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
资源ID:30666658
资源大小:40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前认知必备目标导航1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重点)2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难点)3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重点)4正确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难点)5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重点)要点导读教材创新研读 教材要点详解知识点1 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1)基本特点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议一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中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其性质如何?提示:井田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2)瓦解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井田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1)确立:以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2)土地兼并:原因: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危害: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社会动荡不安。(2)抑制土地兼并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图文探究:土地兼并现象是封建社会的顽疾。图一图二明朝的“鱼鳞图册”思考:结合图一、图二说明唐朝政府与明朝政府各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抑制土地兼并的?最终结局如何?提示:(1)唐朝政府实行均田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2)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只要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土地兼并现象就不能消除。【领悟整合】知识点2 “重农抑商”1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3提出:战国时期,商鞅首倡。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4发展(1)西汉:原因: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措施: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图文探究: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贾谊论积贮疏思考:贾谊的观点核心是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提示:核心:重农抑商。根本目的:维护并巩固封建统治。(2)明清:措施: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影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元微博:在封建社会,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者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因此,以农立国,必然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纲领。【领悟整合】知识点3 “海禁”与“闭关锁国”1原因(1)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2)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3)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2表现(1)明朝:明太祖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清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禁海,实行“闭关锁国”。(3)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实行闭关政策。3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图文探究:下面两幅图分别是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和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思考:根据以上两幅图片分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由支持对外贸易到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逐渐萎缩。状元微博: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如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领悟整合】 知识深化应用 1全面认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在商周时期遭到破坏。(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表现形式主要是井田制。井田制是生产力不发达的产物,春秋后期,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井田制走向瓦解。(3)战国以来:其土地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土地国有制,其中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土地私有制:主要有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指的墨直接归属皇室的地产,由宫廷有关部门掌管,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这种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成为中国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自耕农土地所有制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这种土地制度长期存在,曾出现过屯田制、均田制等具体形式。屯田制在西汉、曹魏、金朝、元朝、明清初年都曾实行过。均田制始于北魏,东魏、 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唐初继续实行均田制。这两种形式,往往是在经历了战乱和社会动荡之后,国家控制了大量无主荒地的情况下实行的。其运行的前提是不触动地主的私有土地,而又使农民拥有了土地的经营权,因此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示例1 战国以来,在我国处于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 )A国有土地所有制 B自耕农土地所有制C村社土地所有制 D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的理解运用。A项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长期存在,但不占支配地位;由于土地兼并,自耕农所占的土地数量越来越少,B项不符合题干要求;C项在战国以前存在,战国以后逐渐消失;D项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一直居于支配地位。答案:D2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1)不同点项目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时代战国时期出现并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目的压制商人势力,以维护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防止外来殖民势力,以维护专制统治内容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抑制土地兼并,注意减轻赋税,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和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影响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2)相同点:都是统治者出于维护封建统治需要而采取的政策;都是由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都重视农业生产,抑制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衰弱。示例2 (马克思)“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的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决斗中被打垮。”清朝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原因有 ( )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清朝时期,导致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因素有:客观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飞速发展;主观上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强化了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答案:D 典例分类剖析 类型一 古代中国的土地政策命题揭秘:古代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从内容看,主要考查土地兼并、土地政策的变动等,从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有个别年份也采用非选择题形式。