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 测试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政治体制测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岭南之地并入秦版图后,秦始皇设置了岭南三郡。但与内地诸郡不同的是,岭南三郡采用设“尉”不设“守”的特殊形式,“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这一措施( )A.不利于巩固秦王朝的统一B.是先秦分封制的延续C.说明岭南地区政局不稳D.导致秦王朝二世而亡2、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 )A.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D.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3、下表为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A.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B.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D.都借鉴吸收了欧美民主政治建设的精华4、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主要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廷警卫宗正皇室宗族事物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等典客民族事务及诸侯朝聘太仆宫廷车马仪仗和全国马政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5、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6、1782年,英国首相诺斯下台前夕在给乔治三世的信中悲叹:“现政府的命运已绝对地且无可挽回地被否定了狂潮如此凶猛不可阻挡,陛下深知,在这个国家,圣上不可蓄意反对下院所深思熟虑而做出的决议。”诺斯旨在说明,当时英国( )A.内阁为国王所控制B.王权荡然无存C.封建势力依然强大D.议会权力至上7、有学者认为,在我国古代政治结构的形成、发展及演变中,西周的分封制是联结方国联盟制和君主郡县制的关键。由此可知,分封制(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B.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威C.促进了国家治理形态的进步D.延续了夏商的平等联合状态8、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9、亚里士多德在论及雅典公民大会时说:“当演说者的话令人信服的时候,他是凭他的性格来说服人,因为我们在任何事情上一般都更相信好人,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对于那些不精确的演说,也完全相信。”亚里士多德旨在强调( )A.雅典公民崇尚道德品质B.演说是公民大会决策的依据C.雅典民主开始注重理性D.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10、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为此我国政府( )年份粮食产量(万吨)国家职工人数(万人)国家财政支出(亿元)第1年195052451+6.0第2年197664532-21.8第3年169694561-65.8第4年143865044-81.8A.优先发展农村经济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C.削减城镇人口D.推行经济体制改革11、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交纳贡赋。这表明( )A.西周时期已形成官僚政治B.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C.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D.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12、1803年,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借“马布里诉麦迪逊”案的判决,明确指出: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违反美国宪法的联邦法律、行政措施、州宪和州法及行政措施为无效。这一做法( )A.违背了联邦主义原则B.强化了权力制衡体制C.落实了司法独立原则D.开创了三权分立政治13、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就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辩论,最后采取举手或投票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就不能随意更改,即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这主要体现了古代雅典( )A.政治体制的局限性B.民主政治的直接性C.政治运行的高效率D.民众参政热情高涨14、1956年,中央主管财经工作的副总理陈云说:“有同志说夫妻店不算社会主义,我倒是看到社会主义长时间内还需要夫妻店,因为老百姓还要买油盐醋,要吃大饼、油条、汤圆、馄饨。”这表明( )A.保留个体经济成为了高层共识B.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被突破C.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是重中之重D.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尚在摸索15、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结束“军政”,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A.维护资产阶级民主B.发扬三民主义理论C.扩大人民政治权利D.营造专制的合法性16、公元前218年,罗马元老院通过克劳迪法,限制了元老院议员所拥有商船的运载能力。他们可以在本地出售农产品赚钱,但不能利用政治优势直接参与对外贸易活动。这反映该法试图( )A.维护公民权利B.防范统治阶级的腐败C.保护私有财产D.限制地区间经济交流17、夏朝时期,天下万国,夏王为“诸侯之长(盟主)”,到了周朝,“天下一家”,周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各部族文化融合的加强B.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C.政治制度的宗法伦理化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18、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19、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 )A.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20、有学者指出:当秦朝全新的政治形态在多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中被怀疑、被否定时,它无法让秦朝统治下的人民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于是,秦朝的二世而亡便成了必然性的结果。该学者认为秦朝亡于( )A.政治新形态被怀疑和否定B.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的统合C.推行郡县制激化社会矛盾D.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21、下图为1912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 )A.反映了中国对世界大舞台的向往B.描绘了民国时期努力向上的氛围C.继承了传统文人画法的基本风格D.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艰难状况22、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C.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D.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23、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麦尔维尔说:“倘若某些在职者的观点与君上意见有别,君主虽未必就责成他们放弃;可若是君上发现其他臣仆能使政府顺利运行他必然有权任命和使用之。”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国王( )A.政治权力缺乏必要的限制B.仍能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C.成为内阁事实上的组织者D.拥有左右政局的实际力量24、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B.