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版资料心理保健委员入职培训学习材料第一讲.doc
-
资源ID:30687075
资源大小:132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完美版资料心理保健委员入职培训学习材料第一讲.doc
天津财经大学班级心理保健委员入职培训学习材料天津财经大学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编制2011年·5月0第一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一、健康的涵义什么是健康?在古代,由于知识的局限和观念的滞后,人类对健康的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对生理状况的简单化定位,“不痛不痒,身体健康”,这是麻痹心理;其二,对精神异常的妖魔化曲解,“鬼神附体,驱灵辟邪”,这是愚昧做法。这种状况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普及悄然发生着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在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它对“健康”第一次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时隔11年后,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种新的健康观念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扩展“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为健康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考虑到人的社会属性,由此称为“二维健康观”,这充分体现了健康观念的重大进步。二、心理健康的标准关于心理健康标准,各国专家有不同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标准,而我国根据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最新国内的研究结果,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几个方面:(一)能正确认识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做出恰当的客观评价,给自己确立的理想目标较适合实际情况。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能理智地对待自我,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在运动中达到平衡。(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往往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保持自我,而且能接受他人,能认识到他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能被其他同学所理解和接受,与其他同学较好的沟通和交往,使人际关系达到和谐的状态。(三)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大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而且能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四)具有顽强的意志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较大的耐挫能力。在大学生活中,能够较长时间保持对某一目标的兴趣,并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五)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虽然也会出现悲伤、忧愁等消极情绪,但是不会长久,能很快地让愉快、乐观、开朗等积极情绪所替代。(六)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需要、动机、兴趣等各方面都得到合理的平衡发展。如果一个同学具备了这种健康的人格特征,那么,他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一种连续或交叉的状态。心理健康状态具有动态性。如果不注意心理保健,经常处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那么心理健康水平就会下降,反之,如果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或者寻求帮助,就会很快恢复到心理健康良好的状态。三、心理卫生的等级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一)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要从多方面加以评价,主要是: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1、本人不觉得痛苦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3、社会功能良好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二)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郁闷”、“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3、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小部分人可以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三)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或偏离。