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化纤项目申请报告.docx
泓域咨询 MACRO/牡丹江化纤项目申请报告牡丹江化纤项目申请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牡丹江化纤项目申请报告根据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化学纤维包括:纤维素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三大类。人造纤维是利用纤维素或蛋白质等天然高分子物质作为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而成,如人造棉、人造丝等;合成纤维是采用石化和炼焦工业中的副产品加工而成,包括锦纶、涤纶、锦纶、丙纶、氨纶等。此外,根据纤维长度,每种化纤产品可分短纤和长丝两类。据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化纤产量为1261.4万吨,同比增长15.30%,化纤市场短期呈现回暖状态。其中,人造纤维119.59万吨,合成纤维1139.36万吨。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该93项目计划总投资2707.8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128.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61%;流动资金579.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39%。达产年营业收入3901.00万元,总成本费用3087.11万元,税金及附加47.30万元,利润总额813.89万元,利税总额973.45万元,税后净利润610.4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63.0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0.06%,投资利税率35.95%,投资回报率22.54%,全部投资回收期5.94年,提供就业职位64个。本报告是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或报告编制人员实地调查获取的素材撰写,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的要求,依照“科学、客观”的原则,以国内外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前提,大量收集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和前沿技术等重要信息,全面预测其发展趋势;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具体要求,主要从技术、经济、工程方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及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提出投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因此,该报告是一份较为完整的为项目决策及审批提供科学依据的综合性分析报告。.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牡丹江化纤项目申请报告目录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一、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 项目概况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 发展规划分析 二、 产业政策分析 三、 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 资源开发方案。 二、 资源利用方案 三、 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一、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 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二、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三、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 环境和生态现状 二、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三、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四、 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五、 特殊环境影响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一、 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二、 行业影响分析 三、 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四、 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一、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二、 社会适应性分析 三、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附表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附表3:节能分析一览表附表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附表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附表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表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附表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附表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附表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附表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一)项目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二)法定代表人史xx(三)项目单位简介本公司奉行“客户至上,质量保障”的服务宗旨,树立“一切为客户着想” 的经营理念,以高效、优质、优惠的专业精神服务于新老客户。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整合产业服务资源的基础上,积累用户需求实现技术创新,专注为客户创造价值。undefined公司以生产运行部、规划发展部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依托各单位生产技术人员,组建了技术研发团队。研发团队现有核心技术骨干 十余人,均有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及实践经验。(四)项目单位经营情况上一年度,xxx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42.21万元,同比增长32.74%(627.09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93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339.14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2.01%。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627.15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1.03万元,增长率14.84%;实现净利润470.36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2.57万元,增长率12.58%。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533.86711.82660.97635.552542.212主营业务收入491.22654.96608.18584.782339.142.193(A)162.10216.14200.70192.98771.922.293(B)112.98150.64139.88134.50538.002.393(C)83.51111.34103.3999.41397.652.493(D)58.9578.6072.9870.17280.702.593(E)39.3052.4048.6546.78187.132.693(F)24.5632.7530.4129.24116.962.793(.)9.8213.1012.1611.7046.783其他业务收入42.6456.8652.8050.77203.07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2542.21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2339.14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2.01%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32.74%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627.09利润总额万元627.15利润总额增长率14.84%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81.03净利润万元470.36净利润增长率12.58%净利润增长量万元52.57投资利润率33.06%投资回报率24.80%财务内部收益率21.16%企业总资产万元5860.61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3.69%流动资产总额万元1974.53资产负债率27.47%二、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牡丹江化纤项目2、承办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某某新兴产业示范区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地级市。