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章节测评练习题(无超纲).docx
-
资源ID:30759770
资源大小:324.60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必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章节测评练习题(无超纲).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章节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g碳在68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71g二氧化碳B120g尿素(CO(NH2)2)与160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C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不相等D用含杂质的铁10g(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滤出杂质,所得滤液质量为55.4g,则含杂质的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6%2、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B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Ct3时,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D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a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和丙B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C当大量甲的固体中含有少量固体丙时,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将t2下甲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则可析出晶体质量为30g4、属于溶液的是A蒸馏水B矿泉水C泥沙水D油水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蔗糖B酒精C汽油D氯化钠6、a、b、c、d四只烧杯中分别盛有10、T1、T2、T3不同温度的水各100g,分别向其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T1T2T3B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50g/100g水C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D四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d7、对所学知识总结是一种好习惯。某同学总结的下列实验现象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8、粗盐提纯实验中,图示操作错误的是A称量B溶解C过滤D蒸发9、如图所示装置,向小试管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A侧支管液面上升,B侧支管液面下降,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固体B硝酸铵晶体C氯化钠晶体D浓硫酸10、提纯含少量NaCl杂质的KNO3,部分实验过程如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NO3的溶解度不变B,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不变C,溶液中KNO3的质量减小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只有NaCl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燃烧时_能转化为_能。(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_。(3)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_作用。(4)家庭用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_性,除去有色有味的杂质。2、正确读写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回答下列问题。(1)镁元素的符号为_;(2)三个碳酸根离子可用符号表示为_;(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4)硫酸铜溶液中溶剂的化学式为_。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A物质在t3时溶解度为_。(2)P点表示_。(3)t3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溶液的质量为_g。(4)A物质中混有少量B,提纯A方法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5)如果分别把A、B、C放入100g水中配成t3时的饱和溶液,再冷却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4、生活处处有化学,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中常用洗洁精洗去油污,原理是洗洁精对油污具有_功能。(2)家用铁锅日常的防锈方法是_。(3)下图是雪碧饮料的配料表,雪碧饮料_(填“属于”或“不属于")溶液,打开瓶盖后有气体逸出,请从溶解度角度解释:_。(4)用碳素笔写的字可以长时间保存,是因为碳在常温时_。(5)冬天在室内使用炭烧火锅,若炭燃烧不充分很容易引发煤气中毒,产生有毒气体的反应方程式是_,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有_(写出一种即可)。5、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一)回答下列问题(1)20时,KNO3的溶解度是_。(2)40时,将50gKNO3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原温度,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_。(3)60时,向10g水中加入 Xg KNO3固体形成溶液,再降温到20,析出固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二所示。、X的数值是_。、60时形成是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溶液降温过程中,在60、40、20时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_。、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A50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40时,1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31.6gKNO3C20时,若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变D溶液从60降到20析出的固体比在60时恒温蒸发90g水析出的固体多、实验结束后,通过降温结晶的方式不能回收到 XgKNO3固体,理由是_。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某化学研究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称取石灰石样品8g,把40g稀盐酸(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二氧化碳不溶解)。实验序号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10101010剩余物质的质量/g5.531.6m(1)第4次剩余物质的质量m=_g(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结果精确到0.1%)(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2、 “黄铜”即铜锌合金,古代称为“俞石”。由于外观酷似黄金,常被不法商販冒充黄金出售。某实验小组为了辨别真伪,用该合金与稀盐酸反应,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数据记录如下:物质质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所取合金的质量/g252550所用稀盐酸的质量/g120160100充分反应后,剩余物总质量/g144.6184.6149.6(1)根据上表数据分析,合金中的锌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取合金与稀盐酸的质量比为_。(2)计算铜锌合金中的铜的质量分数为_。(3)计算第3次实验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3、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反应原理为Zn+H2SO4=ZnSO4+H2。某同学取锌粒13g,加入2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212.6g。试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50gCu、Zn混合物跟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1g,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 H-1 S-32 O-16 Cu-64 Zn-65)5、取Cu-Zn合金10g,将该合金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所加稀硫酸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1)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0.1%)。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实验回顾)(1)铝与稀盐酸反应。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_。(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_。(提出问题)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查阅资料)物质钠与水铝与水汞与水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能反应不反应(交流与讨论)(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_(举一例)。