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模式的现状及策略.doc
-
资源ID:29956925
资源大小:3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模式的现状及策略.doc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模式的现状及策略 摘要: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成为了小学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因此,探索我国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而对这现状的探究也有助于提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模式的策略。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在整个小学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育新理念的确立已经成为了整个语文课改的关键环节之一,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自我发展的主体,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一、新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模式的现状 阅读不仅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阅读教学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阅读让学生获得较高的品味和审美体验。 然而,在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在教学理念、方法、内容、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 新课程理念主要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比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且鼓励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新课程理念主张学生不以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为主,而要以陶冶自身情操为主。 然而,我们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即便有了新课程理念的推行,但是一些教师自身的观念来不及转变,仍然停留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且在升学率和成绩的压力下,老师不得不将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上,重点讲解考试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对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划分结构等等。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的阶段,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言传身教,他们学到的不仅是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还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这不仅仅致使教学课堂缺乏活力,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善于思考的天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口号喊了出来,然而真正将素质教育做到实处的,却少之又少。目前,部分小学教师,仍然用传统的小学阅读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教师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而失去了与外界发展接轨的契机,一部分教师还是无限循环地运用“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练习巩固”这一固定的教学模式。而且,很多的小学阅读教学方法一旦被人固定化,就很少会有教师主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而是一味沿着前人或者自身总结的所谓的经验,一成不变地沿用下去,这些都不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3.教学内容单调 受到升学教育的影响,我国有些地区的小学阅读教学内容仅限于课本,教师也很少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甚至有的教师会将课外读物列为“禁书”。小学生本就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时期,被如此限制,难免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加上语文教材上可以阅读的内容十分有限,如果教师还将学生的阅读限于教材而忽视课外文章,长此以往,将使得学生思维固化。 4.教学评价标准单一 有考试的存在就有参考答案的存在,而且将参考答案视为阅读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这也是我们目前小学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因为害怕失去分数而将参考答案作为唯一的准绳,就算有自己的想法,学生也不敢表达。而且,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是千篇一律平淡无奇的语言,并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有区别的评价,不能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也让学生对阅读逐渐失去兴趣。 二、新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模式的探究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同时学会领会文章思想,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丰富学生的知识 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个是直接获取,即通过自身的实践积累经验;二是间接获取,即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和报刊杂志等获取知识。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便能博古通今,获取大量知识。 2.发展学生的智力 阅读能使人吸收经验变得聪明起来,从本质上来讲,阅读也是一种智力活动。小学生在阅读书籍的同时,需要积极的开动脑筋来获取信息,加上自身感知的参与,将书本上的信息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这样,小学生就在阅读的同时,对信息进行了接收、提取、编码和存储等活动,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小学生的智力便会得到发展。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语文新课标有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只有文质兼美才能被编入语文教材,使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陶冶了情操。 三、新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模式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建立自己的认识,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情感体验以及认知等。本人对于新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模式的进展有以下想法: 1.教师要增强课堂活力,使课堂充满生命力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有着自我观念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不单纯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有适当的交流和沟通。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存在最大的弊端就是 “填鸭式”教育,这种方式会使得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呆板、程序化,从而变得缺乏生气和活力。对于好奇心很大的小学生而言,这样的课堂氛围缺乏对他们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得师生的互动过程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因此,教师就应该打破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营造出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利用在上课前的3-5分钟的时间,准备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给学生们听,然后用举手发言的形式,让孩子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一堂课在大家积极的讨论中开始。 2.教师应尽量让语文教学接近生活 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大多来自于生活,是我们真实生活的缩影,所以说,生活才是语文的真正源泉。学生除了学习者这一身份之外,还是社会、家庭中的成员,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所以,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到真实的生活,语文阅读教育就应该更贴近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且,教师的另一职责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由此感悟人生。 在阅读时,学生往往会因为内容的空洞和自身阅历的限制,情感体验的缺乏,和对作者时代背景的不了解而无法理解品味作品的内涵。 因此,教师就要借助于社会这个教学媒体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真实的情境,以缩短他们与作者心灵和时空的距离,并且试着引导学生走入作者的内心深处。 3.将阅读教育艺术化 小学语文教师要适应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要有开拓创新的意识, 更要敢于打破原有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自己的才华灵活地运用到多种阅读教学模式中去,还要善于用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和见解去解读一篇文章,并有所依据的进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再创造。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大胆摈弃以往的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旧模式,提倡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思考的“讲读”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重视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发展,并允许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在进行阅读教育的时候,教师要适时适当地进行诱导点拨,让学生在“边读边议”中激发出对学习的兴趣,以便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4.培养学生理解和感悟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可以分为略读、精读和赏读。在略读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去自主感知“是什么”。在这一方面,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在广袤无垠的知识海洋中,主动去寻找材料,这就能让学生在期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试图学会去寻找“是什么”,就会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下一步的有选择、有侧重的阅读而做好准备,进而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并为提高学生信息搜集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教会学生在“精读”中自主去探索“为什么”。在阅读中进行反复质疑和反复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巧妙地抓住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机,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为什么”的心理机制。在赏读中,主要是要教会学生自主回味“怎么样”,所谓“赏读”,就是“共鸣净化领悟延留”之后的创造性阅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反而更要重视学生的独特鉴赏能力,去培养学生对搜集的材料进行自主思考和创造性鉴赏能力。 5.拓展课外阅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新课程理念首先倡导的就是开放式的阅读教学,所以不应该将学生的阅读范围局限于教材,大多数时候还包括课外阅读,作为教育互动的主导者,教师应积极主动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资源渠道去全面地获得信息。教师可以适当地指引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这就需要由教师率先拟定阅读主题,然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且教会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来获取信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让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里所说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包括了课堂活跃程度、学生成长记录等。 新课程理念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不能将书面考试的成绩作为阅读教学的评价,而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此外,在对不同学生进行对比评价时,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和发展历程,关注学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学生有区别的评价。 四、结语 总之,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既有创新能力,又有个性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更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处于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当前的语文教师要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语文阅读教学观,致力于使每一个学生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又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参考文献:1唐海波.新课程语境下的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J.教育理论,20092张春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现代阅读,2013(01)3王志刚.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变革开放性阅读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论文,2010(11)4薛美娟.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及其实施J.文学教育,2012(10)5巢宗祺,雷实,陆志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