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必考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项测评试题(无超纲).docx
-
资源ID:30739873
资源大小:166.1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必考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项测评试题(无超纲).docx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项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将厨房里的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糖B菜油C高锰酸钾D食盐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用途性质A用钨做灯丝熔点高B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C木炭除去冰箱异味有吸附性D洗涤剂用于去除衣服上的油污能溶解油污AABBCCDD3、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词句进行解释,错误的是A点石成金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可以发生改变B用洗洁精可除去油污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C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用铜和黄铜相互刻画,铜上留有更深的划痕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4、有关海水晒盐及粗盐提纯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A粗盐提纯时搅拌为了增大氯化钠的溶解性B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度可以用玻璃棒搅拌C蒸发时需要将滤液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D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结晶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将5g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25ga的饱和溶液度-Bt2时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加水实现C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a析出固体的质量最大6、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原因是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A随压强增大而减小B随压强减小而减小C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随温度降低而减小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B泥沙C汽油D氯化钠8、溶液结晶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温度一定降低B浓度一定减小C溶质一定减少D溶剂一定减少9、下列相关比较中,关系正确的是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2060B熔点:铜黄铜C沸点:氯化钠稀溶液蒸馏水D着火点:纸片煤炭10、分类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相关分类不正确的是A根据物质反应的能量变化,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B根据物质组成元素是否异同,可将物质分为单质和氧化物C根据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可将地表水分为硬水和软水D根据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可将物质的溶解性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物质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t1时,甲的溶解度为_。(2)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有固体析出的是_(填“甲”、“乙”或“丙”)。(3)在不改变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的前提下,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4)t2时,分别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5)t2时,将35g甲物质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再降温到t1后,烧杯中固体质量为_。2、烟道气中含有大量,经“捕捉”可用于生产尿素、甲醇等产品。(1)尿素由_种元素组成。(2)生产甲醇()的过程如下:“捕捉”:在高压时将烟道气中的溶解于甲醇,得到的甲醇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是_。用“捕捉”的生产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20时,向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固体,请回答有关问题。(假设硝酸钾与硝酸钠在溶液中相互无影响。)(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g/100g水。(2)0时,溶解等质量的硝酸钾和硝酸钠,需要水较多的是_(填“硝酸钾”或“硝酸钠”)。(3)上述4只烧杯中,溶液呈饱和状态的有_;将烧杯与混合,所得溶液呈不饱和状态,理由是_。4、图1是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3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填“”、“”或“”)碳酸钠的溶解度。(2)40 时,向两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40 g,所得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_。(3)在我国某盐湖周边百姓有在盐湖中“冬天捞碱(Na2CO3),夏天晒盐(NaCl)”的做法。其中“夏天晒盐”的原理是_。(4)向图2所示的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晶体逐渐溶解。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_(填序号)。A水B生石灰C硝酸铵D食盐5、如图所示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1)配制一瓶如图所示的溶液需氯化钠_g。(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假设其他操作均正确)_(填序号),并说明原因_。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称量时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1g以下用游码)溶液装瓶过程中有少量洒出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除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蒸发皿(_)2、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多加水,可让粗盐加速溶解(_)3、蒸发用到玻璃棒,其作用为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滴飞溅(_)4、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NaCl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5、过滤时,没有用蒸馏水冲洗滤渣,产率偏低(_)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钾和氯化钾,十五中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水中碳酸钾的含量,提取50g废水样品于容器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如图。请计算:(提示:碳酸钾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氯化钾不与酸反应)(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g。(2)该废水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反应后生成硫酸钾的质量为多少?2、为了测定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12.5g加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108.1g,计算:(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1)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2)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3、某同学用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处理某造纸厂含NaOH的碱性废水样品:(1)用9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能配制上述稀硫酸多少g。(写出计算过程,下同)(2)若上述造纸厂废水80g,能与9.8g15%的稀硫酸恰好反应(设只发生NaOH与硫酸的反应),试计算该废水中NaOH的溶质质量分数。4、现在 70g20%的硫酸铵溶液,试计算下列问题。(1)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 30g 水,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0g 硫酸铵,完全溶解,求所得溶液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5、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高锰酸钾进行研究。(1)如图所示进行实验,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发现实际产生氧气的质量远高于理论数值。