它的特点是: 1、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等。 2、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情绪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3、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能。如:社交焦虑者(又名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 4、需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咨询师的指导是必须的。 (四)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1、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 2、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等。 3、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4、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第二节 认识心理保健委员一、心理保健委员的角色定位(一)班级心理保健委员的重要作用1、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心理保健委员是学校心理四级网络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心理保健委员的设立能进一步健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走进寝室,使原有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更加系统化、科学化。2、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潜能开发经实践验证,设立班级心理保健委员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可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学会心理调适,寻求心理发展,培养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在班级中完善朋辈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加强大学生之间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及时调适,及时自我保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潜能开发。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经过培训的心理保健委员能自主开展班级心理活动,在同学中间协助心理辅导老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实现“全员心育,自助助人”的教育目的。4、营造和谐育人环境、推进素质教育从心理自助和助人的角度,对班级心理保健委员进行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和有关心理辅导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心理调控和心理援助的基本技能,在促进其自身心理成长的同时,影响和带动更多同学自觉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实现学生“自助”成长的模式,营造良好校园心理文化氛围。(二)班级心理保健委员的角色1、心理保健委员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角色,主要是负责本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和实施的班干部。2、班级心理保健委员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即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1)低层次要求是作为心理联络员、观察员。这一层次要求是为了深入细致地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后面会讲到),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网络体系,及时了解班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老师,帮助同学联络心理老师。在此,有的同学会有疑问,那我们岂不是成了间谍,随时随刻的给老师打小报告?实际上,我们把这一角色的目的弄清楚了,就明白我们这么做的理由了。“及时了解班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老师”形式上看似给老师打小报告,其实,我们这么做不是说要侦察同学的隐私,或者限制同学的自由,而是为了能够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及时的服务和帮助,使得他们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尽快地内调整好自己,以正常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进行学习生活。(2)中层次要求是作为心理健康宣传员。每一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助人者,每一个学生也都具有自助的潜能,因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层次要求是为了在班级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班上的心理健康活动,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倡导“关心自己、关爱他人”,努力构建健康、友爱、和谐的校园氛围。(3)高层次要求是作为学生心理咨询员。