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化纤项目投资报告.docx
泓域咨询 MACRO/安徽化纤项目投资报告安徽化纤项目投资报告鼓励国内化纤行业使用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等工具,灵活利用社会资本支持的市场化运作基金,促进企业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实行海外并购,建立研发、物流和销售中心。加大对境外投资化纤企业在融资、保险、救济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有实力的化纤行业机构开展中介咨询服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项目设计、风险评估、融资机制、运营模式等全产业链咨询服务。鼓励和支持化纤企业在对外贸易和投融资活动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降低汇率风险,减少企业的汇兑成本。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据中国化纤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化纤进口量在94万吨左右,同比增长2%。进口产品中需要关注的是涤纶短纤,进口量190999吨,排名第一,同比增长19.7%;这与国内再生原料受限有关,弥补再生纤维不足;并且涤纶短纤与再生产品不能以税号区分,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是再生涤纤。其次是腈纶,进口149355吨,占比约15.9%。该化纤制品项目计划总投资9646.4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540.9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17%;流动资金2105.5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83%。达产年营业收入20481.00万元,总成本费用15533.49万元,税金及附加193.92万元,利润总额4947.51万元,利税总额5823.85万元,税后净利润3710.6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113.2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1.29%,投资利税率60.37%,投资回报率38.47%,全部投资回收期4.10年,提供就业职位302个。报告针对项目的特点,分析投资项目能源消费情况,计算能源消费量并提出节能措施;分析项目的环境污染、安全卫生情况,提出建设与运营过程中拟采取的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措施。.项目概述、项目基本情况、市场研究分析、项目建设规模、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土建方案说明、工艺原则、环境保护可行性、安全生产经营、项目风险性分析、项目节能分析、项目进度计划、投资规划、经济效益分析、综合评价说明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第一章 项目概述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二)公司简介公司一直秉承“坚持原创,追求领先”的经营理念,不断创造令客户惊喜的产品和服务。公司主要客户在国内、国外均衡分布,没有集中度过高的风险,并不存在对某个或某几个固定客户的重大依赖,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市场竞争充分,供应商数量众多,在采购方面具有非常大的自主权,项目承办单位通过供应商评价体系与部分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存在对单一供应商依赖的风险。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科学灵活的经营机制,完善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项目承办单位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完善,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依法独立核算、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为了顺应国际化经济发展的趋势,项目承办单位全面建立和实施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立起从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核算、库存到售后服务的物流电子网络管理系统,使项目承办单位与全国各销售区域形成信息互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反馈市场信息,为项目承办单位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利的支撑。公司高度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优秀人才的引进,已形成一支多领域、高水平、稳定性强、实战经验丰富的研发管理团队。公司团队始终立足自主技术创新,整合公司市场采购部门、营销部门的资源,将供应市场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到研发过程,及时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打造公司研发队伍的核心竞争优势。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对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具有重大的支持作用。未来公司将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根据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机制,制定人力资源总体发展规划,优化现有人力资源整体布局,明确人力资源引进、开发、使用、培养、考核、激励等制度和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鉴于未来三年公司业务规模将会持续扩大,公司已制定了未来三年期的人才发展规划,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和任职要求,并通过内部培养、外部招聘、竞争上岗的多种方式储备了管理、生产、销售等各种领域优秀人才。同时,公司将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对各级员工进行合理的考核与评价。 (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上一年度,xxx(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61.12万元,同比增长8.74%(985.86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化纤制品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0763.22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7.78%。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279.95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66.52万元,增长率16.58%;实现净利润2459.96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39.87万元,增长率10.80%。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12261.12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10763.22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7.78%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8.74%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985.86利润总额万元3279.95利润总额增长率16.58%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466.52净利润万元2459.96净利润增长率10.80%净利润增长量万元239.87投资利润率56.42%投资回报率42.31%财务内部收益率25.58%企业总资产万元18668.22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8.63%流动资产总额万元7211.26资产负债率44.61%二、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安徽化纤项目纺织化纤行业作为一个民生支柱型的万亿级2B赛道,其实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的关注与青睐。