则可能的原因有_(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2)浓度为0.05%的高锰酸钾溶液有消炎、防感染扩散等作用。若用10g1%的高锰酸钾溶液稀释成0.05%的高锰酸钾溶液需要蒸馏水_mL(水的密度是1g/mL)。在量取蒸馏水时,若俯视读数,则会导致高锰酸钾溶液得溶质质量分数_(选填“大于”或“小于”)0.05%。(3)经查阅资料得知KMnO4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小组成员进行了以下实验: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不同的溶液中18小时,现象如下表。编号实验25mL、0.1%KMnO4溶液25mL、0.1%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25mL蒸馏水+10滴浓硫酸25mL、1%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铜片质量实验前0.54g0.54g0.54g0.54g实验后0.54g0.52g0.54g0.43g(解释与结论)通过对比实验和,得出的结论是_。欲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进行对比实验的编号为_。该实验中铜片被腐蚀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查阅资料)(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V.(实验结论)(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_(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_(填序号)。CaO NH4NO3浓H2SO4.(反思交流)(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_Q放(填“>”或“<”或“=”),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2)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出现固体剩余后,再继续加固体,固体也不在继续溶解),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详解】A、白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可以形成溶液;B、菜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与水不能形成溶液;C、高锰酸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可以形成溶液;D、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可以形成溶液。故选B。【点睛】2、D【详解】A、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熔点高,正确;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做食品保护气,正确;C、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正确;D、洗涤剂可以乳化油污,达到去除油污的目的,不是溶解油污,错误;故选D。3、A【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是不可能变成黄金的,故选项解释不正确;B、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解释正确;C、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故选项解释正确;D、用铜和黄铜相互刻画,铜上留有更深的划痕是因为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4、D【分析】由于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故在海水中提取NaCl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粗盐提纯涉及溶解、除杂、过滤、蒸发等操作。【详解】A、粗盐提纯时搅拌是为了加快粗盐的溶解,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性,A错误;B、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避免弄破滤纸,B错误;C、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C错误;D、根据分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结晶,D正确。故选D。【点睛】进行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进行蒸发操作时要注意不要将液体全部蒸干。5、D【详解】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将5g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4g的晶体,可得到24ga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B、t2时,N点的a溶液是不饱和溶液,M点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该温度下,a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了饱和溶液,不可采用加水的方法,故选项错误;C、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1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以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错误;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a析出固体的质量最大,故选项正确。故选:D。6、B【详解】气体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是因为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选:B。7、D【分析】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 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详解】A.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够形成溶液;B.泥沙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够形成溶液;C.汽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够形成溶液;D.氯化钠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够形成溶液;故选D。【点睛】8、C【详解】A、溶液结晶的过程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可以结晶出固体,故A错误; B、溶液结晶的过程浓度不一定减小,如恒温蒸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不变,故B错误; C、溶液结晶的过程一定有固体析出。溶质一定减少,故C正确; D、溶液结晶的过程中溶剂不一定减少,如冷却热饱和硝酸钾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溶剂质量不变,故D错误。故选C。9、B【详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溶解度:2060,错误。B、合金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低,所以熔点:铜黄铜,正确。C、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形成氯化钠稀溶液,沸点升高,所以沸点:氯化钠稀溶液蒸馏水,错误。D、纸片比煤炭容易燃烧,所以着火点:纸片煤炭,错误。故选B。【点睛】10、B【详解】A、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根据物质反应的能量变化,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不符合题意;B、根据物质组成元素是否异同,可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符合题意;C、根据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可将地表水分为硬水和软水,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不符合题意;D、根据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可将物质的溶解性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在室温(20)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1)30g(2)丙(3)降低温度(4)丙乙甲(5)20g【分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有固体析出的是丙。(3)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不改变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的前提下,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4)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为甲乙丙,所以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固体配成饱和溶液时,需要水的质量丙最多,甲最少,故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5)由曲线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溶解30g甲物质恰好达到饱和,所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g甲物质,则烧杯中未溶解固体质量为35g-15g=20g。2、(1)4#四(2) 二氧化碳2 CO2+3H2CH3OH+H2O 【解析】(1)由尿素的化学式可知,尿素由碳、氢、氧、氮4种元素组成,故填4。(2)CO2溶解于甲醇,得到CO2的甲醇溶液,则其中被溶解的是CO2,即该溶液中的溶质是CO2,故填CO2。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3H2CH3OH+H2O。3、(1)12(2)硝酸钾(3) 将烧杯与混合后溶剂水的质量为100+100=200g,最多溶解硝酸钾、硝酸钠的质量分别为60g、176g,60g>50g、176g>100g,故所得溶液呈不饱和状态 【解析】(1)由图可知,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2g左右。