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以音乐为中心进行声乐教育教学毕业论文.doc
郑州大学毕业论文题 目:浅析如何以音乐为中心进行声乐教育教学学生姓名: 学号: 0915047320001 专 业: 艺术教育(音乐教育) 层 次: 专升本 院(系): 音 乐 系 完成时间: 2011年2月16日星期三 内容摘要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总是围绕着解决开喉咙、呼吸、喉头等技术问题来进行,忽视了人的情绪性格等因素,造成技术的不全面,使专业的学习较为艰难。声乐学生整天努力练习的不是如何进步,而是忙于解决各种声音的毛病。认为学习声乐就是建立好的“歌唱乐器”,就是“发声机器”的训练过程。然而这种单一的将发声技能作为声乐教学的全部的教学方法,是不能真正达到声乐教学效果的。声乐是技术和音乐的结合,它需要一个整体协调的状态,包括情感控制、咬字状态、心理稳定等方面,仅仅练习发声技术不但学不好技术,还会影响歌唱的美感。文章结合多年声乐教学过程,以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音乐为中心的声乐教学方法,即通过“有内涵的发声练习”与“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与表现力,充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增强其审美观念从而整体提高歌唱技能,让其能更好的更快的到达成功彼岸。关键词:音乐;声乐教学;声情并茂;情感SummaryTraditional vocal music education are almost always revolve around solving open technologies such as sore throat, breathing, throat problems, ignore the emotional state of personality factors such as the resulting technology is not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learning more difficult. Music student efforts to practice all day long is not how to progress, but busy solving all kinds of voice problems. Think that learning is to build a good vocal music "singing musical instruments", that is, "sound machine" of the training process. However this single vocal skills as vocal music teaching all the methods, is not really reach the teaching of vocal music. Vocal music is a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and music, it requires an overall coordination of the State, including aspects of emotional control, articulation, mental stability, just exercise voice technology will not only learn technology, also affects the singing of beauty. Articles combination years vocal teaching process, to themselves of teaching practice summary out has different of teaching method-to music for Center of vocal teaching method, is through "has connotations of vocal exercises" and "to love voiced sound" of singing training to training student of music perception force and expressiveness, full improve student of music aesthetic capacity, enhanced its aesthetic concept so overall improve singing skills, let its can better of faster of reaches success shore. Tags: music, vocal music education, and be both excellent in voice and affection; the emotion目 录前言.1一、 建立以音乐为中心的整体教学观念.1二、 有内涵的练声.2三、 “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4 1. 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的审美标准.4 2. 走出歌唱艺术“声”“情”关系的误区.5(1) 重声轻情.5(2) 重声轻字.5(3) 重情轻声.6(4) 声情脱节.6结语.7参考文献.8注释.8致谢.11浅析如何以音乐为中心进行声乐教育教学一直以来,声乐教学总是围绕着解决开喉咙、呼吸、喉头等技术问题来进行。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肌肉运动的技术能力,忽视了人的情绪性格等因素,造成技术的不全面,使专业的学习较为艰难。声乐学生整天努力练习的不是如何进步,而是忙于解决各种声音的毛病。许多声乐前辈和老师说。学习声乐就是建立好的“歌唱乐器”,就是“发声机器”的训练过程。然而这种单一的将发声技能作为声乐教学的全部的教学方法,是不能真正达到声乐教学效果的。声乐是技术和音乐的结合,它需要一个整体协调的状态,包括情感控制、咬字状态、心理稳定等方面,仅仅练习发声技术不但学不好技术,还会影响歌唱的美感。实际上声乐就是正确的说话,歌唱最终是表达感情的。歌唱的内容是歌曲的音乐情感和音调,其他的练习都是辅助性的。而且每个人对声乐技术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而教师最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稳定状态,建立起学生个人的演唱技术状态,使其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成功的彼岸。优秀的教师是不拘于某种教学模式的,而是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得知以音乐中心,通过表现音乐形象来调整发声技术的声乐教学方法事半功倍。一、建立以音乐为中心的整体教学观念 在歌唱艺术中,声音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声音的灵魂。