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与现代生活的意义.doc
-引言: 老子思想是我国五千年思想文化的精华,其最深刻之处,在于他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了文明发展的副作用,并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儒家的忧患意识经常为人们所称道,而以老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思,实质上也是一种忧患意识,而且是更深一层的忧患意识。因为儒家式的忧患意识只关注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道家式的忧患意识则是对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老子站在全人类乃至整个宇宙的高度上思考问题,因而便具有不同于儒家的眼光。他所提出和思考的问题对于人类来说,往往具有更为普遍和永恒的意义。因而以今天的眼光看来,老子的思想便具有了广泛的世界性和现代意义。 关键词:老子思想,生态智慧,政治智慧,社会管理,生活智慧 。内容: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关于自然的观念和理论。自然主义是老子思想的灵魂,是老子为人们提供的处理一切事务的基本态度和原则,也是老子思想的世界性和现代意义的主要体现之所在。老子思想的世界性和现代价值是多方面的,其包括对现代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社会治安及政治管理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生活处世之道的影响等多方面,仅此将在下文中展开。第一部分:老子介绍以及相关思想简述一老子简介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诞生于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二老子思想简述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反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部分:老子思想对现代的影响1.老子的生态智慧之现代意义:现今,人类的智力得到不断地开发,科学技术得到了持续的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人们却忽略了或无暇顾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无节制地开发自然,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变得日益紧张起来。资源的日渐枯竭、环境的日益恶劣降低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不得不来修复和挽救人与自然的关系。于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呼声,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得到了普遍的响应和重视。而回顾起我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早在几千年前道家就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的两者的基本一致。而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源泉,它所蕴涵的生态智慧应当被我们认真发掘,并应对这些智慧在指导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意义作出科学的,恰如其分的评价,以便为我们提供借鉴。一、“道法自然”的自然本体意识:古代人类对自然的高度依赖性,决定了古人只能生活在自己倍加崇敬与珍惜的自然世界里,但今天的人类却已经是明显是和古人生活在两个互相区别的世界里了。现在的人类用自己制造的工具和机器,自己的科学发明以及自己的设想,来创造一个符合人类理想和意愿的环境。”而这后一个世界便是所谓“人为世界”。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自然世界正在被人为世界不断侵蚀,其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似乎也正在被人为世界逐渐冲淡和取代。而老子中关于“道法自然”的自然本体意识首先揭示了自然界的自源性。从宇宙万物发生的本源来看,它们都是来自同一个“道”。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作为天地万物之根源的“道”是什么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显然“道”是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无声无形,运行不息,无始无终的原初自然物。演化至今的自然世界源于“道”。而人为世界也不是凭空产生的,从本源的意义上说,它源于自然世界,当然归根结底也源于“道”。此外,老子关于“道法自然”的自然本体意识特别强调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强调了人类必须师承自然的极端重要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从中不难看出,宇宙万物的生成根源于自然,宇宙万物的演化动力来源于自然,宇宙万物互 相关联而统一于自然,人类社会始终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便是老子关于“道法自然”的自然本体意识的基本内容。按照这一思想,我们应当深刻反省人类可以凌驾在自然之上的这种错误概念,而将人类的理性切实建立在尊重自然、关怀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正确基础上,从而形成“人为世界”与“自然世界”和谐共处。二、“知常曰明”的环境意识:为了在地球上生存下去,人类需要一个稳定的、持续发展的、适宜的环境,因此,“在生物学上,人类是环境体系中的一部分,即其整体的附属部分。但是,人类社会又是被设计好来开发这个作为一个整体的环境去生产财富的。我们在地球上所扮演的这个矛盾的角色 既是参与者又是开发者。显然,近几百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当我们可以从水龙头中获得清泉,可以乘飞机遨游蓝天,可以靠空调器轻易地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温暖或凉爽时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便在我们头脑中淡漠了。然而,人类果真可以置自然环境的动态平衡规律于不顾,而随心所欲地改变自然环境吗?老子中关于“知常曰明”的环境意识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老子关于“知常曰明”的环境意识首先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万物是循环往复地变化的。“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万物蓬蓬勃勃地生长,从中看出其循环往复的道理。万物纷芸茂盛,最后都各自返回到它们的本根。回归到本根叫做由动到静,由动到静叫做复命。这就是自然万物运动的规律。这完全与现代科学的结论相一致:物质在不断改变形态的过程中,周而复始的循环 ;能量在不断转换形式的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流动,是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的一般规律 。人们在自己的一切活动中必须充分地认识和尊重这一规律。老子关于“知常曰明”的环境意识还特别指出,自然万物循环往复的变化是追求动态平衡的过程,而人的活动却往往打破这种平衡。“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自然的规律,如同安装弓弦一样吧!高了时就压低些,低了时就抬高些,多余时就减少些,不足时就补充些。自然的规律,就是损减多余的来 弥补不足的;而人世的做法却不是这样,是损减不足来奉献多余的。谁能够把多余的拿来奉 献给不足的呢?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的人才做得到。这也与现代自然科学的结论惊人的一致。三、“知止不殆”的发展意识:1972年,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一书的出版,立刻引起了巨大反响。这部巨著以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从工业社会以来,人们盲目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为发展而发展的“传统发展观”已经使人类深陷困境。