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专项训练试题.docx
-
资源ID:30756033
资源大小:325.09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知识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专项训练试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专项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若函数满足,则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ABCD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函数:yx1;yx1;yx1;y2(x2)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点(1,0)的是B与y轴交点为(0,1)的是C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是D与x轴交点为(1,0)的是3、如图,A、B两地相距,甲、乙两人沿同一条路线从A地到B地甲先出发,匀速行驶,甲出发1小时后乙再出发,乙以的速度匀速行驶1小时后提高速度并继续匀速行驶,结果比甲提前到达甲、乙两人离开A地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乙出发几小时后和甲相遇?( )A小时B小时C小时D小时4、已知直线交轴于点,交轴于点,直线与直线关于轴对称,将直线向下平移8个单位得到直线,则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为( )ABCD5、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匀速前往B地、A地,两人相遇时停留了3min,又各自按原速前往目的地,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y(m)与甲所用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有下列说法:A,B之间的距离为1200m;乙行走的速度是甲的1.5倍;b700;a33以上结论正确的有()ABCD6、笔直的海岸线上依次有A,B,C三个港口,甲船从A港口出发,沿海岸线匀速驶向C港口,1小时后乙船从B港口出发,沿海岸线匀速驶向A港口,两船同时到达目的地,甲船的速度是乙船的1.25倍,甲、乙两船与B港口的距离y(km)与甲船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说法:A,B港口相距400km;B,C港口相距300km;甲船的速度为100km/h;乙船出发4h时,两船相距220km,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B2C3D47、一次函数ykxm,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km0,则在坐标系中它的大致图象是( )ABCD8、若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经过点M(a1,4),则a的值为( )A0B1C2D3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点A和点C分别落在x轴和y轴正半轴上,AO4,直线l:y3x+2经过点C,将直线l向下平移m个单位,设直线可将矩形OABC的面积平分,则m的值为()A7B6C4D810、甲、乙两辆摩托车同时从相距20km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图中l1,l2分别表示甲、乙两辆摩托车到A地的距离S(km)与行驶时间t(h)的函数关系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摩托车的速度较快B经过0.3小时甲摩托车行驶到A,B两地的中点C当乙摩托车到达A地时,甲摩托车距离A地kmD经过0.25小时两摩托车相遇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1)写出一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使得它经过点(1,3):_(2)写出一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使得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且经过第一象限:_2、一次函数y=3x-2的图象上有两点A(),B()若>,则_(填“”“”或“”)3、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4、图象经过点A(2,6)的正比例函数y=kx,则k为 _ 5、函数的定义域是 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某单位今年“十一”期间要组团去北京旅游,与旅行社联系时,甲旅行社提出每人次收300元车费和住宿费,不优惠乙旅行社提出每人次收350元车费和住宿费,但有3人可享受免费待遇(1)分别写出甲、乙两旅行社的收费与旅行人数之间函数关系式;(2)如果组织20人的旅行团时,选哪家旅行社比较合算?当旅行团为多少人时,选甲或乙旅行社所需费用一样多?2、y5与x成正比例,且x3时y4(1)求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用所学的代数知识证明:对于该函数,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3、寒假将至,某健身俱乐部面向大中学生推出优惠活动,活动方案如下:方案一:购买一张学生寒假专享卡,每次健身费用按六折优惠;方案二:不购买学生寒假专享卡,每次健身费用按八折优惠设某学生健身x(次),按照方案一所需费用为y1(元),且y1k1x+b;按照方案二所需费用为y2(元),且y2k2x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求k1和b的值,并说明它们的实际意义;(2)求k2的值;(3)八年级学生小华计划寒假前往该俱乐部健身8次,应选择哪种方案所需费用更少?请说明理由(4)小华的同学小琳也计划在该俱乐部健身,若她准备300元的健身费用,最多可以健身多少次?4、如图,长方形AOBC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y轴上,点B在x轴上,已知点C的坐标是(8,4)(1)求对角线AB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2)对角线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x轴于点M,连接AM,求线段AM的长;(3)若点P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当PAM的面积与长方形OACB的面积相等时,求点P的坐标5、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1k1x+b1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k2x+b2的图象交于点A,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求关于x的方程k1x+b1k2x+b2的解;(2)求出关于x的不等式k1x+b1k2x+b2的解集;(3)当满足什么条件时,直线y1k1x+b1与直线为y2k2x+b2没有公共点?