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ocx
-
资源ID:30889342
资源大小:2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ocx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调查目的 自20XX年3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公布后,先后有21个省进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验。五年来,课程的教学实施状况如何?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又如何?我们利用20XX年11月5日-9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四川成都南山中学举行的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的机会,向参会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施五年来的情况,期望对进一步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有所启示或借鉴。 二、问卷设计 根据本次信息技术课程展评活动的参加人员构成,我们设计了教研员和教师两种形式的调查问卷。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了五个方面的问题: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课程教学实施状况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参考了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状况调查调研实施方案1的部分题目,宁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情况调查(教师卷)2,通过网络检索到的其它调查问卷,并从中抽取一些内容进行改造,组成了我们的调查问卷。 在调查问卷中,教师基本情况主要收集工作时间、职称、毕业院校、学历、专业等方面的信息;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主要收集学校的类型、教学软硬件建设、高一学生数等方面的信息;课程开设主要收集开设时间及周课时、学生学习各模块情况;教学实施状况主要收集课堂教学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研究三个方面的信息;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主要收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专业技能提高、教学困惑的主要问题和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信息。 三、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来自全国范围内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所在学校教学条件相对比较好,教研员是以省级教研员为主(占62%)。他们对课程改革的认知和态度、教学实施状况和专业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执行水平。 调查共发放教研员问卷25份,回收25份,有效问卷21份,有效率84%,发放教师问卷120份,收回112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87%。结合对部分教师和教研员的访谈,从教研员和教师两个角度对回收的问卷进行认真梳理与分析,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95%的教研员和71%的教师具有中学一级或以上职称,71.8%的教师和62%的教研员来自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81%的教师和75%的教研员毕业于师范院校,95%的教师和87%的教研员都具有本科学历。从调查来看,大部分教研员和教师都具有10年或以上的教龄,他们都具有相对成熟的教学经验,所以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教师所在学校有82%的学校是地市级以上的示范高中,高一学生生机比,最大为11,最小为1.8,平均为4.38。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师师生比最大为300,最小为80,平均为171.9。所有学校都建有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等硬件设施,这个结果与韩忠强等人在20XX年8月的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调查与分析3(简称韩忠强调查)相比,参与调查的学校软硬件建设相对情况好一些。与董玉琦20XX年8月对某省9个地区的实地调查与研究4(简称董玉琦调查)相比,教师的专业情况、学历情况相近。 2课程教学实施状况 课程开设情况。从被调查教师所在学校来看,55%的学校在高一年级开设课程,45%的学校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的两个学期内开设,61.4%的教师和52%的教研员认为课程适合以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开设,说明对课程标准的课程形式认可度较高。 据调查,教研员所在地区要求开设的课时和教师所在学校的开设课时情况如图1所示,学生上机操作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情况,57%的教师能够达到70%,76%的教师只能达到50%以上。由于总课时安排不够,学生缺少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部分教师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情况。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最低要求5,教师和教研员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情况如图2所示。调查表明教研员自身也需要提高课程创造意识,理解新课程改革精神。与韩忠强调查相比,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明显准确,把握更加到位。 在教学准备方面,93%的教师采用课前调查(61%)和课堂交流(52%)等调查方法,在高一新生中进行了学习起点的调查,79%的学校存在学习零起点的学生,70%以上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了分班或分层教学。