经济的盲目增长必然导致环境容量极限的被超越,导致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体系的各类约束因素被破坏,其结果伴之而来的是人口膨胀、粮食不足、资源破坏、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世界性难题也普遍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而要治理这些难题,所需要投入的经费也随之以指数形式增长。因此,人类如果不尽快行动起来,制止和扭转这种恶性发展的状况,人类社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会遇到致命 的打击。而要扭转这种状况,除了需要在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组织方面做大量工作外,更重要的是要牢固树立“适度增长”的意识。所以,从20世纪末以来,用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代替传统发展观的呼声便日益高涨,以至于今天正在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而在这一方面 ,老子的“知止不殆”的发展意识中的合理内容也值得借鉴。老子关于“知止不殆”的发展意识已经包含着“适度增长”思想的雏形。它从和谐是宇宙万物生存发展的根本法则的原理出发,论证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必须遵循“适度” 这一基本准则。“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既然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将带来祸患,那么知道满足的人就不会招致屈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遭受危险,这样才可以使生命长久,才可以使社会长久。在这里“知足”和“知止”是密切相关的:既然天地万物都 有自己的限度,人的欲望就应当有所克制、有所“满足”,进而人的行为就应当有所“禁止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灾祸没有比不知道满足更大的了,罪过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了。所以知道满足,适度增长,才会得到满足。不难看出,从自然界客观存在的限度出发,论证人们的消费需求必须有限度,因而满足人们需求的社会行为也应当适度,这一基本逻辑与当今人们正在确立的可持续发展观是相通的。2.老子的政治智慧与现代社会管理:老子崇尚自然的价值观念,是从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状况的观察思考中提升出来的。在他看来,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太不自然,统治者过多地干涉和控制人民的生活,不仅破坏了人民生活的安宁,也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老子相信,在没有政府行为干扰的情况下,人民生活得最好最幸福。在如何管理社会的问题上,老子建议统治者要效法最高的“天”对待万物的态度,天道是自然无为的,因而统治者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就是“无为而治”,或曰“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以无为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社会。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是一种高度的政治智慧,它是自然主义的原则在社会政治领域的落实和具体操作,它的基本理念就是尽量减损不适当、不必要的政府行为,以保障社会的自然和谐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当然,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在上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的安闲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事实上政府的存在,在一般人民的生活中并不是一件有必然相关性的东西。十八世纪西方就流行着一句口号:“最懒惰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那时的政府,并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可做,主要的工作只是替人民修修道路而已。但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今天,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政府要统筹办理太多的事情,要做到“无为”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无为而治中所包含的合理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管理者而言,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警醒和指导的意义。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凡推行“有为”政治的政府,按其行为的动机,皆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形:一种是为了满足个人或一部分人的野心和私欲的有为,我们可以称其为“恶意”的有为; 另一种是排除了个人私欲的有为,我们可以称其为“善意”的有为。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对这两种有为政治都提出了批评,而以对后一种有为政治的批评最为具有理论价值。老子通过对“善意”的有为政治的批评,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包含着高度政治智慧的思想,对于当今的社会管理者,仍具有极高的启悟价值和指导意义。因为社会发展到今天,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其行为都可以说是出于“善意”的,但是善意的行为并不等于合理的行为,并不必然引出好的结果,多余的、强制的、勉强的政府行为都是违背自然的。而且,善意的动机往往容易起到一种掩盖的作用,使得诸如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主观专断、一意孤行、滥用权力等行为不易被觉察,甚至成为合理的。那些不必要的、不适当的政府行为,尽管是出于善意的,但由于权威在手,往往容易造成很大的混乱,使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使社会的发展出现曲折甚至倒退。在这方面,中国有太多的教训值得记取。其中最重大的教训莫过于建国以来频繁发动的大规模的政治运动,虽然发动者的动机是善意的,是为了尽快实现某种预想的目标并为其扫清道路,但由于对国内国际的政治形势和阶级状况做出了错误的分析和判断,致使全国人民在无谓的阶级斗争中耗尽了精力,伤透了感情,饱受了磨难,严重地阻碍和破坏了国家的发展。对照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古训,这种莫名其妙、近似疯狂的举动无异于庸人自扰。经济建设中的教训也是惨痛的,最典型的就是大跃进,虽然领导人的动机也是善意的,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过于主观专断,片面地追求“一大二公”,致使下面出现了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等等,幻想跑步进入社会主义,严重地违背了经济建设自身的规律,使得业已步入正轨的国民经济建设遭到了人为的严重破坏,二十多年后才又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以农村经济为例,从解放初期的个体生产,到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再到如今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走了多少弯路,这都是不必要、不适当的“有为”造成的,都是过多地进行政府干预、社会控制的结果。如果我们的社会管理者能够懂得和重视老子“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古训,这些惨重的代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下减轻。