-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解析】【分析】由可得a,c互为相反数,由可得a<0,c>0,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得解【详解】解:,a,c互为相反数,a<0,c>0,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相反数的性质对于一次函数y=kx+b(k0),当k>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当b>0时,图象与y轴正半轴有交点,当b=0时,图象经过原点,当b<0时,图象与y轴负半轴有交点2、B【解析】【分析】分别把点(-1,0)代入四个选项的函数解析式即可判定选项A是否正确;交点坐标在y轴上即x=0时y值相等,分别计算四个选项,即可判定选项B是否正确;根据的符号,即可判定选项C是否正确;交点坐标在x轴上即y=0时x值相等,分别计算四个选项,即可判定选项D是否正确.【详解】解:选项A. 分别把点(-1,0)代入函数解析式可知,令,通过点(-1,0)的是,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选项B,交点坐标在y轴上即x=0时y值相等,令,交点在y轴上的是,故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选项C,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是,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选项D, 与x轴交点为(1,0),令,,交点在x轴上的是,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特征,熟知这部分知识是解题的关键.3、A【解析】【分析】先标记字母如图,求出点C,D,E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OE与CD解析式,根据路程相等列方程,解方程求出时间x,再求出乙追上甲的时间即可【详解】解:乙以的速度匀速行驶1小时到C,C(2,2),点D(4,20)点E(5,20),设OE解析式为,CD解析式为,点E在图像上,解得,OE解析式为,点C、D在图像上,解得,CD解析式为,乙出发后和甲相遇路程相等得,解得,乙出发时后和甲相遇故选择A【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行程问题应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关键是根据路程相等列出方程4、A【解析】【分析】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把点,点代入,可得到直线的解析式为,从而得到直线的解析式为 ,再由直线与直线关于轴对称,可得点关于轴对称的点为 ,然后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可得直线的解析式为,最后将直线与直线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把点,点代入,得: ,解得:,直线的解析式为,将直线向下平移8个单位得到直线,直线的解析式为 ,点关于轴对称的点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把点 ,点代入,得: ,解得:,直线的解析式为,将直线与直线的解析式联立,得: ,解得: ,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为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平移,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平移特征,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A【解析】【分析】由x=0时y=1200,可得出A、B之间的距离为1200m;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可求出乙的速度,再根据甲的速度=路程÷时间-乙的速度可求出甲的速度,二者相除即可得出结果;根据路程=二者速度和×运动时间,即可求出b=900;根据甲走完全程所需时间=两地间的距离÷甲的速度+3,即可求出a=31综上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当x0时,y1200,A、B之间的距离为1200m,结论正确;乙的速度为1200÷(243)(m/min),甲的速度为1200÷12(m/min),÷=,乙行走的速度不是甲的1.5倍,结论错误;b(+)×(24312)900,结论错误;a1200÷+331,结论错误故结论正确的有,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观察函数图象结合数量关系逐一分析四个说法的正误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可知A、B港口相距400km,从而可以判断;根据甲船从A港口出发,沿海岸线匀速驶向C港,1小时后乙船从B港口出发,沿海岸线匀速驶向A港,两船同时到达目的地甲船的速度是乙船的1.25倍,可以计算出B、C港口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判断;根据图象可知甲船4个小时行驶了400km,可以求得甲船的速度,从而可以判断;根据题意和图象可以计算出乙出发4h时两船相距的距离,从而可以判断【详解】解:由题意和图象可知, A、B港口相距400km,故正确;甲船的速度是乙船的1.25倍, 乙船的速度为:100÷1.25=80(km/h), 乙船的速度为80km/h, 400÷80=(400+)÷100-1, 解得:=200km, 故错误; 甲船4个小时行驶了400km, 甲船的速度为:400÷4=100(km/h), 故正确; 乙出发4h时两船相距的距离是:4×80+(4+1-4)×100=420(km), 