95%的教师上课都有教案,参考两个以上别人相关教案的教师多达95%,参考的教案主要来源于因特网收集(95.0%)、同行交流(75.0%)、教材配套资源(72.5%)、自行开发(50.0%)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授课方式依次为:先讲解后上机练习(87.8%)、边讲解边上机练习(87.8%)、小组讨论后上机练习(78%)、讲解为主(61%),主要教学方法依次为:任务驱动法(95.1%)、范例教学法(73.2%)、讲授法(68.3%)、讨论法(46.3%)等,但使用WebQuest(7.3%)较少,认为值得收集纪录的教学信息分别是学生学习的兴趣(90%)、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注意力(69%)、学生提出的问题(69%)、学生发表的意见建议和观点(62%)、学生错误的回答(48%),对学生的考试情况仅有17.3%的教师认为值得收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但网络探究教学使用较少;教师从关注学生成绩转向学生平时的表现与积累,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 在教学效率方面,我们从20XX年全国信息技术案例大赛获奖案例中,选取一个“图形图像处理”单元的教学案例,从中抽取了2课时的知识点,让参与调查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59%的教师认为23个课时能完成教学任务,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课程内容,并能对课程进行有效设计。 在课程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常用的方式依次为作品评定(90.2%)、教师评价(70.7%)、学生互评(68.3%)、各种学习活动表现评定(53.7%)、实验操作评定和学生自评(各为48.8%)等,可见教师对教学评价以作品评定为主的认识相当一致,且对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建议也有较好的理解与认同,与董玉琦调查相比,教师更加明确认同“课堂观”与“兴趣、态度”是评价的主要依据。 课程评价情况。通过调查,90%的教研员和80%的教师认为应该实行统一考试,且71%的教研员和65%的教师认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成为高考课程,61%的教师认为考试形式应采用“笔试操作测试作品”的形式,这也是符合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 对课程实施的满意程度,教师明显高于教研员,如图3所示,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状态的满意程度,教研员和教师满意率均偏低,如图4所示,这与学生学习动机有关。通过调查,48.8%的教师认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兴趣,而有46.2%的教师则认为是由于学校有要求或其它各种原因,学生才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 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有通过听课(24%)、看考试成绩(19%),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多种渠道进行评价或重点看日常工作表现(各为17%),而有24%的学校则对教师的教学很少进行评价,这说明信息技术课程在一部分学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及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 教师期望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依次是对课程有合理评价与定位(87.8%),信息技术教师职责明确、劳动受到尊重(80.5%),提供培训与交流的机会(68.3%),而对学校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29.3%)和信息技术设备齐全(31.9%)期望较低,这正反映了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学校加强了软硬件投入。 课程教学研究情况。从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施以来,90%的教研部门都提供了课题研究,每年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情况如图5所示,且有61%的教师参加过课题研究,省、市级课题(各29%)、县区级课题(15%)、校级课题(22%),59%的教师发表过1篇以上教研论文,91%的教师参加过各级教学竞赛活动,52%的教师获奖一次以上,总体来看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和各类教学竞赛活动丰富多彩,但区域性和校本课题研究偏少。 从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情况来看,68%的信息技术学科组织教研活动每月一次以上,针对信息技术教师人数少的特点,有些地区还开展了网络教研和网络集体备课等活动。 3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发展的过程。调查发现,34.1%的教师具有具体发展计划,53.7%的教师仅有初步的想法,这说明教师已经认识到自身发展的需要,并认为自身最需要提高的方面主要有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操作能力(68.3%)、教学研究能力和合理评价学生的方式(各为58.5%),这与教研员的观点基本一致,而对教育新理念和教学思想,34.1%的教师和76%的教研员认为需要提高,教师和教研员的认识差异明显,这可能是因为教研员看到的是本地区教师的整体认识状况。 教师感到困惑的主要问题依次是如何有效进行过程性评价(61.0%)、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积极性(53.7%)、如何解决学生起点的不同(53.7%)、如何上好理论课(43.9%)等,但对于如何维持网络教室的秩序(29.3%)和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26.8%)已不是教师困惑的主要问题,这与教师的教龄多在10年左右形成明显的对应关系。 从课程标准实施以来,81%的教研部门每年组织各种培训活动一次以上,培训形式以实地培训(81%)为主,其次为网络培训(43%),参加过省级培训的教师占72%,市级培训的占53%,校级培训的占31%。由于参加各级培训的教师存在重复现象,一部分教师根本就没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高中教师全员网络培训是值得借鉴的解决方式。 四、启示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各界要关注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发展,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推动、鼓励政策,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应保证国家规定的信息技术课程学时数,使教师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制定措施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程教学和研究,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保证信息技术教师完成教学外的工作时得到相应的荣誉或报酬,激励教师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应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教学的总目标;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