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 3-1 将进酒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资源ID:30684243
资源大小:122.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中语文 3-1 将进酒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与名师对话】2014年高中语文 3-1 将进酒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基础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朝如清丝暮成雪B莫使金樽空对月C斗酒十千姿欢谑D与尔同消万古愁解析:A项,“清”应为“青”;C项,“姿”应为“恣”;D项,“消”应为“销”。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B呼儿将出换美酒 将:拿C斗酒十千恣欢谑 斗酒:比赛喝酒D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解析:斗酒:一斗酒。答案:C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与尔同销万古愁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B但愿长醉不愿醒 但见悲鸟号古木C主人何为言少钱 烹羊宰牛且为乐D将进酒,杯莫停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解析:A项,你/形容词词尾,不译;B项,只;C项,介词/动词;D项,不要;不能。答案:B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解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答案:A5下列各句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未必就比别人高明许多。若论比喻的新鲜、想象的奇特、夸张的大胆,_李白乃是以气夺人。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A虽有过人之处,可是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强大的艺术力量。B却有过人之处,虽然凭这些也无法产生这么强大的艺术力量。C虽然胜过一般诗人,然而仅靠种种修辞手法也难以产生如此强大的艺术力量。D虽然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可光仗着这种本事就能使人觉得读起来有滋味有劲头吗?解析:从关联词语的角度看,要注意“李白的诗歌固然,但若论,未必。若论”与后一个“若论”后面相衔接的语句一定是说李白在某些方面尚有不足之处。B项用“却有过人之处”使句意割裂,C项仅定位在“修辞手法”上则有失偏颇,D项在语体上明显与上文不合。答案:A6名句默写。将进酒中表现诗人胸怀大志、乐观自信的诗句是“_”;表现他怀才不遇、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表现他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诗句是“_”;表现他豪爽豁达、醉傲尘世的诗句是“_”。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710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7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1)起兴手法诗句:_作用:_(2)夸张手法诗句:_作用:_答案:(1)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作用:开篇用长句起兴,借天上而来不复回的黄河之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来感慨人生短暂,尽吐心中之郁闷,引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的主旨。(2)诗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作用: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同时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开阔而旷达的胸襟作了很好的铺垫。8“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在表达感情上有何作用?答:_答案:这四个短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出了酒席上的声音口吻,表现了作者酒酣之际的狂放之情。9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以曹植为例?答:_答案:曹植的才情、际遇,寄情于酒都与诗人相似(了解曹植的一生是关键。)10试从思想内容方面,比较这首诗与蜀道难一诗的相同之处。答:_答案:两首诗都有感而发,抒写真切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受,并且表达出了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愤懑。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112题。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1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_解析: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主要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答案:清澈。寄寓了诗人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帝京,或答出清寂中又含空悲孤寂)的情怀。12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答:_解析: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诗人内心不免流露出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答案:运用比喻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澈,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中。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14题。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注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做。梅花:梅花落,曲牌名。13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答:_答案: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14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_答案:运用通感手法。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516题。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注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西江:今长江自南京到江西一段。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他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加赞赏,并邀其登舟长谈至天明,袁宏从此声名大振。15颔联中“空忆谢将军”一句用典,简要分析其用意。答:_解析:解答时借助标题和注释分析用典的用意,将袁宏与诗人比照,分析诗人写诗的意图,理解尾联写景的深层意蕴,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情感。答案:以古人自况,袁宏能得到谢将军的赏识,而“我”虽然也有袁宏一样的文才却不能得到像谢将军那样的人的信赖,寓含着世无知音、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16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是想象中的情景,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尾联想象明朝挂帆而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牛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因不遇知音而生起的寂寞凄清的情怀。四、语言运用17选择高中语文课本中你最喜欢的一篇课文,仿照例句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例句:最喜欢李白的将进酒。不事雕琢的文辞,汪洋恣肆的遐思迩想,宛如一曲豪放的咏叹调。豪情满怀,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千古绝唱啊!最喜欢_答案:示例:最喜欢王勃的滕王阁序。惊艳天下的词采,行云流水的思想律动,仿佛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心绪飘飞,任意挥洒,收放自如,百代奇文啊!18下列图表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现数字,字数1020字)答:_。(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要求:字数分别在1020字)社会:_。学校:_。解析:此题为两个小题,第(1)题考查图文转换中的语言表达准确与否的能力。解答时,必须认真观察图表,特别要注意一些文字、数字的标注,这有助于准确理解图表的意思,然后按题目要求用明确简洁的话表达出来即可。第(2)题考查的是综合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如果对社会在汉字书写方面的要求没有感知,或者对学校关于汉字教学的情况没有一定的了解,就不好作答。好在,这个题的开放性较大,未必只有一种答案,但无论哪种答案,都必须符合实际,并言之有理。答案:(1)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2)社会:大量的信息,高速的工作节奏,不再允许人们慢慢用手写办公,社会对汉字书写也没有较严格的要求学校:较多的学校单纯注重分数,对于正确书写汉字,没有足够的重视,对于汉字书写的考查,也多成为语文试卷中点缀性的试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