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主题教育调研报告——关于县扶贫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doc
-
资源ID:30605650
资源大小:17.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县委书记主题教育调研报告——关于县扶贫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doc
县委书记主题教育调研报告关于县扶贫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县委书记主题教育调研报告关于县扶贫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核心,是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扶贫产业做强做大,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和专题调研,现将XX县扶贫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总结如下:一、发展现状1.制定了优惠政策。2021-2021年,县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等“五个一批”扶贫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调整XX文件有关政策的通知关于印发2021年度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因户施策调整方案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文件,在政策内容上,对牧原养殖、蔬菜种植、香菇种植、茶叶种植、林特种植、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光伏发电等八大项目进行补贴扶持。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等1亩以上的,每亩补贴500元;年养殖猪5头以上的,每头补贴700元,年养殖牛3头以上的,每头补贴1200元;农产品加工业投资在100万元以上且带动贫困人口10人以上的,验收合格给予财政奖补。在扶持方式上,重点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开发。同时,各帮扶单位每年按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支持驻点村发展扶贫产业,合力推动产业扶贫政策落实落地。此外,针对全县50个重点贫困村,全面启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发展产业项目,2021至2021年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9876万元,2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80%用于产业发展,共发展产业项目558个。2.发展了特色产业。坚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着眼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全力推动“XXXX”等特色产业做强做大。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支持XX镇、XX镇和XX镇重点发展养殖产业,支持XX镇重点发展蔬菜种植、苗木花卉等产业,支持XX镇发展文旅、农旅产业,支持XX镇、XX镇、XX乡等地重点发展林特项目等特色产业,全力打造了一批Y养殖基地、蔬菜基地、XX特色村和乡村旅游热点。3.推进了三产融合。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围绕XX等五大产业,县财政投入1亿元的绿色产业奖励基金,全力打造农产品加工集群。一方面,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支持XX建设,将XX项目纳入绿色产业奖励资金项目库。另一方面,发挥特色基地的推动作用。推进XX茶叶加工基地、XX肉肠加工基地等茶叶、食品加工项目建设投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结合乡村振兴,精心谋划了县乡两级5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将XX打造成了乡村休闲旅游新的目的地,结合XX等120多个特色农业基地,精心设计推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XX游等11条一日游、二日游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带动沿线农业观光采摘、农特产品销售、农家乐、民宿产业等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全力推进电商产业发展。成立XX县电商中心,为电商企业及从业人员免费提供电商运营场地、技术支持服务、农资电商服务以及工商注册、融资、贷款等咨询服务,为入孵企业组织创业沙龙、项目培训等活动,并提供广阔的市场渠道和多样化的分销平台,着力打通产销对接关键环节,推动XXX等本地特色农产品触网上行。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区带动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比率累计达到9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比率累计达到77%。50个重点贫困村都新建了小型光伏发电站,新发展产业扶贫项目5个以上,村级集体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主体带动,每年每人务工收入8000元以上,分红收入每年3000元左右。二、存在问题1.产业规划不完善。县级层面虽然出台了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由于未出台明确的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导致对产业发展统筹协调和精准指导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造成扶贫产业一哄而上的不良现象。如:2021年鼓励发展XX项目,当年全区新增XX面积8000亩,但是由于市场因素影响,2021年XX县XX市场价格较往年下跌较大,出现经营户亏损的现象。2.发展动力不够强。部分乡镇农村劳动力匮乏,贫困户老弱病残居多,自主生产经营能力较低。部分贫困户思想观念陈旧,存在小农思想,习惯安于现状。农业发展回报周期长,受技术、资金、思路限制以及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等方面的制约,贫困户自主发展难度较大。部分贫困户对政府指导和政策扶持依赖性强,自主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3.产业链条不完整。龙头企业偏少,产品附加值低,带动作用不强。专业合作社、农业基地、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制度不够健全、运营不够规范、人才不够充足,从业人员知识欠缺、专业素质不高。产品市场份额小,生产和运输成本偏高,对市场开拓不够,辐射作用不够,我区许多优质农产品依然是“墙内开花墙内香”。4.产业化程度不高。