(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钠,溶解等质量的硝酸钾和硝酸钠,硝酸钾需要更多的水,故需要水较多的是硝酸钾。(3)由图可知,20时,硝酸钾、硝酸钠溶解度分别为30g、88g左右;20时,向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20g<30g的硝酸钾、50g>30g的硝酸钾、60g>30g的硝酸钾、100g>88g的硝酸钠,则上述4只烧杯中,溶液呈饱和状态的有;将烧杯与混合后溶剂水的质量为100+100=200g,最多溶解硝酸钾、硝酸钠的质量分别为60g、176g,60g>50g、176g>100g,故所得溶液呈不饱和状态。4、(1)(2) 碳酸钠Na2CO3 28.6% (3)太阳晒后,水逐渐蒸发,氯化钠结晶析出(4)B【解析】(1)由图像可知,3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碳酸钠的溶解度(2)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40g,故100g的水,氯化钠有剩余,碳酸钠全部溶解,故碳酸钠溶质质量分数较大,为 。(3)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随温度影响不大,可通过太阳蒸发获取其结晶;(4)碳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要使试管中的碳酸钠溶解,水的温度需要升高,下列物质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生石灰。5、(1)4.5(2)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小于计算值 【解析】(1)根据标签可计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00mL×1g/mL=500g,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故配制一瓶如图所示的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0g×0.9%=4.5g;(2)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称量时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1g以下用游码),导致实际称量的物质质量偏小,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溶液装瓶过程中有少量洒出,不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选。三、判断题1、错误【详解】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要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和烧杯,不需要用到蒸发皿。故错误。【点睛】2、错误【详解】溶解粗盐时并不是水越多越好,如果溶液太稀,在蒸发的过程中会消耗过多的时间和能源才能蒸干,不可采取。题干说法错误。3、正确【详解】蒸发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正确。4、正确【详解】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NaCl溶液,量取浓溶液和水用到量筒、胶头滴管,将浓溶液和水混匀用到烧杯和玻璃棒,故用到的玻璃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故正确。【点睛】5、正确【详解】过滤时,没有用蒸馏水冲洗滤渣,会导致所得精盐的质量偏低,产率偏低,正确。四、计算题1、(1)2.2g(2)设生成2.2g的二氧化碳需碳酸钾的质量为x。 x=6.9g;废水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答:废水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13.8%。(3)设生成2.2g的二氧化碳同时生成硫酸钾的质量为y。 y=8.7g;答:反应后生成硫酸钾的质量为8.7g。【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2)详见答案;(3)详见答案。2、(1)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g+100g-108.1g=4.4g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x=80%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2)解:设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y=11.1g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5%【分析】(1)见答案;(2)见答案。3、(1)588g;解: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相等,设用9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能配制15%的稀硫酸,配制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x。90g×98%=15%×x,x=588g。(2)1.5%;解:设该废水中NaOH的质量为x。,x=1.2g该废水中NaOH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答:该废水中NaOH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解析】(1)见答案(2)见答案4、(1)14%(2)30%【解析】(1)硫酸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 30g 水,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2)硫酸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0g 硫酸铵,完全溶解,求所得溶液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30%【点睛】溶质质量分数=5、解:150kg×16%=24kg,150kg-24kg=126kg答:需24kg氯化钠和126kg水。【详解】过程见答案。五、实验探究1、 或在加热的条件分解产生氧气(或高锰酸钾固体中含有水分) 190 大于 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浓度越高,腐蚀性越强 、 【详解】(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发现实际产生氧气的质量远高于理论数值。则可能的原因有:或在加热的条件分解产生氧气(或高锰酸钾固体中含有水分)。(2)若用10g1%的高锰酸钾溶液稀释成0.05%的高锰酸钾溶液,设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x,则10g×1%=(10g+x)×0.05%,x=190g,合190mL。在量取蒸馏水时,若俯视读数,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则会导致高锰酸钾溶液得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05%。(3)经查阅资料得知KMnO4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小组成员进行了以下实验: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不同的溶液中18小时,现象如下表。解释与结论:实验和对比,中多了高锰酸钾,通过对比实验和,得出的结论是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浓度越高,腐蚀性越强。欲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验证高锰酸钾、硫酸单独存在以及同时存在的实验,需要进行对比实验的编号为、。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铜原子都是5个,钾原子都是2个,锰原子都是2个,硫原子都是8个,反应前氢原子是16个,反应后应该是16个,反应前氧原子是40个,反应后应该是40个,其中8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降低 低于 < 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溶液形成饱和溶液,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物质b不再溶解放出热量 【详解】实验结论图1所示实验中,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物质a溶于水时吸收热量,则形成的溶液的温度降低,故填降低。拓展实验物质c为NaOH,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瓶中的压强增大,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下降,右边的液面上升,即左边液面低于右边的液面,故填低于;加入CaO后,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瓶中的压强增大,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下降,右边的液面上升,即左边液面低于右边的液面,选项错误;加入NH4NO3后,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瓶中的气体受冷收缩,瓶中的压强减小,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上升,右边的液面下降,即左边液面高于右边的液面,选项正确;浓H2SO4溶于水放出热量,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瓶中的压强增大,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下降,右边的液面上升,即左边液面低于右边的液面,选项错误,故填。反思交流(1)物质溶于水后,如果Q吸<Q放,总体表现放热,则溶液温度升高,故填<。(2)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说明物质b溶于水放出热量,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溶液形成饱和溶液,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物质b不再溶解放出热量,故填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溶液形成饱和溶液,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物质b不再溶解放出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