(实验探究)(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蒸馏水中(如图),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_(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实验结论)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反思)(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_。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变成氧化铝,其原因是_。(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发生的化合反应方程式为:_2、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信息、提炼证据、进行推理、形成结论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1)学习化学概念“饱和溶液”实验“KNO3溶于水”实验用品KNO3(研磨处理)、水、玻璃棒、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等。实验探究在室温20下,向小烧杯中加入20mL水,按下表中设计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实验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推理实验结论I加入2gKNO3,搅拌全部溶解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溶质再加入5gKNO3,搅拌部分溶解_加热,搅拌_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再加入5gKNO3,搅拌全部溶解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放在冷水的大烧杯中冷却析出晶体一定形成饱和溶液KNO3可用_的方法结晶增加溶剂的质量,可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_,搅拌全部溶解一定形成不饱和溶液实验反思KNO3预先研磨处理的目的是_。实验步骤_(填实验序号,下同)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比较实验步骤 _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经分析推理,可得出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另一种方法,即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2)应用化学知识“身边的化学”体验“家庭燃料的变迁”文献资料天然气和煤都是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填化学式)。我国近50年来家庭燃料变迁:煤或木柴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天然气CO2能产生_效应,SO2易导致酸雨。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各1kg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下图所示。证据推理各级政府推广“利用天然气代替煤作家庭燃料”,分析文献资料可知实施该项举措的科学依据是_。联系实际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将报警器安装位置确定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上方”,这是基于天然气具有_的性质。反思拓展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学家正在利用和开发H2等新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请再列举一例可利用的新能源:_。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其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1)试管中化学方程式:_,试管得出结论是金属活动性_。(2)比较两支试管现象中_的不同,可判断出铁的活动性弱于锌。(3)通过上述实验,仍不能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若增加一个如图试管所示的实验可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金属A是_,溶液B是_ 。(4)运用“变量法”设计对比方案是某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上述实验对比观察两支试管判断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控制的实验条件除了金属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以外,还控制了_相同。(5)某同学看到试管中溶液变成蓝色后,为节约金属将铜片取出,此时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_ ,经过思考他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2m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溶液中含有这种溶质该同学认为试管中废液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他向试管中加入_进行处理,不仅消除了污染还回收了金属。4、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配制49g20%的稀硫酸来进行实验,他们需要用到98%的浓硫酸的质量是 _ g。(2)如图A所示,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则标签上的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_ 。(3)图B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 _ 。(4)图C是验证银(Ag)、铂(Pt)、钯(Pd)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只有银戒指表面有明显变化,通过该实验判断,银、铂、钯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_ ,其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 。5、某课外兴趣班同学用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试剂均足量,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装置可重复使用,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组合装置气密性良好。)(探究一)甲组同学利用A装置制备O2,并利用制得的O2验证B中的黑色粉末是否炭粉。(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2)为完成此实验,除用装置A、B外,还需要C装置,该装置中应盛 _ (填药品名称),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探究二)乙组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改装成了图乙装置,A装置烧瓶内储存的气体可能是CO、CO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烧瓶内气体的成分,乙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资料:CH4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金属单质、二氧化碳和水装置B的玻璃管中盛入足量的CuO固体;将3.0g足量的NaOH浓溶液通过分液漏斗滴入烧瓶中,充分反应;按ACBC的顺序连接成装置图乙,打开K1,从K1处通入氮气,再打开K2,加热B装置中足量的CuO固体,充分反应(反应前装置内空气已排尽);反应结束后,测得烧瓶中溶液的质量为3.1g,B装置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48g,第二个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0.18g(3)写出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4)两个装置C中试剂应相同,第一个装置C中试剂的作用是 _ ,通过数据分析,烧瓶中气体的成分是 _ 。(探究三)丙组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改装成了图丙装置,实验时通入足量的CO,对“氧化铁和铜粉”混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5)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该实验的一个明显缺陷是 _ 。(6)最后该组同学还对玻璃管内剩余的固体按下图流程进行探究:有色溶液B中的溶质有 _ (填化学式);固体X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_ 。将2.8g铁加入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 (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详解】A、根据碳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3:8,所以3g碳完全燃烧需要8g氧气,同时生产3g+8g=11g二氧化碳,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120g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为:,160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为:,所以120g尿素与160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因为两种溶液的质量大小未知,所以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根据题意,杂质和氢气的质量之和等于(10g+50g)-55.4g=4.6g,所以含杂质的铁中杂质的质量一定小于4.6g,则铁的质量一定大于10g-4.6g=5.4g,则含杂质的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故含杂质的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可能为56%,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2、C【详解】A、从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错误。B、t2时,b的溶解度为50g,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C、t3时,ab的溶解度大于50g,c的溶解度小于15g。