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强化训练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必考点解析试卷.docx

    • 资源ID:30703539       资源大小:559.3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强化训练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必考点解析试卷.docx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必考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生物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东方蝾螈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又名中国火龙(下图分别为其幼体和成体)。下列关于东方蝾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方蝾螈的皮肤干燥B幼体能适应陆地生活C幼体成体都用肺呼吸D幼体与成体存在差异2、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C地层中生物化石按照一定顺序出现D地层中的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历程3、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该诗句中描述的鸟妈妈正处于( )A交配期B产卵期C孵卵期D育雏期4、如图为昆虫的发育模式图,已知B为蛹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C时期B若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D为卵期,A为幼虫期C若此图表示菜粉蝶的发育过程,则C时期对植物的危害最大D若此图表示蝉的不完全变态,则发育过程为DAB5、下列植物的繁殖方法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苹果的嫁接B用马铃薯块茎繁殖C月季花枝条繁殖D用大豆种子繁殖6、将韭菜在黑暗中培育可以得到韭黄,但少数韭菜在光照下也不能合成叶绿素,呈现韭黄状态。根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B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韭菜和韭黄不是同一种生物D韭菜叶片呈现绿色由环境决定7、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类群是( )A原始藻类植物B原始苔藓植物C原始蕨类植物D原始种子植物8、如图是人类同卵双胞胎自然形成的过程示意图,代表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之后形成的两个胚胎的性状极为相似,性别可能不同B过程是细胞分裂,在分裂前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减少一半C若通过羊水检测发现该胎儿为先天性愚型,原因是体细胞多了一条染色体D国家禁止近亲结婚,是为了杜绝遗传病的发生9、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雌性大熊猫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20对+XXB20对+XYC20条+XD21对+XX10、如图是鸡卵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卵黄上乳白色小点是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B除去卵壳和外壳膜后,看到一个空腔是气室C为了观察气室,首先要将鸡卵的任意一端敲出裂痕D将鸡卵放到温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卵壳上有气孔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能够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_ 或_的目的。2、花生果实的大小既与_有关,又受_的影响。3、蝗虫的发育方式是_发育。人们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应该是_期。4、_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创立进化论。5、家蚕的幼虫和成虫有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像家蚕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_。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一个完整的鸡蛋就是一个鸡的卵细胞。(_)2、水边正在鸣叫的青蛙口角有一对鸣囊,交替着鼓起来瘪下去,这种青蛙是雄蛙。(_)3、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发现抗菌素的效果越来越差。从达尔文观点来看,这是由于抗菌素对病原体逐代选择的结果。(_)4、仅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 (_)5、达尔文建立了进化论。 (_)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1、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请分析回答:(1)提出问题:由于品种不同,花生果实大小有差异吗?(2)作出假设:_。(3)制定并实施计划:取甲、乙两种品种的花生,测量花生果实长轴的长度。怎样选择30粒花生?_。用30粒花生实验材料而不是1粒,目的是_。测量甲、乙两种花生果实长轴长度并计算各自的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4)你得出了什么结论?_。同一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差异较小。(5)表达交流: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甲、乙花生,正常情况下,乙花生果实长轴的平均值应_(填“大于”或“小于”)甲花生果实长轴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_的不同引起的,这种变异称为_。将大粒花生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的花生小,这种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不会遗传给后代,称为_。2、下面是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取一枚新鲜鸡卵,用手掌适度用力握一下,体验_对外力的承受能力,说明该结构具有_作用。(2)用放大镜观察鸡卵的表面,可以看到卵壳表面有许多_,为了证实所观察到的结构的存在,将该鸡卵放在盛有4550温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鸡卵的外壳上有许多_出现。(3)用剪刀轻轻敲打图一所示鸡卵的_端(填代号),将卵壳敲出裂纹,用镊子小心将敲碎的卵壳和外壳膜除去,会发现该处有_。(4)用剪刀将开口处的内壳膜剪破,将卵壳内的物质轻轻倒入培养皿中(如图二所示)进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卵黄在系带的牵引下悬浮于卵白中,卵黄的表面有一个_色的小圆点,该结构就是_。(5)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有_(填序号)。(6)刚孵化出来的小鸡就能随亲鸟觅食,像小鸡这样的雏鸟属于_。3、为体验孟德尔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解释,某班级分为10个小组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取两个相同的不透明布袋标记为甲、乙,分别放入20个相同大小的小球,每个布袋中黄色和白色的小球各10个,其中黄色代表控制高茎的显性基因,白色代表控制矮茎的隐性基因。