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关于村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报告.doc

    • 资源ID:30500847       资源大小:37.5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村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村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报告关于村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报告_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报告该县是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除少数散居在焦村、新庄等乡镇外,绝大多数聚居在九岘乡左家川民族村。近期,我先后深入到该村3个自然村11户群众家里,专门就左家川民族村贫困状况及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一次入户调查。从调查走访情况来看,近年来的“1+9”扶贫成效十分显著,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当前群众贫困面仍然较大,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一、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左家川村位于九岘乡南7.6公里处,全村共辖宋城、榆田、肖台、大石沟、前台、纸房、左川和阳山8个自然村。人口状况:该村辖8个村民小组,258户915人,其中回民小组2个,共29户130人;贫困户198户,贫困人口837人,贫困面84%;小学文化程度村民占总人口75%,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10%,在校大学生仅2名。自然条件:该村地处子午岭林缘地区,半山半川半林区的地理条件,使左家川民族村80%的耕地属于山耕地或坡耕地,机械化程度低,农业发展的条件先天不足。加之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村内沟壑纵横、山岭重叠、川道狭长、低产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条件艰苦,一旦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群众一年收成无望,因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时期内群众很难过上好日子。产业结构:该村共有耕地5221亩,其中川台地1641亩,山地3580亩,人均耕地2.97亩。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地膜玉米、荏、香紫。目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6:4。养殖肉牛、肉羊等,总共牛存栏650头,羊存栏3500只,牛(羊)棚160个,养羊超过60只以上的有24户。村内建有恒昌肉牛养殖场一座,养殖肉牛167头。收入情况:20xx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1704元,分别低于全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461元和1450元; 20xx年底,左家川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700元,仅低于全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96元和562元,20xx年底,左家川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120元,人均纯收入与全县、全市平均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年均劳务输出130人。政府补贴包括有粮食直补、粮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禁牧补贴、农机补贴、农村低保、危旧房改造等项目。社会事业:有六年制小学1所,在校学生96名,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无幼儿园,村卫生所3间,医疗服务人员1人,农家书屋1处,存书1500册。20xx年全村五保户11户,农村低保户60户19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258户915人,参合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加126户,参保率98%,广播电视入户率100%。20xx年新建和谐文化广场1处。基层组织:村级组织机构健全,社村党支部、村委会,党员41名,有村干部4人,无大学生村官,新建村部办公楼1座14间,配备桌椅电教等设备。二、现状成因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发展,基础先行。但与全县、全乡镇大多数村相比,左家川村的路、房、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困难群众生存条件还比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行路难。村内只有一条主干线,距县城46公里,现有1条村组干道,总长仅8.6公里,其中水泥路1公路,砂石路7.6公里,大部分道路还是土路,群众出行不便。住房难。全村仅有14户搬入新农宅,绝大部分群众住房仍以窑洞、砖木结构为主,有些存在危窑危房现象,安全难以保障,群众住房问题严峻。饮水难。20xx年以前,村里没有自来水,水塔修成之后,由于饮用水质问题,村民吃水仍要下沟里去担,造成群众吃水困难20xx年实施人畜饮水工程之后,解决了村里少数民族群众的人畜饮水问题,但偏远村组的人畜饮水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制约全村发展。用电难。目前,全村农户通上了照明电,但由于村民居住相对不够集中,供电半径大,线路长、电损大,电压存在不稳定现象,出现问题后维修迟缓,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用气难。20xx年建成户用沼气14座,使用太阳能热水器5户。二是群众素质技能低下。对贫困个体而言,路、水、电等基础条件已不是最主要的,而人的思想观念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观念旧。该村农民对教育重视不够,适龄儿童中大部分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在家,上初中的学生寥寥无几,人口文化素质整体偏低。