则50g水中能溶解ab的质量大于25g,溶解c的质量小于7.5g。所以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正确。D、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温度,有溶质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降低温度,溶解度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t1时溶解度b>t1时溶解度a>t3时溶解度c,所以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错误。故选C。3、B【详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时需要说明温度,温度不同,溶解度的大小不能确定,不符合题意;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水的方法,符合题意;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甲的固体中含有少量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不符合题意;D、将t2下甲的饱和溶液150g,溶液中含有溶质50g,溶剂100g,降温到t1时,溶解度为30g,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为30g,析出晶体质量为20g,不符合题意;故选B。4、B【详解】A、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溶液必须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矿泉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C、泥沙水是不溶性的小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C错误;D、油水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D错误。故选B。5、C【分析】【详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酒精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选项不符合题;C、汽油不溶解于水,在水中易浮而分层,无法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得到溶液,故C选项符合题意;D、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6、D【详解】A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a中硝酸钾没有完全溶解,b中比a溶解更多,c、d中完全溶解,可以判断出T1T2,但是T2和T3的大小不能判定,故A错误;B、T2时,硝酸钾全部溶解,此时此温度下硝酸钾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不能确定,所以此温度下溶解度是否是50g不能确定,故B错误;C、a、b中溶质没有完全溶解,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c、d中在各自温度下的溶解度未知,所以不能判定是否饱和,故C错误;D、a中硝酸钾没有完全溶解,b中比a溶解更多,cd中溶质全部溶解,溶质cd大于b,b大于a,溶剂相同,此时cd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c、d中完全溶解,此时c、d溶液质量相同,溶质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综上溶质质量分数abc=d。故选D。7、B【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发出白光,说法正确;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法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说法正确;D、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所以溶液温度降低,说法正确;答案:B。8、D【详解】A、称量固体药品时可以将药品放入烧杯内在电子天平上进行称量,选项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溶解时需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加速溶解,选项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C、过滤时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蒸发过程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体飞溅,图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B【分析】U形管A侧支管液面上升,B侧支管液面下降,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变小。【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与题意不符。 B.硝酸铵晶体溶于水吸热,瓶内压强减小,与题意相符。C.氯化钠晶体溶于水温度不变,瓶内压强不变,与题意不符。 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与题意不符。故选:B10、C【详解】A、由图可知,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升高,则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选项错误;B、过程中蒸发溶剂,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少,而硝酸钾没有结晶析出,则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增加,选项错误;C、由图可知,冷却过程中,烧杯底部有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硝酸钾晶体析出,则溶液中KNO3的质量减小,选项正确;D、结晶发生在饱和溶液中,则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KNO3和NaCl,选项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1)【解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烷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是甲烷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或内能)。(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3)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4)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的的色素和异味。2、(1)Mg(2)3(3)O2(4)H2O【分析】(1)镁元素表示为:Mg;(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3)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分子用化学式表示,故填:O2;(4)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为水,化学式为:H2O。3、(1)80g(2)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90(4)降温结晶(5)BAC【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A物质在t3时溶解度为80g;(2)根据溶解度曲线,P点表示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A物质在t3时溶解度为80g ,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8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40g,t3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溶液的质量为90g;(4)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5)A、B 由t3降到t1,溶解度均减小,析出晶体,仍是饱和溶液;C物质降温后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等于t3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t1A、B的溶解度与t3时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BA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用溶解度计算,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故t1,A、B、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4、(1)乳化(2)保持洁净干燥(3) 属于 打开瓶盖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降低,二氧化碳从瓶中逸出 (4)化学性质稳定(5) 将煤粉碎(或鼓入空气等) 【分析】(1)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生活中常用洗洁精洗去油污,原理是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功能,故填:乳化。 (2)家用铁锅日常的防锈方法是保持洁净干燥,故填:保持洁净干燥。(3)雪碧饮料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打开瓶盖后有气体逸出,因为打开瓶盖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降低,二氧化碳从瓶中逸出,故填:属于;打开瓶盖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降低,二氧化碳从瓶中逸出。(4)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碳素墨水的成分是碳,所以用碳素笔写的字可以长时间保存,故填:化学性质稳定。(5)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是:;氧气越充足,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如果要使煤炉中的煤燃烧的更旺,采取的措施是将煤粉碎,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鼓入空气,故填:;将煤粉碎(或鼓入空气等)。