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docx
-
资源ID:30691777
资源大小:2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docx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系统建构学生的文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文字表达形式,陶养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有学者认为大学语文承担着四大使命:梳理功能、传播传统人文精神、拓宽学生视野和开拓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在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如果高校教师还不能解放思想,摆脱“高四语文”的教学格局,创立独具特色的、符合课程性质的、体现先进教学理念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变语文教学为集美育、德育、智育于一体的身心陶冶,那将是对学生身心的“摧残”,对大学美好时光的“亵渎”。 一大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取向。美国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指出“思想应该在学生的大脑中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起到一个产婆的作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思维越活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教师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做。这样对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才有益。 (一)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人们在其认识活动中经常对一些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产生疑问、困惑和探究的心理。这种心理又驱使人们进行积极的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体现了思维过程中的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学生的质疑,师生共同释疑,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特别重视学生自我创见火花的进出。 (二)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有时还可以用旧瓶装新酒,化腐朽为神奇。例如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几句话反映的本来是读书可以获得高官厚禄娇妻美妾的封建思想意识,但换一个角度,就可以理解为: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气质变得高雅、高尚。对学生进行这一类的思维训练,借用旧形式作新观念的载体,极富创意,极具情趣。 (三)引导学生辩证思维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备课时,教师要独具匠心,精心设计,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崇尚理性思考,勇于批评,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判断。课堂上重在创设氛围,善于引导,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打开学生独立思维的闸门,进发出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告诫学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对学生的想法积极扶持,予以鼓励。 (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康德指出:“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有力的力量。”在经验中显得平淡无奇的东西,通过想象力的加工可以使之变得赏心悦目,美妙无穷。正如一位作家所说;“人类多少宏富而精绝的奇恩妙想,当它转换为一种物质的存在时,它就是被叫作艺术的一种东西了。”试想,缺乏想象力,会有屈原、李白那雄奇瑰丽的浪漫主义诗篇吗?缺乏想象力,何来西游记红楼梦那样的鸿篇巨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分析作品时,应注意语境,抓住主要特征,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特别是在写作课中,我们要让学生信马由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尽情驰骋自己的想象力,使各种创见在瑰丽的想象中喷薄而出。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与创新技能的培养 创新能力和创新技能基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内涵的更新和外延拓展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优化课程结构,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其次要帮助学生提高获得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尽可能接触社会发展前沿,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掌握未来变化的规律。 (一)让学生进入学科课程 人有两重角色:“真实自我”和“角色自我”。让学生进入学科课程,指的就是用“真实自我”进入所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转变成“角色自我”,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扮演与教材相关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当教材中的人物角色,体验历史情境,形成历史表象,掌握语文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在此活动中,为学生开拓了宽阔的创造空间,形成一种更高境界的追求,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会随着活动日愈趋增。 (二)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 学生学习主动权的掌握在于要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多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语文实践学习活动。同时,教师更要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课外,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跟社会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学生的大量查阅、大量阅读,引导学生寻找语文实践的机会,使自己的学到的东西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如给亲戚朋友策划一些商业活动,给学校的各种文件、报刊找毛病给点子,把所扮演的角色适当时候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等。在组织形式上,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 (三)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哈佛大学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所强调的就是学以致用和勇于实践的重要性。古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同样一个道理。能力的获得需要实践的土壤,创造性的学习能力的形成同样离不开实践。教师应从培养开拓性、创造性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发,认识引导学生参加创造性学习实践的重大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参加创造性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以加快其创造性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热情鼓励、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实践操作过程,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讲述,让学生辩论。课后,注重学习能力的应用,鼓励学生校内多参加社团活动、系部活动,尤其是策划和组织。创造条件让学生到社会上去锻炼,比如鼓励学生到企业、农村、部队去搞社会调查,获得更直接更客观的第一手资料。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过程它还应伴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如强烈持久的创新动机、积极执著的创新情感、坚韧不拔的创新意志、严谨踏实的创新作风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大学语文教学活动方法应灵活多样,活动应丰富多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勇敢、幽默、独立、有信心、有恒心、一丝不苟的人格特征。 (一)把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领悟、鉴别、欣赏人文精神产品的认知能力,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中思想情感的丰富多彩和语言的巨大魅力,教师教学时要利用好教材,并结合大量课外教学资源,注重学生本位的体察和感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所选材料的人文精神根植到学生的心中。如培养学生汲取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体验普通人心灵的真善美,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观察社会,进而使学生心灵逐步纯净,灵魂逐步升华,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分析事理的能力逐步提高。当然,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难免“精华”和“糟粕”并存,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的学习。 (二)把握语文作品的“文学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文学性”是大学语文的着力点和支撑,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者精选出来的,每一篇文章的文字都构成一个作者完满自足的生命世界,阅读的过程就是对作者留在文字中的生命印迹解码的过程,读者要将自己的生命和精神折射于其中,让自己的灵魂被文字穿透照亮,自身的生命情感随着作者的情思起伏而变化,或悲苦,或慷慨,或激昂。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情感因素”,通过文学来熏陶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师可以做一些背景介绍,也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为学生阅读营造情调和氛围,不要过多的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在学生阅读结束后,组织学生阐明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思想碰撞,通过这样的过程完成学生自身生命意义的重新建构。 (三)把握语文作品的“美感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作品中的美感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文字本身的优美、作品蕴含的情感、人物性格的魅力等等。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在于帮助我们赏析作品中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教师采用美感性的教学,运用艺术的直观,学生所学所得就丰富多了。比如说教材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美,上课时,教师采用“假想旅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教师以导游的身份泛读课文,学生跟着PPT进入意境,带着追求美的目光欣赏,带着渴望的心境感悟,随着优美的古典曲子漫游,听觉、视觉、感觉全部调动,诗情画意尽展无遗。欣赏之后,教师设问,学生的思绪必然全部打开。当然,激发学生的美感,离不开教师丰富的内在涵养、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教学功夫、高超的教学技巧、新奇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韩军.再论语文教育与人文M.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2000(3). 2李亚男.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母语能力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5). 3詹秀华.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_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7).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