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7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doc
课时素养评价七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A.教育制度B.科举制度C.文化制度D.政治制度【解析】选B。从题干信息可知,梁启超认为要改革,首先改革官制,当时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故B正确。2.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的原因是()西学东渐的影响 近代工业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迫切需要帝国主义列强的要求清政府为了安定人心A.B.C.D.【解析】选D。依据课本内容,可以将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归纳为:西学东渐的影响;近代工业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迫切需要;清政府为了安定人心,因此都是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的原因,故选D。帝国主义列强的要求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拓展延伸】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的评价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进步性。但是,它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的,所以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如经的课时最多,学生的学习目的仍然是立足于做官,这是它的局限性。3.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解析】选B。材料中清政府的“上谕”宣布“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反映了清政府决议废除科举考试,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05年,自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被废除,故选B。4.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存在了1300多年。科举制度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是()A.新式学堂毕业生已成为政府官员的主要来源B.学子罢考,抵制科举制度C.“四书五经”已失去文化教育的价值D.科举制不能满足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解析】选D。作为一种制度,科举制的产生、存在、发展、变化、消亡,都有其现实必要性。科举制在明清两代采取八股取士,极大地禁锢了士人的思想。随着晚清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资本主义文化的涌入,科举制度由于不能选拔合格的人才而被淘汰。5.民国时期,关于文官考试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南京临时政府实行的B.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实行C.女子也可以通过考试担任官职D.有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解析】选D。文官考试制度是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建立起来的,年满21岁的男子才能参加考试,女子不得参加,A、B、C错误。文官考试制度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故D正确。6.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与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A.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的精华B.采用考试的方式,更加公平公正C.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D.制度更加严密,禁绝了任用亲信现象【解析】选C。两者都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的精华,都采用考试的方法选官,A、B不符合题意;不同于北洋政府的相关法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故C正确;尽管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制度规定严密,但不能杜绝任用亲信现象,故D错误。7.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我国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是()A.党管干部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职务终身制原则D.科学化、法制化原则【解析】选A。改革开放以后,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特别是在干部管理制度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二、非选择题(15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选官,视科举为“正途”。洋务运动开展后,朝廷对选官制度作了一些变通。第一是准许新式学堂毕业生经考试录用为官员,如北京同文馆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由总理衙门主持大考,分授九品至七品官职。第二是选拔归国留学生入仕为官,洋务运动中派遣到美国留学的幼童和到欧洲留学的福州船政学堂学生,学成归国后不少人都被授予官职。第三是开设“经济特科”,1898年初,朝廷颁行贵州学政严修奏请设经济特科折,正式设立内政、外交、理财、经武、格物、考工等六门科目,于科举制之外通过专业考试录用经世致用人才。摘编自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材料二当中国社会进入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科举制恰恰成了新旧经济、政治、文化三对矛盾的焦点,因而成了社会转型的一个综合性障碍。鸦片战争后随着国运日趋乖蹇,科举制也步入日暮途穷之境了。到戊戌维新至清末新政的几年里,在舆论频频抨击、权臣屡屡奏请之下,经朝廷进退反复、踌躇再三,这项制度终于被一纸诏书彻底注销。1905年9月2日清廷颁诏,谕令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从隋朝以来绵延了1300多年的科举取士制度至此被画上了句号。整理自科举制废除利弊之再思考(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选官制度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5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信息“清代选官,视科举为正途”到“洋务运动开展后,朝廷对选官制度作了一些变通”再到材料二信息“1905年9月2日清廷颁诏,谕令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即可回答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从科举制的弊端、社会发展、思想解放等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第(2)题,根据材料一信息“洋务运动中派遣到美国留学的幼童和到欧洲留学的福州船政学堂学生,学成归国后不少人都被授予官职”“科举制之外通过专业考试录用经世致用人才”、材料二信息“舆论频频抨击”等,再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分析影响。答案:(1)变化:从以科举为主要选拔途径发展为科举考试和新的选拔方式相结合,再到废除科举制。原因:科举制不能满足洋务运动对新式人才的需求;向现代社会转型,科举制成为障碍;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社会舆论的抨击及权臣的奏请对清政府有很大触动。(2)影响:培养出一批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式人才;客观上推动了西学的进一步传播;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