教育程度低导致思想观念落后,存在严重的小农思想,自满现象丛生,不接受新事物,几乎有一半以上的贫困户,缺少改变现状的想法和勇气,发展意识淡薄,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导致农业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调整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比如榆田的许金峰,养牛就是为了耕种几亩地,典型的“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意识;等靠要现象普遍。由于多年来各级政府的救济和帮扶,助长了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不思进取,混天度日。比如冯其林老两口今年才50出头,身体不是很差,却天天守在家里,既不愿外出务工,也不在家发展产业,而是一味等待政府救济。另外,回族群众受民族风俗制约,一般不与汉族通婚,优生优育政策很难落实,人口素质很难提高。技能差。除过思想观念上的问题,缺技术、缺信息也表现的很突出、很普遍。走访的11户群众中,只有个别人有技术,绝大多数靠下苦力挣钱。农用技术培训也只是一年一两次,学到的技术很有限,在实际中遇到问题还是没办法解决。宋城的王福海,20xx年统战部给投了2头牛,由于不懂技术,养殖水平较低,牛逐渐瘦弱并出现病态,加之防疫不到位,当年就病死1头。这充分说明全村有一技之长的人还很少,多数群众市场意识淡薄,缺乏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导致从事农业生产只能粗放经营。农民培训也次数少、力度小、针对性不强,甚至还存在一定的盲区。同时,一些贫困群众为减轻家庭负担,让子女提早辍学外出打工,使孩子彻底失去了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也使贫困村又产生了一批新的缺技能、缺知识的农民。三是发展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是影响扶贫开发的主要症结之一。这次走访的11户农户中,反映比较强烈、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就是缺钱,现在想养牛羊、想育苗木没有启动资金,就制约了养殖、种植产业的规模扩大。有的群众反映想通过银行渠道贷到资金,发展家庭支柱产业,但由于没有相对应的抵押条件和担保人,银行不愿承担风险发放贷款,农户致富发展缺乏资金支持。还有些贫困户想利用惠农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争取发展资金,但是办理手续繁琐,加之路途不便,导致无法获得。四是特色支柱产业乏力。左家川村的农业产业结构普遍没有调整过来,玉米、荏等粮油作物占比达到60%以上,而贫困户的粮食作物种植几乎是100%。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村组,群众养牛、养羊的家庭比较多,这也与当地实际情况和回族群众的传统习惯有关,但大多数都是自给自足式的经营,没有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草畜、苗木等主导产业规模小,基本上没有什么规模效应,缺乏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没有形成产业链,制约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致使贫困群众的收入普遍比较单一。五是人力资源十分匮乏。左家川村地理条件差,基础条件艰苦,一部分青壮劳力外出打工,一部分青年人到外面当了上门女婿,还有一部分因病、因灾、因祸,缺失了家庭劳力,致使农村人口结构失衡,没有足够的能力用于发展产业,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次走访的农户中,几乎有一半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贫困村青壮年劳力的外流,使老年人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部分人观念落后、技能缺乏、精力也跟不上,使农业处于一种低水平、粗放式的经营状况。比如,王继荣老两口都80多岁了,儿子儿媳、孙子全部到西安打工,家中只剩他老两口,且身体都不好,连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发展生产更是无力顾及。xx岁的胡玉红,老伴去世十来年了,只有儿子和他相依为命,还患有脑神经失常,一年的收入就靠地里种的五、六亩玉米,小麦还是通过秋粮换购的,温饱是没有问题,可这种“温饱”实在是“难以下咽”。六是社会事业进展缓慢。由于教育、卫生、文化、民政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才短缺,直接影响了困难群众享受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社会公共化服务。上学难。左家川村仅有一所小学,没有幼儿园,20xx年才附设了学前教育,但如今学校教学设备匮乏,条件简陋,不具备住宿条件。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只能选择在九岘乡租房照顾孩子就学,部分家庭因为有大中专学生,家庭开支更大,这都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生活单调。农民除了每天的农活之外,就无所事事,文化生活枯燥,新建的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农闲时聚众打牌赌博,严重影响村风村貌,甚至产生邻里矛盾。就医难。村卫生所医疗条件不够完善,设备落后,药品不齐全,接诊能力低,群众一旦生病,就要到几十里以外的乡镇卫生院或县城医院救治。由于农村医疗条件和收入水平的限制,农民选择就医条件的空间狭小,价值医疗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农民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农村因病致贫现象比较普遍。七是扶贫模式创新不活。以前,贫困乡村的扶贫开发都以传统的“救济式、介入式”扶贫为主,政府从粮食、衣物等救济物品及财政补贴等开展“输血”,维持贫困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政府的这种“主导作用”,让群众很少参与或无法参与项目选择、工程建设及产业开发,严重影响了群众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如今在扶贫开发中群众等靠要思想的驻扎,一些单位、社会群体对扶贫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参与不活跃。同时,扶贫攻坚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够严格全面,缺乏跟踪检查,考核激励机制的作用也没有更好的发挥出来,影响了群众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八是基层组织引领不强。调研中发现,村“两委”干部战斗力较弱,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造的精神,发展经济的办法和措施不多,对农民群众没有凝聚力和感召力,难于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有些村干部对党的政策宣传不到位,使群众不能很好地了解各项惠农扶贫政策,致使全村发展迟缓。