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琐碎的问题,但又没有达到需要心理咨询才能解决的程度。对此,他们经常喜欢向学生、朋友求助。但是由于大学生本身经验和阅历有限,并不是每次都能使求助者获得有效的帮助。有的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会勾起自己的伤痛,一起陷入负面的情绪当中;也有的总希望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如果同伴没有按照自己的指导去做,就会感到受挫。为此,这一层次要求比较高,需要我们的心理保健委员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且需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的工作。目前,要求我们在座的心理保健委员做到高层次的角色还有困难,因为我们还处于初学阶段。因此,希望我们的心理保健委员首先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努力地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不断提高自己,争取实现高层次的角色。二、心理保健委员的基本工作心理保健委员作为班委会的成员之一,他们的工作性质与学习委员、宣传委员、文体委员等不同。心理保健委员是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员,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基本工作如下:(一)坚持保密原则心理保健委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对自己所接触的同学隐私不得向亲人、恋人或朋友等泄露,特殊情况可向心理咨询教师请教。(二)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心理氛围1、结合本班特点、心理需求制定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学期、学年工作计划,并认真实施和总结。2、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全班同学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3、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包括心理讲座、心理培训及各种交流活动等。(三)积极与同学们沟通,关心班级同学的情绪、心理状况尤其是那些近期生活中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同学,如亲人故去、考试成绩低于自己的预期、失恋、受处分、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关注特殊人群:对性格孤僻,家庭情况复杂,经济贫困,纪律观念淡薄,学习困难的同学要给予特别关注和帮助。严格按照培训中讲述的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助人技巧对本班同学提供心理援助。在超出自身助人能力范围时,心理保健委员应及时将有关同学转介到中心,不得延误。(四)负责收集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信息,掌握本班同学心理健康状况定期向本院(系)工作组和中心汇报本班同学心理健康信息。认真填写班级心理保健委员月度工作汇报表,不夸大、不引申,记录内容务必真实客观,而且谨慎保管、严加保密、定期上交。对本班同学所观察到的心理问题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汇报。对“常见心理问题”的汇报实行“零报告”制度,并由院(系)心理干事统一汇总,按期上报院(系)相关负责老师。对“应急心理问题”的汇报实行“即时报告”制度。原则上要求心理保健委员把本班发生的应急心理问题及时向所在系的心理辅导员报告。当心理保健委员与所在院(系)的心理辅导员因故联系不上时,心理保健委员可直接与中心教师联系。(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阅读有关心理健康的书籍,掌握常见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的常识,学习心理辅导技术,提高自我心理素质。三、心理保健委员的基本理念 心理辅导是人对心灵的触摸、抚慰,因此对心理辅导的个性修养、工作理念、工作态度等方面有一定要求,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一)具备“五心”爱心、耐心、诚信、细心、虚心1、爱心。爱人爱己之心。心理保健委员要对同学有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理解,对其处境表现出真诚的理解和关注,并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信息表达出你的关心与理解。2、耐心。耐心的倾听、关注,并作好长期陪伴的思想准备,不急于求成。3、诚心。真诚的对待同学。在同学面前展现真实的你,不骄矜做作、不装腔作势、不摆架子、不讲空话、不做权威、不做无保证的承诺。4、细心。细心观察同学的言行举止、神态、外在表现等。做到不放过任何细微的环节,充分了解同学,便于准确把握信息,以便为其提供全面帮助。5、虚心。充分尊重、接纳同学。在与同学在互动中共同成长,不以个人好恶、是非标准下判断或做决定。(二)做到“六戒”1、戒主观武断。即不在没有全面了解信息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界定等。2、戒好为人师。即不以权威、经验者身份面对寻求帮助的同学,使其感到不平等。3、戒宣扬自己。即不以自己经验、身份等优势面对同学,给对方造成压力,产生不平等的感觉。4、戒随意插话。有人说“心理咨询师出租你的耳朵”,这句话充分表明“听”在辅导中的重要作用。此“戒”不仅体现了尊重,同时也是各种信息的主要来源。这并不表示恰当的问话也不被允许,而是要适当、适时提问。5、戒“悲天悯人”。有心理问题的人不是弱者,只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有人帮助会比较快、比较容易解决。