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上语文《升国旗》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
资源ID:30796423
资源大小:24.4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一上语文《升国旗》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升国旗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升、国、旗、红、中、歌”等6个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学习词语,能认读词语“中国、国旗、五星红旗、国歌”,知道词语表示一个意思,能独立使用。认识2个新偏旁“口、纟”。(二)仔细观察“中、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笔顺图画,学写“中、五”。(三)通读儿歌,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并能说清楚,说完整,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二、教学准备(一)生字卡片(6张)、词语卡片(3)、偏旁卡片(2张)。(二)天安门广场升旗视频。(三)课件。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红旗”1.读课题,理解“国旗”。今天,我们要学习识字二升国旗。2.图文结合,认识“国旗”。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词语“国旗”,并想想词语的意思。(出示:各国国旗,引导学生找中国的国旗;出示对应词语:五星红旗)3.形义结合,学习生字“红”“旗”。出示“红、旗”的甲骨文,请学生看图,根据字形,猜猜分别是哪个字的古字,并说说理由。“旗”:引导学生发现最早的旗就是一块方形的布,所以现代汉字中有个“方字旁”。“红”:古代女子做事要做女工,就是女红。左边就是“工”,也就是绣花、编织。所以旁边是个“绞丝旁”。教师出示“纟”卡片,请学生一起读。4.连词说话,尝试运用。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国旗”和“五星红旗”之间的关系。播放运动员升旗仪式的视频,引导学生带着自己感受,读一读刚才组合的句子:“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二)运用组词,多语境学习“升”1.观看“升旗仪式”,理解“升”字。播放“升旗仪式”视频,引导学生起立,体会升旗的庄严。2.创设语境,学习“升”。结合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说说与“升”有关的词语:“升旗、升高、上升、升起。”(三)课中操1.出示课文儿歌录音,听读儿歌做做课间操。我们先一起来听一听。2.配上音乐节奏,跟读儿歌。3.加上动作,再读儿歌。(四)学习“中国”,理解运用1.创设语境,学习生字“国”。出现图画式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围绕“中国”,看“国旗”,听“国歌”,认“国土”,识“国徽”,猜猜与中国有关的节日。(国庆节)2.借助图画,学习“中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汉字“国”与地图的联系,认识新偏旁“国字框”。(边界线就像是汉字“国”的外框;边界线内的国土似乎就是汉字“国”里面的“玉”,师生共读。)3.联系生活,学习生字“中”。你能借助学过的汉字,来记住它吗?(口加竖)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中”?(出示:中国银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寓言)(五)学读儿歌,巩固生字1.分组词语,理解词意。引导学生找找词语,读一读。(出示:国旗、国歌、升国旗、五星红旗)2.变换语境,认读词语。出示卡片,认读词语。并贴在黑板上。3.认读儿歌,词语填空。引导学生根据刚才课间操的记忆和拼音,进行词语填空。4.念儿歌,读通顺。引导学生自己读,同桌读,把儿歌读通顺。(六)书写指导,养成习惯1.学习书写“中”“五”。引导学生观察“中”“五”的笔顺图画。师生共同书空。2.观察书写位置,学生试写。3.反馈。看看同学们有没有注意,“中”的“口”要写得扁一些,左竖要往右靠,右横折的“折”要往左靠,一个倒梯形的“口”就写好了,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4.教师检查点评。占位,口字变化。给写得好的打“”。识字加油站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能正确认读“六、七、八、九、十”5个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八、十”2个字。(二)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咏雪,体会冬日里大雪纷飞的美好景象。(三)仿照这首诗的形式,尝试口头创作咏物诗。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和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吟诗,动画导课1.情境吟诗。小朋友们,听说你们在幼儿园里就会背好多古诗了。今天,老师要请你们看图背古诗。(逐幅出示古诗情境图,引导孩子们看图吟诵)小朋友们了不起!会背这么多古诗°你们吟诗的样子,真像一位位小诗人呀!设计意图:对于古诗,学生不是零基础。幼儿阶段接触过不少唐诗,比如咏鹅春晓咏柳锄禾等等,都是他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篇。通过情境吟诗,激活学生对古诗的愉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2.动画导入。出示动画:大雪纷飞的冬日,一个孩子站在河边,看着雪花一片一片飘落到水里,嘴里吟着一首诗听,这位小朋友在吟诵什么呢?