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随堂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1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时间1684年1689年1701年售价(荷兰盾/磅)80752.32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价格革命”来势汹汹C荷兰已成为“海上马车夫”D商品贸易的数量迅速增加2马克思认为,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世界市场使“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一部分转变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马克思意在说明工业革命()A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C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D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3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根源是()A西方王室勇于冒险B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C造船水平的提高D宗教扩张的狂热4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和荷兰B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C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5.观察下图,可以推知()初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A.初级产品占国际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B.国际组织成立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C.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D.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6.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7.阅读下表,分析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年份世界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1870年2445.51880年3668.81890年4994.21900年68118.2A.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B.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地依赖程度提高C.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8.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时期孝文帝“更姓易服”,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民国时期“中山装”流行。从以上案例可以归纳出服饰变化趋向及特点。以下表述最恰当的是()A.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漠B.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影响C.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D.民族交融是服饰变化的根本原因9.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语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但在近代英语中同时也汇集了大量来自加勒比地区、印度以及非洲的词汇。这主要说明( )A.英国文化殖民成效显著B.世界文化交流具有互补性C.英语具有先天优势D.自由主义推动了社会进步10.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趋势图。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国际贸易不平衡格局发生逆转B.世界各国贸易壁垒已消除C.关贸总协定推动世界贸易发展D.全球贸易趋势不稳定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市场的形成”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D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8世纪初“中国茶”在欧洲的价格迅速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革命的表现是商品的种类增多、商品贸易的范围和数量大大增加,当武夷茶大量销往欧洲,就会出现茶叶价格下降的现象,所以D项正确;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项;价格革命体现的是大量黄金白银涌入欧洲,引起“物价上涨”,排除B项;武夷茶售价的变化不足以表明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排除C项。2 C材料中“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一部分转变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工业革命将世界划分为两部分,部分是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国家,一部分是商品输出国家,因此C项正确。A项只强调一方面,排除;B项表述片面,排除;D项只强调了文化部分,排除。3 B材料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是指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贸易联系,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虽有利于东西文化圈的汇合,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4 D根据材料中“1500年”可知是新航路开辟的时代,“两颗门牙”主要是指西班牙和葡萄牙,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促进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萧条,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工业发达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被发现,各洲间的贸易联系加强,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故D项正确。5.C图表反映了19371987年初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体现了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故A项错误,C项正确;从图表中看不出国际组织的影响,故B项错误;由初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看不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故D项错误。6.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故选B项。7.D从材料可以看出,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在18701900年期间不断增长,这一时期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从而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增长,故D项正确。A、B两项都是促进世界贸易增长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思潮兴起,C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8.B由材料可知,从战国时期到宋朝,服饰的变化受到政治因素、观念以及相关文化的影响,民国时期“中山装”的出现是受到平等观念的影响,因此服饰的变化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影响,故B项正确。9.B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影响。材料“英语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但在近代英语中同时也汇集了大量来自加勒比地区、印度以及非洲的词汇”可知英语影响世界,世界推动英语发展,即世界文化交流具有互补性,答案为B项;材料主旨是文化互补和双向影响,与A项说法不符,排除;殖民扩张推动英语在世界范围推广,不能得出英语具有先天优势的结论,C项排除;材料主旨是英语的传播与发展,与自由主义无关,D项排除。10.C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从1945年到1995年,世界贸易总额不断增长,而关税平均水平却不断降低,这体现出关贸总协定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和全球贸易趋势不断加强,故C正确,D错误。图片只显示出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未体现国际贸易格局,故排除A。材料显示出关税平均水平降到了25%以下,但并没有实现“零关税”,所以世界各国贸易壁垒并没有消除,故排除B。11.论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形成。阐述: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开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8世纪后期,西欧工业革命开展,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向着工业化方向前进,西欧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市场,掠夺原料,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到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进一步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综上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紧密相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