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自己不善处理的问题,这时新角色的加入会帮助我们找到新角度和新方法看待、分析、解决当前的问题与困惑。6、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他(她)的问题也是独特的。不要单凭主观对事情的重要性、难易进行判断,决定事情处理的方式、方法,而要以当事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三)七个“不等于”对心理辅导的不了解,使人们对心理辅导产生种种误解,这些误解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心理保健委员要对这些误解充分了解,并能进行清晰解释,这是心理保健委员做好工作的基础。1、心理辅导不等于心理治疗。心理辅导不是心理治疗,两者在本质、模式、面对的问题、来访者性质等方面的不同。心理辅导以面对正常人的发展性问题为主;心理治疗则主要针对行为变态与人格障碍患者采取必要的诊断与治疗,帮助他们摆脱病态行为,恢复正常生活。2、心理辅导不等于生活咨询。心理辅导不同与日常生活咨询,心理辅导有着严格的指导要求与训练,并以发展求助者独立思考与应对能力为最终目标。3、心理辅导不等于社交谈话。心理辅导与社交谈话有本质区别,心理辅导是与来访者共同面对他(她)的问题、解决问题,并在面对、解决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4、心理辅导不等于逻辑分析。心理辅导不是冰冷的逻辑分析过程,而是一个以感情为基础,以探讨、协商为手段的反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促进咨询师的成长。5、心理辅导不等于交朋觅友。心理辅导需要一种“距离美”,这种距离可以使来访者有充分的安全感,这种距离也是与一般朋友关系的分水岭。6、心理辅导不等于安慰他人。安慰来访者不是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使来访者学会自我安慰和促使自己成长才是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7、心理辅导不等于替人除难。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不是单纯帮助来访者克服当前困难,而是结合这个问题帮助当事人树立自我解决问题的信念、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助人的最高目标,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一、心理危机的含义心理危机是个体或群体运用惯常的应对方式无法处理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时的一种不平衡心理状态。换句话说,它是指个体运用以往的应对方式已无法解决所面临的突发性的或重大生活事件时出现的一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通常只有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才是心理危机:第一,有诱发事件,即影响人心理变化的重大事件的存在;第二,重大事件的发生引起人的躯体、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如出现恐惧、悲伤、愤怒、心慌、手脚冰凉等心理和生理变化,但这些变化又不符合任何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第三,当事人用平时的应对方法无效,因而产生无助、无力和绝望感等。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种类(一)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个人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如升学危机、性心理危机等。这些危机是大学生生命中必要和重大的转折点,每一次发展性危机的成功解决都是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梯。(二)境遇性危机境遇生危机是指突如其来、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心理危机,如交通事故、人质事件、突然的绝症或死亡、被人强暴、自然灾害等。(三)存在性危机存在性危机是指一些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出现问题,而导致的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是伴随重要的人生目的、人生责任和未来发展等内部压力的冲突和焦虑的危机。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人的行为都是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当面临危机时,人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变化。识别大学生个体心理危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一)生理变化当人处于心理危机中时,身体各系统功能会大受影响,生理变化非常明显,出现如失眠、食欲不振、头痛眩晕、心乱加快、呼吸短促、胸口疼痛、手脚冰凉等生理上的变化。(二)情绪变化情绪指个体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应,需要是情绪的基础。当需要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不良的情绪体验是心理发生问题的主要因素。异常情绪包括:抑郁、焦虑、淡漠、躁狂等。大学生的情绪突然改变、明显不同于往常,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如: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焦虑不安,无故哭泣、意识范围变窄、忧郁苦闷、烦恼或喜怒无常、自我评价丧失、自制力减弱等消极情绪时,就有发生心理危机的可能。(三)行为变化正常的行为活动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当个体大学生出现行为异常,如:饮食、睡眠出现反常、个人卫生习惯变坏不讲究修饰、自制力丧失不能调控自我、孤僻独行、丢弃或损坏个人平时十分喜爱的物品等非常态行为时,就要注意是否有心理危机问题了。