引导孩子们跟着动画里的孩子一起诵读小诗。(播放“一片两片三四片”,音量由轻到重,仿佛声音由远至近。)设计意图:刚入学的孩子,识字不多,又没学过拼音,要学会一首闻所未闻的古诗,绝非易事。动画导入,意在激趣,促使孩子乐学;且动画中的情境即为该诗描写之境,可使孩子易学。(二)自主识字,规范书写1.联系生活,自主识字。(1)课件出示这首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诗中有数字一到十)(3)教师按在诗句中的位置板书这10个数字,其中“两、六、七、八、九、十”6个生字用红笔写。(4)你们认识哪个数字朋友呢?说说是怎样认识的。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表扬提前识字的学生,鼓励自主识字,提高孩子联系生活主动识字的积极性。(5)重点指导:“两”与“二”的比较。(口语中,“二”一般说成“两”)“六”与“十”的读音。(“六”,不能读成“拗”;“十”是翘舌音)设计意图:识字教学,应该针对学情,有的放矢,从交流中发现学生的识字难点并集中精力予以突破,不能面面俱到。2.观察交流,规范书写。(1)出示田字格中的“八”与“十”,请学生自主观察,小组交流。你会写哪一个生字?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你观察到的和同伴说一说。(2)全班交流,教师示范书写,相机点拨。八:先撇后捺;书写顺口溜:撇低捺高留小口。十:先横后竖;书写顺口溜:横平竖直压中线。(3)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4)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一笔需要改进?怎么改?(5)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书写。设计意图:写字三部曲写前学生自主观察,小组交流;写中教师示范,相机点拨;写后师生评议,二次修改,既提升了写字实效,又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设了契机。(三)读悟诗意,仿拟诗题1.读思结合,悟出诗意。(1)逐句诵读,教师依次在板书中添字补全整首诗。相机理解“片、飞入、无数、飞入水中都不见。”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2)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预设:这首诗描写的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设计意图:有了之前动画情境的铺垫与充分的诵读,猜出诗意已是水到渠成。这一步为之后仿拟诗题埋下伏笔。2.举三反一,仿拟诗题。(1)依次出示咏鹅咏柳古诗及情境图,教师引述:古人写诗赞美鹅,题目是咏鹅,写柳树,题为咏柳,写荷花,题为(生:咏荷)你能给这首诗起个题目吗?(预设:咏雪、咏雪花)(2)补全诗题,再读整首诗。(四)据图改诗,合作创编1.出示课文情境图,认识芦花。2.讨论:这首诗还可以怎么改?为什么?(预设:芦花、梅花、梨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 )都不见。(五)创设情境,仿吟咏蝶1.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但会吟诗,还会改诗,老师奖励大家一个故事,想听吗?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倾听一(背景音乐春野响起,教师声情并茂描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花园里到处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鲜花,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有紫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这时,一群蝴蝶飞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四只无数只蝴蝶扇动着五彩斑斓的翅膀,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不一会儿,它们飞入花丛中,跟花儿们在一起,再也认不出哪是蝴蝶,哪是花儿了2.小朋友们,你们能学着咏雪诗的样子,试着吟一吟咏蝶诗吗?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吟诗,教师将学生所吟之诗写在黑板上。预设:咏蝶一只两只三四只,五只六只七八只。九只十只无数只,飞入花丛都不见。告诉学生,也可以把“都不见”改为“全不识”,这样读起来更顺口。设计意图:此环节用意有二:其一,上课至此,学生已略显疲惫,注意力容易分散,影响学习效果,音乐与故事结合,有助于消除孩子的疲劳,让他们精神因之一振;其二,教师所讲故事即仿创诗歌之情境,学生之前刚学得该诗形式,此时又在诗的内容和情感上获得启发。此时吟诗,以趣为先,孩子吟出,教师笔录,让他们体会到创作的愉悦即可,不必苛求规整与押韵。(六)再设情境,课后延伸孩子们,你们真是一位位小诗人呀!老师真是太佩服你们啦!请听(动画演示,背景音乐小雨沙沙轻轻响起)教师叙述:沙沙沙,沙沙沙,下小雨啦!数不清的小雨点儿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它们要去哪里呢?今天放学回家,请小朋友们把咏雪诗和咏蝶诗吟给爸爸妈妈听,再跟爸爸妈妈一起学着咏雪诗的样子,试吟一吟咏雨点咏星星或者别的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设计意图:在咏雪诗的学习与咏蝶诗的仿作之后,让学生另选其他感兴趣的事物再度仿创,难度不大,趣味盎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与古典诗词的又一次亲密接触。附板书: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芦花)(梅花)咏蝶一只两只三四只,五只六只七八只。九只十只无数只,飞人花丛都不见。(全不识)(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