生通过了解船的发展史,感受科学技术为世界带来的改变,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发明的兴趣,激发创造的欲望。 2.2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沉浮)5.5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5.6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8.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8.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1.5愿意合作与交流。2.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监测方式:观察、展示、评价、检测评价建议:优:小组同学能够积极地制作、修改小船,并能够评价他人和自己的作品,并对科学技术产生深厚的兴趣。良:小组同学能够较顺利的用橡皮泥制造出载重较理想的船,可以评价他人的作品。一般:小组所制作的小船载重量较少,想不出改进的方法,不知怎样来评价他人的作品。第5课浮力科学概念:1.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或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小有关。2.学生通过体验明白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且方向与重力相反。科学探究:学生能够小组合作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并通过数据分析出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或体积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记录数据,并交流、分析数据而得出结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据整理的重要性。2.2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沉浮)1.4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1.3尊重证据。监测方式:观察、展示评价建议:优:小组积极合作实验顺利完成,数据记录准确,并能够根据数推理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和体积有关。良:能够较顺利的完成实验,但数据的采集不够准确。一般: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实验。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科学概念:1.通过实验中的数据分析,学生明确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与其浸入水中的体积或排开的水量有关系。2.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科学探究:1.能够利用测量方法验证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水的浮力。2.能够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证意识,体会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中的重要性。 2.2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沉浮)1.4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6.2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1.3尊重证据。监测方式:观察、展示评价建议:优:小组同学积极合作顺利完成实验,数据采集正确,并能够用多种方式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良:较顺利完成实验,其他同学用不同的方式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能理解。一般: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操作,通过其他同学的分析基本能够理解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第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科学概念:通过实验学生知道液体的性质和浓度会改变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科学探究:1.推测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2.通过调制不同浓度的盐水来验证出液体的浓度能够改变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合作的探究过程中,体会合作的力量与快乐,并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2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沉浮)1.1想知道,爱提问。3.1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5.5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1.5愿意合作与交流。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测验评价建议:优:学生对马铃薯的沉浮展开激烈的讨论,并顺利的调制出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继而会分析出液体的性质和浓度会改变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良:比较认真地调制出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理解液体的性质和浓度会改变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般:能调制出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液体的性质和和浓度会改变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科学概念:通过同体积物体重量的比较、分析,学生了解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科学探究:学生通过测量知道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相同的,又推测、验证出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进一步分析总结得出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会到探究事物之间的规律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2.2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沉浮)5.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4.3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评价建议:优:小组积极配合顺利完整个实验操作,并能够分析出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良:能较顺利完成实验操作,能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实验操作,基本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第二部分:基于单元目标整体设计实施与统筹实施的分课时教学建议一、课时教学活动设计建议第1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本课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要提前实验,在水中的沉浮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不要拘泥于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2.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时,学生先把预测和理由填完以后,再发材料进行实验验证,这样可保证前面过程的实效性。3.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师提前嘱咐学生用小刀要注意安全,并想办法不要在桌子上解留下划痕。过程中让学生仿照课本自行操作,一定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出结论。(其实看似是同种材料,因为所含成分在所不一样,它们的沉浮可能也会有所不同)第2课沉浮与什么有关系1.本课所需材料较多,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充分。2.学生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通过按体积和轻重的排列方法,学生会发现看不出沉浮与它们的体积和重量的关系,从而引发思考。3.让学生思考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研究实验,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讨论课本上所聚集的问题,最后学生能总结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4.用小瓶子继续研究活动,让学生自行操作就可以,然后一起讨论推导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5.先让学生对于潜艇的原理进行解释,再利用资料进行补充,然后学生自行操作小潜艇。布置学生课后自制小潜艇,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动手动脑的能力。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为了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课前一定要选择不容易在水中化掉的橡皮泥。2.本课是学生一定喜欢操作的实验,教师一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想各种方法,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观察它在水中的沉浮,引发思考。