(四)学习兴趣下降如上课无故缺席,常迟到早退,成绩陡然下降,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听课。心理学认为,正常、有效、良好的学习能力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前提和标准。当个体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突然丧失了学习这一功能时,就说明是心理状态发生了问题。(五)自杀意图的流露1、如谈论自己的死或与死有关的问题,表达无助或无望,如直接说:“我希望我死去”,“我不想再活下了”,或者间接地说:“我所有的问题都将结束了”,“如果我不在了,每个人都会更好的”,“现在没有人能帮助我”,“我真的不能再忍受下去了”。2、写下遗嘱之类的东西,与他人进行告别,或者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3、描述有关自杀的方法或计划,甚至已经试图采取过某些手段企图自杀,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四、心理危机的结果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第二章 常见心理疾病的早期发现第一节 抑郁症及其临床表现一、抑郁症抑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一个类型,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正常人可能会有一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但只是暂时性的,不具有病理性的特征。 病理特征有如下几个特点:1、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2、难以通过自我调节来有效控制3、不能依靠他人安慰来有效缓解4、不随环境改变而有效改变5、除非自然缓解,必须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九大症状: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二、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晓晴出生在一个环境宽松的家庭,但她从小就内向,不喜欢家里有外人出现。她怕别人会破坏自己安宁的生活。由于不喜欢与人交往,上学、放学的时候,人们总是看见她一个人背着书包在路上走,这与她青春活泼的年纪形成了巨大反差。上初中时,她就感觉与一般人不一样。原因是感觉不到别人那份喜悦的心情。许多时候,自己想快乐,但却总是莫名其妙感到闷闷不乐,怎么也快乐不起来。考试九十几分,老师表扬,好像也没有什么高兴的反应。读高中后,做事提不起兴趣,小学时还和家人打打羽毛球,看看电视节目,慢慢发觉怎么也激不起内心的反应。以至于活动也不想参加。而且总觉得心口气堵,全身乏力。家长以为是思想问题反复与其谈心,开导她,但没用。后来又外出旅游,帮她散心。她说:其实自己只是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才去,一点兴趣也没有。高二时,任何事都提不起劲,特别烦别人的劝说,并为此发脾气,甚至摔东西。全家人都感到不可理喻。她开始自责,认为自己是个无用的人,“累人累己”,对前景毫无希望,认为任何人都帮不了自己。那不久就产生了自杀观念。她认为一个人如果活着,应该开心,但却不能自控,“心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心里难受”。第一次自杀她选择了割脉。但由于自愧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只割伤了手背。这可吓坏了家人,他们日夜护着晓晴,生怕她再次“犯傻”。看着父母的焦心的神态,她下决心,一定要“改正”。可是心情却不由她自己。闷起来,天昏地暗,吃不下,睡不着,还欲哭无泪。实在忍无可忍,第二次自杀她服了一瓶在药店卖的“安眠药”,但一点反应都没有,她不知道那可能是“假药”,反倒认为是上帝不要她死。一年多时间来,她不去上学,也不想和任何人讲话,心像死了一样。家人问也不是,骂也不是,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令她的父母焦急万分。其实,晓晴早已是一位典型抑郁症患者。晓晴的表现符合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心境低落、兴趣和乐趣丧失、精力下降,生活中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千万别不当一回事,更不应把他们当作“思想问题”处理。接诊时,经过仔细询问还发现:晓晴不但有完整的精神症状,还包含了许多躯体症状,主要有体重减轻、便秘、闭经等。抑郁症的生物症状包括:以早醒为特征的睡眠紊乱、性欲和食欲下降、体重下降、肠胃道功能紊乱症状、精神运动性抑制、晨重晚轻的病情节律等抑郁症的特征表现。晓晴在患病后生物钟也发生改变,如出现早醒,早上天不亮便自动醒来,心慌胸闷,头重脚轻。到了夜晚,活动过后,反而感觉症状有减轻,医学上叫“晨重夜轻”,这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第二节 常见的神经症及其表现神经症是一类临床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由于大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轻度精神障碍。包括以下几种疾病: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等。一、恐惧症及其表现恐惧就是对事物的一种害怕心态。但害怕又是我们人类得以生存的本能,可是“怕过了头”就不正常了,严重的就会发展成恐惧症这种疾病。恐惧症是一组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有三个表现:第一,对所处环境感到莫名的害怕,并主动采取回避方式来解除其恐惧与焦虑。第二,这种害怕的程度与实际危险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并无危险。