部分贫困村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扶贫产业总体规模较小,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基本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生产经营方式分散,传统种养业的比重较大,产业化程度不高。三、对策思考1.进一步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坚持特色化发展。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原则,在全县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贫困户意愿、劳动能力、投入水平、土地资源等条件,合理确定分村到户的产业发展品种、规模、重点,着力发展特色、精品农业,以XX为引领,继续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大力发展XX优势产业以及XX等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XX、XX、XX等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形成镇镇有特色、村村有基地的良好发展格局。坚持市场化发展。重点扶持发展市场适应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新型市场主体,既要发展适销对路的“短、平、快”种养加项目,又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发展标准化程度高、市场开拓水平高的利益共同体项目。同时,不断搭建市场平台,开拓销售渠道,推动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销售主体与贫困村和扶贫项目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特别是要加大电商扶贫力度,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增加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坚持绿色化发展。把绿色发展贯穿于产业发展各环节,坚持“宜林则林、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原则,努力发展既生态又高效的绿色产业项目,大力推广减肥节水、测土配方等绿色种养模式,推进生态链、产业链、价值链同步提升。2.进一步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针对部分贫困户期望值高、“等靠要”思想严重、内生动力不足等倾向,要通过典型引领、正向激励、入股发展、务工就业等措施,引导贫困户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摈弃落后观念和传统陋习,真正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心里热起来、脑子转起来、手脚勤起来。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杠杆作用。在招商引资、人才服务、要素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特别是在资金整合方面,要实行统筹安排、综合调度、捆绑使用,最大限度向基础设施项目、农业开发项目、龙头带动项目上集中使用,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推进扶贫产业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和品牌化。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按照有市场、有特色、有基础、有主体、有效益的发展方向,坚定不移推动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通过资金奖补、政策优惠等措施,鼓励他们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以土地托管、订单帮扶、入股合作、协议收购、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切实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3.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做长链条。按照“农头工尾”的思路,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考虑地域优势、发展基础、规模效应、加工布局、市场导向等条件,不断推动XX等五大农产品加工集群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坚定不移走精深加工、转化增值之路,持续优化供给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优服务。一方面,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等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经营管理、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实行行业部门分片联系产业、联系基地、联系贫困村机制,发挥行业部门各自优势,确保项目配套、技术指导、政策支持及时到位。做亮品牌。进一步做好品牌的培育、提升、整合、创新、推介,以农产品“三品一标”为载体,深入挖掘区域特色、经典产品,通过线下推介和线上推广,讲好扶贫品牌故事,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引导产业发展从卖原料向卖品牌转变,从卖“有形”向卖“无形”迈进,不断提高XX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真正引导XX扶贫产业走“高端、特色、品牌”发展之路。4.进一步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行带动发展模式。园区带动,用足用好“XX”这一产业发展平台,坚持上下游延伸、左右链配套、集群式发展,不断提升扶贫产业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龙头带动,积极培育XX等本地成长企业,不断引进XX等带动能力强的引领性、旗舰型企业,以强大的市场、技术、资金等优势,带动扶贫产业持续稳定发展。集体带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提升村集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行合作发展模式。鼓励企业扎根到村、联结到户、带动到人,鼓励大户严格按标准新改扩建产业基地,鼓励贫困户以资金、土地、房产、林地、水面等要素入股合作,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特色农业产业+贫困户”模式,加强贫困户与龙头企业、产业扶贫项目、电商对接合作,使贫困户通过务工得薪金、土地流转得红利等获得稳定增收渠道。大力推行就业发展模式。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有劳动技能和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或企业参与务工取得务工收入;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扶贫车间”和创设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的模式,引导贫困户就地就业,实现就业脱贫。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