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部编五上语文《古诗三首》获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
资源ID:30843886
资源大小:146.5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赛课部编五上语文《古诗三首》获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古诗三首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能借助注释初步读懂诗题和诗句的字面意思。(二)通过查阅资料,深人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其中深沉、强烈、真挚的爱国情怀。(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示儿题临安邸,并背诵这两首古诗。(四)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单、拓展资料。三、教学过程(一)联系主题,谈话导入1.出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教师诵读,并简单介绍诗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体悟这首诗表达的深沉的爱国情怀。学生反复诵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导入。从古至今有许多像艾青一样的诗人,留下一首首饱含爱国情怀的诗歌一这节课我们走进第12课古诗三首,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示儿和题临安邸。(二)预学反馈,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通古诗。(1)指名读古诗,重点正音“祭”“乃”“熏”“汴”。(2)同桌互读,注意把诗读正确,读通顺。(3)指导书写“祭”“熏”。2.反馈预学单,初悟诗意。(1)检查预学单上的练习。(根据意思找出诗中的词语)你们的父亲( ) 南宋朝廷的军队( )同“原”,本来( ) 只是( )旅店( ) 停止( ) 吹( )诗中指南宋当权的王公贵族( )(2)抓关键词,初知诗意。请学生借助关键词,分别说说两首诗的意思。示儿诗意: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使我痛心的,就是没能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当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举行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题临安邸诗意: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西湖上的轻歌曼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3.比较两首诗,找相同之处。(1)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预设:诗人朝代相同,都写到了人。(相机介绍两位诗人和南宋相关资料)介绍南宋:1126年,金国攻陷了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地区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故称南宋。(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当时的时代背景)。(三)学习示儿,结合资料,品悟诗情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之作,作于南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这首示儿。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聆听陆游最后的遗愿。1.指名朗读示儿。2.在陆游弥留之际最让他放不下的是不见九州同。(1)想象“九州不同”时社会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借助影视资料或自己平时阅读的报刊、书籍等来理解)(2)拓展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 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学生借助注释,大致读懂诗意,并思考哪个字最能体现沦陷区人民的悲惨生活?金兵战马所到之处哀鸿遍野,生灵涂炭。这泪是谁的泪?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预设:痛失亲人的泪、家破人亡的泪、流离失所的泪、充满仇恨的泪、苦苦期盼的泪朗读诗歌。创设情境。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遗民南望王师一年又一年,陆游读懂了遗民的心愿,他的一生都在为收复失地,为国家统一,为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而牵肠挂肚。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关于陆游为收复失地的事迹)。(出示诗句)指名读诗句,从诗句里感受陆游一生的抱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陆游20岁位卑未敢忘忧国。 病起书怀陆游51岁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68岁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陆游80岁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老马行陆游82岁从壮志少年到耄耋老人,志向一生未变,直到临终时,陆游还对他的儿子们说(齐读古诗示儿)(四)学习题临安邸,紧扣诗眼,悟爱国心1.承接上诗,情境引读。那些让遗民盼了一年又一年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男生齐读题临安邸)那些让陆游还心存希望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女姓齐读题临安邸)那个令人苦苦等待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全班齐读题临安邸)2.抓诗眼“醉”,激起共鸣。(1)讨论。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在对话交流中相机学习相应诗句,做引导和点拨)(2)品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出示图片)通过这个“醉”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预设: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在那里高谈阔论给图片配上带“醉”字的词语。预设:烂醉如泥、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讨论。为什么诗人说他们把杭州当作汴州,是“醉”糊涂了的表现吗?预设:这些人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补充资料,相机理解暖风和游人。补充资料: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第二次回到杭州,这“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于是帝王将相、士子商人,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官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生活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了。(3)品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渲染情境。权贵们过着烂醉如泥、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犹如一具具行尸走肉,而那些遗民已经在金兵的统治下苦苦挣扎几十年了。教师引读。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女生)西湖歌舞几时休?教师引读。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男生)西湖歌舞几时休?(五)再次比较,感悟诗蕴1.交替互读,升华情感。