教皇控制下的神权专制国家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25、“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二、材料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岭南之地并入秦版图之后,秦始皇设置了岭南三郡。岭南三郡采用设“尉”不设“守”的特殊形式,而郡守负责的是一郡的行政,郡尉负责的是一郡的军事,在岭南三郡“置南海尉以典之”,说明岭南地区的政局不稳,需要强化军事统治,故选C项。设置南海尉适应秦初并岭南之地的现实,有利于巩固秦王朝的统一,排除A项。岭南之地并入秦版图之后,秦始皇设置了岭南三郡,并未实施分封,排除B项。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是秦实施暴政,而非在岭南设置南海尉,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据材料“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采取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分析,这为后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借鉴,故选D项;材料中“参议会的选举采取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说明是代议制,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37年9月,排除B项;据所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C项。3、答案:B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近代民主化进程,但是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制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使民主政治变为可能。这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B项正确。4、答案:D解析:九卿是分掌各类政务的机构,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等主要处理皇家事务,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色彩,故选D项;从九卿的职责分工表看不出国家是否统一,排除A项;官僚政治是在中央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的基础上建立的,九卿的任职来源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5、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他认为如果变法是可以从上到下实行,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完美无缺的。但实际上变法是需要得到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而戊戌变法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所以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故选 D ;戊戌变法的缺陷主要是没有广泛的社会支持,而非自上而下的变法方式,排除 A ;根据 “ 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 ” 可知变法措施并不是贪大求全,排除 B ;这个外国人并没有指出缺乏思想动员的缺陷,排除 C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英国代议制的发展。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内阁得不到议会(下议院)的支持就要解散,议会在英国具有绝对崇高的地位,即使是国王也不能轻易去反对它,故选D项;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故排除A项;英国国王虽然“统而不治”,但仍是国家的元首,依然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故排除B项;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7、答案:C解析:方国联盟是由若干个血缘部族联合起来组成的比较松散的联盟;分封制下,接受天子领导的若干个诸侯国构成家国同构的政治共同体;君主郡县制下的国家则是在一个专制君主统治下实现了中央集权。由此可得从方国联盟到分封制再到君主郡县制的过程就是大一统国家逐步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意味着国家治理的形态不断进步,故选C项。分封制下,天子无权干预诸侯国的管理,郡县制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排除A项。西周实行分封制,并没有建立君主专制,更谈不上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威,排除B项。西周的分封制体现了天子和诸侯之间的不同等级,所以不是延续夏商的平等联合状态,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时期的社会变化。根据材料可知,1898年,某书商以为“经学”书籍会因废八股而难卖,新学书籍会因变法而畅销,但之后“经学”书籍依旧有人购买,新学书籍反而滞销。结合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可知,C项正确。儒学地位未被颠覆,A项错误。列强侵略加剧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9、答案:D解析: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每一个公民都参与大会的决策。从材料信息看,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公民大会上,演说者的演说或许是不精确的.但人们被他的性格说服,相信了他的话。也就是说,雅典民众决策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雅典公民崇尚道德品质,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旨在强调决策可能不合理,故B项与題意不符,排除:材料信息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观色彩而非理性,故C项错误。10、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表格可见,该时期连续四年粮食产量降低,国家职工人数即城镇人口上升,国家财政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为此我国采取了调整城镇人口数量即削减城镇人口的举措,故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并未釆取优先发展农村经济的相关政策,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发生于三大改造时期,与材料所体现的时间阶段不符,故B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于1978年之后,与材料所体现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据材料“周初封邦建国”可知西周推行分封制,这属于贵族政治而非官僚政治,故A项错误;从材料“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到“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可知,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在秦统一六国后建立,故C项错误;原始部族政治色彩突出王权与神权结合,这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排除。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最高法院获得了对国会立法、行政执法和地方立法行政的监督权,进一步树立了司法部门的权威,强化了权力制衡体制,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最高法院对行政权的约束,而联邦主义是指国家政府与地区政府分享宪制上的主权,二者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旨在强调最高法院对行政权的约束,而非司法独立,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就已经确立了三权分立政治,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就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辩论,最后采取举手或投票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故选B项;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这是尊重民意的体现,不能说明政治体制的局限性,排除A项;“公民就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辩论,最后采取举手或投票的方式”不能说明效率的高低,排除C项;材料强调民意而非民众参政热情,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夫妻店”属于个体经济,部分同志认为个体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但是陈云认为夫妻店的存在是必然的,而且是长久的,这说明当时党内对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尚在摸索,D正确;A错在“共识”,排除;B不符合史实,排除;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完成,排除C。