随着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措施逐步落地,对化纤行业的发展和运行也将起到有力支撑,行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韧性将继续提升。开发集仓储、物流、包装、标签打印于一体的智能物流系统,采用自动化输送设备、机器人、立体库、自动包装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优化库存结构,降低库存成本和平衡物流。根据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化学纤维包括:纤维素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三大类。人造纤维是利用纤维素或蛋白质等天然高分子物质作为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而成,如人造棉、人造丝等;合成纤维是采用石化和炼焦工业中的副产品加工而成,包括锦纶、涤纶、锦纶、丙纶、氨纶等。此外,根据纤维长度,每种化纤产品可分短纤和长丝两类。据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化纤产量为1261.4万吨,同比增长15.30%,化纤市场短期呈现回暖状态。其中,人造纤维119.59万吨,合成纤维1139.36万吨。(二)项目选址xx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简称皖,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华东,界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河南、湖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兼容。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截至2019年12月,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9个县级市,52个县,44个市辖区。截至2019年末,安徽生产总值371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5.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5337.9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18860.4亿元,增长7.7%。人均GD达58496元,折合8480美元。(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28007.33平方米(折合约41.99亩)。(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1.58%,建筑容积率1.60,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4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9.59万元/亩。(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28007.33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4446.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811.73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7268.44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870.79平方米。(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15台(套),设备购置费3762.40万元。(七)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1364670.55千瓦时,折合167.72吨标准煤。2、项目年总用水量12568.62立方米,折合1.07吨标准煤。3、“安徽化纤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364670.55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2568.62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68.79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65.64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4.72%,能源利用效果良好。(八)环境保护项目符合xx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xx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9646.4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540.9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17%;流动资金2105.5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83%。(十)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20481.00万元,总成本费用15533.49万元,税金及附加193.92万元,利润总额4947.51万元,利税总额5823.85万元,税后净利润3710.6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113.2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1.29%,投资利税率60.37%,投资回报率38.47%,全部投资回收期4.10年,提供就业职位302个。(十二)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项目承办单位要合理安排设计、采购和设备安装的时间,在工作上交叉进行,最大限度缩短建设周期。将投资密度比较大的部分工程尽量押后施工,诸如其他配套工程等。项目承办单位要合理安排设计、采购和设备安装的时间,在工作上交叉进行,最大限度缩短建设周期。将投资密度比较大的部分工程尽量押后施工,诸如其他配套工程等。项目承办单位组建一个投资控制小组,负责各期投资目标管理跟踪,各阶段实际投资与计划对比,进行投资计划调整,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该项目建设目标如期完成。三、项目评价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xx经济技术开发区及xx经济技术开发区化纤制品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xx经济技术开发区化纤制品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2、xxx(集团)有限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安徽化纤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xx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302个,达产年纳税总额2113.22万元,可以促进xx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1.29%,投资利税率60.37%,全部投资回报率38.47%,全部投资回收期4.10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4.10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4、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智能制造工程,围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开展应用,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引导产业智能升级。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建设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开展标准试验验证。加快传统行业民营企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更不是过河拆桥式的策略性利用。