3.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其实这个实验五种情况要一起来做,进行现场对比,这样学生才能够看出有所不同,因为相差较小。4.引导学生分析出为什么空心的橡皮泥能够浮在水面上,进而也能够解释为什么钢铁制造的船能浮在水面上。第4课造一艘小船1.为了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和学生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充足的材料,要选择在水中不容易化掉的橡皮泥。2.在利用橡皮泥做小船装载货物时,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在观察、讨论、实验过程中,可不断的进行改进方案,达到较理想的效果。3.在利用其他材料造船时,让学生依据方案有序进行操作,同时通过学生交流、参观,找出不足并需要改进的地方。第5课浮力1.在上课初,教师一定要找能在水上浮的材料,让每一位同学都来感受一下浮力,进而会对浮力有更深的理解。2.鼓励学生思考想办法,怎样来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这个活动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观测数据时视线要与刻度相持平,所用烧杯尽量刻度规划较精细。3.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三种不同大小的泡沫大小的对比要明显一下,这样数据的对比度更清晰一些。3.本课的实验中,一定要注意数据的记录、分析,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1.教师课前一定下功夫来搜集大小合适的石块。2.有了上一节课的经验,本课的实验学生可自行操作完成,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根据数据的推算来得出问题的结果。3.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示意图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更体现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同时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第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1.教师课前要选择大小合适的马铃薯。2.验证不知名的液体时,提醒学生不能用尝的方法,要选用合适的方式来操作。3.使用酒精灯操作时,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4.在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时,可让不同的小组来调制不同的液体,例如盐水、糖水、味精水等。5.在调制液体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一份一份的加,等一份充分溶解以后,放入马铃薯看是否能上浮,拿出马铃薯后再加另一份,直到马铃薯能浮在水面上。6.学生所制液体要保留着,以备下节课使用。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1.本课为了操作的方便性,利用钩码来代替马铃薯,来验证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2.学生想办法测量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3.判断塑料块的沉浮实验,因为材料的特殊性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这个实验可进行演示。4.在单元总结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梳理的层次性,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二、课时学习质量监测建议第1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观察:1.观察学生小组合作分工是否合理,配合是否默契。2.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及使用小刀时的安全性。3.观察学生的材料整理可否到位。展示:学生展示实验记录表。检测:口头问题检测: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第2课沉浮与什么有关系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观察:1.观察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2.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的正确性。3.观察学生的材料整理可否到位。4.观察学生对于制作潜水艇的态度。展示:学生展示潜水艇作品。检测:口头问题检测: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观察:1.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的正确性。2.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认真程度。(数据差较小,学生的数据整理会有误差。)3.观察学生的材料整理可否到位。展示: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记录表检测:口头问题检测:钢铁造的大轮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第4课造一艘小船监测方式:观察、展示观察:1.观察学生小组合作的分工,是否积极动手动脑不断在修改、完善橡皮泥小船,使其达到理想的效果。3.观察学生的材料整理可否到位。展示:1.橡皮泥小船的装载量。2.用其他材料的造船计划。3.其他材料制作的小船作品。4.船的发展史资料。第5课浮力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观察:1.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正确使用测力计,正确观察数据。)2.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认真程度。(数据差较小,学生的数据整理会有误差。)3.观察学生的材料整理可否到位。展示: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检测:口头问题检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会上浮?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观察:1.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正确使用测力计,正确观察数据)2.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认真程度。(数据差较小,学生的数据整理会有误差。)3.观察学生的材料整理可否到位。展示:1.下沉的物体浮力记录表。2.用图画的方式来表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检测:口头问题检测:我们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观察:1.观察学生对问题的态度。(马铃为什么能沉也能浮)2.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等一份溶解完成后再放入下一份,并正确搅拌。)3.观察学生的材料整理可否到位。展示:1.马铃薯在自己调制的液体中浮起来。2.实验记录表。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观察:1.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正确使用测力计,正确观察数据)2.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认真程度。(数据差较小,学生的数据整理会有误差。)3.观察学生的材料整理可否到位。展示:1.实验记录表。检测:口头问题检测: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第三部分:单元学业质量检测与学期科学素养发展监测建议一、 单元质量监测建议1.单元试题书面检测:注重要包含科学概念 、实验操作、 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2.实验操作检测:注重要选择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操作时一定要关注学生操作的正确性及习惯性的培养。3.教师记录: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亮点及学生近期的表现。4.实践:包括了学生的作品展示及所学内容的实践应用。老师们可以根据以上四方面的监测来划分一个分值,给学生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相对较均衡的评价。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一部分: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设计、课时分解与统筹实施和评价建议本册教材核心素养目标本单元核心素养目标统筹设计各课目标分解描述落实课标条目及说明质量监测与评价建议目标统筹实施的单元教学活动建议科学概念:认识热胀冷缩和热传导。科学探究: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2.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3.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4.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现象,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1.激发学生探究热现象的兴趣。2.意识到物质的热胀冷缩及热传导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3.在探究有关热问题的活动中,能够注重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1.热起来科学概念:知道有多种方式可以给人体提供热量,但衣服是不会给我们增加热量的,它只具有保湿作用。