牡丹江市别称雪城,为黑龙江省东南部中心城市,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区域,与俄罗斯边境线长211公里,辖6个县(市)和4个城区。牡丹江是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国对俄沿边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牡丹江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域内G10、G11国道和滨绥、图佳铁路贯穿全境。全市总面积4.06万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末,总人口252.5万。牡丹江市,因黑龙江省松花江上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横跨市区因而得名。牡丹江市已开发利用的主要风景名胜古迹及人文景点有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雪乡滑雪场、牡丹峰滑雪场、八女投江纪念群雕、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及冬季在牡丹江江面上建设的雪堡等。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2019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19年统筹强化监督(第一阶段)黑臭水体专项排查情况,牡丹江被列入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低于80%的城市名单,消除比例为66.7%。2019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牡丹江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三)项目提出的理由因纺织业较为发达,我国化学纤维生产地集中在江浙地区,在环保政策及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集中度有所上升,但仍有提升空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逐年增长,但销量有所下滑,在下游应用市场纺织行业的带动下,行业利润开始上涨。现阶段,我国化学纤维行业依赖销量带动收入的时代已经过去,提升产品品质,以质增效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销售收入为7906亿元,同比增长25%。2011年以来,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销售收入逐年增长,但利润总额却在逐年下降,2016年达到最低点。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行业盈利情况有所改善,利润总额为321亿元,同比增长21%。我国化学纤维行业利润率开始上升。未来,中国各地区化纤企业面临新一轮洗牌,化纤产业将进行大规模转移。其一,化纤产业的聚集特征与纺织业息息相关,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纺织产业转移,向中西部发展,将能为化纤行业的产业转移提供一定的市场基础,有助于化纤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其二,向东北地区转移,利用其化工产业优势;其三,东部沿海地区着重推进产品结构升级,研发制造高端化纤产品。(四)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主要产品为93,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3901.00万元。通过以上分析表明,项目承办单位所生产的项目产品市场风险较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项目产品市场前景良好,投资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市场可拓展的空间巨大,倍增效应显著,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五)项目投资估算项目预计总投资2707.8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128.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61%;流动资金579.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39%。(六)工艺技术原材料仓库按品种分类存储;库内原辅材料的保管应按批号分存,建立严格的入库、分发制度,坚决杜绝分发差错,坚决杜绝因混批错号、混用原材料而造成的质量事故。项目产品的贮存为半个月左右的生产量,成品按用户的要求包装,贮存于项目承办单位专用成品贮存设施内。在工艺设备的配置上,依据节能的原则,选用新型节能型设备,根据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优先选用环境保护型设备,满足项目所制订的产品方案要求,优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试验及配套等设备,充分显现龙头企业专业化水平,选择高效、合理的生产和物流方式。建立完善柔性生产模式;投资项目产品具有客户需求多样化、产品个性差异化的特点,因此,项目产品规格品种多样,单批生产数量较小,多品种、小批量的制造特点直接影响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及交付周期;项目承办单位将建设先进的柔性制造生产线,并将柔性制造技术广泛应用到产品制造各个环节,可以在照顾到客户个性化要求的同时不牺牲生产规模优势和质量控制水平,同时,降低故障率、提高性价比,使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七)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项目建设周期12个月。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896.88万元,占计划投资的70.05%。其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5.12万元,占总投资的70.91%;完成流动资金投资551.76,占总投资的29.09%。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完成投资万元1896.881.1完成比例70.05%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345.122.1完成比例70.91%3完成流动资金投资万元551.763.1完成比例29.09%(八)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该项目总征地面积8457.56平方米(折合约12.68亩),其中:净用地面积8457.56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12.68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9810.77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6255.90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9810.77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813.40万元。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09台(套),设备购置费1072.26万元。(九)设备方案主要设备的配置应与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及生产规模相适应,同时应具备“先进、适用、经济、环境保护、节能”的特性,能够达到节能和清洁生产的各项要求;投资项目所选设备必须达到目前国内外先进水平,经生产厂家使用证明运转稳定可靠,能够满足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要求。投资项目的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以工艺需要为依据,满足工艺要求为原则,并尽量体现其技术先进性、生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以及达到或超过国家相关的节能和环境保护要求;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因此,工艺装备必须选择国内外著名生产厂商的产品,并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国产的名牌节能环境保护型产品。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109台(套),设备购置费1072.26万元。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一、发展规划分析(一)建设背景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化纤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也是纺织工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引导化纤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纺织强国,特编制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p>创新驱动,升级发展。