故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7、B【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以及有理数乘法的性质,求得、的符号,即可求解【详解】解:一次函数ykxm,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可得,可得,则一次函数ykxm,经过一、三、四象限,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涉及了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有理数乘法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的有关性质以及有理数乘法的性质,正确判断出、的符号8、D【解析】【分析】把点(a-1,4)直接代入正比例函数y=2x中求解即可【详解】解:函数过M(a-1,4),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知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一定满足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分析】如图所示,连接AC,OB交于点D,先求出C和A的坐标,然后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D是AC的中点,从而求出D点坐标为(2,1),再由当直线经过点D时,可将矩形OABC的面积平分,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AC,OB交于点D,C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点C的坐标为(0,2),OA=4,A点坐标为(4,0),四边形OABC是矩形,D是AC的中点,D点坐标为(2,1),当直线经过点D时,可将矩形OABC的面积平分,由题意得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一次函数的平移,矩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知过矩形中心的直线平分矩形面积10、D【解析】【分析】由题意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和题意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由图可得,甲、乙行驶的路程相等,乙用的时间短,故乙的速度快,故选项A正确;甲的速度为:20÷0.6(km/h),则甲行驶0.3h时的路程为:×0.310(km),即经过0.3小时甲摩托车行驶到A,B两地的中点,故选项B正确;当乙摩托车到达A地时,甲摩托车距离A地:×0.5(km),故选项C正确;乙的速度为:20÷0.540(km/h),则甲、乙相遇时所用的时间是(小时),故选项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分析解答二、填空题1、 y=2x+1(答案不唯一) y=x+3(答案不唯一)【解析】【分析】(1)根据要求写即可,只要写出的函数解析式过点(1,3)均可;(2)由题意及一次函数的性质,k<0,且b>0,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一次函数解析式均可【详解】(1)y=2x+1当x=1时,y=2+1=3即所写的函数解析式满足条件故答案为:y=2x+1(答案不唯一)(2)y=x+3故答案为:y=x+3(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关键,注意这里的答案都不唯一2、【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即可得【详解】解:一次函数的一次项系数,随的增大而增大,点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且,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增减性),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3、【解析】【分析】根据零指数幂以及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以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函数,解得:,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零指数幂,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知分母不为零,根号下为非负数,任何非零实数的零次幂等于是解本题的关键4、-3【解析】【分析】把点A(-2,6)代入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kx,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将点A(-2,6)代入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kx则有6=-2k解得:k=-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问题,做题的关键是直接将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计算即可5、x0【解析】【分析】由题意直接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进行分析计算即可【详解】解:函数的定义域是:x0故答案为:x0【点睛】本题考查求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三、解答题1、(1)见解析;(2)组织20人的旅行团时,选乙家旅行社比较合算;当旅行团为21人时,选甲或乙旅行社所需费用一样多【解析】【分析】(1)根据甲旅行社的收费方案写出甲的函数关系;根据乙旅行社的收费方案,分x3和x3两种情况写出函数关系式即可;(2)把x=20分别代入函数关系式计算,然后判断即可;根据所需费用一样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解:(1)甲旅行社:y=300x,乙旅行社:x3时,y=350x,x3时,y=350(x-3)=350x-1050;(2)当x=20时,甲:y=300×20=6000元,乙:y=350×20-1050=5950元;所以组织20人的旅行团时,选乙家旅行社比较合算;300x=350x-1050,解得x=21,答:组织20人的旅行团时,选乙家旅行社比较合算;当旅行团为21人时,选甲或乙旅行社所需费用一样多【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读懂题目信息,理解两家旅行社的收费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1)y=-3x+5;(2)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设y-5=kx,然后把已知的一组对应值代入求出k即可得到y与x的关系式;(2)在一次函数y=-3x+5的图象上任取两点A、B,设Ax1,y1,Bx2,y2,且x1<x2,则y1-y2=-3x1-x2,判断可得y1-y2>0,则y1>y2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设y-5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5=kx把x=3,y=-4代入得:3k=-9,解得:k=-3,y-5=-3x,即: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y=-3x+5;(2)在一次函数y=-3x+5的图象上任取两点A、B,设Ax1,y1,Bx2,y2,且x1<x2,则y1-y2=-3x1+5-3x2+5=-3x1+3x2=-3x1-x2,x1<x2x1-x2<0-3x1-x2>0,即y1-y2>0;x1<x2时,y1>y2对于函数y=-3x+5,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以及函数的增减性,第(1)问,能正确设出表达式是解答此问的关键;第(2)问,能用求差法比较函数值的大小,是解答此问的关系3、(1)k1=15b=30,实际意义见解析;(2)20;(3)选择方案一所需费用更少,理由见解析;(4)小琳最多健身18次,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把点(0,30),(10,180)代入y1=k1x+b,得到关于k1和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 (2)根据方案一每次健身费用按六折优惠,可得打折前的每次健身费用,再根据方案二每次健身费用按八折优惠,求出k2的值; (3)将x=8分别代入y1、y2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比较即可(4)分别求解小琳选择方案一,方案二的健身次数,再比较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y1=k1x+b过点(0,30),(10,180), b=3010k1+b=180,解得:k1=15b=30, k1=15表示的实际意义是:购买一张学生暑期专享卡后每次健身费用为15元, b=30表示的实际意义是:购买一张学生暑期专享卡的费用为30元; (2)由题意可得,打折前的每次健身费用为15÷0.6=25(元), 则k2=25×0.8=20; (3)选择方案一所需费用更少理由如下: 由题意可知,y1=15x+30,y2=20x 当健身8次时, 选择方案一所需费用:y1=15×8+30=150(元), 选择方案二所需费用:y2=20×8=160(元), 150160, 选择方案一所需费用更少(4)当y1=300时,15x+30=300, 解得:x=18, 即小琳选择方案一时,可以健身18次,当y2=300时,则20x=300, 解得:x=15, 即小琳选择方案二时,可以健身15次,1815, 所以小琳最多健身18次.【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最优化选择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两种优惠活动方案,求出y1、y2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4、(1)y=-12x+4;(2)5;(3)点P的坐标为(1285,445)或(1285,845)【解析】【分析】(1)由坐标系中点的意义结合图形可得出A、B点的坐标,设出对角线AB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由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结论;(2)由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结合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MBM,OMOBBM,再次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M的长;(3)(方法一)先求出直线AM的解析式,设出P点坐标,由点到直线的距离求出AM边上的高h,再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与长方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P点坐标;(方法二)由PAM的面积与长方形OACB的面积相等可得出SPAM的值,设点P的坐标为(x,12x4),分点P在AM的右侧及左侧两种情况,找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点P的坐标,此题得解【详解】解:(1)四边形AOBC为长方形,且点C的坐标是(8,4),AOCB4,OBAC8,A点坐标为(0,4),B点坐标为(8,0)设对角线AB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则有4=b0=8k+b,解得:k=-12b=4,对角线AB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12x4(2)AOB90°,勾股定理得:ABAO2+OB245,MN垂直平分AB,BNAN12AB25MN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MBM设AMa,则BMa,OM8a,由勾股定理得,a242(8a)2,解得a5,即AM5(3)(方法一)OM3,点M坐标为(3,0)又点A坐标为(0,4),直线AM的解析式为y43x4点P在直线AB:y12x4上,设P点坐标为(m,12m4),点P到直线AM:43xy40的距离h43m-12m+4-4432+12m2PAM的面积SPAM12AMh54|m|SOABCAOOB32,解得m±1285 ,故点P的坐标为(1285,445)或(1285,845)(方法二)S长方形OACB8×432,SPAM32设点P的坐标为(x,12x4)当点P在AM右侧时,SPAM12MB(yAyP)12×5×(412x4)32,解得:x1285,点P的坐标为(1285,445);当点P在AM左侧时,SPAMSPMBSABM12MByP1012×5(12x4)1032,解得:x1285,点P的坐标为(1285,845)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1285,445)或(1285,845)【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系中点的意、勾股定理、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1)根据坐标系中点的意义,找到A、B点的坐标;(2)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找出BM的长度;(3)(方法一)结合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找到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方法二)利用分割图形求面积法找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本题属于中等题,难度不大,运算量不小,这里尤其要注意点P有两个5、(1)x3;(2)x3;(3)k1k2,b1b2【解析】【分析】(1)由题意根据两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横坐标即可得出方程的解即可求得;(2)根据题意可将两函数交点坐标左边的图象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即可;(3)根据题意可知当两函数图象平行时,直线y1=k1x+b1与直线为y2=k2x+b2没有公共点【详解】解:(1)一次函数y1k1x+b1和y2k2x+b2的图象交于点A(3,5),关于x的方程k1x+b1k2x+b2的解为x3(2)一次函数y1k1x+b1与一次函数y2k2x+b2的图象相交于点A(3,5),所以不等式k1x+b1k2x+b2的解集是x3(3)两直线平行,则k1k2,b1b2,当k1k2,b1b2时,直线y1k1x+b1与直线为y2k2x+b2没有公共点【点睛】本题考查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熟练掌握两函数图象与方程解之间,函数图象与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