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讲义.docx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 竞技参与和竞技体育管理 4 部分组成。运动环境包括训练场馆,生活服务设施,医药保健条件等硬环境和训练管理, 训练信息服务与传播,运动员生存与发展保障等软环境。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1,运动员:是训练活动的主体,是运动训练负荷的承载着和运动训练成果的表现着。2,运动训练团队:通常由教练员,运动员, 管理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组成。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运动训练活动行为的科学。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本源性,综合性,实践性1.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 :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依理论研究所覆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一般训练理论研究各个运动项目的共同特征,覆盖着所有的运动项目;项群训练理论研究高度相关的一组运动项目的共同特征,覆盖着同一项群的运动项目;专项训练理论研究一个专项的独有特征,只涉及所有研究的那个专项。三层次理论体系是对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纵向描叙。(不同层次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2. 项群训练理论: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项群训练理论就是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依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决定因素将奥运会主要竞赛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和技战能主导来四大类。继而以各项目体能或技能的主要表现形式或特征作为二级分类标准,把体能主导类项目分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及耐力性三个亚类;技能为主导类项目为表现难美性;技心能主导类为准确性;技战能主导类则分为同厂对抗性,隔网对抗性, 格斗对抗性及轮换攻防对抗性四个亚类。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把竞技项目分为单一动作结构,多元动作结构及多项组合结构三大类。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将众多竞技项目分为测量类,评分类,命中类,得分类和制胜类。3. 专项训练理论的主要特点:(1)与训练和比赛实践联系最为密切。(2)项目特点最为鲜明。(3),发展创新速度最快。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不论是竞技水平,还是比赛名次,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与专项竞技过程之中。4.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由哪些子能力构成?如何理解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 “双子模型”?体能: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运动能力。技能:运动员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的能力。战术能力:运动员掌握和运用比赛战术的能力。运动员心理能力:包括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运动员知识能力:主要指其对科学知识,特别是专项竞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不同的视角,可用不同模型来描述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一般特征。如重视各种子能力平衡发展的“木桶模型”,强调运动员优势子能力带领作用非衡特征的“积木模型”。在运动竞技能力的发展中,前者更为关注“补短”,后者更为关注“扬长”。“木桶模型”清晰地勾勒了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指出了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存在事实,同时强调短板对系统的影响。“积木模型则不仅承认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同时注释了特长因子对弱势因子的补偿作用。两个模型可以互为说明与补充,共同反映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存在和运动状态,两者组合而成的“复合”结构“双子模型”,形象的展示了竞技能力各因素的互补性, 整体性,整合性与内部可迁移性。运用“栓子模型”的理论和指标分析,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根据运动员在特定阶段,特定时刻竞技能力结构的不同特征, 可以选择的确定训练的主攻方向决定集中时间和精力是“扬长”还是“”补短, 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求高效益的改善和发展运动员总体的竞技水平。5. 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在运动训练负荷中各居什么地位?运动训练负荷控 制的基本理念有哪些?运动训练活动中,以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为目的所施加的刺激即称为运动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负荷由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构成。负荷强度是指负荷对于运动员机体刺激的深度。负荷量是指负荷对于运动员机体刺激的量度。负荷强度反映着训练负荷的质的特征,是运动负荷的核心要素;负荷量反映着训练负荷的数量特征,负荷量的施加与变化是负荷强度变化的基础。所有竞技项目的运动竞赛是运动强度的较量。