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三个没有变”的判断:“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同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写入党章和宪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只会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五、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平方米28007.3341.99亩1.1容积率1.601.2建筑系数51.58%1.3投资强度万元/亩179.591.4基底面积平方米14446.181.5总建筑面积平方米44811.731.6绿化面积平方米2870.79绿化率6.41%2总投资万元9646.492.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7540.982.1.1土建工程投资万元3372.932.1.1.1土建工程投资占比万元34.97%2.1.2设备投资万元3762.402.1.2.1设备投资占比39.00%2.1.3其它投资万元405.652.1.3.1其它投资占比4.21%2.1.4固定资产投资占比78.17%2.2流动资金万元2105.512.2.1流动资金占比21.83%3收入万元20481.004总成本万元15533.495利润总额万元4947.516净利润万元3710.637所得税万元1.608增值税万元682.429税金及附加万元193.9210纳税总额万元2113.2211利税总额万元5823.8512投资利润率51.29%13投资利税率60.37%14投资回报率38.47%15回收期年4.1016设备数量台(套)11517年用电量千瓦时1364670.5518年用水量立方米12568.6219总能耗吨标准煤168.7920节能率24.72%21节能量吨标准煤65.6422员工数量人302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化纤制品项目背景分析新型功能性纤维开发与品质提升。开发聚合与纺丝一体化装备的设计与制备技术,实现模块化生产;开发新一代差别化、多功能纤维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应用,进一步拓展纤维产品在功能性服装、功能性家纺和工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加强生产全流程质量管控,促进优质产品供给,满足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p>开发高效节能的大容量聚酯聚合和熔体直纺的设备和工艺技术,突破锦纶环吹风技术,提升大容量锦纶装备水平,进一步降低常规纤维的生产成本。利用模块化技术实现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规模化生产。<p>开发新一代共聚、共混、多元、多组分在线添加等技术,实现深染、超细旦、抗起球、抗静电等差别化纤维的规模化生产。开发新型中空纤维膜以及阻燃、抗熔滴、抗紫外、抗化学品、抗菌等功能性纤维的制备和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化纤产品在工业及家纺领域的应用比例。<p>建设化纤高效柔性制造技术创新平台,提高工程技术及产品的开发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水平,系统解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p>进一步提升与突破高性能纤维重点品种关键生产和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纤维的性能指标,拓展高性能纤维在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和电力等领域的应用。<p>扩大单线产能、优化控制过程,实现T300级和T700级碳纤维、芳纶131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的批量化和低成本生产,强化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p>提升碳纤维、芳纶、聚酰亚胺纤维和聚四氟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品种的系列化,以满足下游用户的需求。突破高强高模型碳纤维、连续碳化硅纤维、硅硼氮纤维、聚芳醚酮纤维等新型高性能纤维制备及产业化的关键技术。<p>建设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和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培育高质量技术人才。<p>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突破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关键装备的制造,攻克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产业化技术瓶颈,实现生物基化学纤维规模化生产,着力拓展在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等方面的应用。<p>突破溶剂法纤维素纤维(Lyocell)关键装备制造的技术瓶颈及高效低能耗溶剂回收等自主创新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拓宽原料来源,建成示范生产线。<p>突破生物基合成纤维原料的产业化制备技术,重点发展非粮食资源的生物基纤维原料生产,提升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及生物基聚酰胺的聚合、纺丝和染整产业化技术水平。<p>开发国产虾(蟹)壳、海藻等海洋生物基纤维原料,建立海藻纤维的原料基地;进一步提高单线产能,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应用领域。<p>开发推广纺前原液着色、绿色制浆、高效绿色催化等先进绿色制造技术,研发废旧瓶片和废旧纺织品高效分选回收技术,建立高水平循环再利用体系,提高化纤行业绿色化生产水平。二、化纤制品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化纤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也是纺织工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引导化纤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纺织强国,特编制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p>创新驱动,升级发展。加快完善化纤工业创新体系,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以企业为中心,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提高化学纤维的功能化、差别化水平。推进化纤生产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改造。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p>控制总量,平衡发展。坚持优化存量,从严控制新增产能,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推动产业集聚,提升行业综合竞争能力。<p>绿色制造,持续发展。坚持低能耗、循环再利用,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完善绿色制造的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广绿色纤维标志产品,全面推进行业清洁生产认证和低碳认证体系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制造方式的绿色转型。<p>开放合作,共同发展。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求,推进化纤工业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的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引进高端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人才,加快形成化纤工业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p>“十三五”期间,化纤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增长,化纤差别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性能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有效产能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目前的1%提高到1.2%,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品种技术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以及生物基化学纤维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绿色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达到国家约束性指标和相关标准要求,循环再利用纤维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循环再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p>控制总量规模,优化产能结构。