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定向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
资源ID:30727688
资源大小:695.41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定向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定向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将重力为5牛的物体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水的重力为3牛,则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为()A5牛B3牛C2牛D8牛2、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1.5mC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5×103ND在白云山上用普通茶壶烧开水,沸水的温度可达1003、首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强值的意大利物理学家是()A托里拆利B阿基米德C牛顿D欧姆4、小球漂浮在酒精中,排开酒精的质量为0.2千克。若该小球漂浮在水中,则排开水的质量()A一定大于0.2千克B可能小于0.2千克C一定等于0.2千克D一定小于0.2千克5、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只小球,分别漂浮在酒精和水中,且酒精水、甲乙。则()A甲球的体积较小B甲球受到的浮力较小C两小球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D两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6、将铁块B压在木块A上,A有部分露出水面(如图甲),将B取出吊在A下(不计细线的质量和体积),A仍有部分露出水面(如图乙)。则两种情况下,容器内水面高度()A甲图中水面高B乙图中水面高C两图中水面一样高D无法确定7、下列生活器件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A密度计B茶壶C抽水机D注射器8、我省不少地方建有风力发电站,绿色环保无污染。若同时需在山上建一种简约却不易被吹飞的休息站,其独特的支架悬空形状发挥作用。下列哪个休息站的形状符合要求()ABCD9、盛有液体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500Pa;用细线拴一金属球,金属球的密度为8g/cm3,将金属球浸没在液体中,如图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600Pa;将细线剪断,金属球沉到容器底部,如图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500P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金属球所受浮力是6NB金属球的体积是100cm3C液体的密度是0.8g/cm3D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10N10、如图所示,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若剩余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质量一定多B若剩余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可能多C若切去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质量可能多D若切去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多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晓丽想要探究“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规律”,她首先做了如下实验:如图,将托盘天平的左盘扣在支架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将一袋绿豆源源不断地从同一高处撒到左盘上,发现天平指针偏转并保持一定角度,左盘受到一个持续的压力。容器中气体分子碰撞器壁的现象与上述实验现象十分相似。可见,容器中大量气体分子不断碰撞器壁时也会产生一个持续的压力,而_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是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上述过程中运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有_法。根据上述实验,若将一个内装有气体的密闭容器从地面移动到天宫一号舱中,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和容器对天宫一号舱底的压强相比,_,容器在地面时气体压强和容器在天宫一号中时气体压强相比,_。2、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分布在深海沉积物里(如下图所示)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其生成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要低温,可燃冰在010时生成,超过20便会分解;其次要高压,可燃冰在0时,只需要海水产生2.94106帕的压强即可生成;最后要有充足的气源。在温度、压强、气源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就会生成。(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_。(2)若要在0的海底生成可燃冰,海水的深度至少要_米(设海水密度为1.0103千克/立方米)。(3)如图所示,海底有一块体积为0.1米3且底部与海底紧密相连的可燃冰A,其受到海水的浮力为_牛。3、如图所示,恒温的电梯内有两个相同的玻璃瓶,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再塞紧瓶口(不漏气)。其中甲瓶内装满水,乙瓶没有装满,玻璃管内水面距瓶底0.2m。(g取10N/kg;水=1.0×103kg/m3)则:(1)甲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_Pa;(2)要探究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变化,应选用的是_(选填“甲”或“乙”)装置。当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管内的液面会_(选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4、当用微型探测器进行水下探测时,它在水面下2米处受到水的压强为 _帕。若探测器再继续下潜时,受到水的压强将 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一般拦河大坝都筑成 _形状正是应用了液体压强的上述规律。(最后一空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5、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_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到了十七世纪中期,德国学者做的_实验,才使人们确信大气压强的存在。压强是表示_的物理量,压力_(选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是重力。如图所示的容器中盛满水,A点处压强是_帕。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甲、乙(S甲S乙)置于水平地面上。(1)若容器甲重为9.8牛,底面积为米,内部盛有深度为0.4米的水。求: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容器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2)若容器甲、乙中的液体A、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为使A液体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大于B液体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有如下方案:(a)在容器甲、乙中同时抽取相同质量的液体;(b)在容器甲、乙中同时加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请分析每种方案的可行性。