竞技强度决定着竞技的水平,竞技的水平越高,要求运动员展示越高的竞技强度。负荷量是运动负荷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的负荷强度下, 运动员能够承受的负荷量的大小,反映着其负荷承受能力的大小。训练负荷量变化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和实现负荷强度的变化。在这一意义上讲,负荷量的变化是手段,是途径,负荷强度的变化则是本质,是目的。运动训练负荷控制的基本理念:1;确立适宜的负荷增长目标。2;运动训练负荷应循序渐进的增长。3;把握发展不同竞技能力训练负荷的不同特点。4;掌握不同训练阶段运动员训练负荷安排的不同要求。5;对运动训练负荷实施科学检测。6. 试述常用训练方法的分类?1,系统控制性训练方法: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微机辅助训练法;2, 具体操作性训练方法: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比赛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7. 试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运动训练过程是运动训练活动在时间维度上的表现,是运动训练活动进行的步骤和程序。完整的,科学组合的运动训练过程应该包括以下 6 个基本环节:运动员现实状态诊断,训练目标设立,制定训练计划,实施训练计划,进行检查评定,实现训练目标。8. 试述运动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检查评定的程序和要点。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10 个要点,即:(准备部分)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确定训练任务及指标,(指导性部分)划分训练阶段,确定各阶段任务,确定基本对策,安排比赛序列,规划训练负荷的变化趋势,(实施部分)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确定个手段的负荷量度,确定恢复措施,(控制部分)规划检查评定的内容、时间和标准。根据 10 项基本内容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意义,可以把他们归结为:准备部分,指导性部分,实施部分和控制部分。9. 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表现与变化的规律各有那些主要的表现形式?(P50)运动员竞技能力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知识能力构成。表现形式:(1)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子能力构成与综合展示:不同项目竞技能力的结构中,5 种子能力的价值和贡献各有不同。(2) 不同运动项目竞技子能力的不同权重。(3) 各个竞技子能力的靶向竞技表现。10. 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有哪些主要特点?1,对运动训练要素辩证协同关系的科学认识。任何运动训练活动都包含着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负荷,训练安排等基本要素。2,覆盖运动训练活动的各个主要环节。11. 简述导向激励和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定义,科学依据与训练要点?定义:以实现预设目标为导向,激励运动员积极参与,并在为运动员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条件下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训练原则。科学依据:(1)长期艰苦的训练需要不断的动机激励。(2) 健康的身体是保持系统训练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基础。(3) 健康的身体是运动员创造美满人生的重要条件。训练特点:(1)树立正确的参训动机,协调兼顾国家与个人的利益。(2) 以人为本,加强医务保障。(3) 做好目标控制,信息反馈,即时调节。12. 简述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定义,科学依据与训练要点?定义:根据运动项目比赛的共性特点从实际出发,针对运动员个性特征,科学安排训练过程周期,阶段划分及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要素的训练原则。科学依据:(1)竞技比赛对训练活动的导向性。(2) 运动专项竞技的特异性。(3)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个体性与变异性。训练要点:(1)认真研究项目特点与专项竞技的需要。(2)科学诊断运动员个人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训练。13. 简述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定义,科学依据与训练要点?定义:是指运动员应系统持续的从事运动训练,并应分阶段做出周期性安排的训练原则。科学依据:(1)人体运动生物适应的长期性。(2)运动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3)人体生物适应过程的周期性。训练要点:(1)健全多级的训练体制,为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2)分段组织系统持续训练过程的实施。(3)处理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结合。14. 简述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定义,科学依据与训练要点?定义:根据运动员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求,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机体适应过程,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科学依据:(1)人体机能对外加适宜负荷的适应性机制。(2)机体在过度负荷影响下的劣变性。训练要点:(1)准确把握运动训练负荷的适宜量度。(2)科学的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 (3)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15. 