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存量、拓展应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差别化、功能化技术融合,推动行业发展模式由“成本和规模”向“高附加值、专业化与系统化”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严格能耗、物耗、环保、质量和安全等标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控制常规化纤产品新增产能,化解部分过剩产能,为优化供给结构提供空间。<p>推动兼并重组,促进协调发展。支持企业通过横向联合与垂直整合,实现存量资产的重组和优化。对规模大、实力强的精对苯二甲酸-聚酯企业、己内酰胺-锦纶企业可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炼化、化纤及纺织的一体化生产,提高产业链掌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引导企业向市场便利、资源丰富、产业链配套完善以及环保治理集中的地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式、园区化发展。形成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品种丰富、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大型化纤集团。同时发展一批“专、精、特、强”中小型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服装、家纺以及产业用领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p>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产业链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深化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化纤跨国公司,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加强与国外高技术纤维及复合材料等生产企业的合作,提升我国化纤的制造和应用水平。推动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利用中亚、中东等地区油气资源布局原料加工,依托东南亚市场,利用我国领先的化纤制造技术和装备,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主动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全球分工体系、研发创新体系和营销体系。推进产品、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合作与互认,提升在化纤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化纤工业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支持在设计、核心制造、营销和咨询服务等环节开展国际合作,鼓励跨国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机构。三、化纤制品行业分析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化学纤维具有耐光、耐磨、易洗易干、不霉烂、不被虫蛀等多种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衣服织物、运输带、电绝缘线、医疗缝线、轮胎帘子布和降落伞等领域。<p>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为4920万吨,同比增长5%,全年销量为4811万吨,同比降低1%。2018年上半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为2460万吨,同比增长8%,销量为2384万吨,同比微降。我国化学纤维行业产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销量呈小幅下降趋势。<p>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销售收入为7906亿元,同比增长25%。2011年以来,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销售收入逐年增长,但利润总额却在逐年下降,2016年达到最低点。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行业盈利情况有所改善,利润总额为321亿元,同比增长21%。我国化学纤维行业利润率开始上升。<p>我国化学纤维产品中,涤纶长丝产量最大,达到六成左右;涤纶短纤其次,产量占两成左右;锦纶、粘胶占比稍大,约为8%;其它品种化纤一般具有独特性能,用于特殊领域,占比相对较小。化学纤维上游原材料主要来源于石油炼化产品,如PTA、MEG、己内酰胺、丙烯腈、己二酸、MDI等,下游应用市场主要是纺织行业。2017年,我国纺织行业景气度提升明显,预计对化学纤维的需求量将保持稳定增长。<p>在环保压力、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化学纤维行业落后产能逐渐被淘汰,产能过剩情况有所缓解,行业运行稳中向好。受纺织行业景气度提升的影响,化学纤维产品价格上升,行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平均负债水平有所下降,偿债能力有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略有好转,行业整体运营情况较好。<p>从产地来看,江浙地区是我国化学纤维生产聚集地。浙江省是我国化学纤维产量最大的省份,2017年产量占比达到42%;其次是江苏省,产量占比为30%。我国化学纤维生产企业数量众多,2014年,企业数量为1940家左右,达到顶峰。在环保政策趋严,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2017年,化学纤维生产企业数量降为1850家左右,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p>因纺织业较为发达,我国化学纤维生产地集中在江浙地区,在环保政策及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集中度有所上升,但仍有提升空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逐年增长,但销量有所下滑,在下游应用市场纺织行业的带动下,行业利润开始上涨。现阶段,我国化学纤维行业依赖销量带动收入的时代已经过去,提升产品品质,以质增效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四、化纤制品市场分析预测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化学纤维具有耐光、耐磨、易洗易干、不霉烂、不被虫蛀等多种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衣服织物、运输带、电绝缘线、医疗缝线、轮胎帘子布和降落伞等领域。<p>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为4920万吨,同比增长5%,全年销量为4811万吨,同比降低1%。2018年上半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为2460万吨,同比增长8%,销量为2384万吨,同比微降。我国化学纤维行业产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销量呈小幅下降趋势。<p>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销售收入为7906亿元,同比增长25%。2011年以来,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销售收入逐年增长,但利润总额却在逐年下降,2016年达到最低点。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行业盈利情况有所改善,利润总额为321亿元,同比增长21%。我国化学纤维行业利润率开始上升。<p>我国化学纤维产品中,涤纶长丝产量最大,达到六成左右;涤纶短纤其次,产量占两成左右;锦纶、粘胶占比稍大,约为8%;其它品种化纤一般具有独特性能,用于特殊领域,占比相对较小。化学纤维上游原材料主要来源于石油炼化产品,如PTA、MEG、己内酰胺、丙烯腈、己二酸、MDI等,下游应用市场主要是纺织行业。2017年,我国纺织行业景气度提升明显,预计对化学纤维的需求量将保持稳定增长。<p>在环保压力、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化学纤维行业落后产能逐渐被淘汰,产能过剩情况有所缓解,行业运行稳中向好。