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资源ID:30269287       资源大小:62.3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 案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意义: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交融的社会背景下产生,改革以后不仅缓和了阶级矛盾,而且反过来又促进了民族交融。2.时空观念: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重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原因是平城位于今山西大同,当时比校靠近北方游牧民族,迁都洛阳后,比较靠近中原地区,容易接受汉族文化,更有利于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3.历史解释:(1)短暂分裂与走向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中短暂的一段分裂时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增加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分裂中孕育着重新走向统一的因素。(2)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少数民族迁徙和杂居;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和亲;战争或联合斗争。4.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比较比较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背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经济基础的变化,要求改革旧制度;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为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秦国具备了变法的可能性各种制度的弊端暴露;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拓跋部内迁较晚,治理北方地区困难重重措施政治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推行县制;颁布法律;建立户籍制度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设立三长制;迁都洛阳经济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社会习俗改良社会风俗,推行小家庭政策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成功原因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因时改革是成功的根本原因;改革措施符合当时实际,行之有效;改革者都有远见卓识及政治魄力启示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和生产力发展规律;改革要有利于百姓;改革要有魄力,不畏权贵,不畏旧势力;只有不断改革,国家才会向前发展重点:1.江南地区的开放;2.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3.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民族融合与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2.北魏孝文帝改革探学新知一、三国与西晋1.三国: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灭亡,刘备、孙权也相继称帝,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2.西晋(1)西晋的沿革: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2)少数民族内迁时间:自东汉到西晋。五个主要少数民族:匈奴、羯、氐、羌和鲜卑。二、 东晋与南朝1.东晋(1)东晋的沿革: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420年,武将刘裕篡夺皇位,改国号宋,东晋灭亡。(2)士族专权“士族”: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2.南朝:420年,刘裕建立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开发(1)原因: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2)内容: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3)影响: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三、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1)“十六国”: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2)淝水之战:4世纪下半叶,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2.北朝(1)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提a.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b.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大力推动民族交融。措施:a.迁都洛阳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B.改穿汉族服饰,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影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2)北朝: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深化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孝文帝在太和年间多次召集群臣,议定律例,重用精通律学的中原儒生。他削繁复之律令,除严酷之立法,或从简从宽,或“恕死从流”,对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意义。他强调执法以法律为准绳,惩罚枉法官吏,整顿司法机构,以求立法与执法相一致。摘编自简修炜、张耕华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述论材料二 孝文帝熟读儒经,探究兴亡,高倡“营国之本,礼教为先”。以此为法制改革的思想基础,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明礼仪、定制度、移风易俗运动,为“开导兆人,致之礼教”服务。北魏儒学大行。朝中论政议刑,不拘胡汉文武、官秩高下,人人尊崇引经据典。孝文帝强调治国“礼教为先”,又主张“法为治要”,先礼教是扬起仁政无敌于天下大旗,宣文德以惠天下;重法治是以公平之刑辅教化,刑斧在握,求臻“辟以止辟”。使北魏法制由前期严刑尚罚向后期德刑兼重转变,既表明当权者对专制集权已经巩固之自信,也反映了对封建正统法文化的体认和吸收达到了新的水平。摘编自邓奕琦论北魏孝文帝的法制改革(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重视立法;法律从简从宽;重视执法;礼法结合,法律儒家化(刑辅教化,德刑兼重)。(2)影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专制集权,维护统一,稳定北魏政权;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北方各族汉化、封建化进程,加强文化认同、促进民族融合;为后世立法执法提供借鉴。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议定律例,重用精通律学的中原儒生”、“强调执法以法律为准绳,惩罚枉法官吏,整顿司法机构,以求立法与执法相一致”可以得出重视立法,重视执法;礼法结合,法律儒家化;依据“他削繁复之律令,除严酷之立法,或从简从宽”可以得出废除残刑酷法。