什么是体能?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 ,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基本要求:(1)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合理配置.(2) 体能训练的协同安排.(3)体能训练中的意志培养.16. 什么是力量素质?力量素质基本分类有哪些?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分类:(1)最大力量:指人体肌肉在随意收缩中表现出来的最大力的能力 .(2)快速力量:指肌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力量能力 .(3)力量耐力:指运动员在静止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肉紧张,或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应强度的肌肉收缩能力.17. 什么是速度素质?试述移动速度素质的主要训练方法?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也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 ,快速完成动作和对外界信号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移动速度素质的主要 训练方法:(1)竞赛运动员可采用快速小步跑 ,原地快速交换踏脚,原地高抬腿跑等练习方法 .(2)游泳运动员可采用快速打腿 ,快速划臂等练习方法.(3)自行车运动员可采用快速踏蹬等练习方法 .(4)在外部有利条件下完成高频率练习,如下坡跑,顺风跑,缩短步长的高频率跑,陆上划臂练习等.(5)短距离折返跑练习.18. 什么是耐力素质?儿童少年耐力素质训练要注意什么问题?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基本要求:(1)应与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思想作风的培养和心理方面的训练与调控结合进行 .(2)要注意针对专项的特点 ,依专项的需要去发展专项耐力.(3)要注意呼吸的科学性 .(4)在发展无氧耐力的同时应注意协调发展有氧耐力.(5)应注意全年系统的安排。(6)耐力训练中应注意加强医务监督,采取各种恢复措施,消除疲劳,并注意减轻体重,尽力消除肌肉中过多的脂肪。19. 什么是协调素质?协调素质是由哪些影响因素决定?协调素质:是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协调能力是形成运动技术的重要基础。影响因素:(1)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能力。(2)运动技能的储备数量。(3)时空感知能力。(4)项目专项化水平(5)其他素质的发展水平。(6)遗传因素。20.什么是柔韧素质?什么是灵敏素质?试述灵敏素质与柔韧素质由哪些影响因素决定?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 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影响因素:(1)关节结构。(2)结缔组织。(3) 肌肉体积。(4)年龄和性别。灵敏素质:是指在变换条件的情况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的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的能力。影响因素:一般由平衡能力,速度,力量和协调能力所决定。21. 简述力量素质与速度素质的关系?快速力量是运动速度和力量的综合表现,。这就是说,如果外部负荷较大,需要用很大的力量去克服时,运动速度则不可能快;如果外部负荷大于某人的绝对力量时,他的运动速度则为零。反之,如果外部负荷较小,克服它就不需要很大的力量,这时的运动速度则可能较快;如果外部负荷为零时,就能以本人最快速度来运动。22. 什么是技术?技术由哪些影响因素决定?运动技术:即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影响因素:(1)主体因素:人体结构力学特征;感知觉能力;动作技能的储存数量;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2)客体因素:竞赛规则;技术环境;器材设备与场地;23. 简述技术训练的要点?(1) 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技术的关系。(2) 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3) 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4) 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5) 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6) 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7) 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8) 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9) 重视运动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预见工作。24. 简述运动技术学习与训练的关系?(1)学习是有效训练的基础。(2)训练是强化学习,获得信息,由教练员的外部指导向运动员自身转换的手段。(3)学习、训练的效果取决于运动员学习、训练的自觉性。25. 简要叙述竞技战术的定义及其构成?竞技战术: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构成:战术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等构成。26. 影响战术的因素有几大类?请详细叙述其中一类。(1)军事学与谋略学因素。(2)心理学与思维科学因素。(3)形态学与体能、技能因素。27. 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2)确定战术原则。(3)实施战术目标的步骤及要求。(4)对抗性项群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包括进攻与防守意图以及心理意图等。(5)己方(全队、小组或个人)的战术行动,包括具体的任务分工等。