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8.doc
-
资源ID:30678440
资源大小:73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8.doc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8姓名:_ 班级:_ 成绩: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一、 基础知识。 (共10题;共100分)1. (7.0分) 看拼音,写汉字。sn bn ji biàn小_ _ 跑 _ 减 _ 化2. (6分) (2018·金平) 下列每组中划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_,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_。 A附和 和面 和风细雨B勉强 顽强 强词夺理C摩托 摩挲 摩肩接踵D喝问 喝住 齐声喝彩3. (9分) (2019五下·沂源期末) 看拼音,写汉字。 jio bànnuó yíyào ynlà zhúsheng xiù_zo yùjuàn kèméi guchu tìé méi_4. (6分) 写出反义词。向前_ 满意_ 准确_5. (8.0分) 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束_ 知_廷_ 相_6. (4分) 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把这幅画交给了老师。这幅画被我交给了老师。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我把老师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7. (7.0分) (2020五上·期末) 填空 (1) “_,穿尽红丝几万条”写的是_节的习俗,与这个节日有关的民间故事是_。 (2) 鹰隼试翼,_。_,_,矞矞皇皇。干将发硎,_。天戴其苍,_。_,横有八荒。前途似海,_。 (3) 古人说:“诗中有画。”瞧,“竹喧归浣女,_”,那是一幅村民晚归图:“_,天光云影共徘徊”,那是一幅清澈明净的方塘图;“月落乌啼霜满天,_。”,那是一幅忧愁难眠图真是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4) 圆明园的毁灭是_,也是_! (5) “风一更,_,聒碎乡心_,故园_。”以上词句选自_,作者是_,全诗表达了作者_的情感。 8. (9.0分) (2020六上·德州期末) 课内阅读。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碰壁 我说 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节选自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然大悟:_(2) 给文中第四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3) “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4) “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5) 这段话表现了_ 9. (14.0分) 课内阅读。 带刺的朋友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是猫,还是别的什么?”我暗暗地猜测着。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辟里啪啦地落了一地。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1) 在“监视”刺猬偷枣的过程中,“我”的心情经历了“_-_-_-_-_”的变化过程。( ) A . 惊讶、不解、怜惜、喜爱 B . 惊讶、不解、好奇、怜惜、喜爱 C . 不解、惊讶、好奇、怜惜、喜爱 (2) 作者被刺猬偷枣的_所打动,心生_、_之情,以“带刺的朋友”为题,表现了作者对刺猬的_,以及爱护动物,与动物和平相处的愿望。( ) A . 高明本事;钦佩、喜爱;喜爱 B . 高明本事;钦佩、喜爱;熟悉 C . 动作迅速、惊讶、疑惑;喜爱 (3) 随着“我”心情的变化,“我”对刺猬的称呼也不断地改变,从一开始的“_”,到“_”,再到“_”。( ) A . 那个东西、那个家伙、那东西 B . 那个家伙、那个东西、小东西 C . 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 (4) 文中划线的句子中的“玛瑙”指的是_,这里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 ) A . 枣树;比喻 B . 红枣;拟人 C . 红枣;比喻 10. (30分) (2019五上·椒江期末) 习作。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你在学习和生活中又有什么发现呢?请仔细回忆,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要求:把发现的过程写具体,事例真实,感情真挚,语句通顺。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参考题目:我发现幸福就在身边我发现了读书的奥秘我发现了“新大陆”不同寻常的发现良心的发现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 (共10题;共100分)答案:1-1、考点: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答案:7-1、答案:7-2、答案:7-3、答案:7-4、答案:7-5、考点:解析:答案:8-1、答案:8-2、答案:8-3、答案:8-4、答案:8-5、考点:解析:答案:9-1、答案:9-2、答案:9-3、答案:9-4、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