同时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局限,农村工作难度大、矛盾多,优秀青年人才逐年流失,造成农村干部“后继乏人”,农村干部工作压力大。三、对策建议入户走访调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做好XX县民族村扶贫工作,必须精心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充分发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实现扶贫方式向“参与式”“造血式”转变,奋力开创一条具有XX县特色的民族村扶贫开发成功道路,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要在以下八个方面谋求突破: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谋求突破。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是扶贫开发的难点和重点。要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千方百计的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个由乡镇政府牵头,县乡村联动,分级负责,迅速反应的农村公共设施维修应急修复机制,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提高基础设施恢复能力,着力解决好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路、水(“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心得体会_讲重作心得)、电、房等问题,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要加强贫困乡村道路建设,对村内现有的通村砂石路进行维护,争取铺油罩面,改善田间道路通行。要加强水源建设整修工程,确保人畜饮水安全稳定。要加强农村电网改造,稳定农户生产生活用电需求。要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对零散居住在川边沟梢,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的贫困户,实施异地搬迁,妥善解决好后续发展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二要在群众素质提升上谋求突破。思想是决定行动的指南。左家川村发展缓慢,不是客观原因,而是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程度、观念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前进步伐和经济发展需要。因此,要凝聚同心同行思想、增强加快发展共识、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统战、民族宗教部门和统战干部,要紧密结合宣传政策、反映民意、疏导情绪等“六大任务”,认真开展民族政策法规知识宣传活动,通过教育引导牢固树立真扶贫、扶真贫的思想意识,不断转变干部职工观念;要利用召开群众大会、入户上门动员、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外出参观、座谈会等方式,让贫困群众理解省市县的政策,明白扶贫重点、方向,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要树立科技兴农、智力扶贫理念,加大科技扶贫力度。通过贫困户“两后生”培训、“一村一名大学生”、“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围绕畜牧养殖、瓜菜生产、药材种植等特色主导产业开发技术,常年聘请科技特派员和农民技术骨干对对左家川村回、汉群众进行不定期科技培训和轮训,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为所联农户培养科技明白人,为民族村培养技术骨干,为广大农户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从技术方面予以支持,增强他们致富的“造血”功能,着力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三要在发展资金投入上谋求突破。协调金融信贷机构创新担保方式,探索农户联保、农村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等业务。要利用妇女小额贷款、双联惠农贷款、国开行扶贫贷款等专项扶持资金,努力扩大政策性扶贫资金的受益面,使想贷款的贫困户有地方去贷、能贷到款,解决贫困群众缺资金的问题。要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缴纳互助金为依托,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采取帮扶单位捐一点、县级财政出一点、协会会员集一点的做法,广泛募集互助基金。要帮助农民树立市场经济意识,积极推广“专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发展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农村扶贫基金互助社,把分散的物资和项目资金集合起来,集中精力解决群众阶段性困难和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四要在富民产业培育上谋求突破。贫困群众要致富,必须要有长效稳定的富民产业可发展。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根据贫困村的自然条件、区位特点、产业基础、种养传统、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全面落实“富民产业培育”,使贫困群众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特色主导产业,有固定的致富门路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比如左家川村在抓好地膜玉米、香紫的种植基础上,就可以利用好山区、川区养肉牛、肉羊基础好的优势,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基本思路,扶持贫困户发展肉牛羊养殖,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滚动发展,逐步壮大。要完善好产业发展的综合服务体系,做好技术、信息、市场等配套服务和支持,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贫困群众抱团发展,解决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技术、缺信息、缺市场和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五要在农村劳动力上谋求突破。要积极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寻求就业机会,获取劳动报酬的观念,让他们看到家乡改革发展变化中需要各类人才资源的优势条件,大力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务工,增加收入。