科学探究:能根据生活实践对衣服是否能产生热量做出推测,同时小组同学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推测,并通过现象推理出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衣服是否产生热量的实验证明,引发学生对研究热现象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要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2.2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1.3会使用简单仪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温度)。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P21)1.1想知道,爱提问。(P12)1.3尊重证据。(P13)监测方式:观察、展示评价建议:优:根据生活经验有依据的进行推测,并顺利地设计和操作完成测量衣服温度的实验,进而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结论。良:对问题较积极的进行猜测,能够顺利完成测量衣服温度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明白结论。一般:能够对问题进行猜测,在教师指导下正确使用温度计来测量衣服的温度,通过现象明白结论。1.本单元所使用实验材料较多,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2.本单元所使用的玻璃仪器多,一定要注意安全。3.热现象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一定要与生活的多个实例相联系,学生理解的会更到位。4.本单元尽量让学生自主来设计实验方案。5.最后一课,可让学生在课外再设计一款理想的保温杯。2.给冷水加热科学概念: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科学探究:学生能通过观察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后上浮,分析这里面的原因,并通过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能够积极动脑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想办法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问题的态度。1.4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P22)5.5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P10)1.1想知道,爱提问。(P12)1.3尊重证据。(P13)监测方式:谈话、观察、展示评价建议:优:能够积极地说出多种加热冷水的方法,并认真顺利的完成不在变热过程中的变体实验操作,能够根据现象对热水上浮的原因进行解释。良:能够较认真地完成实验操作,并通过现象理解热水上浮的原因。一般:对问题表现冷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任务。3.液体的热胀冷缩科学概念:1.通过实验证明,学生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2.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讨论交流,学生能够明确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科学探究:1.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地设计研究水受热后体积发生变化的实验,并能通过细玻璃管中水的位置推导出水的冷热。2.能根据本课所研究的问题来解释日常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积极的想办法科学地来解决问题的态度,同时意识到科学服务于生活。1.4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P22)1.2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P9)4.1以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P10)4.3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监测方式:观察、展示、评价优:小组同学积极动脑设计、修改实验方案,顺利完成实验后推理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良:能够顺利完成实验,明白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一般:能够在帮助下完成实验,明白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第4课空气的热用冷缩科学概念:1通过实验探究学生知道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现象。2.通过游戏明白物体的热用冷缩现象。科学探究:1学生能够采用多种方法来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2.尝试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更进一步的探究热现象的兴趣。1.4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P22)5.6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P10)8.1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P11)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评价建议:优:学生积极想办法来设计实验并顺利完成操作,热情地参与模型游戏,并通过游戏中个人的感受解释出热胀冷缩现象。良:能够顺利完成实验,热情地参与到游戏中,通过游戏能够理解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一般:能够在提示下完成实验,与同学们能够一起游戏,明白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科学概念:1.学生通过实验知道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与前面的学习相联系学生认识到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固体也有热用冷缩的现象2.能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2.学生能够意识到科学服务与生活,也来源于生活。1.4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P22)5.5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P10)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评价建议:优:能积极顺利的完成实验操作,并通过实验现象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良:能够完成实验操作,理解与之相关的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一般: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操作,明白与之相关的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科学概念: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知道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科学探究:根据情况设计实验验证热传导的过程及方向。并能通过实验现象整理出热是怎样传递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学生对探究热现象的兴趣,提高小组合作的水平。2.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P25)2.3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P25)5.5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P10)1.5愿意合作与交流。(P13)监测方式:观察、展示评价建议:优: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顺利完成操作,通过实验现象推导出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良: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通过实验现象能够理解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一般:在教师指导下较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能够明白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第7课传热比赛科学概念: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发现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其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科学探究:学生自己想办法检测钢、铜、铝谁的传热性能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意识到要想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实验方法的设计、选择、改进是十分重要的。2.2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是否传热),并按材料的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5.5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监测方式:观察、展示评价建议:优:学生能够积极地想办法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顺利完成实验操作,进而理解不同的材料其导热性能也是不一样的。良:能够想办法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通过实验现象明白不同的材料其导热性能也不一样。一般:能够较顺利的完成实验操作,明白不同的材料其导热性能也不一样。第8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科学概念:知道传热快的材料散热也快。科学探究:能通过材料的不同性质来设计制作保温杯,并在不断改进完善的情况下设计的保温效果较好。