2、在图a中,小阳同学把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b是钢绳拉力F随着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阻力,g取10N/kg,则(1)石料受到的重力为多少?(2)石料的密度为多少?3、如图所示,一个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一个质量为800g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浸没水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容器的底面积为125cm2。求:(1)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石块的密度。(3)若将石块从水中取出,容器中的水位将下降多少?(附在石块上的水忽略不计)4、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底面积为5.0×103m2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容器中装有质量为0.5kg的水,现将一个质量分布均匀、体积为5.0×105m3的物块(不吸水)放入容器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物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4.0×105m3。(g取10N/kg,水的密度水1.0×103kg/m3)。(1)求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2)求物块的密度;(3)用力缓慢向下压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如图乙,求该力F的大小。5、体积为3米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求物体受到的浮力。-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详解】容器中盛满水,所以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等于溢出水的重力,溢出水的重力为3N,则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3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所受浮力F浮=G排=3N故选B。2、A【详解】A两个鸡蛋的质量在左右,受到的重力为故A符合题意;B中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80cm,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的体重在500N左右,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在500N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山上因为海拔高度较高,气压较低,所以水的沸点要小于100,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A【详解】首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强值的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托里拆利,用到的器材有水银、1米以上的长玻璃管,水槽。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C【详解】小球漂浮在酒精中,排开酒精的质量为0.2千克,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小球的重力小球漂浮在水中,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小球排开水的重力小球排开水的质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5、C【详解】A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只小球,因为甲乙由可知两球的体积V甲V乙故A不符合题意;BCD根据G=mg可知它们的重力相等,甲乙漂浮在酒精和水中,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浮力等于重力,由于两球重力相等,所以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们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由G=mg可知它们的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因为酒精水由可知两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不相等,故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C【详解】把物体A和B看做一个整体,两种情况都是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A和B的总重,所以两种情况下受到的浮力相等。在同种液体中液相同,根据F浮液V排g可知: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所以容器内水面保持不变,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7、B【详解】A密度计是利用物体浮沉条件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B茶壶的壶身和壶嘴是两个上端开口,下端相连的容器,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B符合题意;C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D注射器在抽取药液时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A【详解】A“上平下凸”,横风吹过该结构时,其上方气体流速小,压强大;下方流速大,压强小,使其受到向下的压强、压力差,从而避免被强横风吹得移位,故A符合题意;B房子设计成图B所示的圆顶,尽管容易清除积雪,但屋顶受到向上的压强等于向下的压强,受到的向上的压力等于向下的压力,不能避免被强横风吹得移位,故B不符合题意;C房子设计成图C所示的圆顶,风刮过屋顶,屋顶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屋内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屋顶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不能避免被强横风吹得移位,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上下表面水平,屋顶受到向上的压强等于向下的压强,受到的向上的压力等于向下的压力,不能避免被强横风吹得移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C【详解】B由甲图和丙图可得由得对桌面增加的压力对桌面增加的压力为则金属球重金属球的质量金属球的体积故B错误;A由甲图和乙图可得由得对桌面增加的压力:对桌面增加的压力则金属球排开液体的重力金属球的受到的浮力故A错误;C排开液体的体积由可知故C正确;D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故D错误。故选C。10、D【详解】设正方体的边长为l,则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因p甲p乙,所以有甲gl甲乙gl乙即甲l甲乙l乙由图可知,l甲l乙,则甲乙;A若剩余的高度h相等,则切去部分的质量分别为甲乙切去部分的质量质量差为根据甲l甲乙l乙故有整理可得根据l甲l乙则所以,可知被切去的质量故A错误;B若剩余的质量相等,则甲l甲2l甲剩余乙l乙2l乙剩余把甲l甲乙l乙代入可得l甲l甲剩余l乙l乙剩余根据l甲l乙,代入上式可得,l甲剩余l乙剩余,因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且甲剩余的厚度大于乙剩余的厚度,所以,乙被切去的厚度多,故B错误;C若切去的高度相等,则切去部分的质量分别为,因l甲l乙,甲l甲乙l乙则有m甲<m乙,即乙被切去的质量多,故C错误;D若切去的质量相等,由可得因甲l甲乙l乙可得因l甲l乙,故有,即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多,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单位 类比 > = 【详解】1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数据上等于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所以,大量气体分子不断碰撞器壁时,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是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2绿豆碰撞托盘底时对托盘产生的压力与容器中气体分子碰撞器壁时对器壁产生的压力十分相似,采用了类比法。