第三,明知自己的恐惧与焦虑是过分的,没有必要,不合理的,但却无法控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内心有痛苦感。大一的阿琼,自从那次摸底考试后不久就休学回家了。原因是那次刻骨铭心的失败令其不敢进入课堂。一向成绩不错的她说,当她翻开试卷的时候发现相当一部分自己完全没有准备过,心中发急,头发晕,顿时脊骨冰凉,冷汗淋漓,心脏狂跳,喘不过气,片刻即昏了过去。醒后就躺在医院里了。修养了几天再回学校,就感到莫名的恐惧,上课时总是想昏倒的事,没法集中精力去听课。她知道那次考试是老师特意安排的难题,是考验大家的适应能力,最后全年级的同学都没有高分,感受都差不多,而且事情已经过去了,没有必要害怕,但她还是不能自己。后来发展到老师一关教室门,自己就恐惧得心慌,喘不过气来,想大叫,直到狂奔出去。出去不一会就正常了,人人都觉得很奇怪,但没有人能理解。再后来,只要一进教室,就心中发怵,安坐不下。二、焦虑症及其表现焦虑症,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心理疾病。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焦虑症与正常焦虑情绪反应不同:第一,它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第二,它是指向未来,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病人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第三,它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月甚至数年迁延难愈。最后焦虑症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同时伴多种躯体症状。 简而言之,病理性焦虑是一种无根据的惊慌和紧张,心理上体验为泛化的、无固定目标的担心惊恐,生理上伴有警觉增高的躯体症状。 小B,女性,19岁,某重点综合大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自幼学习上进,记忆力较强,深受老师的器重,每逢市里的一些学科竞赛,学校都推荐她参加,这对她的精神压力很大,她本人对数学兴趣不浓,但是教师仍然很看中她,自己认为这是一种荣誉,是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器重,也不好违抗。考前一夜没睡,在考场上脑子很乱,原来复习过的内容也想不起来了,急得浑身出汗,心慌意乱,勉强交了试卷,考试成绩失败。从此以后出现了睡眠障碍。 考上大学以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不及格,在中学学习时数学就不是强项,对数学不感兴趣,因而报考了社会科学专业,没想到这个系也要学习数理统计,数学和统计学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都要学,这就给她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每到期末复习考试临近期间就紧张焦虑,还伴有严重的睡眠障碍。 分析:该例是以考试焦虑为中心的心理障碍,伴有睡眠障碍,主要是由于心理负担太重,使她的情绪一直不能平静,反而更影响了复习的效果。三、强迫症及其表现强迫症是一种以思维障碍为主的病症。就如电脑的程式出了问题,或感染了病毒,也好像旧电唱机的大胶片被划花了,唱来唱去都是那几句。其症状多样,往往令人不可思议。其特点是:1、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2、体验到观念或冲动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反抗,却无法控制。患者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3、患者的人格特征倾向于完美。临床上强迫症状很多,但通常大致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两种。强迫观念就是指某些思想或某些想法不断的重复出现.明知没有必要,但就是不能摆脱,比如强迫性穷思竭虑就是一种强迫观念。除此之外,还有如强迫怀疑:病人总怀疑门窗是否关上了,怀疑自己写的信是不是签上了名字;强迫对立思维:当病人想到某一概念时,脑子里立刻出现相对立的概念;还有诸如强迫回忆,强迫性害怕丧失自控能力。另外,还有强迫情绪、强迫意向等。比如一病人走到高处,本来十分害怕,但却产生一种想往下跳的冲动;母亲抱着自己心爱的小宝宝,本十分的疼爱,却产生要把孩子从凉台上扔下去的想法。当然,这种冲动或意向即使再强烈,也不会付诸行动。但病人却非常害怕,万一扔下去怎么办?强迫动作则是指病人为了减轻因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焦虑,不由自主采取的各种相应的行为。比如强迫洗涤就是为了减轻怕脏所引起的焦虑而采取的强迫动作。另外,还有如强迫检查:病人反复检查门窗是不是关好了,信是不是签了名字,有没有错字,如果是医生,还可以不断地检查处方是不是开对了,银行的职员则可以不断地重复清点钱是不是数对了;强迫询问:病人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别人为他解释某个问题,或为他做出某种保证;强迫性仪式动作:比如出门时非要一成不变的先迈几步,又后返几步才行,否则心情紧张、焦虑不安。还有人强迫数台阶、数楼层、数窗格子等。她是一名普通大学生,近2年来不知何故染上一种毛病,总觉周围都很脏,有很多的细菌,别人不能碰她一下,她也不摸别人的东西,如果不得已碰了别人的东西,马上就要洗手,而且一洗就没完没了,有时甚至要洗上12个小时,因为总洗,两手都变得起皮粗糙了,来访者称她明知道这样做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为此十分的苦恼。再看一名男来访者,他十分痛苦地告诉我们,每日脑子里都在拼命地想事,有时想1加1为什么等于2而不等于3?有时想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有时又想宇宙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太阳系以外是什么?银河系以外是什么?河外系以外是什么?而且打破砂锅想到底,但又得不出结论来,以致于吃不好,睡不着,心烦起急,脑袋都痛了,自己真的不愿意总没完没了的想事,但就是摆脱不掉。