(1)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齐读题临安邸)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2)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而陆游心系中原的百姓,期望王师北定(齐读示儿)这遗嘱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2.再次比较,体会爱国。(1)再读两首古诗。(2)这两首古诗虽然场景不同,事件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你知道是什么吗?预设:忧国忧民、爱国的心是完全相同的。(六)小练笔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自由练笔,交流反馈)(七)课堂小结这两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权贵们的无比愤慨,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的深切同情,这种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巍巍中华,悠悠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附板书: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资料搜集悲醉作者生平告乃翁 几时休时代背景历史事件语文园地五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找一找、说一说、写一写,体会场景、细节描写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二)通过读一读、猜一猜、想一想,体会文章结尾的特点和蕴含的感情。(三)通过回顾课文,找一找、想一想,深人体会本单元课文中的舐犊之情。二、教学准备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畅谈感受1.出示句子,指名朗读。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2.出示句式,交流。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_、_,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回顾课文,畅谈感受。请大家在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里找出一处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描写,(板书:场景描写)同桌相互交流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全班交流。(二)想象画面,品味感情1.(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两段话)刚才在看同学们交流时,发现这两个场景给许多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读一读,品一品。(1)默读第一段话,尝试用几个词语概括看到的画面。(矮房、潮湿、人多、阴暗等)(2)教师朗读,学生闭眼想象。(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3)联系实际谈感受。如果是你,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你会是怎样的心情?(4)回忆课文,交流。这段场景描写与文中接下来发生的情节有什么关系?(示例:和第十九自然段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表现母亲工作辛劳、身体疲惫相照应,表现了母亲挣钱的不容易;为后文母亲毫不犹豫给“我”钱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了母亲对“我”的爱;为后文旁边一个女人阻止母亲给“我”钱埋下伏笔,衬托了母亲无私的爱)(5)小结方法。刚才我们通过用心默读、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梳理情节,品读了场景描写,更好地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同桌合作学习。(用刚才的方法品读第二段场景描写)4.全班交流,小结。场景描写能营造氛围,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情感。(三)研读细节,收获方法1.回顾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最能表现作者的表达艺术,在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就出现了许多这样的细节描写。(板书:细节描写)现在,请大家选择一篇课文,找出两处细节描写,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2.全班交流。3.出示细节描写的句子,发现描写方法。(1)出示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2)交流发现,完成填空。(出示填空)细节描写是指具体、细腻地描写人物的_、_、_、_、_等的一种写作方法,它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_。(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情感)(四)总结归纳,迁移运用1.关注第三个句子,它来自于父爱之舟的哪一个场景描写?(冒雨背“我”上学)2.小结。所以,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有时是分开的,有时是相互融合的,阅读的时候,我们要去关注并细细品读。3.默读“交流平台”,回味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中流露的感情。4.练习。阅读作业本第六题母亲的高凳,想一想,短文中作者描写了几个场景,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读短文,概括场景,写出反应“我”情感变化的词语及变化的原因。(2)交流。.场景二:看不见后妈碗中,故意锯断凳腿。情感:报复,以为后妈自私。场景三:后妈摔倒,看到青黄的菜叶。情感:羞愧、自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3)找出细节描写,把体会到的感情用词语标注,并和同桌交流。(4)补充细节描写,完成短文后面的第四题。“无比羞愧的我扑在了母亲怀里,喊出了我的第一声、发自内心最深处的:妈妈”这一声妈妈饱含着“我”复杂的感情。写出此刻“我”最想对母亲说的话。(5)全班交流、评议。(评价重点:联系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内心变化,表达人物情感)(五)品读结尾,关注写法阅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文章中的场景、细节,文章的结尾也是很有文学魅力的。(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第一题的三句话)1.读一读。2.找一找。这分别是哪几篇课文的结尾?3.猜一猜。联系课文,说一说这些结尾分别有什么特点?(板书:结尾特点)(第一句照应开头式,或者说省略式、意犹未尽式;第二句点题式;第三句总结式,或者说揭示主题式)4.练一练。完成作业本第四题。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下面几篇课文结尾的特点。(板书:结尾特点)填序号:首尾呼应;揭示主题;省略式结尾(意犹未尽)。(1)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慈母情深(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 )(3)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珍珠鸟( )5.想一想,这些结尾,除了形式不一,它们在表达情感方面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第一句,蕴含了作者对母亲难以言尽的感情;第二句,表达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以及浓厚的思乡之情;第三句,展现作者对母亲慈祥的爱和父亲严厉的爱更深层的认识和感激)6.小结。同学们,文字是有感情的,用心品读场景描写、细节描写、结尾等,你会发现字字皆真情。(板书:字里行间、体会情感)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