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最完美的艺术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只有通过艰苦训练才能得以实现,用真情实感的艺术表现与高超的声音技术技巧相结合去演绎作品的艺术内涵,才能正确表达歌唱情感。在歌唱学习与训练中,要正确处理声情关系,注意避免走进重声轻情、重声轻字、重情轻声、声情脱节等误区,使歌唱提高艺术水准,真正达到声情并茂的理想境界。 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建立以音乐为中心的整体教学观念。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音乐是声乐艺术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从培养学生音乐内心听觉与音乐意象人手,在声乐教学实践中,通过长期刻苦的音乐艺术训练,融入练习者的创造性,并依靠练习者的情感、经历、修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断促进声乐艺术的表现。技与艺,即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隋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声是以人身的整体作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非只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单独完成。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歌唱应成为诸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换言之,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声与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不论是专业歌唱者还是业余爱好者,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嗓音也有差异,在声乐教学中整体训练尤为重要,它不仅包括歌唱呼吸的整体训练、歌唱语言处理,歌唱心理的训练等,更重要的还是歌唱的魂音乐的训练。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的练习中,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的含义。二、有内涵的练声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简言之,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服务。发声练习大多因为没有歌词的原因,被认为是没有情感内容的,属于纯粹技术练习,如单个音素、音节的发音练习,扩展音域的练习,提炼音质的练习等等。其实不然。即使是单个长音,假使我们用不同的情绪来表达,也将出现多种声音音色、音质的表达方式。在歌唱中“声和情”永远都是紧密联系的。例如:我们在心情愉快时发出的声音是甜润、温暖的,而板着脸孔则会发出冰冷、干涩的声音,即便符合练习要领,声音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的。发音正确基本方法的掌握,是为了利于更大程度地表情达意,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声音。愉快、温暖的发音应是歌唱时的最基本声音色它可以使声音柔和悦耳,声随情走,充分做到有声有情,情托声,声含情。在声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处理的就是歌唱的咬字及吐字,然后再处理字与声之间的关系。例如歌唱的咬字吐字,是重要的歌唱技能之一 。歌唱的咬字吐字直接影响歌曲的情感、主题内容、风格的表达,要正确地掌握咬字吐字的方法,就应当了解歌唱语言知识及咬字吐字规律,在歌曲延长中要女里做到咬字清楚、吐字规范、行腔要正确、归韵到位,要自然、准确、敏捷,从而获得松弛、饱满,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最终达到字正腔圆、传情达意、声情并茂,完美表达歌曲的情感与风格。歌唱中的咬字吐字与生活中的语言发音是有区别的,歌唱中的咬字吐字与生活语言相比,要夸张、讲究,既要服从歌唱共鸣及声音传播的需求,又要清楚、自然,不能做作,要符合歌唱的发声规律,因此,掌握歌唱咬字吐字的原则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我国传统声乐根据语言的结构规律,将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歌唱的咬字吐字的原则与方法应当含有以下三个要素:字头清、字腹正、字尾准。字头清:在歌唱时,通常主张字头要处理得短促、敏捷、准确,以清楚为原则,字音的准确清晰与否,关键在于字头,根据歌曲的不同情绪、风格,准确把握好字头的出声力度与状态。字头出声应该注意:唱刚劲有力的歌曲及乐句时,字头及其喷口应结实有力,口腔的相关部位要有一定的紧张度,使声音的激起强健,有弹性,但不能咬死;在演唱抒情性的歌曲及乐句时,字头以及从声母到韵母的过度,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均应柔和,尽量圆滑、连贯;延长活泼欢快的歌曲时,特别要注意形成字头的口腔各部位动作,要灵活而敏捷,使延长中的字与声既清楚,又干净,又具有弹性。字腹正:歌唱咬字吐字的字腹由韵母或元音组成,字腹是元音,是歌声的灵魂,是咬字吐字中能够唱的响,可以控制音量强弱,并可以延长的部分,当字头一经发出,即应迅速、准确地吐出字腹,在行腔过程中,口形一般不能随便跟着旋律的变化而变化,应保持住母音原型,使音韵共鸣到位,声音圆润、饱满、松弛,产生的母音化声腔,并使字腹的共鸣状态在所有发音时值内保持不变,知道收尾的瞬间。字尾准:歌唱咬字吐字的字尾是指韵母尾部的元音或辅音,也叫韵尾。歌唱咬字中完成韵尾的过程,也称归韵。有了清晰的字头,正确规范的字腹,还要把字尾收好。做到归韵准确,才能美的完成歌唱咬字吐字的全过程。总之字与声的恰当结合是声乐艺术审美的重要特征。在歌唱中具有重要作用。歌唱得美不美,往往与字的修饰润色有直接的关系。在我国民族声乐中,把“字正腔圆”作为歌唱艺术的标准,是塑造声乐艺术美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传统声乐的重要美学原则,在歌唱实践中,要处理好字与声的关系,才能达到声乐艺术的理想境界。在声乐教学中,练声过程是整体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从枯燥的练声技能中摆脱出来,就需要运用音乐的魅力,发挥练声曲的作用。在练声前,首先要求学生在思想上作好准备,借助发声练习曲调的旋律,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愿望,抒发内心的情怀。