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2 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doc
-
资源ID:30778051
资源大小:1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402 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doc
2402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240220_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美丽宜居乡村,是施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阔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新农村建立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根底设施建立和城乡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立获得显著成效。同时,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拟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开展的突出短板。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程度,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实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开展理念,施行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开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顺应广阔农民过上美妙生活的期待,统筹城乡开展,统筹消费生活生态,以建立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发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的打下坚实根底。 (二)根本原那么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地理、民俗、经济程度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的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干净整洁有序。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按照施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不搞一刀切。确定施行易地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围。 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行地区经历,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究、不断积累经历,带动整体提升。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立时序,采用合适本地实际的工作途径和技术形式,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优先序和标准。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发动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立,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视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形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和建立管护机制创新,探究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明确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实在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强化监视考核鼓励,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行动目的。到2022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根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安康意识普遍增强。 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根底、有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根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根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根本得到处理或资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进步,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中西部有较好根底、根本具备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到达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 地处偏远、经济欠兴旺等地区,在优先保障农民根本生活条件根底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根本要求。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消费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行合适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化利用方式。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二)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合理选择改厕形式,推进厕所革命。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地区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立和改造,同步施行厕所粪污治理。其他地区要按照群众承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程度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立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立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化利用。 (三)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立形式和处理工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低本钱、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施行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四)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立,根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利用本地资,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立绿色生态村庄。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深化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等卫生创立工作。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