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汇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倡议书.doc
-
资源ID:30406838
资源大小:1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市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汇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倡议书.doc
市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汇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倡议书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通知(新建村函20XX22号)精神,全面启动村镇垃圾治理工作,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不断提高我市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现将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一是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住建、财政、文明办、国土、发改、环保、农业、卫生、妇联、乡镇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作、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由地州组织实施,委托设计单位编制了州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对我市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同时结合全市6乡1镇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市村镇生活垃圾处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举措。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组织6乡1镇安居富民办负责人召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专题会议,统一印制了“大家动手、清理垃圾、美化家园”宣传海报200份(汉语版100份,维语版100份),在全市75个村各主要路段、公共场所及安居富民集中连片建设点张贴,加大宣传力度,使宣传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群众能自觉配合乡(镇)、村做好垃圾整治及日常卫生保洁工作。三、加强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处理能力目前,全市1镇3乡23个村配置了7辆3吨摆臂式垃圾车,8辆8吨后挂式垃圾压缩车和8辆其他车辆,配置了136个果皮箱,3634个垃圾桶, 3辆电动三轮车,19名村庄保洁人员,所有公路沿线居民的垃圾统一放在垃圾桶内,由垃圾车每天分两次统一收集临时堆放点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广泛宣传发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村镇垃圾整治的宣传教育,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墙报、宣传栏等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努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育农牧民的健康意识,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要营造全社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政府指导扶持,村民管理自治,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镇垃圾有序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垃圾整治活动的开展。(二)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垃圾处理正常运转。村镇垃圾整治资金筹措必须坚持多元化、社会化的原则。一是申请专项资金补助。各乡镇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纳入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申请国家和自治区补助资金。二是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参照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收费办法,或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确定农村住户承担垃圾清扫清运处理费用标准,对村镇居民、商业店面、企事业单位等适当收取垃圾清运费和处理费。三是发动社会募集资金。鼓励和倡导社会各界捐助农村垃圾整治事业,鼓励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三)树立先进典型,倡导“共建带创”。对村镇垃圾整治成效显著、工作突出的乡镇、行政村的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宣传推广。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整治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四)强化领导责任,确保工作落实。结合各乡镇本地实际,加强指导、协调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切实抓好每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成立督查组,对各乡镇每年列入整治目标的行政村垃圾整治情况进行定期督查、通报。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道,责成限期完成整治任务,单位及主要领导取消评先、评优资格。(五)加强环卫队伍建设,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落实环卫所管理人员职责,对垃圾清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保证垃圾清运时无抛洒、遗漏现象发生,并做到日产日清。加强对清运车辆驾驶人员的管理教育,定期组织驾驶员学习政治、业务和交通安全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遵守交通规则,保障行车安全;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和驾驶作风,做到文明驾驶,礼貌行车,爱护车辆,严防事故。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一五年六月十日 本文来自: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