(2)影响:根据材料“使北魏法制由前期严刑尚罚向后期德刑兼重转变,既表明当权者对专制集权已经巩固之自信,也反映了对封建正统法文化的体认和吸收达到了新的水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魏孝文帝法治改革使法制改革客观上有助于封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有助于消除南北统一在政治法律、文化心理等方面的隔阂;有助于缓和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他创立的某些制度,也被后世法律吸收,影响千年。 随堂训练1.三国志记载,孙权封儿子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孙休为琅琊王,居虎林(今安徽省),而齐与琅琊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孙权该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瓦解分化曹魏政权B.阐明政权的合法性C.表明统一南北的意志D.制造统一全国的舆论2.据史学家唐长孺先生考证,西晋时门阀等级序列业已排定,虽有一些“新出门户”,如颍川庾氏、阳翟褚氏出身寒微,也有个别寒人因军功而被提升到士人地位,但大部分寒人地位卑贱,仕途蹉跎,无法涉足士流。由此可知,西晋时期()A.社会阶层流动不畅 B.察举制的弊端凸显C.门阀制度达到鼎盛 D.统治基础受到削弱3.南朝梁武帝崇奉道教,重用炼丹师陶弘景等人;同时,他又推崇佛教,在全国各地广建佛教寺庙;他还撰写了周易讲疏春秋答问等儒学著作二百余卷。这说明梁武帝时期( )A.佛道儒三教并列为统治思想B.社会主流思想受到挑战C.开始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统治政策随国情变化而调整4.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作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却是不断扩大,还产生筹码不足和钱币盗铸等问题。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B.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C.货币的功能和价值下降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力减弱5.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C.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6.东晋刘波在淝水之战五年后上疏说:今政烦(苛)役殷(众),所在凋弊,仓廪空虚,国用倾竭,下民侵削,流亡相属。略计户口,但咸安(371年)已来,十分去三。这能佐证( )A.社会动荡的本质 B.人口增加的背景C.分裂割据的影响 D.财政困难的危害7.道武帝入主中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中原的封建经济关系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拓跋部贵族面临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他们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逐渐转化为封建贵族,拥有的奴隶则变成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材料旨在说明北魏初期( )A.国家统一为政策调整奠定基础B.政府在统治区域实行封建剥削C.拓跋部贵族实行汉族生活方式D.推动鲜卑族汉化和封建化进程8.十六国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了变化。例如,后赵政权有孝廉试经的制度;北魏孝明帝以考试选拔御史,参加者八百余人;北齐文宣帝以策试选三百人,参加者达二三千人。上述材料表明十六国北朝时期( )A.君主权力有所强化B.九品中正制被废弃C.世族阶层已经没落D.儒学社会影响弱化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吴政权定都建业,即今江苏南京,孙权封孙奋为齐王,封孙休为琅琊王,但是“齐与琅琊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据此可知,这说明孙权的主要意图是统一南北方,C项正确。齐王孙奋的居所在武昌,琅琊王孙休的居所在虎林,都处于东吴的统治区域之内,也就无所谓“瓦解分化曹魏政”之说,排除A项;魏蜀吴三个政权都是割据一方,其政权的存在都是世势之必然,并且在题干内容中述及的是孙权所封的两个儿子,与东吴政权是否合法没有关系,排除B项;孙权封其儿子为“齐王”、“琅琊王”,这是其实际行为,不属于“舆论(公众的言论)”的范畴,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材料“西晋时门阀等级序列业已排定”“但大部分寒人地位卑贱,仕途蹉跎,无法涉足士流”体现了西晋社会阶层流动不畅,故A正确;西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排除B;C中“鼎盛”在材料中看不出,排除;D中“受到削弱”的说法与材料不符,因为西晋一直是按照门第选官,因此谈不上削弱,排除D。 3.答案:B解析:梁武帝崇奉道教,推崇佛教,撰写儒学著作,体现了当时三教并行的趋势,说明当时社会 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受到挑战,B项正确;当时的统治思想是儒 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三教合一”,排除C项;材料未 体现出梁武帝统治政策的调整,排除D项。4.答案:B解析:南北朝时期北朝以实物取代货币,这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表现;而同一时期的南方货币的使用范围却不断扩大,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繁荣的表现,由此说明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B项正确;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不代表南方的经济水平就高于北方,排除A项;南北方之间的这种差异是由于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的,并不能说明货币的功能和价值下降,排除C项;当时南北双方没有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之下,不能说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力减弱,排除D项。5.答案:B解析:A.材料中建立的政权不一定是人口迁徙所致,故A选项错误;B.材料中,魏晋南北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的前赵政权,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和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的代国,均效仿前朝,追认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文化的认同,故B选项正确;C.材料旨在强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而非战争,故C选项错误;D材料仅涉及三个政权,“各民族”的说法有点夸大其词,故D选项错误。故选:B。6.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仓廪空虚,国用倾竭”、“十分去三”等信息可以看出东晋时期财政困难,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东晋时期财政困难,AC两项不能体现,排除;依据材料“十分去三”可以看出当时人口在减少,排除B项。7.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道武帝及拓跋部贵族在汉族地区实行封建剥削方式,有利于推动鲜卑族汉化的封建化进程,D项正确;当时北魏仅统一黄河流域,没有全国统一,排除A项;依据材料可知,道武帝入住中原在汉族地区实行封建剥削,而非整个统治区域内实行,排除B项;拓跋部贵族实行封建剥削方式,并非生活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A解析:十六国北朝时期,诸多割据政权采用考试方式来选拔官员,这种选拔方式相比于九品中正制而言,选官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体现了君主权力的强化,A正确;B表述绝对,排除;南北朝时期世族阶层政治经济势力强大,排除C;选官制度的转变无法推断出儒学社会影响力的变化,排除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