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考试后的质量分析-(1).doc
如何进行考试后的质量分析考试质量分析,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常规,也是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精细化的质量分析,可以及时诊断、掌握一段时期内的教情和学情,包括教师自身的情况,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从而获得丰富的“信息源”,以便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等作出科学合理准确的调整与完善,提高教学效益。考试具有两大功能,一是评价,二是诊断。考试质量分析,便是体现了考试的诊断功能.教师需要根据考试后,学生得失分情况的多纬度的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精细的分析,穷尽影响学习质量的各种干扰因素,寻找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所谓全面,就是对学校、班级有一个总体把握。所谓深入,就是不仅仅停留在一些统计数据上,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明关键,抓要害。所谓精细,就是强调个案分析,对每一个学生都要穷尽可能因素,做到胸有成竹;既进行分数解释,又进行诊断描述、原因追溯.因此考试质量分析十分必要。试卷分析试卷分析包括:介绍考试基本情况;介绍试卷的特点并对命题质量作分析;统计学生解答情况;问题的揭示和今后教学的措施和办法.一、介绍考试类型试卷分析要说明本次考试是什么类型、什么范围的考试,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试题由什么人命题的。这是对考试的基本定位,因为不同类型的考试,其命题的依据和出发点是不完全相同的。二、介绍试卷的特点并对命题质量作分析1、如果是采用别人的试卷,用“双向细目表”分析介绍试卷考查的范围、知识点及分值、试卷结构(题型比例、分值)、命题特点等。结合考试说明或考纲要求,审视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对各考点的能力目标要求(识记、理解、综合、运用)是否符合.2、如果是由教师自己进行的命题,结合前期命制试卷的依据“双向细目表”和对各小题的理想分数的预设,分析最后学生得分与预设的差异,从而对命题质量进行评价。 这是一项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很高要求的工作,过去常见的命题方式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从众多的资料中选择试题,拼凑成一套试卷,从试卷的结构上,与高、中考到没有多大的区别,但由于教师欠缺对整套命制出来的试卷的科学评价,比如对试卷的知识覆盖面、能力要求的不足和错位,因而试卷的质量就可能存在问题,而考试作为检测、诊断的一种手段,如果在命题环节出了问题,其考试的意义和价值就不大,所呈现的数据就不能反应学生真实的掌握知识的情况,达不成考试的目的和意图。 三、统计数据试卷分析要统计有关数据。数据来源:全体考生、也可随机抽取样本,样本容量尽可能大一些。分两个层次:全年级的有关数据的比较统计和教师个体层面的对各班学生得失分的数据统计。有关数据包括:各题统计数据(难度、区分度):难度难度是指测验试题的难易程度。,难度是试题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适合程度的指标,是一个相对概念,难度的高低与被试人员的水平直接相关,难度的取值范围为,当P=0时,试题的实际困难程度最大,当P=1时,试题的实际难度最小。在一般的教学质量检测中,一份试卷的平均难度应在之间,只有适中的难度,才能使试题产生区分不同程度考生的最大效果. 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水平的区分程度。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该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应该得低分,它是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指标和依据。区分度的评价标准如下表:各班每门学科学生各小题得分情况统计。区分度评价0。40以上非常良好0.30-0.39良好、如能改进更好0。20-0。29尚可、用时需作改进0.19以下劣、必须淘汰或改进质量分析的终端指向学生,真正意义的学情分析,能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欠缺的知识和能力差异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帮助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有效的开展“培优补差”工作。试卷统计数据: 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年级比较数据。这一组数据可从从整体层面分析了解各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情况。 年级学生分数段。分析了解各班各层次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分布情况。标准差 标准差是反映学生成绩离散趋势的指标,表示学生成绩的分化程度。相关图表 分数段分布图 在教学状况正常、考试命题适宜、试卷评阅严谨的前提下,考生成绩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全年级分学科各班学生每道小题(也可按知识版块)的得分比较表。方便教师从数据的背后分析了解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同样的平行班级,如果某位教师在某道题或知识版块的学生得分远低于其他教师,就说明教师在这一知识的教师上存在问题,需要改进和弥补。 各班在全年级目标生群体中,各学科过有效线人数统计表。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偏科现象,有的放矢的对学生实行“治理薄弱学科"工作。四、学生答题情况统计收集学生在考试中各题的好的解答、错误的解答及原因分析,为评讲试卷作准备。五、问题的揭示和今后教学的措施和办法一次考试后,对平时教学的问题能否进行准确的揭示,是考试诊断功能发挥的关键,过去常见教师大而空的问题的表述(有些本身就是教育的永恒问题),于教学质量管理的实效性一点价值都没有。如何对考试后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挖掘,我们的理解就必须将问题建立在前面多个纬度的图表所反映出来的数据和事实上.教师的第一步就必须读懂每个图表,学会从图表的数据中找问题,任何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措施和办法又必须建立在下面的原则基础上:加强研究、明确方向。切实把握好课程标准,透彻理解,准确掌握新课标的理念,思想及内容。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把握知识点要求及所应达到的目标,认真完成各阶段的学科教学任务。注重基础,精讲精练。在教学中,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做为重点,能够多次严格训练以求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强化训练,查缺补漏,提高能力。对本次考试暴露的普遍层面的问题,特别是与本年级相比较,得分较低的知识点,应作为考后复习强化的重点,予以弥补和跟进式的强化教学和训练,并可在单元考或下次考试中,再次强化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分类指导,分层辅导,个别辅导。考后每个学生暴露的问题是不同的,就是总分较高的优生也存在着问题,可能各门学科发展不平衡,存在“弱科”;就是在每门学科的具体知识点的掌握和能力方面都可能有薄弱的地方,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对每个学生认真的分析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思维品质,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分类指导,分层辅导。总之,考后的质量分析,教师应结合考试情况,通过对考试成绩的横向对照和纵向的质量追踪,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反思以往的教学工作,分析得失成败,总结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准症结,进而制定出科学的改进措施。也就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养成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课程的习惯,让考后的质量分析总结上升到研究的高度。在今后的有限教学时间里,优化教学,完善教学管理,查缺补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