受纺织行业景气度提升的影响,化学纤维产品价格上升,行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平均负债水平有所下降,偿债能力有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略有好转,行业整体运营情况较好。<p>从产地来看,江浙地区是我国化学纤维生产聚集地。浙江省是我国化学纤维产量最大的省份,2017年产量占比达到42%;其次是江苏省,产量占比为30%。我国化学纤维生产企业数量众多,2014年,企业数量为1940家左右,达到顶峰。在环保政策趋严,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2017年,化学纤维生产企业数量降为1850家左右,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p>因纺织业较为发达,我国化学纤维生产地集中在江浙地区,在环保政策及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集中度有所上升,但仍有提升空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逐年增长,但销量有所下滑,在下游应用市场纺织行业的带动下,行业利润开始上涨。现阶段,我国化学纤维行业依赖销量带动收入的时代已经过去,提升产品品质,以质增效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三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一、项目选址原则对各种设施用地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达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项目建设方案力求在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合并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坚决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二、项目选址该项目选址位于xx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简称皖,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华东,界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河南、湖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兼容。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截至2019年12月,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9个县级市,52个县,44个市辖区。截至2019年末,安徽生产总值371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5.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5337.9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18860.4亿元,增长7.7%。人均GD达58496元,折合8480美元。到2020年,当地工业化率提高到41%,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大幅提升,达到12%。建成三个左右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规上工业企业数超20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比“十二五”末年均增长15%和28%,其它主要指标均保持中高速增长。未来园区将依托自身优势,扩大对外合作,建设高端装备制造集群、民生产业集群以及商贸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构成的“1+3+1”的现代产业体系,预计到2020年,园区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成为区域内有重要影响的千亿级特色园区。园区不断坚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速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国家高新区不断发展新型产业组织,积极培育新兴业态,全面构建高新技术转移转化通道和产业化平台,新兴产业生成能力和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已经成为支撑和引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力量。三、建设条件分析项目承办单位现有资产运营优良,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且完善,企业的资金雄厚,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严谨科学的管理和灵活通畅的销售网络,连年实现盈利,能够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计划自筹资金。项目投资环境优良,当地为招商引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投资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项目建设地拥有完善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设施和工业配套条件,项目建设区域市场优势明显,对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成后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十分有利。四、用地控制指标根据测算,投资项目建筑系数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建筑系数30.0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建筑系数40.00%”的具体要求。投资项目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土地综合利用率90.0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土地综合利用率95.00%”的具体要求。五、用地总体要求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51.58%,建筑容积率1.60,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4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9.59万元/亩。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序号项目占地面积()基底面积()建筑面积()计容面积()投资(万元)1主体生产工程10213.4510213.4527268.4427268.442257.711.1主要生产车间6128.076128.0716361.0616361.061399.781.2辅助生产车间3268.303268.308725.908725.90722.471.3其他生产车间817.08817.081581.571581.57135.462仓储工程2166.932166.9311403.1411403.14686.642.1成品贮存541.73541.732850.782850.78171.662.2原料仓储1126.801126.805929.635929.63357.052.3辅助材料仓库498.39498.392622.722622.72157.933供配电工程115.57115.57115.57115.577.833.1供配电室115.57115.57115.57115.577.834给排水工程132.90132.90132.90132.907.004.1给排水132.90132.90132.90132.907.005服务性工程1372.391372.391372.391372.3982.645.1办公用房574.45574.45574.45574.4548.735.2生活服务797.94797.94797.94797.9444.466消防及环保工程387.16387.16387.16387.1626.236.1消防环保工程387.16387.16387.16387.1626.237项目总图工程57.7857.7857.7857.78258.617.1场地及道路硬化3990.52587.18587.187.2场区围墙587.183990.523990.527.3安全保卫室57.7857.7857.7857.788绿化工程1321.9346.27合计14446.1844811.7344811.733372.93六、节约用地措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建设地的总体规划以及项目建设地对投资项目地块的控制性指标,本着“经济适宜、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投资项目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专业化生产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