大力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营造新的发展环境,开辟新的致富门路,探索以产业促进就业、地企合作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发展以石油、煤炭、物流、商贸、机械维修为主的新型现代服务业,并抓好劳动力输转工作,围绕贫困村多余的青壮年劳力和离校的新劳动力,引导和鼓励他们继续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加速推进劳务输出由季节性向常年型、分散型向集中型、体力型向技能型、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实现农村富余劳力在县内的企业、产业发展基地就地务工,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比如左家川村可以依托自身所具有的地理优势和回族民俗风情特色,开发回族旅游产业,吸纳当地回族劳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带动群众增加旅游收入。六要在社会事业发展上谋求突破。统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幼儿学前教育,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就近就地入学,最大限度降低辍学率。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广播、电视、户户通等设施和服务水平,合理发挥村部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和电教室的作用,增强农民的科技知识阅读量。积极开展科教文卫“三下乡”活动和巡回露天电影展播放活动,争取每年为每个村民小组播放电影12次,义务就诊2次,科技宣传教育3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逐步培养群众接收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组织乡村干部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积极倡导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维护村组邻里和谐。重点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健全农村人、畜疫病防控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牲畜防疫难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面向农村,特别是贫困村户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保障力度,实行分类扶持,动态管理,推进社会保障和扶贫发有机结合,稳定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让贫困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防止农户因病、因学返贫,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七要在创新扶贫模式上谋求突破。扶贫开发根本是要处理好“造血”和“输血”的关系。要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帮扶、群众主体、科学管理”的“大扶贫”格局,不断实现专项扶贫和社会扶贫有机结合。要加强扶贫攻坚专项资金到位使用情况、扶贫项目实施情况和扶贫产业发展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把扶贫攻坚工作作为识别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阵地,作为考核和评价各部门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对扶贫攻坚成效突出的,在奖优评先时要优先考虑,对扶贫产业发展好的项目,要实行以奖代补政策。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用综合性扶持的办法推进扶贫攻坚,积极研究探索“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资金互助社、产业合作社的作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扩大参与式扶贫模式的运用,调动广大群众的致富积极性。八要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谋求突破。农村基层党组织担当着宣传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引领贫困群众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此,要引导村干部积极克服贫困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敢于拼搏的精神,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作风,带领群众奔小康。要通过富村带穷村、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的办法是,推进人才、资源、信息、产业等双向交流,增加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也可以把优秀的年轻干部、致富创业能手、大学生村官等选配到村委任职,帮助贫困村干部群众克服小农经济和愚昧落后的思想意识,为村委注入新的力量,增强贫困村干部脱贫致富的志气和信心,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延伸阅读:村精准扶贫攻坚调查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x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德兴市新一轮机关企事业单位挂点包村精准扶贫攻坚掀起了浪潮,市总工会结对帮扶xx村,通过组织村干部、党员中心户长和村民小组长座谈会、上户走访贫困户和实地了解xx村农业生产等方式,形成了xx村精准扶贫攻坚调查报告。一、xx村基本情况xx村地处李宅乡西北部,下辖周家、汪家、铺前、里田坞、土口、上屋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村民448户,其中贫困户19户,人口1570人。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7人(男党员32 人、女党员5人)。建有密川小学完小教学点。全村共有耕地总面积3300余亩(含经济林果地50 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水域面积23 亩;林地19200亩农户住房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有81户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全村全村外出务工人员有400余人,约占总劳动力40%。