扎紧两个布袋,使小球混匀,闭上眼睛,分别从两个布袋中各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并记录下两个小球的颜色。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布袋内、混匀,按以上步骤重复10次。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中要将小球混匀,且从不透明布袋中抓取小球时要闭眼,这样做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携带有不同_的雌雄生殖细胞结合的机会是_的。(2)实验过程中要将小球组合在一起,是因为在受精卵中基因是_存在的。(3)每个小组重复模拟10次的目的是_。(4)下表为某一小组记录的数据。模拟次数12345678910从甲袋中选取的颜色黄黄黄白黄白白黄黄白从乙袋中选取的颜色白白黄黄黄白黄白黄白正常情况下,第6次和第7次模拟的结果所形成的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是不同的,这种现象称为_;根据引起的原因不同,这种现象可分为_和_。如果进行种植实验,第6次和第7次所形成的个体性状相同,则最可能的原因是受到了的_影响。4、某兴趣小组就“生长激素口服是否有效”这一问题,利用小白鼠进行了探究,下表是实验过程表解。实验对象组别实验方法测量并记录15只体长、体重基本一致的小白鼠,平均分为三组。1饲喂普通食物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2饲喂等量添加了生长激素的普通食物3饲喂等量普通食物并注射生长激素(1)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的_值:如果第3组的数值最大,第1组和第2组的数值都明显较小且基本相等,则该实验的结论是:生长激素口服_。如果第2组和第3组的数值都明显较大且基本相等,第1组的数值最小,则该实验的结论是:生长激素口服_。(2)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_分泌的,科学证明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最终在人体的_内消化成氨基酸。由此可知,上面_组实验能够促使小白鼠迅速长大,这组实验与第_组形成对照组。动物的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化合物,在人体内能不经消化而直接吸收,如果某食品中含有动物性激素,这样的食品_(选填“能”或“不能”)放心食用。(3)生产上也可以把鲤鱼体型较大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鲫鱼的受精卵内,我们把这种生物技术叫做_技术,鲫鱼产生的后代与亲本在体型上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异属于_的变异。-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详解】A东方蝾螈皮肤湿润,密布毛细血管,辅助肺呼吸,A不符合题意。B螈蝾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不符合题意。C螈蝾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C不符合题意。D两栖动物是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有差异,D符合题意。故选D。2、B【分析】化石的概念: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规律如图所示:研究发现,不同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生物化石与现代生物的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生物化石与现代生物的结构差别较大。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地球上各种生物并非是在同一时期出现的,而是有早有晚,它们有的一直繁衍下来,有的却灭绝了。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出现。在最早形成的地层中没有发现生物化石,说明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详解】A由分析可知,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A正确。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不是唯一证据,比较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系列也可以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B错误。C由分析可知,地层中生物化石按照一定顺序出现,C正确。D由分析可知,地层中的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历程,D正确。故选B。3、D【分析】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详解】在春季大多数鸟类进入了繁殖期,在繁殖季节,雏鸟的食量需求很大,一天中往往需要亲鸟饲喂几十次,甚至数百次,才能保证它们的生长发育。为保证鸟类的正常繁殖,春天最好不能捕鸟。"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这句诗体现鸟所处的时期是育雏期。故选D。4、B【分析】昆虫的生殖发育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图中的B是蛹期,则A是幼虫,C是成虫,D是卵。【详解】A家蚕在发育中,经过D卵、A幼虫、B蛹和C成虫等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因此家蚕是在幼虫期吐丝,春蚕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所以一般养蚕的人,为了获取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可适当的延长它的A幼虫期使其积累更多的营养,A不符合题意。B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若B蛹期期,则A幼虫期、C成虫期和D是卵期,B符合题意。C菜粉蝶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D受精卵、A幼虫、B蛹和C成虫等4个时期。受精卵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幼虫主要以蔬菜等农作物为食,成虫以少量的植物汁或花蜜液为食,蛹不食不动。因此菜粉蝶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时期是A幼虫,C不符合题意。D蝉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要经过D受精卵、A若虫、C成虫三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不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B。5、D【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扞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详解】ABC苹果的嫁接、用马铃薯块茎繁殖、月季花枝条繁殖,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ABC不符合题意。D大豆用种子繁殖,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大豆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D符合题意。故选D。