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
资源ID:30667994
资源大小:17.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春天是碧绿是天地,秋天是黄金的世界。愿你用青春的绿色去酿造未来的金秋。祝你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成功!下面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期中试卷,仅供参考。七年级历史下期中试题(试卷总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第卷 选择题部分一、 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计20分)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会不会使用工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使用火 D.会不会人工取火2.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 D.过着群居生活观察原始社会房屋结构图,回答第3、4题3.图一中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A.水稻 B.粟 C.玉米 D.高粱4.造成图一和图二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生产工具 B.生产方式C.人文环境 D.自然环境5.以下属于传说中黄帝的事迹的是造宫室 发明舟车 发明陶器 发明医药 造衣裳A. B. C. D.6.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A.夏朝的建立 B.商朝的建立 C.西周的建立 D.秦朝的建立7.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A.商汤 B.商纣 C.周文王 D.周武王8.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在A.原始社会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9.对晋文公称霸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战役名称是A .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10.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D.召集诸侯会盟11.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A.楚国 B.齐国 C.秦国 D.燕国12.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A.牛耕 B.灌溉 C.施肥 D.选种13.诸侯争霸的影响,不正确的一项是A.促进了民族融合 B.给人民带来了灾难C.加剧了民族分裂的趋势 D.加快了统一的步伐14.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长期沿用,“县”这一行政机构最早出现于A .周武王灭商后 B.商鞅变法时期 C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 D.尧、舜、禹时期15.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其中变法效果最为显著的是A .齐国 B.楚国 C .秦国 D .燕国16.唐朝诗人杜牧有首诗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中的“清明”是24个节气之一。我国测定一年有24个节气是在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商朝17.中医诊断病情,常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这种诊断法的发明者是A .扁鹊 B .华佗 C.张仲景 D .李时珍18.假如战国时期一个出国的朋友给远在齐国的朋友写信,最可能写在什么材料上A .竹简 B .青铜器 C.纸 D .丝帛19 .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所描写的人物是A .李冰 B .孔子 C.司马迁 D .屈原20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开始于A .夏朝建立 B .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 .秦朝建立答题卡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第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30分)二、 非选择题(共4大题,其中第21题7分,第22题10分,第23题8分,第24题5分,计30分)21.读西周等级示意图,回答问题(1)西周等级示意图中的最上层和最底层人物的身份分别是什么?(2分)(2)此图说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3)这种制度的作用是什么?(3分)22.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卫鞅”“孝公”分别指的是谁?他们是哪国人?(3分)(2)材料中的“卫鞅”发动了一场变法运动,这场运动代表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利益?(2分)(3)请你指出材料二中使“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措施。(2分)(4)这场变法运动的作用是什么?(3分)23.材料一:在他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他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注意“因材施教”的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弟子,比较著名的有72人。材料二: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说到的这个人物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代?(2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他在教育上的主要成就是什么?(至少写出三点)(3分)24 .阅读下列材料:“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请回答:(1)李太守是谁?他是什么时期哪国人?(3分)(2)李太守主持修建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利工程?该工程的名称是什么?(3分)(3)伯禹是谁?为什么把李太守与他相提并论?(2分)七年级历史下期中试卷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答题卡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B D C A B C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A C B C C A A D C二、 非选择题21. 国王 奴隶 (2分)分封制 (2分)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3分)22. 商鞅 秦孝公 秦国 (3分)新兴地主阶级 (2分)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2分)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分)23.孔子 春秋晚期 (2分)创办私学,广收门徒;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向弟子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3分)24.李冰 战国时期 秦国人(3分)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3分)传说中的大禹 因为他治水有功。(2分)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