近年来xx村真抓实干,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大力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先后实施了一批项目,百姓得到了实惠。20xx年投资140余万元改建土口大桥,为土口村400余人口交通安全提供了保障;筹集37万元改造周家自然村道路及休闲广场,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2万元完成了xx村党员o2o为民服务站建设,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投资16万元建设了村卫生所,现已基本完工;20xx年引进浙商在上屋自然村投资建设了一个120余亩规模的牛蛙养殖基地(现已完成60亩建设);投资22万元建设里田坞及土口自然村饮水工程,预计将于20xx年9月交付使用,届时将解决5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20xx年筹集40余万元改造土口移民示范点工程,目前项目正在建设当中。二、xx村发展落后和部分村民贫困原因xx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及特色农业发展带来很大制约,开发难度大。xx村与乡里的先进村相比,跑项争资能力较弱,人脉关系差,在德兴没有一个密川籍的实职副科以上干部。高铁建设项目征迁没有经过该村,发展项目少。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依靠自家责任田种植及农闲时务工,收入方式单一,且收入低。近年来村民患重大疾病者明显增多,交通、农民建房等引起的意外伤残呈上升趋势,给村民家庭带来极大负担。疾病、伤残、弱智、子女上学成为导致村民贫困的重要因素。该村有贫困户19户,家庭没有精壮劳动力,家属患有大病或有残疾,整个家庭负担重,他们的经济生活水平明显比其他村民低。三、精准扶贫攻坚对策一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修建机耕道、修建水渠、维修大林坝、村内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土地流转,鼓励承包大户以及引进特色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机械化生产应用。二是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和其正药草种植。三是开展绿色生态村建设。保护和开发大坑林场旅游,整治河流,清污绿化,在里田坞规划发展生态农庄,带动全村经济及村民就业。蹲点在xx村的乡党委副书记刘绍邦说:“xx村将认真贯彻市委提出的‘结对帮扶、精准扶贫精神,精准定位制约xx村发展的问题,精准发力,实现xx村发展再上新台阶。”阅读拓展:关于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的调查报告当前,贫困地区如何摆脱贫困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的注目,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21年),最大的亮点就是解决贫困地区连片开发问题。可以说,新时期扶贫开发将把连片开发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就我市而言,扶贫开发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同时也面临新有发展机遇与挑战。最近,笔者对连片开发试点县工作进行行了调研,通过走访农户,视察项目和认真分析,了解到全市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建设效果明显。实践证明,要切实解决贫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难问题,把一个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域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大力实施扶贫连片开发。它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一、安康扶贫开发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市地处秦巴山区,是全国集中连片重点贫困地区之一,有8个国定扶贫重点县区和2个省定扶贫重点县。过去xx年特别是“xx”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扶贫开发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采取 “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整合资源、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启动建设1180个扶贫重点村建设为平台,率先突破基础设施,大力改善人居环境,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注重提升贫困人口技能,使贫困人口由20xx年有89万人, 20xx年底降到23.75万人,65.25万人实现了脱贫。扶贫重点村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底的625元,上升到20xx年2690元,年增长 16.95%。扶贫开发有力的促进了贫困区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安康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人均经济水平还很低,贫困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到2021年要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扶贫开发任务依然艰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俊。一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按新一轮1600元以下贫困线标准,全市低收入人口有75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0.8%,高于全省7.5个百分点。二是自然灾害频发,因灾返贫现象十分严重。20xx年“7.18”全市遭受特大暴雨洪水泥石流灾害,低收入村由20xx年初988个,年底增加到1043 个三是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欠缺。全市农村人口中有35.48的贫困人口居住在边远山区,生存环境差,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这部分人的脱贫问题是新阶段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四是土地贫瘠分散,人均占有资源量小。