加快完善化纤工业创新体系,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以企业为中心,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提高化学纤维的功能化、差别化水平。推进化纤生产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改造。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p>控制总量,平衡发展。坚持优化存量,从严控制新增产能,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推动产业集聚,提升行业综合竞争能力。<p>绿色制造,持续发展。坚持低能耗、循环再利用,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完善绿色制造的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广绿色纤维标志产品,全面推进行业清洁生产认证和低碳认证体系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制造方式的绿色转型。<p>开放合作,共同发展。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求,推进化纤工业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的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引进高端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人才,加快形成化纤工业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p>“十三五”期间,化纤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增长,化纤差别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性能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有效产能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目前的1%提高到1.2%,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品种技术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以及生物基化学纤维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绿色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达到国家约束性指标和相关标准要求,循环再利用纤维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循环再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p>控制总量规模,优化产能结构。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存量、拓展应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差别化、功能化技术融合,推动行业发展模式由“成本和规模”向“高附加值、专业化与系统化”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严格能耗、物耗、环保、质量和安全等标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控制常规化纤产品新增产能,化解部分过剩产能,为优化供给结构提供空间。<p>推动兼并重组,促进协调发展。支持企业通过横向联合与垂直整合,实现存量资产的重组和优化。对规模大、实力强的精对苯二甲酸-聚酯企业、己内酰胺-锦纶企业可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炼化、化纤及纺织的一体化生产,提高产业链掌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引导企业向市场便利、资源丰富、产业链配套完善以及环保治理集中的地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式、园区化发展。形成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品种丰富、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大型化纤集团。同时发展一批“专、精、特、强”中小型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服装、家纺以及产业用领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p>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产业链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深化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化纤跨国公司,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加强与国外高技术纤维及复合材料等生产企业的合作,提升我国化纤的制造和应用水平。推动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利用中亚、中东等地区油气资源布局原料加工,依托东南亚市场,利用我国领先的化纤制造技术和装备,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主动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全球分工体系、研发创新体系和营销体系。推进产品、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合作与互认,提升在化纤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化纤工业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支持在设计、核心制造、营销和咨询服务等环节开展国际合作,鼓励跨国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机构。(二)行业分析根据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化学纤维包括:纤维素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三大类。人造纤维是利用纤维素或蛋白质等天然高分子物质作为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而成,如人造棉、人造丝等;合成纤维是采用石化和炼焦工业中的副产品加工而成,包括锦纶、涤纶、锦纶、丙纶、氨纶等。此外,根据纤维长度,每种化纤产品可分短纤和长丝两类。据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化纤产量为1261.4万吨,同比增长15.30%,化纤市场短期呈现回暖状态。其中,人造纤维119.59万吨,合成纤维1139.36万吨。<p>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以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大陆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p>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2018年,中国大陆化纤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中国大陆化纤产量达5011.1万吨。从产量变化情况看,2009-2015年产量增长率基本保持在8%上下,2016-2018年产量增长率大幅回落,复合产量增长率不到1%。综上,2016年后,中国化纤产量增长缓慢,化纤产业进入调整期。<p>根据2019年6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化纤产量为1261.4万吨,同比增长15.30%,化纤市场短期呈现回暖状态。<p>2019年第一季度人造纤维119.59万吨,合成纤维1139.36万吨。具体来看,涤纶产量最高,约973.63万吨,同比增长15.30%,占比高达77.19%;锦纶产量103.89万吨,同比增长12.80%,占比约8.24%;涤纶短纤产量为102.25万吨,同比增长13.23%,占比8.11%。<p>整体来说,化纤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但是,通过对比2017-2018年化纤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季度数据和累计数据发现,2018年产能利用水平下降,各季度产能利用率均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产能利用率下降了但是产量仍然是保持增长态势,这表明中国化纤企业在产能本就过剩的情况下仍然在盲目扩大产能。<p>中国化纤产业仍面临较大挑战,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p>据中国化纤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化纤进口量在94万吨左右,同比增长2%。进口产品中需要关注的是涤纶短纤,进口量190999吨,排名第一,同比增长19.7%;这与国内再生原料受限有关,弥补再生纤维不足;并且涤纶短纤与再生产品不能以税号区分,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是再生涤纤。其次是腈纶,进口149355吨,占比约15.9%。<p>2019年第一季度,共进口化纤20.98万吨,同比减少5.24%,一季度产品格局与2018年表现不同,粘胶短线的进口达49339.9吨,占比最高,约23.0%。