最后,无为而治作为一种独特的、可能采取的态度,是颇具现代启悟价值的,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它才是唯一合理的态度。应当承认,这种态度过于渲染了“无为”的合理性,而对“有为”的价值讨论不足,容易产生消极保守的倾向。请注意,我们这里并没有说无为而治是一种消极保守的思想和态度,我们的意思是说,对于无为而治,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就容易导致消极和保守的倾向。事实上,对于那些懒惰、不负责任和缺乏进取心的人们来说,无为而治确实也可以成为一种巧妙的掩饰和托辞。但这决不是无为而治命题的本意,也不是这一行为方式所必然导致的结果,因为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它加以改造和利用,使它逐步偏离本义。一种思想在实际运用中发生变形或产生新义的事例,古往今来可谓屡见不鲜,即使是在老子那里,这也不是独此一例。这是我们在理解和运用无为而治的古老智慧时必须要加以分辨的。3 老子的生活智慧与现代社会生活: 当今的社会,科学和技术在飞速地发展,现代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但人们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不可思议的世界。社会财富呈几何级数增加,普通人得到的物质享受都足以让过去的皇帝们羡慕得死去活来,但人们不但不觉得自己富有,反而觉得钱越来越不够花;科学技术的进步成百倍地提高了人们的劳动效率,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但人们却更加忙碌,总是说活得很累,反而没有过去轻松清闲;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越来越方便快捷,彷佛地球在变小,但人们在享受天涯若比邻的快感的同时,又明显地感到彼此之间距离在拉大,越来越难以沟通,似乎是比邻若天涯;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制造出诸如电脑等复杂的仪器设备,但同时又成了它们的附庸,离开了它们,人们将百无用处,电脑病毒可以使城市功能陷于瘫痪,真不知究竟是谁在控制谁;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卫生保健的条件也今非昔比,但人们在享受这一切的同时,却又受到层出不穷的诸如癌症、艾滋病等现代病魔的威胁;人的智力得到了广泛的开发,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与此同时,人类也变得更加奸诈,各种骗术也花样翻新,令人目瞪口呆,防不胜防;物质文明的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但对于物质财富的追逐却使得真诚失落、道德滑坡、犯罪增加,人们的精神世界反而越来越空虚; 面对这不可思议的世界,人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 常使现代人陷于困惑之中。人们经过长期的思索后发现,返本开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去重新思考,在古老的文化传统中开发其现代价值,可能成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一条新路。在长期被忽视的古老传统中,蕴含着现代人所需要的智慧。其中,老子思想中丰富的生活智慧,正可以作为现代人寻找文化对策、解决生活危机的新的智慧的源泉。人生在世,首先必须面对的便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在老子的时代,社会矛盾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人们承受着沉重的社会压力,一生都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犹如庄子齐物论所描述的:“一受其成形,不化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进如驰,而莫之能止。”生活在这种紧张的社会关系中,思想家们很早就在对其合理性进行反思,试图寻找消除这种紧张关系的有效途径,老子就是中国最早进行这样的思考和努力的哲学家。在老子看来,人类社会最初的状态如同大自然一样,是和谐的、美好的,高度紧张的社会关系是违背自然的,绝不是人类社会应有的状态。对此,老子提出了旨在缓解社会压力、消除社会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处世原则和一系列具体的处世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便是老子的生活智慧,其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自然主义,即个人应以自然主义的心态对待他人及社会。现代人类面对的虽然是一个与老子完全不同的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也比老子的时代要复杂得多,但彼此之间毕竟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问题的实质并没有变。因而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乃至后现代社会的人类,老子以自然主义为基本精神的生活智慧,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和指导意义。后记个人感悟与总结这次的小论文写作不仅是对与语言能力的一次考验,更是一次对老子思想的深入研究,解读其对自然主义的深刻内涵,对治国管理的认识以及其待人处世的和谐之道,成功妙计。通过大量的学习与研究,我想老子的思想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巨大的历史影响,一方面是由于其对远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作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有着极其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则是老子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开拓了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创立了以“道”为本体论的哲学体系,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使其思想对中国文化发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并对现代文化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指出了作为宇宙万物本原及其存在的根据的形上之“道”,创立了以“道”为核心,包括体体论、辨证法、认识论和人生哲学等内容的系统的哲学思想体系。与此同时,由于老子思想是一个概念丰富的思想体系,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都有许多深入、准确的洞察。所以现代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仍需要借鉴老子哲学思想。老子的智慧对于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他提出了作为人生价值根源和基础的“道”范畴。老子的“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又是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形而上的“道”落实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上,就成为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老子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主张人应顺任自然,反对人对自然的掠夺。在个人与他人、与群体的关系上,老子提出“无争”的处世原则,主张挫脱解纷,和光同尘,反对争功名利禄,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在个体生命的自我完善上,老子提出了“深根固柢”的“长生久视之道”。老子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于人类目前和未来的文化和生活提供着积极的智慧。因此,我们对老子思想及其意义的深入探究不仅是弘扬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更是一种对过去和未来的审视。以客观的眼光,精练的思想,开拓和谐的天下,创造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