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党进行“训政”的目的。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蒋介石通过这次会议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8月,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宣布实施“训政”,并且明确宣布“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营造了其“专制”的合法性,故选D项;题干内容述及国民党要承担“训政”全责,这是“一党专政”,并非“民主”,排除A项;借助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形式来实现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才是国民党真正目的,排除B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由国民党来“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是其“一党专政”的表现,并非真正扩大人民的政治权利,排除C项。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罗马的克劳迪法。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元老院通过法案限制议员利用政治优势参与对外贸易活动,说明其意在防范统治阶级的腐败,故选B项;材料的重点是限制元老院成员,与公民权利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通过法案来防范统治阶级的腐败,并无保护私有财产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是限制元老院成员利用政治优势参与对外贸易活动,并不是限制地区间经济交流,排除D项。1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由题干中夏王被称为“诸侯之长(盟主)”到周王“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的变化可知君主的称号融入了“民父母”“天下王”的伦理观念,故选C项;题干未提及各部族文化的交融问题,排除A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在秦朝时才建立,排除B、D项。18、答案:C解析:“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说明平民和贵族之间的斗争促使一系列法律颁布;“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说明在法律上最终确定了双方平等的地位,C项正确;“贵族的特权被取消”本身说法错误,排除A项;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标志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民法大全,而题干讲的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B项;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马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排除D项。故选C项。19、答案:C解析:9世纪时,英法等国的国王的做法获得了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王权。而12世纪时,城市培养的法学家取代教士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这说明封建王权得到强化,教会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这些变化都有利于王权的加强,故选C项。20、答案:B解析:据材料“无法让秦朝统治下的人民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知,该学者认为秦朝文化认同的缺失导致秦朝灭亡,秦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的统合,故选B项;A项从政治形态角度解读,不全面,排除;学者认为文化认同缺失导致秦朝灭亡,没有涉及郡县制和严刑峻法,排除C、D两项。21、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完成了从“专制”到“共和”的政治转型,但1912年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猿猴手持五色旗”),并有恢复帝制的趋势,因此该漫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政治转型的艰难,故选D项;漫画反映的是从“专制”到“共和”的演进,而非从“中国”对“世界”,排除A项;漫画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艰难处境,而非努力向上的良好氛围,排除B项;“下图是一幅讽刺漫画”,没有写意的基本风格,排除C项。22、答案:D解析:根据“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故D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化,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如法、美等国确立了共和制,排除;B、C两项体现的是对英国政局的影响,与“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不符,排除。23、答案:B解析:材料“君上发现其他臣仆能使政府顺利运行他必然有权任命和使用之”说明此时国王仍能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故B项正确;当时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权利法案等法律的限制,A项错误;国王不是内阁事实上的组织者,排除C项;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已经没有左右政局的实权,D项错误。24、答案:D解析:“新君主国”是指实行君主专制的民族国家,D项正确。“新君主国”利用各种方式将权力集中在君主个人手中,统一国家,削弱贵族和教会的权力,A、B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新君主国”是指实行君主专制的民族国家,并非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排除C项。2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天下财利”“以通天下之利”可知,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增加财政收入,故选D项。A、B、C三项与材料“以通天下之利”的目的不符,均排除。26、答案:(1)“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解析:(1)问据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结合所学商鞅为法家代表可知“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由材料“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结合所学周礼是儒家经典得出“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2)问第一小问对象,依据材料“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说明“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从材料“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可知“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和所学西周的世卿世禄制、秦朝的统一得出“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从材料“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可知“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