从能力层次看,主要考查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典例1 (2012·课标全国,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解析:关键信息: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田宅逾制”,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C项正确;“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B项无从反映;题干反映的是政治手段,D项排除。答案:C变式训练1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自然经济解体 D土地兼并严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材料反映了豪强占有肥沃土地的史实,这是土地兼并的结果。答案:D类型二 重农抑商政策命题揭秘:重农抑商政策维护了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小农经济。前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全国各地的命题来看,重点考查其目的与影响,主要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查。典例2 (2013·山东文综,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解析:材料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抑商的目的就是保护小农经济。材料不体现加强商人户籍管理和限制商人经营范围的信息,相反如果增加赋税收入应该重商而不是抑商。答案:D变式训练2(2013·保定期末)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B“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解析:A项体现了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的思想。B项体现了黄金不如衣被,体现了视商业连衣服被子都不如的蔑视思想。C项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D项中儒生蔑视工商业但不能“妄议抑之”说明反对儒生蔑视的态度。答案:D类型三 “海禁”政策命题揭秘:“海禁”政策是明清时期的基本国策,其根源于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从今几年高考命题来看,主要考查目的、影响。一般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3(2010·浙江文综·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解析:通过题干中的“(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说明明朝前期是有私贩到日本从事贸易,A项错。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海禁”政策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仍继续实行,D项错误。中国“开市舶不得亦禁不得。奉旨允行,几三十载”说明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答案:C变式训练3“康熙初年,闽、浙、粤三省沿海郡县,迁民内居,筑界墙、严海禁,洋舶自此不得人。”这是因为康熙帝认为( )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于外国进行贸易倭寇会掠夺沿海地区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会危及统治可防范英国猖獗的鸦片走私A BC D解析:清朝的闭关和海禁政策主要是自然经济的产物,主观目的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清初无倭寇骚扰,鸦片走私主要在鸦片战争前后。答案:B 锐读天下 感悟历史 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是中国开放的又一里程碑【背景材料】商务部2013年8月22日发布消息称,国务院已于近日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探索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名师点评】当前国家重视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说明我国积极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对外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等成为高考命题立意的重点。【命题设计】1(2012·江苏徐州摸底)“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解析:题干表达了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其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A、B、C三项在材料中无体现。答案:D22011年9月31日新疆日报发文称:一个国家要进步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闭关锁国,任何形式的闭关锁国都是倒退。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一定时期内防止了殖民势力入侵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C暂时维护了东南沿海人民的利益D最终导致落后挨打的局面形成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A、B、C三项都成立,但都不是“最大影响”。从长远看,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中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导致中国社会落后于西方,这才是最大的影响。答案:D 课时跟踪训练 A组(基础题)1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析:“田里不鬻”指的是土地国有制,“民得买卖”实际是土地私有制,可以自由买卖。答案:D2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土地买卖具有合法性。A项与本题无关,B项是某些朝代土地兼并的直接原因,C项能加重土地兼并,但都不是根本原因。答案:D3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清雍正帝)解析:注意题干中“抑商”和“初衷”两个限制词的含义,确定答题的范围,然后理解四个选项的意思是不是初衷即可。C项主要以重农为初衷。答案:C4宋人陈亮说:“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这种言论表明()。A商业与民生的关系密切 B商人地位有了很大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调整 D商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解析:题干论述了农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涉及商业政策和税收问题,商人地位提高是与政策比较得出,与题干不符。最符合题干的是A项。答案:A5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海禁政策理由的是()。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反抗斗争解析:A项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B项认为工商业扰乱治安,都属于抑商政策的理由;D项是海禁政策的理由;C项说明广设关卡征收商税,这是抑商政策的表现。答案:C6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解析:根据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可知盲目自大心态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成的。答案:CB组(能力题)7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文中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B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周天子承认了土地私有解析:材料表明,在井田制下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很低,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C8南宋思想家叶适曾指出:“夫四民(指士、农、工、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叶适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否定B这种观点与朱熹的经济思想比较接近C材料中的观点反映出叶适是商人出身D叶适的思想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题干中的材料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关键信息:抑末厚本,非正论也。答案:A9“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列选项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B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解析:题中所述政策为海禁政策。A、B、C三项分别涉及了海禁政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海禁政策并未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自鸦片战争之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为正确答案。答案:D10下列各史料片断,可用来研究明太祖“海禁”政策的背景的是 ()。