6、B【分析】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生物的许多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详解】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但不能决定生物的全部性状,还要受环境的影响,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韭菜和韭黄的遗传物质相同,而表达的性状不同,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B。7、A【分析】此题考查对植物进化的认识。原始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详解】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有叶绿体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体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些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植物进化历程:原始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祼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因此,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类群是原始藻类植物。故选A。8、C【分析】题图中:受精,细胞分裂,细胞分化,胚胎发育。【详解】A同卵双胞胎的性别是一样的,故过程之后形成的两个胚胎的性状极为相似,性别相同,A错误。B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和数目也相同,B错误。C先天性愚型(又称“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症),是人类常染色体异常疾病。患者体细胞中具有三条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染色体,C正确。D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病,其危害十分显著。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D错误。故选C。9、A【分析】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详解】“大熊猫的性别决定和人相同”,因此雄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X。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其中有20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雄性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的性染色体是XX。所以雌性大熊猫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0对+XX,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10、C【分析】题图中:胚盘,卵黄,系带,卵黄膜,卵壳,卵壳膜,气室,卵白。【详解】A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A正确。BC用剪刀轻轻敲打图一所示鸡卵的钝端(不是尖端),将卵壳敲出裂纹,用镊子小心将敲碎的卵壳和外壳膜除去,会发现该处有气室,可以贮存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B正确、C错误。D为了证实卵壳的气孔的存在,可以将鸡卵放在盛有4550温水的烧杯中,能够看到鸡卵的外壳上有许多气泡出现,D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1、转基因#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 【详解】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所以,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能够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2、遗传物质 环境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对生物的变异的理解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灵活解题。【详解】大小两个花生品种的差异是因遗传物质不同而形成的,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两个花生品种的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大花生品种中的少数小花生,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说明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小,还是遗传物质起决定作用。小花生品种中的大花生的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种在地里不一定会结出大花生。同一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有差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说明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3、不完全变态 若虫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详解】蝗虫的个体发育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叫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应该是若虫时期,运动器官翅膀发育不完全运动能力较弱有利于集中消灭。4、达尔文【分析】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详解】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了巨著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5、不完全变态【详解】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差别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三、判断题1、错误【详解】鸟卵中的卵细胞主要包括卵黄膜、卵黄、胚盘,在一个鸡蛋中除了含有卵细胞的结构外还含有卵壳、卵壳膜、卵黄系带等结构,故题干说法错误。2、正确【详解】青蛙分雌蛙和雄蛙两种,但会叫的只有雄蛙,它的口角边有一对鸣囊,鸣叫时鸣囊鼓起来又瘪下去。雌雄蛙抱对能促进生殖细胞的排出,提高受精率,所以水面漂浮着的一片片胶状透明物,里面有许多深色小点,这就是受精卵。题干说法正确。3、正确【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详解】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这是不适者被淘汰;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些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因此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发现抗菌素的效果越来越差。从达尔文观点来看,这是由于抗菌素对病原体逐代选择的结果,故题干说法正确。4、正确【详解】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5、正确【详解】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建立了进化论,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故答案为正确。