3装有气体的密闭容器在地面时,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大于0,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而在天宫一号中时,由于完全失重,容器对天宫一号舱底的压力为0,则容器对天宫一号舱底的压强也为0,所以。4气体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不断碰撞器壁时产生的,与重力没有关系,所以。2、甲烷和水 300 0 【详解】(1)1根据题意可知,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2)2因为可燃冰在0时,只需海水产生2.94106帕的压强即可生成,所以可燃冰形成的气压为p2.94×106Pa根据pgh得海水的深度(3)3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当可燃冰的底部与海底紧密相连时,F向上0,其受到海水的浮力为0。3、2000/2×103 乙 上升 所处高度变高,外界大气压变低,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使液面上升 【详解】(1)1甲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2)2甲瓶内装满水,没有空气,瓶内没有气压,外部气压发生变化时不会引起玻璃管内液柱高度的变化,无法判断大气压的变化,而乙瓶内有空气,当外界气压发生变化时,内外气压差发生变化会使液柱上升或下降,所以选择乙装置。 34当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所处高度变高,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而外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此时在瓶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玻璃管,所以,管内液面升高。4、1.96×104 变大 上窄下宽 【详解】1微型探测器受到水的压强2若探测器再继续下潜时,由于所处的深度增加,根据可知,受到水的压强将变大。3因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为了使大坝能承受更大的压强,防止大坝被水压冲毁,拦河大坝应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5、托里拆利 马德堡半球 压力作用效果 一定不 9800 【详解】12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液体水银间接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即大气压大小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通过计算水银柱的压强也就得出了大气压的数值;历史上,在德国的马德堡市广场上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将两铜制的半球合在一起,抽出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方向拉,半球未被拉开,从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是大气压将两半球压在一起,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34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用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来表示;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二者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均不同,因此压力一定不是重力。5由图知,A处的深度A处压强三、计算题1、(1)3.92×103Pa,4900Pa;(2)(a)方案可行,(b)方案不可行【详解】解:(1)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容器甲内水的体积V水=S甲h水=1×10-2m2×0.4m=4×10-3m3水的质量m水=水V水=1×103kg/m3×4×10-3m3=4kg容器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地=G水+G甲容=m水g+ G甲容=4kg×9.8N/kg+9.8N=49N容器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2)已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两个容器是圆柱形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a)在容器甲、乙中同时抽取相同质量的液体,设抽取液体的质量为m,则剩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因为S甲S乙所以 此方案可行;(b)已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且h甲h乙由p=gh可知液体的密度关系AB在容器甲、乙中同时加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由p=gh可知增大的压强p甲p乙后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1= p甲+p甲p乙1= p乙+p乙所以p甲1p乙1此方案不可行。答:(1)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是3.92×103Pa;容器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4900Pa;(2)(a)方案可行,(b)方案不可行。2、(1)1400N;(2)2.8×103kg/m3【详解】解:(1)由图b可知,AB段钢绳的拉力大小不变,此时石料未接触水面,因石料匀速下降,所以根据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石料受到的重力(2)由图b可知,BC段钢绳的拉力逐渐减小,说明石料慢慢浸入水中,且浸入水中的体积逐渐变大,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在CD段完全浸没,此时的拉力为900N,所以石料受到的最大浮力由 可得,石料的体积由 可得,石料的质量石料的密度答:(1)石料受到的重力为1400N;(2)石料的密度为2.8×103kg/m3;3、(1)5N;(2)1.6g/cm3;(3)4cm【详解】解:(1)石块质量m800g0.8kg石块的重力Gmg0.8kg×10N/kg8N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得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8N3N5N(2)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由F浮液gV排得,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3)容器的底面积为125cm2,若将石块从水中取出,容器中的水位将下降答:(1)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5N;(2)石块的密度为1.6g/cm3;(3)若将石块从水中取出,容器中的水位将下降4cm。4、(1)0.4N;(2)0.8×103kg/m3;(3)0.1N【详解】(1)已知 则(2)由于物块漂浮在水面上,则物块的重力则质量物块的密度(3)使物块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由物块的受力平衡可知所以,施加的压力答:(1)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0.4N;(2)物块的密度为0.8×103kg/m3;(3)力F的大小为0.1N。5、2.94N【详解】解: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答:物体受到的浮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