安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难。五是地方财政用于扶贫开发投入十分有限,扶贫重点村建设投入少且成点状,难以较好地解决集中连片地区贫困人口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我市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xx年、20xx年,先后在XX县、XX县和XX区进行了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在此基础上,20xx年已在全市全面铺开,又启动建设11个片区,涉及16个镇45个村。二、扶贫连片开发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扶贫连片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片区农民群众的落后面貌,不少农民收入增加了,也大搞起基本建设,自觉改善人居环境,把村子收拾的十分干净亮丽,过起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美好生活。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区群众收入稳定增加,城乡差距逐步缩小,这是推进扶贫连片开发的最大收获。XX县20xx年被列为“国家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项目区选定在生态环境保护好、旅游开发潜力大、乡村基础条件差、群众贫困程度较深的9个乡镇21个贫困村,涉及138个村民小组,6250户23659人,其中贫困人口2835户10484人。中心项目区位于北环干线公路沿线3个乡镇10个村,涉及70个村民小组,2959户11008人,其中贫困户1223户4594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能调整就集中,无计划就申报”的办法,做到了项目、计划、资金“三落实”,形成了从上到下支持连片开发,干群合力参与连片开发的强大合力,掀起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已完成总投资20xx2.4万元,占规划投资的108.9%。通过扶贫连片开发的实施,落后的贫困片区面貌焕然一新。中心项目区的 “百里贫困带”已经呈现出“和谐新村示范区”、“自然风景观光区”、“红色革命旅游区”和“循环农业样板区”的喜人变化。县委书记邹俊杰深有体会的说:实施扶贫连片开发,整合项目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开展综合治理,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居家环境和社会事业四大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解困、突破发展”的关键举措,应该继续扩大和大力加强。XX县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思路,坚持以贫困村为单元,采取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办法,突出抓好连片开发村基础设施、产业开发、人居环境改造和社会事业四大建设,涉及3镇13村(重点实施5个贫困村),扶持农户1975 户,贫困户792户。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连片开发项目区改造维修村组道路40.25公里,硬化公路7.75公里,硬化连户路7公里,建蓄水池9个,铺设管道56千米,建设沼气池276口;新建核桃园2870亩,新建和改造茶园2560亩、新建柿子园700亩、栽种魔芋3733亩、养猪4.34万头、发展养鸡大户4户; 1357户5428间旧房进行了改造,硬化院坝931户27930平方米;按照“陕南第一村”的标准,新建移民集中安置点2个68户260人;全面兑现和落实义务教育、农村低保、农村合疗、五保供养、“两免一补”、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计划生育户养老等社会保障优惠政策的同时,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个,村级医疗室2个。连片开发区域内各个项目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它让人们看到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之光。XX区20xx年9月启动实施扶贫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建设,涉及的1个镇5个村。总投资1.38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0万元,整合15个区直部门项目资金8085万元,群众自筹5215万元。按照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建设5大类32个子项目,项目区大力发展以茶叶、核桃、生漆等主导产业,使农民增收产业基本形成;重点建设道路、便民桥、防洪堤、安全饮水、强电入地等惠民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五改三建”为主的人居环境整治,使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务技能培训,贫困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配套学校、卫生院、儿童托管中心、休闲广场、通讯基站和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基本解决项目区农民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的问题。项目核心区域“七堰社区”,已成为全市移民搬迁工程的示范样板。三、实施扶贫连片开发为扶贫开发提供了新经验在扶贫连片开发实践中,城乡统筹、科学规划,整合资源、项目捆绑,瞄准贫困、因户放策,创新机制、务求实效,为我市全面推进连片开发工作提供了最为宝贵的经验。城乡统筹,科学规划,为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连片开发,科学规划是前提,必须有把连片开发项目区规划放在首位,才能使连片开发工作具有前瞻性。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各县区科学制定扶贫连片开发区域的总体规划,并以板块村为载体,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人居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编制具有可操作性的分项目规划。XX县从对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区域村情民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多次召开村组干部会、村民代表会和群众大会,选产业、上项目、订规划,经过反复讨论,充分酝酿,最终形成了XX县扶贫连片开发实施方案,在总体方案的框架下,分别制定了20个子方案,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XX县、XX区在扶贫连片开发规划过程中,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办法,广泛收集意见,修改完善规划,经过反复商讨,充分酝酿,分别形成了XX县扶贫连片开发实施方案、XX区扶贫连片开发实施方案,使扶贫连片开发规划既符合项目要求,又符合群众意愿。