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新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章节测试(人教含答案).docx
-
资源ID:30634371
资源大小:134.9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年最新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章节测试(人教含答案).docx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章节测试(2021-2022学年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车站上,坐在火车里的乘客从窗口发现有两列火车沿相反的方向运动,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乘客坐的火车和看到的两列火车中一定有两列在沿相反方向运动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在运动C三列火车可能沿同一方向运动D三列火车中可能有一列是静止的2、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3、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 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B. 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C.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D. 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 , 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4、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A8cm B. 8mm C. 8dm D. 8m5、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 A165m B175m C185m D195m6、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 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 mC.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7、清晨,英林同学背书包骑自行车行驶在上学的路上,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的哪种物体为参照物的( )A、路边的树 B、迎面走来的人 C、背着的书包 D、路面疾驰而去的汽车8、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物体的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9、测得某同学的身高是1.650m,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用尺的最小分度是毫米 B测量结果准确到厘米C末位数字是准确数 D未位数字也可以省去不写10、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先骑自行车到中点后改为跑步,而乙则是先跑步,到中点后改为骑自行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B地。已知甲骑自行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大,并且两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均比跑步速度大,若甲、乙两人离开。A地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f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则下列四个图象中,甲、乙各人的图象只可能是( )A甲是,乙是 B甲是,乙是C甲是,乙是 D甲是,乙是11、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 B.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3sC.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5cm D. 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1 m/s12、在龟、兔赛跑的情景中,关于比较她们俩运动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看台上的观众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自恃奔跑能力强,比赛途中睡了一觉,终点“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物理学中是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的运动快慢程度;物理学中是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运动快慢程度。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13、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14、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正确的是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D.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15、一辆汽车在水平的公路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热气球正位于公路的正上方并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则热气球上的人以气球为参照物,看到汽车运动的轨迹为(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小明乘客车上学的途中,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货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客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的,货车是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2、我国铁道标准轨距为 m,珠穆朗玛峰高 m,某公路宽为22.5 ,一般保温瓶的高度为40 。3、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的。由于他不懂得_的物理知识所致。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若秒表每格为1s(实验中指针没有转过1圈),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5、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如图所示的是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图中秒表的设置是“时:分: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v = m/s,s1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分析数据可知,得出结论(一条即可): 6、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在 cm到 cm之间。按精确测量要求,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7、如图,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拖拉机和收割机一起在田野里收割小麦,以 为参照物,拖拉机是运动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拖拉机是 的8、测量物体运动平均速度时,实验中需要测量工具是秒表和_,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选填“大”或“小”) 9、在测量中,测量得到的数值称为测量值,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 ;若测量中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结果时粗心等就会造成测量的 。在测量中, 是能够避免的,而 是不能而且也是不可能避免。10、在测量中, 值与 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我们通常采用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三、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1、如图所示,某同学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m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该同学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2、一司机驾驶桑塔纳牌轿车,于上午8时正从甲地进入“济青高速”入口处时看到路边立有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当轿车行驶到乙地时司机又看见路边立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此时时钟指在8时30分,问: (1)轿车从入口处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最快可于几时几分到达济南?3、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杨?四、实验探究(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1、请你想出一种简单的方法,测出地图上北京到上海的一条铁路线的长度。-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A2、答案:A B C3、答案:B4、答案:A5、答案:B6、答案:C7、答案:C8、答案:A9、答案:B【详解】测得某同学的身高是1.650m,根据长度记录结果的要求知,其中最后一个0是估计值,且有效数字代表尺子的准确程度,0不能省去,故C、D错误;由结果知,准确值是1.65m,此结果精确到单位cm,即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故B正确,A错误10、答案:B11、答案:D12、答案:A13、答案:C14、答案:ABC15、答案:A二、填空题1、答案:静止 运动2、答案:1.435,8848.13,6.7×106,m,cm 3、答案:运动 静止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4、答案:0.2;小于 5、答案:秒表;刻度尺;0.18;0.15;0.225;小车速度越来越快 6、答案:3.9,4.0,3.92 7、答案:大地 静止8、答案:刻度尺;小 9、答案:误差,错误,误差,错误10、答案:测量,真实,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三、计算题1、答案:5 s 10 s 不能2、答案:(1)已知:S1=260km S2=215km t1=8h t2=8.5h求:v解:v=S/t=( S1 - S2)/(t2-t1)=(260km-215km)/(8.5h-8h)=90km/h答:平均速度是90km/h(2)已知:v=100km/h S=215km求:t解:由v=s/t得t=S/v=215km/100km/h=2.15h=2h9min2h9min+8h30min=10h39min答:最快可于10h39min到达济南3、答案:0.3h 四、实验探究1、答案:把一条细棉线弯曲,使它与地图上北京到上海站间的铁路线重合;把两站间的棉线取直,用刻度尺测量出其长度,即是两站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