例如:“5 4 3 2 1- - -这一短小的练声曲,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这个练声曲的旋律是对“彩虹”的描绘,提示学生用声音来描绘彩虹的形状,以及用“雨后见彩虹”的欣喜心情来进行发声练习。如此,简单枯燥的练声曲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学生会用愉快的心情去完成,最终达到练声目的。同时,在发声练习过程中,结合字声练习(带词练习)要求根据词意思维有想象、有意境、有画面、语气有表现、声音有乐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过渡。只有这样,学生的练声才不会枯燥无味,才能更好的以音乐为中心有内涵的去练声。三、“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 歌唱艺术的声与情问题似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但笔者看来,人们对最熟悉的东西往往最缺乏思考。虽然每一个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声情并茂”是歌唱的理想境界,可是在声乐学习与演唱实践中却普遍存在顾此失彼的偏差。有的人重声轻情,声音很严谨规范,音色也很美,技术也过关,可就是未能打动听众的心;有的人重情轻声,在舞台上很会表演,演唱也完全投情于表演之中,但声音缺乏技术上的基本支持,没有发挥出“人声乐器”的特殊优势,也就离开了歌唱艺术的技术标准。所以,在歌唱艺术的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中,如何才能正确诠释歌唱的声与情,处理好歌唱的声情关系,达到“声情并茂”的理想状态,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认践为,只有演唱者处理好声与情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理论和观念上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才能真正有助于演唱水平的提高。1、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的审美标准 以情感人是表演艺术的审美基础,美妙的歌声能使人心旷神怡。我国自古就是“礼乐之邦”,儒学大师孔子就曾发出过“尽美矣,又尽善矣”“三月不知肉味”的感叹,以形容音乐的美好,而春秋时期韩国女韩娥在齐国的歌唱“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典故,更是形容歌唱动人的经典故事。歌唱艺术是用优美的声音来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歌唱艺术作为音乐的一个种类,它除了具有旋律、节奏等音乐语言所泛指的音乐特征之外,还有其特殊性,就是歌唱性的语言。可以说,歌唱艺术中的声音训练最终要以表现语言所表述的情感为目的,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具有真正艺术价值的美声。 声和情是歌唱艺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艺术的歌唱首先要求声音准确到位。因为出色的声音技巧与完美的情感艺术表现相辅相成、互不可缺。声音是歌唱的基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能使作品蕴含的情感得到充分表达,才能使歌唱艺术达到完美的境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声情并茂”才能够激发起听众强烈的共鸣,产生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而且“声情并茂”不仅仅是歌唱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还是欣赏者听觉审美标准的最高审美要求。总之,声音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声音的灵魂。歌唱者只有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歌唱技术技巧,修炼出艺术化的声音,同时用心灵感受并表现出声乐作品的内在情感,才真正做到了艺术性的歌唱。 在歌唱艺术二度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声与情是一对矛盾;情感就像一匹野马,不愿受任何限制,而声音技巧则遵循一系列的发音原理和规则,是规范的。情感要冲破声音技巧的束缚去自由伸展,声音技巧的规则又力图驾驭情感,不使其成为破坏规则的因素。另一方面,声音和情感始终保持着互为基础、互为支持、相互依托、相辅相成但又不能相互取代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声乐学习与训练的过程,就是在解决这对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中,不断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循环往复中螺旋式前进,逐步达到声音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完美统一、声情并茂的理想境界。 2走出歌唱艺术“声”“情”关系的误区 在歌唱学习与训练中,声与情始终是相伴而生不可分开的统一体。但由于声与情均有着自身的不同特点与规律,因此在学习与训练中,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偏颇,需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方可达到声情并进、声情并茂的理想境界。演唱者要达到声情合一的境界,必须避免走入下述常见声情关系的误区。 (1) 重声轻情 在歌唱艺术实践中往往存在重视声音技术,忽略情感表现的问题。声音是手段,情感才是目的。常见问题是有些声乐学习者常以炫耀自己的声音技巧成为歌唱的目的,而忘掉声音的情感与思想内涵,致使声情脱节。这在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他们在学唱过程中,必然进行大量声乐技巧训练,久而久之,为追求声音、表现技巧而忘记了情感的基调。歌唱中过多强调了声音的圆润、气息的支持、声区的统一、共鸣的位置等,然而一登上舞台,他们就为声音而紧张,往往这样的歌唱有声无情,甚至僵硬、呆板,演唱缺少艺术感染力。 (2) 重声轻字 歌词为歌曲的旋律提供了艺术构思的基础。现代声乐艺术的主要因素是字,而不是音。实际上,歌唱就是通过字的内容和意义表达,最终实现思想感情的表达。因此,字必定是首要的,而音始终只能是音乐的辅助者。卡鲁索是美声学派中第一个废除那种常规的、忽视歌词成为音乐奴隶的传统唱法的歌唱家。他的歌唱,不仅表达了字里行间的内容,更表达音乐的内在感情和意义。他就是通过动人的声音和清晰准确的吐字,使听众懂得和感受到歌曲含义,这也使他成为相比其他声乐家更杰出的艺术家。这都佐证了语言是美好声音的基础,是情感表达的灵魂的观点。与此同时,丰富的情感变化又是形成多样化语言色彩的基础。