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doc
-
资源ID:30497695
资源大小:16.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doc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设计(一)一、本节课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点特点: 1.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整个过程设计中,我努力营造学生独立、主动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过程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引导学生去探究,自己去发现,使学生对新知沿着理解、掌握、熟练不断前进,从而获得了最佳效果。 2.通过自主探究与研究,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中自己领悟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学生经历这一过程后,自学能力得到培养,提升了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能力。从自学检测反馈来说,学生能正确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从而达到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3.关注学困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存在的不足: 1教学能力还需提高 虽然我能及时给学生纠正错误,但还是显得有些急躁,没有让学生准确用数学语言表达,忽略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2自学指导争取做到精、简、细 本节课的自学指导虽然体现了自学方法、自学时间、自学内容,但感觉容量太大,问题过多,设计不够精细,学生在自学中容易忽略个别问题,而书中小精灵提的问题没有在指导中体现出来,造成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没有真正理解,只能照着书回答。 3.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还需提高。 三、教学重建 1如果让我重新来上这节课,我将会合理整合自学指导,尽量在自学指导中不直接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语言组织做到简明易懂,适合学生操作。 2在后教环节中尽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减少教师没必要的话语,鼓励学生大胆去说去做,采用“兵教兵”的形式互帮互助,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练习题加上做一做中的第2题(把分数在直线上表示出来),让学生通过直线更直观的看到真分数小于1,在0到1之间,而假,分数大于1,这样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理解更加深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今后教学中我将加倍努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设计(二)一、呈现生活素材,感知单位"1"。 生活中,分数无处不在-分数是怎么来的?列举:一张纸、一条线段、一个圆、一堆苹果都可以平均分,产生分数。板书:单位"1"。设计理念: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原材料,使学生能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感知单位"1"这个抽象的概念,形成对单位"1"这个概念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理解,从而使这个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能有效促进学生再记忆能力的提高。二、创设生活情境,收集分数。1.动手操作,收集分数。(提供操作材料:三张纸。)(1)任意折一个分数。涂色投影,观察发现,得出结论:比一张纸小。即比单位"1"小。(2)折3/4。涂色投影,观察发现,得出结论:比一张纸小。即比单位"1"小。师: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它的分数单位?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一张纸?(3)理解"4/4"。表示这样的4份,几个1/4?正好是一张纸。即等于单位"1"。(4)师:表示这样的5份呢?学生发现:一张纸不够。即比单位"!"大。这样的分数怎么表示?(5/4)师:表示这样的7份呢?(7/5)板书:3/4 4/4 5/4 7/4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显然是一个概念教学过程,对概念的教学最忌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机械记忆,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真正的理解,继而做不到彻底的灵活运用。因此对概念的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展现大量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素材,提供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学习空间,组织学生从一个个具体形象的学习活动中循序渐近的学习,最终揭示出概念的本质以达到概念本质的理解。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尽量设计出一个个简单轻松的教学环节,化难为易,化整为零。这些教学环节实际上是一个个坡度学习的快乐陷井,在这些快乐陷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丝毫没有意识到新知的存在,也就不会感觉到新知的艰难性,更不会想到自己这些简单分散的学习行为最终会一步步得出深刻的新知本质,反而觉得是很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能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滋生出对探求新知的强大兴趣。2.利用课件,收集分数。(1)课件一出示:例1用分数表示图中有颜色的部分。板书:1/3 3/4 5/6 观察发现:阴影部分小于一个圆。板书:3/3 观察发现:阴影部分等于一个圆。板书:8/4 11/5 观察发现:阴影部分大于一个圆。(2)课件二出示:用分数表示直线上的点。板书: 1/8 4/8 10/8师:在01之间的分数是?观察得出这些分数比1小。10/8在1的哪儿?得出10/8比1大。3.讨论合作,将收集到的分数分类。板书:学生分类的分数。(略)设计理念: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到了一些分数,心里初次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出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探求的渴望。讨论合作,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这些分数区分开来,进行分类,记录在纸上,并向同桌说出自己的理由。每个学生都有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学习心理,整个小组学习积极的气氛浓郁而又强烈。4.汇报分类结果,陈述分类理由。板书:分子小于分母 小于 真分数分子等于分母 等于 1 假分数分子大于分母 大于设计理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将自己心中的想法提供给本小组成员讨论,提出异意推翻或得到证实通过。学生在前面的学习活动中已经渗透了将收集到的分数与单位"1"的实物进得比较的想法,在此基础上产生将此想法作为分类的依据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因此学生能够得出分数有比单位"1"大,比单位"1"小,等于单位"1"三类。老师及时肯定这样的分类是准确的,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去观察这三类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出分子小于分母,分子等于分母,分子大于分母。老师再顺势揭示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了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体验了对这两个概念理解的思维过程,形成了深刻的记忆能力,从而在应用这两个概念时不会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这样的教与学过程同时能给于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学习舞台,也能给于学生一个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的智力因素,能力因素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三、反馈练习,应用新知。1.学生举例三真分数,三个假分数,为什么?2.根据给出的分数在已知直线上描点。3.说出分母是2的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母是5呢,3呢,4呢。记录下来观察有什么规律?4.用数字6、7、8分别组成分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看谁组的分数多?5.老师这里有一个分数,无法判断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你能不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A/B(A为非0自然数)。设计理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何?应用是最好的方法。应用练习要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要着力于把练习置于不同的生活情境中,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概念的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非实验年级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如何用"新理念"教活"旧教材"?这引起了我的深思。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应当紧扣教材",而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内容、环境以及本人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包括必要时适当地突破教材。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处理教材,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下面以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为例进行探讨。案例一:例1:(教师出示课本例1的三幅图)师:请说出每个图形所表示的分数。生:1/3、3/4、5/6(教师分别在图下写出相应的分数)师:这些分数与1比较是大还是小?生:这些分数都比1小。因为第一个图是把圆平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表示1,而涂阴影的部分只有1份,所以1/3比1小。第二个图是把圆平均分成了4份,这样的4份表示1,而涂阴影的部分只有3份,所以3/4比1小。同样道理5/6小于1。师:请比较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生: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比分母小。师: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与1比较,那个小?生:真分数都小于1。师:我们以前所接触到的分数基本上都是真分数。例2: (教师出示课本例2的三幅图)师:(针对左图)#from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