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起学生设计制作保温杯的兴趣,意识到科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服务于生活。2.2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P22)2.3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25)4.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14)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评价建议:优:与前面所学知识相联系设计出理想的保温杯,并对科学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良:与前面所学知识相联系设计出较理想的保温杯。一般: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出较理想的保温杯。 第二部分:基于单元目标整体设计实施与统筹实施的分课时教学建议一、课时教学活动设计建议第1课热起来1.在课的引入部分,要以现象的发现和体验为主要途径,让学生运动身体,体验热起来的感觉。2.研究衣服能否给身体增加热量这个问题,学生定会有不同的意见,一定要让学生思维产生矛盾,引起研究的强烈欲望。3.实验检验时,建议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可能每个小组的方案不一,但没关系只要方案中课堂上能提供的材料,就可以按照本小组的方案来进行。 第2课给冷水加热1.一定要注意课本上的问题导语。2.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如果用带颜色的塑料会更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先让学生试着做出解释。3.本课的活动较多,一为时间,二为了安全,观察水在变热过程重量是否发生变化的实验,可以由教师来演示。4.在研究加热是否改变水的体积时,最好用温度较高的热水,这样效果更明显。第3课液体的热胀冷缩1.本课活动的一个重点是引发学生展开“怎样更清楚地观察到不受热后体积的变化”讨论,并改进实验装置。2.在实验的时候,可以将1支温度计一起放入热水或冷水中,学生会意识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3.多准备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并分组进行不同的验证,然后分享结果并展开讨论。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1.要先给学生一个展开讨论的平台,空气是看不见的,那怎么来证明它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在三年级时,证明空气的流动就是借助了其他的物体,五年级的学生也许会想到借助于其他的物体来进行观察。)教师的引导很重要。2.空气的热胀冷缩很明显,冰块并不是这节课必须要有的,有条件的准备一些冰块效果会更好一些。3.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学生的体验了就能很好地理解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可能教室做这个游戏空间有所限制,有条件的去教室外学生会更感兴趣。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1.其实还是建议在让学生设计证明金属球是否有热胀冷缩的现象的实验时,学生先不要看课本,这个实验中有太多的注意事项,建议教师演示实验较好。2.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同样教师可提醒学生可以借助于其他的物体的变体来判断。教学时材料要准备充分。3.金属的热胀冷缩的概括,这个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课下继续来查阅资料,做更进一步的了解。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1.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这个活动中,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当然教师一定要注意水温和放入金属条的时间。2.实验时注意铁丝不能太长,因为铁丝散热也很快,离酒精灯远的也许就传不到。酒精灯在一端加热后可以让学生推测一下,如果把酒精灯放在铁丝的中间会如何。3.注意让学生描述热传递的方向和速度。4.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学生要展开讨论进行推测,并要说出推测的理由。学生试着来设计实验,安全问题一定要强调好。第7课传热比赛1.哪个传热快第一个活动,如果老师能够找到相同粗细的塑料条、木条、钢条实验会更有说服力。2.第二个活动比较铜、铝、钢的导热比赛,学校仪器室一定要有现成的材料,自己很难准备这些。但实验的结果有可能会不一样,与很多的因素是有关系的。学生在实验时教师也不要只关注实验结果,学生可结合资料来学习。第8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湿杯1.哪个凉得慢一些这个活动,除了注意倒水的时间、水的量、水的温度等变量要保持一致外,三个杯子大小尽量一样,杯子的厚薄尽量一样,这样的对比会更有说服力。2.做一个保湿杯活动,各组要先讨论制作保湿杯的方法,当然所采用的方法一定还要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来制作。二、课时学习质量监测建议第1课热起来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观察:1.观察学生对问题的态度。(是否积极动脑、积极发言)2.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正确使用温度计,正确观察数据)2.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认真程度。(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一定的时间等待。)3.观察学生的材料整理可否到位。展示:1.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法。检测:口头问题检测:能解释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怎么会觉得热起来?第2课给冷水加热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观察:1.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动脑想办法来设计实验。2.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积极配合、分工合理)3.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认真程度。3.观察学生的材料整理可否到位。展示:1.小组实验中的现象。(气球皮在热水中上鼓)检测:口头问题检测:能解释热水上浮的原因了吗?第3课液体的热胀冷缩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观察:1.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动脑想办法来设计实验。2.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积极配合、分工合理)3.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认真程度。3.观察学生的材料整理可否到位。展示:1.小组实验中的现象。(液体受热后在细玻璃管中上升。)检测:口头问题检测:啤酒、饮料在瓶中都不会装满,这是为什么?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观察:1.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动脑想办法来设计实验。2.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积极配合、分工合理)3.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认真程度。4.观察学生对游戏模型的态度。展示:小组实验中的现象。(锥形杯在热水中汽球皮会鼓起来)检测:口头问题检测:1.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2.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我们能建立自己的假说吗?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监测方式:观察、展示观察:1.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动脑想办法来设计实验。2.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积极配合、分工合理)3.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认真程度。(金属球和钢条加热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需要耐心等待)展示:1.小组实验中的现象。(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2.根据实验现象及资料总结出的结论。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观察:1.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动脑想办法来设计实验。2.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实验小组分工合理会节省很多时间)3.观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展示:1.小组实验中的现象。(锥形杯在热水中汽球皮会鼓起来)2.展示通过实验现象推导的结论。第7课传热比赛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观察:1.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动脑想办法来设计实验。(小组有效的讨论,并能够明确控制变量中的哪些事项及要注意的地方)2.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积极配合、分工合理)展示:1.小组实验中的现象。(金属条上的火柴掉下来的先后顺序)2.根据实验现象推导出哪种金属的导热性更好。第8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湿杯监测方式:观察、展示、检测观察:1.观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