A“逾年,新倭人至,屡寇浙东三郡”B“且闻华民惯见夷商获利之厚,莫不歆羡垂涎”C“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D“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解析:考查“海禁”政策的背景,明太祖“海禁”与倭寇有关,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1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商鞅变法材料二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 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 000万两白银,一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的政策,它在中国历史上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本题的立意是我们不仅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更应该看到它对商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第(3)问要注意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客观评价。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2)现象:明清的抑商政策,没有遏制住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发展又促进商业的繁荣;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为商人的长途贩运提供了可能;发展对外贸易;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商业发展的刺激作用;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3)评价: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商业资本的积累。消极作用: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高考真题演练 1(2013·广东文综·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解析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说的是富商大贾实力与封君一样。“比”是差不多的意思。因而选C项。A项“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中叶。材料没有说与封君勾结。D项过于绝对。答案 C2(2013·浙江文综·16)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解析 从当时商人的乘马“雕鞍银镫,装饰焕烂”,可见其经济地位优越,A项表述正确;但是商人的这种行为在宰相王涯看来是一种“僭越”且为“前代所禁”,可见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B、D两项表述正确;C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唐代商运发达,商人群体在社会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社会主流观点对商人是鄙视的,但遭受 “全社会”的鄙视显然与史实不符。答案 C3(2012·福建文综卷·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解析 本题与其说考历史,不如说考语文文言的阅读理解,“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材料没有体现谁重谁轻的问题。答案 B4(2012·北京文综·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的理解与迁移能力。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概念可知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大都认为商人不从事工农业生产,不创造产品,对社会的发展没有贡献,所以贬低商人地位,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答案 A5(2011·福建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解析 题干意思是“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了。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一般官吏所鄙视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 这清楚地表明,政府的反商政策没有收到效果,实际上反而使本来打算防止的局势更加恶化。故选D项。A项的朝廷重农对应的是材料中的“尊农夫”,但百姓并不抑商,从材料“俗之所贵”得之;B项的百姓重农抑商同样与材料意思不符。C项百姓皆重商轻农说法太绝对,材料只是反映比较普遍的现象。只有D项才符合材料的意思。答案 D 单元总结提升通史视角展示网络知识构建专题核心突破 1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原因(1)客观环境: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清明;国内各民族问联系加强;对外交往频繁。(2)统治政策:历代统治者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在一定时期内对统治政策进行调整、变法、改革。(3)科技条件:劳动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优良品种的推广;历代生产经验的总结夕国先进技术的引进。(4)群众条件: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同时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共同劳动,相互学习,提高生产技术。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5)良好的基础:每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以前朝经济发展为基础,并且为后世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示例l 右图是北京天坛祈年殿古代封建皇帝在此祭天并祈祷五谷丰登。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B五谷丰登是古代农民的美好愿望C从农民的利益出发,祈祷风调雨顺D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迷信色彩浓厚解析:审清题目,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封建皇帝理解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知古代封建皇帝在天坛祈年殿祭天并祈祷五谷丰登,其根本是农耕发展,人们认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出发点是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使自己的统治长治久安,而不是为了农民的l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从而大利益。答案:C2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欧历史的不同走向明清几百年间,中国迅速落后于世界潮流,中西实力对比发生严重逆转,为近代中华民族危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1)西方: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迅速发展,并开展了工业革命,相继完成了向工业国家的转变。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不断进行,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外交上: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方主要国家开始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开辟市场,建立殖民地。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科学产生。(2)中国: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发达,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外交上:清朝皇帝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对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一无所知,对外闭关锁国,几乎脱离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思想上:八股取士、文字狱盛行,统治者厉行文化专制。科技上: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但没有质的飞跃,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示例2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进入了不同的发展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的发展B人口压力过大,传统农耕文明的衰落C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大规模商品输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近代前夕经济相对迟滞,落后于西方的原因。纵观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可知我国古代的农工商业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因此A项是错误的。明清时期,我国农耕文明高度发展,所以8项也是不对的。英国开始对中国大规模商品输出是在鸦片战争后,而不是在近代前夕,D项不正确。而阻碍资本主义生产萌芽成长的最主要因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自然经济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故C项正确。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