其次是涤纶短纤,进口量约42453.5吨,同比增长4.52%,占比20.2%;一方面是国内涤纶短纤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另一方面,再生涤纶短纤进口量增加。<p>2018年,中国化纤出口量约430万吨,远高于进口量;其中以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为主,占比合计77.0%。而中国化纤产品出口量仅占产量的8.58%,即中国化纤产品主要是供国内消费使用,中国大陆地区化纤产业的转移与国内相关上下游产业紧密相关,与出口目的国相关性较弱。<p>2019年一季度,化纤出口119.77万吨,同比增长12.01%,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6.17个百分点;2019年一季度中国化纤产品出口量仅占产量的9.50%。出口格局与2018年全年基本一致,涤纶长丝出口量比重稍有提升。<p>未来,中国各地区化纤企业面临新一轮洗牌,化纤产业将进行大规模转移。其一,化纤产业的聚集特征与纺织业息息相关,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纺织产业转移,向中西部发展,将能为化纤行业的产业转移提供一定的市场基础,有助于化纤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其二,向东北地区转移,利用其化工产业优势;其三,东部沿海地区着重推进产品结构升级,研发制造高端化纤产品。<p>化纤行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较为复杂。全球经济复苏较上年放缓的大势难以改变,将导致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偏弱,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产能快速扩张“后遗症”显现,行业运行较年初预期的压力更大。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也正在逐渐增多,内需市场潜力空间依然广阔,将为纺织化纤行业发展提供首要支撑。随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实施,将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三)市场分析预测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化学纤维具有耐光、耐磨、易洗易干、不霉烂、不被虫蛀等多种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衣服织物、运输带、电绝缘线、医疗缝线、轮胎帘子布和降落伞等领域。<p>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为4920万吨,同比增长5%,全年销量为4811万吨,同比降低1%。2018年上半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为2460万吨,同比增长8%,销量为2384万吨,同比微降。我国化学纤维行业产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销量呈小幅下降趋势。<p>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销售收入为7906亿元,同比增长25%。2011年以来,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销售收入逐年增长,但利润总额却在逐年下降,2016年达到最低点。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行业盈利情况有所改善,利润总额为321亿元,同比增长21%。我国化学纤维行业利润率开始上升。<p>我国化学纤维产品中,涤纶长丝产量最大,达到六成左右;涤纶短纤其次,产量占两成左右;锦纶、粘胶占比稍大,约为8%;其它品种化纤一般具有独特性能,用于特殊领域,占比相对较小。化学纤维上游原材料主要来源于石油炼化产品,如PTA、MEG、己内酰胺、丙烯腈、己二酸、MDI等,下游应用市场主要是纺织行业。2017年,我国纺织行业景气度提升明显,预计对化学纤维的需求量将保持稳定增长。<p>在环保压力、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化学纤维行业落后产能逐渐被淘汰,产能过剩情况有所缓解,行业运行稳中向好。受纺织行业景气度提升的影响,化学纤维产品价格上升,行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平均负债水平有所下降,偿债能力有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略有好转,行业整体运营情况较好。<p>从产地来看,江浙地区是我国化学纤维生产聚集地。浙江省是我国化学纤维产量最大的省份,2017年产量占比达到42%;其次是江苏省,产量占比为30%。我国化学纤维生产企业数量众多,2014年,企业数量为1940家左右,达到顶峰。在环保政策趋严,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2017年,化学纤维生产企业数量降为1850家左右,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p>因纺织业较为发达,我国化学纤维生产地集中在江浙地区,在环保政策及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集中度有所上升,但仍有提升空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逐年增长,但销量有所下滑,在下游应用市场纺织行业的带动下,行业利润开始上涨。现阶段,我国化学纤维行业依赖销量带动收入的时代已经过去,提升产品品质,以质增效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四)必要性分析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化纤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也是纺织工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引导化纤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纺织强国,特编制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p>创新驱动,升级发展。加快完善化纤工业创新体系,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以企业为中心,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提高化学纤维的功能化、差别化水平。推进化纤生产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改造。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p>控制总量,平衡发展。坚持优化存量,从严控制新增产能,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推动产业集聚,提升行业综合竞争能力。<p>绿色制造,持续发展。坚持低能耗、循环再利用,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完善绿色制造的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广绿色纤维标志产品,全面推进行业清洁生产认证和低碳认证体系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制造方式的绿色转型。<p>开放合作,共同发展。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求,推进化纤工业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的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引进高端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人才,加快形成化纤工业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p>“十三五”期间,化纤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增长,化纤差别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性能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有效产能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目前的1%提高到1.2%,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品种技术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以及生物基化学纤维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绿色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达到国家约束性指标和相关标准要求,循环再利用纤维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循环再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p>控制总量规模,优化产能结构。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存量、拓展应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差别化、功能化技术融合,推动行业发展模式由“成本和规模”向“高附加值、专业化与系统化”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严格能耗、物耗、环保、质量和安全等标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控制常规化纤产品新增产能,化解部分过剩产能,为优化供给结构提供空间。<p>推动兼并重组,促进协调发展。支持企业通过横向联合与垂直整合,实现存量资产的重组和优化。