歌唱就是声乐语言的艺术,是声音和语言的完美结合。如果说重声轻情是歌唱训练中的一大偏颇的话,重声轻字则又是一种常见的偏向。有些歌唱者一味追求声音,忽视咬字吐字及字意的表达,出现“音包字”的现象,使听众听不清歌词内容,也就让听众无从理解歌曲内容及情感,从而失去了歌唱的意义。 (3) 重情轻声 在歌唱实践中常见一些歌者盲目追求情感的表现,不重视声音的基本功及艺术规格,凭着嗓音的本钱,激动时声音在喊,弱音时要么是捏着嗓子,要么是漏着气,声音缺乏正确的技术支持及艺术规格,这是难以达到真正的歌唱情感表现的。如果歌唱者缺乏自如运用声音技术的能力,声音没有规范,随意性很强,或僵硬或柔弱,该弱弱不下去,该强也强不起来,甚至声嘶力竭,大喊大叫,上气不接下气,一个长乐句要分成几小句来唱,这样的情感表达也就失去了歌唱艺术的审美价值,即使正确的情感自然也无从抒发。所以,有技术支持及艺术规格的声音才是歌唱艺术表现的手段。富有丰富情感的声音,应该以可控制的正确的发声方法为手段。 (4) 声情脱节 在声乐学习与教学中,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先练好声音才能表现情感,把自己的注意力几乎全部倾注到声音的技术技巧训练上,托辞说:“声音没解决,谈不上情感表现”,存在先声后情的倾向。这种倾向较多存在于学院派的教学与学习中。这种声情脱节的现象,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因为,在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声情并进,既要有声音同时又要有情感,须臾不得分离。声音和情感结合得越和谐完美,歌唱艺术的表现力越强。只有声和情高度结合,才能使声更好地为情服务,才能使歌唱富有更强的生命力。只有以声传情,以情带声,互相依靠,互相促进,建立正确的声情关系,才能逐步进入声情并茂自由歌唱的艺术境界。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更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华的展开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开其价值,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在歌唱的诸多环节中,“情”是最重要的,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是声音的灵魂。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整的音乐效果”。意大利著名的歌唱家卡鲁索认为“歌唱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为了追求一种效果而作的技术挣扎。”他在歌唱时听从心灵的支配,超越技术对他的影响,他的感情是他歌唱中唯一的导师。北京曲艺界也有着“说书一股劲,唱曲一段情”的艺谚,要求演唱者以充沛的内在情感统领、调动声音,以显示情真意切、优美动人的双重艺术魅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声乐教学中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歌唱的情感表达和歌唱的艺术表现上,会给课程的整个过程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歌唱前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诵歌词,酝酿感情,根据歌词的内容与情绪决定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字的喷口力度,形成自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把握歌唱内容所要求的总体形象,在脑海里形成“内心形象”,从内心视觉、听觉上感受音高、节奏、发音及内容表达的理想效果,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表达情感,积极地投入歌唱即“以情带声”的歌唱。它就好像讲故事时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这种忘掉技术、注重表达歌词内容的歌唱才能打动观众。例如在节日欢歌歌唱训练中,启发学生怀着激动兴奋的情绪,表现节日中欢快的气氛。学生在跳跃生动的音乐指引下,自然而然的就能运用光彩明亮、流畅生动的高位置声音来演唱,无须过多的声乐术语做解释。同样在教授歌曲黄水谣时,首先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背景,以及音乐所要表现的三个截然不同的层面,力图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三种不同的情感,而后的演唱比单从声音技巧来训练、要求学生要有效果。如此的“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充分发挥了音乐的作用,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从复杂的歌唱技巧中解放出来,从中真正感受到所带来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歌唱的本质。结 语 歌唱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是人们用以表现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情感、寄托理想希望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我国古代音乐专著乐记记载,“凡人之起,由人心生也”。可见,歌唱艺术的魅力取决于歌唱的情感表现。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歌唱艺术的本质是抒情,正如捷克歌唱家费尔迪南曼什坦所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因此,以情感人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是充满激情与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以情带生,以声传情,是使声乐艺术具有审美价值的通衢,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缺一不可。所以演唱者既要注意对声音技术技巧的运用,又要讲究音乐语言及情感表达,才能在其歌声里将声与情这两个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演唱才能声情并茂、感人肺腑,扣人心弦,才能将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充分完美地表达出来。此外,歌唱者还在美妙的声音中赋予自己内心深处对艺术作品的感悟,并通过流淌的旋律传达给听众,使听众得到心灵的共鸣,美的陶冶,艺术的享受。