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要做青霉素皮试【青霉素皮试要领(下)】.docx
什么情况下要做青霉素皮试【青霉素皮试要领(下)】什么情况下要做青霉素皮试【青霉素皮试要领(下)】 小剂量用药不能替代皮试 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而不愿接受皮试,要求医务人员先用小剂量肌注,若无反应再用大剂量,某些基层医院有时因此酿发事故。 因为青霉素过敏多为I型变态反应,药物仅在特异质的人体中起激发信号作用,过敏与否和用量多少无关,曾有来医院探视病人的高度敏感者,因嗅到含青霉素分子的空气而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局部用药也应做皮试 曾有乡村医生将青霉素粉剂撒在创面上,作为消炎杀菌药物,也有人将青霉素乳剂或粉剂作为结膜炎时的点眼用药,这样做危险极大。因为青霉素及其降解产物只是半抗原,它们可与表皮蛋白结合形成完整抗原,在体内产生多种抗体引起过敏。因此青霉素类不宜局部用药,如确需使用,一定要做皮试。 皮试结果的判断 阴性 局部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自觉症状。 阳性 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1 cm,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在判断时要细心、慎重,观察面积要大,包括整个前臂,防止特殊反应(如皮疹等被忽略)。皮丘可疑,可在备好急救物品的情况下,延迟观察20分钟或对侧用生理盐水作对照。注意询问病人全身情况,但是询问须注意患者心理因素的作用会使阳性率大大提高。询问时注意使病人放松,消除紧张情绪,尤其是女性病人。询问用非诱导方式,即不按阳性主诉范围逐一询问,而是强调询问用药前后全身有什么异样感觉。 婴幼儿结果判断标准 婴幼儿IgE水平很低,过敏试验阳性率应低于成人,但是依成人标准判断,阳性率甚高,因此婴幼儿结果判断应有其独立的标准。 阴性 皮丘无改变(或变小),周围无红肿;注射部位发红,直径>1.5 cm,皮丘不大;皮丘变大,但触之不硬,抚摸时皮丘为规则圆形,局部无痒感。 阳性 红晕较大,皮丘>1 cm且发亮,如同即将形成的大水疱;红晕不大,皮丘在1 cm左右,色不红,但质地变硬,手指触之不规则,呈椭圆或枣状;局部改变不明显,但局部或全身有痒感。 注意 由于人体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激素有时间性周期,晚间皮质激素水平低下,易发生过敏反应,因此主张晚间入院病人尽量不做青霉素过敏试验。皮内试验主要是检测青霉素所致的型变态反应,但实际上4种类型的免疫病理反应临床都可以见到,迟发反应也比较常见,尤其是氨苄青霉素,因此,即使皮试结果为阴性,也不能认为不会发生过敏反应而掉以轻心。 相关链接:青霉素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及分析 将青霉素类全日量一次性滴入 青霉素类药静滴血药浓度达峰很快,青霉素为0.5小时,而消除半衰期为0.650.70小时,经过34小时约90%已排泄,6小时血药浓度已低于MIC(最低抑菌浓度)。而细菌受到青霉素冲击后再生长只需34小时,若1次/日静滴,则细菌有>12小时不接触药物,从而继续繁殖,而繁殖的细菌到下一次药物达峰时又不易被杀灭,致使青霉素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应严格按药典规定,青霉素静滴160万400 万 U,24次/日,使其充分发挥繁殖期杀菌优势,得到最好的疗效,同时避免一次性大剂量给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用葡萄糖作溶媒 葡萄糖对青霉素的-内酰胺键具有催化分解作用,故一般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葡萄糖溶液偏酸性增加青霉素钠的水解,浓度愈高愈不稳定,如属必需则应在短时间内滴完。 青霉素类与红霉素联用 青霉素类为繁殖期杀菌药,而红霉为快速抑菌药,两者合用时,青霉素的杀菌作用大大减弱,临床考虑细菌、支原体感染时,可先用青霉素,待其起效后再加用红霉素。 青霉素钠与碳酸氢钠合用 青霉素钠(或钾盐)在水溶液pH 66.5时最稳定,若pH8时极易分解。因青霉素为6-氨基青霉素酸的衍生物,6-氨基青霉素酸系由-内酰胺与四氢噻唑两环组成,极易被酸、碱所分解而失去活性。 虽然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疗效佳、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但如不合理应用仍会导致抗菌药物疗效的降低,耐药菌的产生等,故临床应科学正确地运用以保证疗效,避免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药物静滴时的输注速度 青霉素类药物静滴时速度过快使机体难以适应,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内过多药物会引起脑、手等不良反应。过慢又会使其水解和发生聚合,只要有0.1%的四聚物形成,就足以引发过敏反应。水解又使青霉素疗效下降,所以最好将一次剂量的青霉素溶在100 ml 0.9%氯化钠注射用溶媒中。于0.51小时内滴完,并严格遵照现配现用的原则,绝不可久置再用。 不可与维生素C混合静滴 因为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坏,且维生素C注射液中的每一种成分,都能影响氨基青霉素的稳定性,使其降效或失效。 不可与含醇的药物合用 如氢化可的松、氯霉素等均以乙醇为溶媒,乙醇能加速-内醚胺环水解,而使青霉素降效。 不可与下列药物混合 青霉素与酚妥拉明、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扑尔敏、辅酶A、细胞色素C、维生素B6、催产素、利血平、苯妥英钠、氯丙嗪、异丙嗪等药混合后,可发生沉淀、混浊或变色,应禁忌混合静滴。 抗生素更换频繁 过于频繁调换抗生素使各种抗生素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时间过短,低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过长,一般药物,欲达有效浓度需45个半衰期,相对稳定于一定水平,才能发挥疗效,抗感染药物更应注意血药浓度,按一般持续恒速静滴。如果调换频繁,药物无法达有效血药浓度,反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