5、(1)31.6g(2)1:2(3) 35.46 饱和 abc C 实验结束后水中还溶解有KNO3 【解析】(1)由图一可知,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2)40时,KNO3的溶解度为63.9g,即4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63.9g的KNO3,将50gKNO3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原温度,所得溶液中溶质为50g,溶剂为100g,故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50g:100g=1:2;(3)、分析图二可知,60时,向10g水中加入 Xg KNO3固体形成溶液,再降温到20,析出固体的质量为32.3g,20KNO3的溶解度为31.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的KNO3,20时有固体析出,则此时10g水中溶解了3.16g的KNO3,故开始加入KNO3的质量为3.16g+32.3g=35.46g,X=35.46;、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即6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10g的KNO3,60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11g的KNO3,将35.46gKNO3固体加入到10g水中,有固体剩余,故60时形成是KNO3的饱和溶液;、通过分析可知,该溶液降温过程中,在60、40、20时对应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成正比,故60、40、20时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A.由上述分析可知,50时,溶液为饱和溶液;B.40时,1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KNO3的质量=;C.20时,溶液为饱和状态,若再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也只能再溶解31.6g的KNO3,溶液仍然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D.没有溶液质量,无法比较溶液从60降到20析出的固体与在60时恒温蒸发90g水析出固体的多少;故选C。、实验结束后,通过降温结晶的方式可以回收一部分KNO3固体,但不能回收到 XgKNO3固体,因为降温后水中仍然溶解有KNO3。三、计算题1、(1)1.6(2)解: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8g1.6g=6.4g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100%=80.0%答: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0.0%。(3)解:由于只有前两次盐酸完全反应,按照第一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8g5.5g=2.5g设10g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 = x=1.825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8.25%,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8.25%。【解析】(1)前三次加入盐酸,样品消耗的质量分别为2.5、2.5、1.4,而每次加的盐酸的量相同,由此可见第三次加入盐酸后,样品中碳酸钙已完全反应,所以第四次加入等量的稀盐酸后稀盐酸不再反应,剩余固体与第三次相同,即m=1.6,故填1.6。(2)见答案(3)见答案2、(1)1:4(或25:100)(2)解:设25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x=13g25g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为25g-13g=12g,铜锌合金中的铜的质量分数为 (3)解:设第三次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锌质量为y y=27.2g反应后溶液质量为参加反应锌13g与稀盐酸100g减去生成氢气0.4g,故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3g+100g-0.4g=112.6g,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分析】(1)25g合金和120g稀盐酸产生0.4g氢气,25g合金和160g稀盐酸产生0.4g氢气,说明25合金完全反应可以产生0.4g氢气,50g合金和100g稀盐酸也能产生0.4g氢气,说明100g稀盐酸完全反应可以产生0.4g氢气,故25g合金中的锌和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所取合金与稀盐酸的质量比为25:100=1:4;(2)解析见答案;(3)解析见答案。【点睛】3、9.8%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13g200g-212.6g=0.4g设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为x,则有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详解】见答案。4、50gCu、Zn混合物跟10%的稀硫酸反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解:设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x,混合物中锌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为zx=80.5gy=32.5gz=490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4%。【详解】见答案。5、(1)解:设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所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1%。【解析】(1)见答案。(2)见答案。四、实验探究1、 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金属是否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 用砂纸打磨 2Al+3HgCl2=2AlCl3+3Hg 上升 2Al+6H2O=2Al( OH )3+3H2 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 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Hg+S=HgS 【详解】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是因为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和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交流与讨论铝常温下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铝使铝具有抗腐蚀性,方程式为:;可以通过砂纸打磨去除表面的氧化铝;实验探究(1)铝比汞活泼,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gCl2=2AlCl3+3Hg(2)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上升 故填:上升;实验结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6H2O=2Al( OH )3+3H2。实验反思(1)关闭活塞 K ,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不能变成氧化铝。(2)硫粉会和单质汞生成硫化汞化学方程式为:Hg+S=HgS,故填:Hg+S=HgS2、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全部溶解 升高 降温 加入过量的水 增大接触而积,加速溶解 和 不可再生 CH4 温室 可以减少SO2的排放 密度比空气小 风能(太阳能等) 【详解】(1)实验探究步骤.向小烧杯中加入2gKNO3全部溶解后,再加入5gKNO3,部分溶解,说明所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一定形成饱和溶液。步骤.将小烧杯进行加热,推理得出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则小烧杯中的固体已全部溶解,无法判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步骤. 向小烧杯中再加入5gKNO3,搅拌,固体全部溶解,无法判断所得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对比步骤、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步骤. 将小烧杯放在盛有冷水的大烧杯中冷却,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结合实验和分析可知,KNO3可用降温的方法结晶。步骤. 向小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水,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推理得出结论:增加溶剂的质量,可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实验反思为了增大固体和水的接触而积,加速溶解,实验前会将KNO3预先研磨处理。通过分析可知,实验步骤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比较实验步骤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经分析推理,可得出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另一种方法,即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2)文献资料天然气和煤都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证据推理由图可知,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各1kg,煤产生SO2的质量比天然气多,故各级政府推广“利用天然气代替煤作家庭燃料”的科学依据是可以减少SO2的排放。联系实际因为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将报警器安裝位置确定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上方”。反思拓展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3、 Cu>Ag 产生气泡的快慢 Fe 硫酸铜溶液 溶液的种类 稀盐酸 生成白色沉淀 铁粉 【详解】(1)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方程式为:.由该实验可知,铜比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