对规模大、实力强的精对苯二甲酸-聚酯企业、己内酰胺-锦纶企业可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炼化、化纤及纺织的一体化生产,提高产业链掌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引导企业向市场便利、资源丰富、产业链配套完善以及环保治理集中的地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式、园区化发展。形成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品种丰富、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大型化纤集团。同时发展一批“专、精、特、强”中小型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服装、家纺以及产业用领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p>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产业链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深化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化纤跨国公司,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加强与国外高技术纤维及复合材料等生产企业的合作,提升我国化纤的制造和应用水平。推动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利用中亚、中东等地区油气资源布局原料加工,依托东南亚市场,利用我国领先的化纤制造技术和装备,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主动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全球分工体系、研发创新体系和营销体系。推进产品、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合作与互认,提升在化纤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化纤工业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支持在设计、核心制造、营销和咨询服务等环节开展国际合作,鼓励跨国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机构。二、产业政策分析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在加速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传统产业比重偏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不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弱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该县进一步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和现在所处关口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不仅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提出任务,也为我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一些路径选择。 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把握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协调发展,防止和纠正脱实向虚。众多周知,第三产业的特点是低能耗,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这也决定了我们的确需要发展第三产业,这也是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但仍旧不能忽视工业为服务企业提供的物质基础以及广阔的市场。可以说,工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只有生产出了产品才有服务业。当今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又一次面临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新一轮挑战,为确保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离不开相关工业的支撑和发展;建设好项目,将有助于发挥项目承办单位集聚效应、资源共享、充分协作、合理竞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快速提高当地项目产品制造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对于项目产品制造企业为国家实现产业振兴计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又一次面临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新一轮挑战,为确保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离不开相关工业的支撑和发展;建设好项目,将有助于发挥项目承办单位集聚效应、资源共享、充分协作、合理竞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快速提高当地项目产品制造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对于项目产品制造企业为国家实现产业振兴计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被放在了首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日前举办的座谈会上,来自制造业企业代表、专家学者以及发改委相关司局负责人围绕上述主题,就当前我国制造业痛点、难点及高质量发展着力点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我国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与会代表们认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着力在强基础、补短板、抓创新、育人才、优环境上下功夫,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三、行业准入xxx(集团)有限公司于20xx年xx月通过xxx(集团)有限公司所在地相关部门立项和其它必要审批流程,达到行业准入条件。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未来,我国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和成本分担、资源共享,降低市场进入成本,扩大业务范围。中小企业要明确企业定位和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战略伙伴,根据企业的资源、能力和需求,选择供应链联盟、生产联盟、技术研发联盟等形式,加强对联盟关系的管理,完善双方契约关系,通过建立学习机制、信任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纠纷处理机制等,推进战略双方的互信、共赢。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加入产业集群,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要根据自身条件对企业进行价值链定位,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产销结构等实现与集群内大中企业的多层次分工协作;利用集群条件重构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机制,并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以适应集群文化环境。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各级财政统筹安排各类服务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等市场薄弱环节予以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化长效机制。继续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政策执行监管力度,确保政策时效。加强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进一步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让广大中小企业知晓用足政策。结合新情况、新问题,统筹研究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强政策储备。民营企业贴近市场、嗅觉敏锐、机制灵活,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培育工业设计企业,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升级。同时,大量民营企业走在科技、产业、时尚的最前沿,能够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创新,服务于工业设计,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创造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要求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中央财政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