所以说“声”是歌唱艺术存在的先决条件和载体,“情”是音乐表达的内核,是歌唱艺术存在的最终目的,歌唱者只有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歌唱技巧,以心灵去感受,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才能二度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当然如果只重视情绪、心理等方面的训练,忽视肌肉的训练也是不对的。任何情绪、心理的变化都将通过肌肉等具体的变化体现出来。所以技术训练的本质就是通过肌肉等物质方面的训练实现情绪和心理的调整,达到提高技术能力的作用。声乐讲究的是用感情来奏响音乐,不是让“身理”技巧来表达感情。有些歌唱者凭着对音乐的酷爱,花大量的时间去努力学习发声技巧却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归其原因,就是离开了“歌”的本原音乐。所以,无论歌者还是教育者都应本着音乐的根本来进行歌唱技能的提高和完善,真正体验歌唱的本质魅力。参考文献: 1(意) P. M.马腊费奥迪著.郎毓秀译.卡鲁索的发声方法嗓音的科学培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第18页. 2石惟正著.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第183页.3潘乃宪著.声乐实用指导.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第105页.4赫振勇著.音乐理论基础.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5刘朗著.声乐教育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6郑子玲编著.歌唱语音训练.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版,第264页.7徐行效著.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2页.8李晓贰著.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9李凌著.歌唱艺术漫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188页.10. 11.注释: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一生酷爱音乐,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把音乐作为教育课程之一,列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在周游列国期间被困在陈、蔡两地,粮食中断了,而他依然弹琴唱歌不断;听到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在卫国击磬抒发自己的感情,使卫国的“荷蒉人”听了都知道他在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他学习刻苦,多方面探索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法;他搜集了3000多首民间歌谣,整理成诗、礼、乐三集,其中的诗也都能合乐弦歌。孔子作为一代思想家、教育家,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音乐美学思想理论体系,但他要求音乐要“尽善尽美”,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其“尽善尽美”、“兴、观、群、怨”等命题却蕴含着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也给后世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尽善尽美”音乐的审美理想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八佾)。论语·八佾说:“子谓韶尽美也,又尽善矣,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韩娥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象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 “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音乐的力量实在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恩里科·卡鲁索 (Enrico Caruso,1873-1921),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1895年在家乡那不勒斯初次以男中音登台演唱浮士德,1898年以扮演费杜拉一剧中的罗列斯始唱男高音角色。后旅行热那亚、圣彼得堡等地演唱,深受欢迎。1904年赴英国修道院花园歌剧院演出,一举成名。毕生刻苦磨练,演出歌剧五十余部,在纽约的十年内即演唱过六百余场,随时能演出的曲目有五百多首。柯达伊 (Kodaly Zoltan,18821962)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是20世纪匈牙利音乐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就学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后又在该院任教。1919年任副院长。曾以匈牙利民歌诗节的结构一文获博士学位。进行过大量的民歌收集研究工作,曾编辑出版匈牙利歌曲4册,匈牙利民间音乐给其创作以丰富的素养。主要作品有:民谣歌剧哈里雅诺什、塞凯利家的纺纱房;合唱匈牙利诗篇;组曲组合、孔雀变奏曲、加兰特舞曲及室外内乐、交响曲、钢琴曲等。著有匈牙利民间音乐中的五声音阶、论匈牙利民间音乐等书。1925年后,柯达伊开始注意青少年音乐教育事业,并成为其晚年主要活动。在他的努力下,音乐课成为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积极倡导歌唱运动并进行教材改革。著名的柯达伊教学法享誉全球。致谢本论文是在我的老师李淑英教授和在校音乐组的同事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 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感谢李淑英教授及我的同事,感谢她们的指导、关心、支持和帮助;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本篇论文肯定会有不成熟的地方,需要在今后进一步改进完善,请广大老师、同学批评指正。最后,谨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向参加论文评阅、评议的专家、教授致以诚挚的谢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