(6) 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变预案。(7)赛前战术训练的安排。(8)对本方案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预案。28. 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及战术能力有何种关系?运动员心理能力:是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态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赛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赛前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及战术能力均相对较为稳定,而其心理活动却非常活跃。心理状态的变化常常对运动员最终参赛的结果产生巨大影 响。因此在比赛之前,激发运动员强烈的比赛动机,控制其适宜的激活水平,增强参赛信心,建立稳定而又灵活的参赛思维程序及参赛行为程序,对于运动员成功的参加比赛,都是非常重要而有益的。在比赛过程中,比赛环境极其不断的变化,都会给运动员的情绪以强烈的影响。因此。保持良好的稳定情绪就成为运动员充分发挥其体能、技能及战术能力水平的关键。它既直接影响着比赛的结果,也是对远动员心理能力的一种高强度的训练。竞赛结束后的心理调节,同样是心理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29. 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有哪些?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包括一些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和意志品质训练方法。目标设置技能:目标使运动员的注意和行为指向需要练习的任务; 目标可以动员运动员的能量和努力。目标使运动员在其进步缓慢时坚持下去。目标激励教练员和运动员寻找最合适的测量和手段以实现目标。想象技能:帮助运动员获得和练习复杂的动作技能,演练某些特殊的比赛技术和战术,以及获得其他的心理技能。放松技能:想象放松法;逐渐放松方;自我引导放松法; 注意技能:注意的指向性;注意的集中;意志品质训练:就是能使我们去完成那些几乎不愿意承担的任务,至可能是讨厌的任务的一种品质。(承受乳酸堆积引起的疼痛)30. 运动员心理训练应注意那几个主要问题?(1)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将心理训练付诸行动。(2)变自发使用为自觉运用。(3) 由个别、零散运用变成系统运用。(4) 持之以恒,融会贯通,全面发展。31. 试述运动员知识能力的重要作用及其构成?运动员知识能力:是指运动员掌握和运用知识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能力。掌握运动知识是运用运动知识的前提,运用运动知识,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是掌握运动知识的目的。运动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与运动相关的认识和经验。运动员掌握的运动知识有助于提高体能、技战术、心理能力,可以提高竞技能力和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构成:运动人体生物科学;运动心理学和体育教育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其他科学领域;32. 结合所学专项,试说明隐性运动知识向显性运动知识的转化?运动员根据教练员的示范和语言指导来完成动作,就是运动教练员提供的知识来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在这个实践活动中,运动员的技术得到提高,也获得了相应的隐性运动知识。例如,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可以很好的处理各种来球, 能够做出各种漂亮、有效的挥拍动作。这些动作也许是不能准确复制的,而是在特定情境中,根据特定任务、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经验而产生的,这体现了隐形知识“情境性”和“个体性”的特点。从隐形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是运动员对隐形知识的显性描述,将其转化为别人容易理解的形式。还以乒乓球为例,运动员获得了各种击球动作的经验后, 开始并不能马上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做动作的过程。但是,在一次次反复练习过程中,运动员对自己做出的动作的意识程度逐渐加深,通过比较成功击球和不成功击球动作的特点,可以总结出,当身体重心处于两脚中间时,最容易做出准确的击球动作。进而,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归纳出步法,重心和击球之间的关系。原来的隐性知识从说不清楚变为可以用语言表达的显性运动知识。33. 结合现实,谈谈提高运动员知识能力的途径有哪些?(1)通过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运动员知识水平。a.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的一般方法;b.结合训练实践学习体育专业理论知识; c.广泛学习相关学科的科学知识;d.在实践中体能、技战术、心理能力的获得, 也就是程序性知识部分。(2)在实践中提高知识能力。a.总结应用自身的实践经验;b.学习应用他人的成功经验;c.学习应用有关科研成果。34. 试论运动训练方法的定义,结构要素,类别及其功能。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为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实现科学训练目的,完成运动训练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办法的总称。运动训练方法训练控制方法和训练基本方法两大类。构成训练控制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控制模型:由数学模型或逻辑模型组成, 主要是由经过提供论证证明可靠的数学或逻辑依据组成,目的是为训练过程提供可靠的训练目标;评价方法:主要是以控制模型为依据,按照标准对训练过程及阶段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分析方式,目的是鉴别运动训练现实状况与训练目标的差异性质。