四、实验探究1、由于品种不同,花生果实大小有差异(合理即可) 随机取样 避免实验出现偶然性(或减少误差) 由于品种不同,花生果实大小差异明显 大于 基因 可遗传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详解】(2)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由生活经验和学习知识可知:由于品种不同,花生果实大小有差异。(3)实验取材过程中,为避免实验出现误差,应杜绝使用数量1,并且对较大样本要做的随机取样。(4)通过测量甲、乙两种花生果实长轴长度并计算各自的平均值,由图示可知:由于品种不同,花生果实大小差异明显。(5)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甲、乙花生,正常情况下,乙花生果实长轴的平均值大于甲花生果实长轴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基因的不同引起的,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称为可遗传变异。将大粒花生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的花生小,这种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不会遗传给后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点睛】掌握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实验以及变异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2、(1) 卵壳 保护 (2) 小孔(或凹陷) 气泡 (3) B 气室#空腔 (4) 白 胚盘 (5)(6)早成雏【分析】鸟卵的结构和功能: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具有保护作用。胚盘: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卵壳膜:起保护作用。气室:内充满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系带:固定卵黄(位于卵黄上,一端与卵钝端的壳膜相连,另一端与卵尖端的壳膜相连)。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壳:坚硬,起保护作用;有小孔透气。A尖端、B钝端。(1)卵壳处在鸡卵的最外面,非常坚硬,用手掌适度用力握一下,可以体会卵壳的保护作用。(2)卵壳的表面由许多小气孔,可以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供胚胎发育需要;将鸡卵放在盛有45-50温水的烧杯中,气室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可以看到鸡卵的外壳上有许多气泡冒出。(3)用剪刀轻轻敲打图一所示鸡卵的B钝端,用镊子小心将敲碎的卵壳和外壳膜除去,会发视该处有一由内外两层卵壳膜围成的气室。(4)察倒入培养皿中的卵黄的表面有一个白色的小圆点,该结构就是胚盘,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5)鸡的卵白内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主要提供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6)雏鸡孵出时已发育充分,出壳不久便能随亲鸟觅食,属于早成鸟,亲鸟的孵卵和育雏行为,大大提高了其后代的成活率。3、基因 均等 成对 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不遗传的变异 环境 【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生物的变异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详解】(1)在实验中要将小球混匀,且从不透明布袋中抓取小球时要闭眼,这样做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携带有不同基因的雌雄生殖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每一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特定的,并且是成对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实验过程中要将小球组合在一起,是因为在受精卵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3)每个小组重复模拟10次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可信度。(4)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所以正常情况下,第6次和第7次模拟的结果所形成的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是不同的,这种现象称为变异;根据引起的原因不同,这种现象可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能够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不能遗传给后代。如果进行种植实验,第6次和第7次所形成的个体性状相同,则最可能的原因是受到了的环境影响,因为性状除了受到基因控制外,还要受环境的影响。【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探究实验的步骤,变异的类型。4、平均 无效 有效 垂体 小肠 3 2 不能 转基因 可遗传 【分析】(1)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能促进生长发育;(2)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详解】(1)在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时,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要采取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的数学统计方法。因此该实验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的平均值:第3组和第1、2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注射生长激素,第3组的数值最大,则该实验的结论:生长激素口服无效。第1组和第2、3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生长激素,结果是第1组的数值最小,则该实验的结论:生长激素无论口服与注射都有效。(2)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实际上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在胃里进行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被分解成氨基酸被吸收。由此可知,上面第3组实验能够促使小白鼠迅速长大,这组实验与第2组形成对照组。因此如果某食品中含有性激素,导致体内性激素异常,会引发疾病。(3)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生产上把鲤鱼体型较大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鲫鱼的受精卵内,这样就能培育出特大的胖鲫鱼,我们把这种生物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鲫鱼产生的后代与亲本在体型上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和理解掌握蛋白质的消化。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强化训练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必考点解析试卷.docx)为本站会员(可****阿)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