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马说同步习题及答案 .doc
初中语文马说同步习题及答案:初中语文马说同步习题知识梳理·温故知新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骈死( ) 槽枥( ) 粟( ) 外见( ) 食马( ) 祗(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填空。韩愈,字 , 代著名 家,他的著作收在 里。本文说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 , 。4.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经典语段精练课内精练·精心剖析阅读课文,完成511题。5.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食之不能尽其材( )一食或尽粟一石(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8.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做“ ”,而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9.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心情。10.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1.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课外探究·发散思维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千金市骨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注释】涓人:近侍之臣。 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安事:哪里用得着;怎么能够。期(j)年:满一年。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千金市骨(2)反以报君(3)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4)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13.概括“千金市骨”这一成语的含义14.翻译下列句子。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15.文中“君主”、“涓人”各有什么特点?能力提升训练一试身手·高效演练16.马说中,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暗示了人才的被埋没。每个人都非常同情不被重视的人才。现在这种情况仍然存在,请你针对这种情况加以评说。不超过300字。中考体验·沙场点兵17.(2021·山东聊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马 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莱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2 )翻译下面的句子。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短文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马说同步习题答案1.ián cáo lì sù _iàn sì zh2.(1)只是(2)并列而死 喂牲口用的食器(3)可是3.退之 唐 文学 昌黎先生集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条件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时。5.喂养 吃 表转折 表承接 鞭打 记6.A7.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8.食马者 千里马 圣明的君主 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10.B11.能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12.(1)买(2)通“返”(3)认为(4)丢弃,捐弃,扔掉。13.比喻对贤才的渴望。14.死了的千里马尚且花五百金去买它,何况活的千里马呢?15.君王:渴求贤才,不惜重金;涓人:求人有方,机智聪明。16.略17.(1)同“饲”,喂养。驱使。(2)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对统治者辱没人才的不满与愤懑。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