训练手段:指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具体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或解决现实状况与训练目标之间所存在的主要差异问题,而采用的身体练习。显然,运动训练控制方法的控制模型具有具体训练导向和提供训练目标的目的,评价方法具有检查训练质量和鉴别训练效果的功能,训练手段具有纠训练偏态和解决训练结症的作用。运动训练控制方法正是通过控制模型导向,评价方法诊断,训练手段对症的方式,科学推进和控制运动训练过程的。构成训练控制方法的基本要素是: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式;过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等要素。运动训练基本方法及其亚类对于提高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和运动战术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效果。通常,身体练习的动作设计,形态规范和组织配合至关重要,因此分解训练法和完整训练法是运动训练内容进入学习阶段的主要训练方法;身体练习的负荷性质、负荷强度和负荷频度的内容安排十分重要,因此重复、间歇、持续和循环训练法是运动训练内容进入熟练阶段的主要训练方法;身体练习的动作技巧、应变能力和组织方式尤为重要,因此变换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是运动训练内容进入实战阶段的主要训练方法。35. 试论运动训练手段的定义、结构要素、类别及其功能?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种竞技运动能力、恢复某种运动器官功能、改善某种运动技能、完成某种具体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是构成现代运动训练方法的重要组成因素。任何运动训练手段的活动方式仍然具有一切人体运动的动作结构特征,既由动作的姿势、轨迹、时间、速度、力量及节奏 7 种要素组成。类别:A.单一动作周期性训练手段:此类练习的动作方式较易设计,因此可以作为体能主导类速度性,耐力性运动项群的主要训练手段和其他项群的基本练习手段。B. 单一动作混合性训练手段:可以作为体能主导类力量性、速度性或速度力量性项群的技术动作的主要训练手段。C. 多元动作固定性的训练手段:此类练习动作特点与表现性项群技术动作的特点类似,因此,此类练习手段是上述项群的主要练习手段,由于此类属于固定组合,因此作为变异组合技术的引导性练习手段,或者作为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的组合练习手段。固定性练习多种多样。D. 多元动作变异性训练手段:是战术合成训练和技术串联训练的主要手段。主要目的是提高动作变换,技术串联和战术意识水平。(与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技、战术动作的特点类似)36. 试论运动训练手段在竞技运动、健身运动和康复运动中的各自功能?训练手段在竞技运动领域中的功能特别显著。通常,人们习惯根据竞技能力(功能)的构成要素,将运动训练手段分为运动机能训练手段,运动素质训练手段,运动技术训练手段,运动战术训练手段等。竞技运动的训练手段具有鲜明的多样性,专项性,迁移性和功效性的特征。根据健身运动的活动方式,将运动训练手段分为休闲性练习手段,养身性练习手段,娱乐性练习手段等。其休闲、健身、养身和娱乐的功能性目的十分明显。健身运动的训练手段具有鲜明的休闲性、健身性、娱乐性和表演性的特征。训练手段在康复运动领域中的功能也逐渐显现。不仅为康复运动领域和功能性障碍者提供了丰富的康复性练习手段和相应器材,也为竞技运动领域和优秀运动员提供了有效的预防性练习手段和相应器材。康复运动的训练手段具有鲜明的医疗性,康复性,预防性和功能性的特征。37. 如何理解运动负荷的结构及其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运动负荷是指运动者在体育教学、健身锻炼、竞技运动等活动中,在一定时间里完成的活动及其承受的运动量度。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共同反应运动负荷的水平,主要包括身体运动在时间、次数、组数、距离、速度、重量等方面的长短、多少、大小、快慢的数值或总数,也包括在单位时间里的运动量水平,即单位时间里的重复次数、移动距离、次间练习的间隔时间,单位或多次负担的最大重量及其占比,单个或组合动作的复杂程度及其完成质量。负荷量是关于身体练习“多少与大小”的规定性,负荷强度是关于单位时间里身体练习的量和练习“质或程度”的规定性。38. 结合实际谈谈训练负荷的功能与效应及其相互关系?在经过一定时间内一定数量和强度的身体联系后,机体的生理、生化、心理、运动能力等方面会产生适应性变化,这是运动负荷的终极效应。在一般情况下,训练量的功能是反复多次刺激机体,形成一定的积累效应。技能的习得就是在反复多次的练习次数和时间上经历形成、稳定和自动化的过程。体能的发展则是在反复多次的刺激下使机体抗疲劳的能力得以提高。训练强度的功能则是加大对机体刺激的深度,提升机体的抗荷载能力,特别是在激烈对抗条件下的实战能力。在技能、技心能、技站能主导类项群的技能、战能发展时,训练强度的功能是使技能,战能在较长时间和一定强度下保持其正确、合理或身体稳定性、协调性的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刺激就应该有应答。刺激和应答是两个相互依存的因果现象。39. 安排训练负荷要考虑哪些因素?训练负荷安排的要求有哪些?因素:(1)训练的时期或阶段: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是长期的、持续的专门活动,又是分阶段组织实施的。(2)训练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训练目标的递进或变化,训练内容的变化和多样化,训练方法的专门性与多样性都对训练负荷的设计产生着一定的影响。(3)性别、年龄与人体特征:生物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运动员的形态学、机能水平、心理水平及其特点不同,承受不同负荷的条件和能力也不相同。(4) 疲劳与恢复、损伤与康复:疲劳是机体能量物质消耗产生后的必然产物。(5) 训练器材与环境:运动训练活动中,除了性别、年龄和专项特征等要素影响着运动负荷之外,运动场地和器材也是影响运动训练量和质的重要因素。要求:(1)深刻分析与认识专项特征。(2) 深入了解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需要。(3) 准确把握不同阶段的训练负荷特征。(4) 科学构建训练负荷节奏模式。(5) 紧密结合赛事组织特点安排训练和比赛负荷。40. 运动训练监控与评定的常用指标有哪些?