规划先行,减少了工作中的盲目性。整合资源、项目捆绑,为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要解决特殊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必须积极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大幅度增加扶贫投入,否则难以奏效。按照“项目捆绑、整村推进、各尽其能、各记其功”的原则,XX县、XX县和XX区都以扶贫连片开发为载体,分别实行项目捆绑,资金整合,集中投入,综合开发。两年来XX县中心项目区整合项目资金6380万元,XX县捆绑各部门项目资金2314万元,XX区整合部门项目资金8085万元。三县区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66亿元,是扶贫专项资金20xx万元的8.3倍。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发挥了 “酵母”作用,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各类项目资金围绕连片开发“大集结,使原本分散的资金形成了“拳头”,统筹向贫困片区大倾斜,使连片开发区域的路、水、电、沼、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村级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建设,带动了项目区经济社会大发展,片区贫困村生存条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瞄准贫困、因户施策,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稳定增收奠定基础。扶贫连片开发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要改善贫困片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让贫困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新生活作为工作重点。XX县、XX县、XX区在连片开发试点中,始终坚持把锁定区域,瞄准贫困对象作为连片开发的工作重点。就是在项目区选择上,锁定贫困区域,优先安排人均纯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老、少、边、穷连片区域;在选择扶持对象上,瞄准贫困户,优先安排人均纯收入在20xx元以下的贫困户进行扶持。在产业开发上,因片区制宜,重点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产业基地,同时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实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效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在帮扶措施上,因户制宜,根据每一个贫困户家庭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即对单庄独户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户,实施移民搬迁;对缺乏增收技能的贫困户子女,实施“雨露计划”免费培训,并安置就业;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实行社会救助。对发展传统种、养产业的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增加致富本领。通过对贫困片区及贫困户的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提高了项目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了“造血”功能,使贫困群众的找到了一条条稳定的生财之道,贫困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极大的提高,真真切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创新机制,务求实效,为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要有序开展扶贫连片开发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工作保障机制。XX县、XX县、XX区在扶贫连片开发试点中,从创新工作机制上下功夫,探索出扶贫连片开发的新路子一是把扶贫连片开发,解决贫困群众脱贫问题作为政治任务,建立健全领导包抓和督查督办的工作机制。把扶贫连片开发列入主要领导任期政绩考核的依据,确定县、镇办一把手为发第一责任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跟踪督办,定期检查的工作局面;二是建立健全整合项目、资金捆绑的投入机制。根据“资源整合,县为平台,明年项目,今年研究,县长(书记)协调,部门上报”的原则,由市、县主要领导主持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由扶贫部门拿出资源整合方案,各成员单位根据方案落实来年区域板块建设项目,形成了“聚指成拳”,整合项目的大好局面,较好地解决扶贫连片开发区域贫困村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三是充分发挥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主体作用。在扶贫连片开发全过程中,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做到“一事一议”;重大项目建设征求群众意见,公开项目建设内容、项目补助标准,激发和调动贫困群众主主动献计献策,主动投资投劳、主动参与连片开发,推动扶贫连片开发有序展开。从“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县”项目建设实践经验不难看出:以片为单元进行扶贫连片开发的新模式、新机制,可以弥补以村为单元范围小、扶贫资源配置不足的缺陷,有利于统筹协调,发挥优势,提高扶贫开发的整体水平,较好地解决了集中连片区域贫困群众期盼的突出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建设效果,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第 26 页 共 26 页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村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报告.doc)为本站会员(Wo****Z)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