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及其表现一、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一提精神分裂症,许多人就会想到那些喜怒无常、行为怪异、四处游荡的“疯子”。由于治疗比较困难,部分留有后遗症,影响工作、学习、结婚等,因此一定要争取早发现、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表现精神分裂症多在青壮年发病,起病往往较为缓慢,临床上可表现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17岁的阿军由爷爷奶奶带来。但他认为自己根本没什么病,却硬要被人逼着来看什么心理咨询门诊。内心极不情愿,并发脾气。他在咨询诊室坐着,爷爷进来反映:近一年多来,人变懒了。经常睡过头,以至于常常迟到,甚至逃学,即使到了课堂,也发呆、傻笑,听不进老师讲的内容。经老师和家长反复做思想工作,有时也明白,但就是改不了。近段时间,干脆不上学,呆在家里,不肯出门,也不主动说话,就是家人问到,非答不可,也只是只言片语。白天没人叫,就不主动吃饭。洗澡也需家人提醒。晚上,他不睡觉,整晚上网,有时听见他在自己的房间里咯咯笑,问之则不答。如果有人反对他上网,就大发脾气。讲话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有人情味,动不动就中亲人去死,不肯打招呼,问好。整个人好似变了一个人,与过去积极向上的那个阿军判若两人。我叫阿军进了咨询室,他坐在椅子上,眼睛却盯着窗外,面上没有一丝表情。问什么他都不答一声。不久,他嘴角蠕动了一下,我马上问:你听见什么声音吗?他回头望了我一眼。我再问:“他们”在说你什么?他不答。我追问:我知道你听见一些人讲话,但看不见人,对吗?他还是没反应。他们正在议论你什么?我又问。见他没回答,我继续深入:他们离你有多远,是在窗户的外面,还是在大街上?这时他才机械地回答:“在我家”。“有男人,也有女人吗?“都有”。他木木地答道。“是关于学习的事?”“不是。”“是你们家的事?”我又问。“是。”“你爸爸、妈妈在什么地方?”我转了个话题。“在某国。”“什么时候走的?”“九八年。”“那声音告诉你,有关他们的情况吗?”追问道。“是。”“他们有威胁你吗?比如说他们的坏话。”“有。”他还是木无表情。由上面的对话,我们知道阿军存在感知觉障碍,主要是听幻觉。我们还可以发现,阿军还存在思维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贫乏,语言单调,沉默寡言,回答问题机械刻板等。精神分裂症的感知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幻觉。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其特征是凭空产生,常见的有听幻觉,如凭空听到有人和自己讲话,甚至隔墙闻声,或是听到很远的地方传送过来的声音。肖某某,男,30岁。因小生意与人发生争执,事后紧张,恐惧,在家静坐或看电视的时候,时常听见隔壁后有声音传过来。仔细聆听,好像有几个人在议论自己,令其恐惧。不久,那声音越听越清楚,指责他:“那个坏蛋,我要告他,叫公安抓起来!打死打!”虽然看不见人影,但声音非常真切,使其不敢出问口。精神分裂症的思维障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致分为三个方面:思维联想障碍、思维逻辑障碍、思维内容障碍。(1)思维联想障碍:主要表现在其速度、数量、结构和形式上。具体如下:思维迟缓:也即联想抑制,指联想的速度缓慢、困难。这就好像将蜜糖从瓶子里倒出来一样粘滞不畅。病人感到“脑子不灵了”、“反应变钝了”,思考问题的时候感觉吃力,应答迟缓。思维中断:是指人在清醒状态下,无外界因素影响,突然出现头脑中空白,表现为交谈中忽然哑然不语。片刻,续以新的内容。思维贫乏:许多病人医好了后叙述那种感受是头脑空虚,无话可说,就像被人洗了脑一样。强制性思维:或称思维云集,是指思维不受控制,从脑内强制性地涌现出大量毫无现实意义的联想。往往突然出现,并迅速消失,像云团涌出一样,多得连患者自己都不知道想了些什么。(2)思维逻辑障碍:主要表现为逻辑推理过程的紊乱,在概念的形成到逻辑基本规律的运用中都可以发生。有的还存在语法和文字结构的错乱,使思维变得十分荒诞离奇,脱离实际。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思维松弛:又称思维散漫。虽然病人的语言运用方法和结构没有问题,但思维活动表现为散漫,回答问题不中肯,令人感到交谈困难,吃力,或者表现不合节拍,不易理解,甚至答非所问。 如一位退休教师患病后,医生问她:“早上什么时候起床?”她回答:“昨晚做了个梦,梦见有人将手伸进棉被里,抓我的脚,我起身穿上衣服,洗脸,刷牙,做运动,上街买菜,回来后”医生纠正她。她好像突然清醒,又说:“我儿子开公司,买五金交电产品。”再回答,还是答不到正题。思维破裂:较思维松弛严重,病人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思维过程破裂,语言间缺乏内在的连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主题与主题之间,上文与下文之间,甚至语句之间都缺乏内在联系。“煮饭就是太阳出来了!”“有人抓我就要开花!”“森林大火,把卫星读成小卖部,头上的星星在歌唱我们今天不吃饭。”象征性、对立性思维:正常人也有象征性思维,如鸽子代表和平、玫瑰代表爱情等。但能为人理解,不表示病态。病态的象征性思给多为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自己说明,旁人无法知晓。对立思维是指患者一想到某事物就想到这个事物的反面。“白色的反义词是黑色”“我是吃红番茄!我要赤胆忠心,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一一象征性思维。思维内容障碍:即妄想。妄想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症状。其内容一般常与个人经历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秩序。被害妄想:病人坚信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其进行不利活动,如跟踪、监视、陷害、对其人身、家人和财物进行打击、破坏。如:认为有人在饭里下毒,想毒死自己。病人受妄想支配拒绝进食,或只吃自己亲自煮的饭菜,喝自己烧的水。甚至为此控告、逃跑。更严重的还会产生自伤、自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