生物学监控:具有可操作性的监控与评定训练负荷的指标主要有心率、血压、血乳酸、血尿素、血红蛋白、尿蛋白。心理学监控:动机、认知、情绪、注意力、主观感知。41. 如何理解多年训练过程的两个层次和四个阶段?多年训练过程包括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和区间性多年训练过程。42.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中各个阶段的训练内容和负荷安排有什么特点?(上图)43. 大周期训练包括哪三个阶段?为了准备并参加一个或者连续进行的系列比赛,运动队需要制订大周期计划。在一个完整的大周期中,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紧密衔接,构成一个结构完整、目标统一的阶段性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个时期的训练紧密围绕阶段性训练目标,彼此协同又各有特点,需要从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负荷控制等方面加以专门设计。(1) 准备期:是训练大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一般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处于基础性地位。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运动员完成大量的基本能力训练, 有重点的全面提高竞技能力水平。(2) 比赛期:主要任务是参加比赛并争取好成绩。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做好身心准备,在比赛中更好的发挥出竞技水平。特别注意,要将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调整到适宜的水平。(3) 恢复期:运动员在紧张的训练和比赛中,无论心理还是生理上都长期处于高度动员状态,能量消耗很大。在大周期训练中药特别注意合理安排处于间歇阶段的恢复期训练,结合项目特点以及前期比赛情况,通过自然恢复和积极恢复等多种方式,实现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尽快恢复。44. 不同类型周训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根据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训练的重点有所不同,可以将训练过程中每一周的训练的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以及恢复周 4 中类型。(1) 基本训练周: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最基本的训练周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注意得益于这个阶段的训练,其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反复的练习,有效提高运动员专项身体能力与技战术水平,通过训练负荷的深刻刺激全面改善身体的能力状态,以期实现竞技能力的全面提高,为参加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2) 赛前训练周:直接针对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而展开,训练的内容更集中, 专项特点更突出,主要任务在于完善专项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为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奠定基础。(3) 比赛周:训练直接为完成比赛、争取好成绩服务,核心要点在于培养最佳竞技状态并成功参赛。(4) 恢复期: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结束后,运动员的身体能量消耗较大,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恢复周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更快、更好的消除运动员身心疲劳,紧密结合专项运动特征以及运动员的个人特点,集中精力促使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得到恢复。45. 评价训练效果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 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训练的终极目标,是运动员在比赛中争取好成绩。因此,运动训练的全部安排,都要围绕着创造好成绩这一基本要点展开。(2) 竞技能力的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全面发展,是运动训练的核心任务,也是评价训练过程的重要指标之一。(3) 训练负荷的影响: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主要受训练负荷的影响而产生的。46.运动项目不同、各国情况不同,但教练员都要扮演哪些相似的角色?这 些角色的作用和职责是什么?(1) 采购员:选材。(2) 设计员:具体条件设计发展方向。(3) 指导员:从技术、思想、道德等方面去教、去导。(4) 教师:给运动员传道/授业/解惑,传新知识和思想。(5) 导师: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运动员,是运动员人生的导向。(6) 管理员:全面负责运动员日常生活的管理和组织。(7) 外交家:同新闻媒体,观众和外界保持良好的接触,妥善处理来自新闻媒体,观众和外界的压力。(8) 学生:教练员还要把自己当学生,善于倾听运动员的意见,时刻反省自己,不断自我完善。(9) 科研人员:不断的对自己和队员、对本队和对手的训练和比赛进行分析、评估并做出结论。(10) 推销员:要善于把自己培养的运动员推荐到国内外更高水平的运动队,推销到国内外赛场和再就业的岗位上。47. 为什么要根据执教对象的情况对教练员进行分类,并提出不同的职务等级要 求?(1) 依据执教对象的不同情况,可以将教练团体分为运动参与型人群教练和运动竞技型人群教练。(2) 依据教练员的能力和责任划分等级。1994 年颁布并沿用至今的我国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将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划分为三级教练、二级教练、一级教练、高级教练、国家教练。三级、二级教练为初级职务,一级教练为中级职务,高级,国家级教练为高级职务。48. 如何理解教练员的有效执教?实施有效执教需要什么样的执教理念? 有效执教可以定义如下:教练员灵活应用专业知识、人际知识和个人内省知识,在运动员成长的不同阶段中,发展运动员的能力,自信、沟通和品质。执教理念:是指教练员对运动训练本质及其影响运动训练的多种因素的理解,是教练员对运动队“目标”“使命”以及“训练方法”等所具有明确的基本认识,是指导运动训练的“思想”,包括主要目标和有助于达到目标的理念和原则。这些信念和原则能帮助教练员处理无数训练和比赛中的问题,在众多的理论与说法之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东西,有助于教练员在困难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并更加成功的执教。49. 教练员执教所需的专业知识、人际知识和个人内省知识之间是什么关 系?这些知识与教练员执教相关能力是如何相互促进与发展的?专业知识:与教练员职业密切相关,完成教练员职责和任务应该具备的, 与运动训练和参赛直接相关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包括运动专项的知识,运动员的知识、运动科学知识以及工具知识等。人际知识:是与教练员职业密切相关,完成教练员职责和任务应该具备的、与人际关系处理相关的稳定的系统化知识,包括处理社会关系知识、处理运动队关系知识、执教方法知识等。内省知识:是与教练员职业密切相关,完成教练员职责和任务应该具备的、与个人成长相关的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包括执教理念,终身学习等。教练员执教相关能力:(1)战略思想能力:把握全局;预测需求;确定愿景;提出方针;形成任务;制订措施;反馈调整;(2) 练赛指导能力:训练方法设计;训练内容安排;运动伤病预防;运动疲劳消除;训练积极性调动;比赛选择 与安排; 比赛能力提高;比赛作风培养;比赛情绪调控。(3) 赛场应变能力:观察与发现问题;调整与解决问题;果断决策;应对突发事件;记录和评价;(4) 环境塑造能力:创立行动计划;组织环境;选拔队员;招募员工;资源配置;(5) 社会交往能力:领导和影响;团队管理;沟通与交流;说服教育;(6) 学习总结能力:自我反思和自我监督;训练及计划评估; 赛后总结;终身学习;科学研究;创新;50. 教练员领导行为有何特点?这些行为是如何影响运动员的?特点:(1)面对面领导:教练员的执教就是把具有不同背景、天赋、经历和兴趣的运动员聚合在一起,率领和鼓励他们承担责任、持续创造成绩、 达到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练员与运动员天天都要见面,都是沟通和交流, 进行着面对面的直接领导。(2) 运动员关注:面对面的领导,意味着教练员关注的对象首先应该是运动员,而不是运动项目。(3) 全才管理者:教练员不仅需要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埋头埋头工作,更需要通过团队合作,参与深层次的互动。这就要求教练员,尤其是主教练,不能只做某方面的专家,而要融合团队教练的专业技术,贡献自己的想法,成为运动队管理的全才。影响:教练员在运动训练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是运动训练过程的设计者, 组织者,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教练员的水平高低决定了意志队伍水平的高低,这是竞技体育的一大规律。(1) 积极影响:如果带有宽容的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学会耐心。如果带有鼓励的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学会自信。 如果带有称赞地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学会感激。 如果公正地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学会正义。如果言行一致的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学会信任。优秀教练员,比常人更懂得如何灵活的运用种种沟通技巧,在最恰当的时间, 用最恰当的教练方式影响及培养自己的运动员。并把自己的品质和理念展示给运动员,其重要性可能远大于自己所教授的东西。(2) 消极影响:如果带有批评指责地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会学会指责。如果带有敌意地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学会钩心斗角。 如果带有嘲讽地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学会憎恨。如果带有羞辱的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会罪疚。由此可见,运动员的终身行为可能更依赖于教练员所树立的榜样。凡是要求运动员做到的,教练员必须首先做到。51. 教练员不同领导风格各有哪些优缺点?这些领导风格之间是如何转换的?(1)命令式家长型:优点:可以确保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和运动队的高速运转。缺点:可能压制运动员的动机,阻碍运动员的成长,降低运动员的自我满足,难以使运动员产生最佳表现,最终将疏远极富天赋的运动员。(2) 合作式民主型:优点:增强了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沟通和鼓励,对运动员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满足的实现具有积极效应。缺点:这种风格要求教练员具有更多的技巧,如在指导运动员和让运动员自己指导自己之间如何取得恰当的平衡;在什么时候发出命令和给予指导;又在什么时候让运动员自己做出决策和承担责任等。(3) 放任式随意型: 优点:无缺点:采用这种风格执教的教练员往往缺乏提供指导的能力;或是过于懒惰, 不能满足执教责任的要求;又或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执教理念。因此他们不具备真正的执教能力,实际上无疑是丢弃了作为一名教练员的职责。领导风格的转换: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往往不仅应该知道得心应手的合作、民主、实现执教效果、也应该知道何时对执教对象适时地下达命令,实现家长化的管理,以及恰到好处的放任和随意。这一切取决于身处何种情境以及运动员所处何种成长阶段中。对初进队的队员,教练员应该提供明确的说明和密切的监督, 让他干啥就干啥;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