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化纤项目申请报告.docx
泓域咨询 MACRO/十堰化纤项目申请报告十堰化纤项目申请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十堰化纤项目申请报告与化纤市场火热的行情不同,近年来,涤纶长丝产能增速已经大幅放缓,后期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前几年行业低迷,厂家效益差、资金紧等原因,很多中小厂家都暂停了扩大产能的计划,并且对现有产能进行了关闭,比如赐富的8-9万吨长丝装置、上海联吉的5万吨装置、浙化联的10万吨装置和红剑的老25万吨和新40万吨等装置,都进行了关闭。随着行情回暖,这些装置有望重启,但是由于停产时间过久,重新开车所需调试周期以及设备老化等原因,即使重启,预计时间也要在18年底到19年初,短期内不会对行业的整体供需格局造成影响。据统计,倒闭企业预计重启装置的产能在150万吨左右。在新增产能方面,前几年因生产效益差,资金紧等原因,很多中小企业都暂停了扩增计划,只有一些大厂仍在新增装置,2017年来看聚酯长丝新装置投产不多,只有4套新装置和1套老装置开车,而且大多集中在下半年。其中2016年涤纶长丝企业扩增产能为128万吨;2017年新增产能为145万吨,且主要以下半年为主。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该211项目计划总投资5171.6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175.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73%;流动资金996.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27%。达产年营业收入8340.00万元,总成本费用6655.57万元,税金及附加89.46万元,利润总额1684.43万元,利税总额2006.23万元,税后净利润1263.3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742.9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2.57%,投资利税率38.79%,投资回报率24.43%,全部投资回收期5.59年,提供就业职位143个。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项目承办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三同时”原则,项目设计上充分考虑生产设施在上述各方面的投资,务必做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贯穿于项目的设计、建设和投产的整个过程。.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深化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化纤跨国公司,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加强与国外高技术纤维及复合材料等生产企业的合作,提升我国化纤的制造和应用水平。推动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利用中亚、中东等地区油气资源布局原料加工,依托东南亚市场,利用我国领先的化纤制造技术和装备,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主动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全球分工体系、研发创新体系和营销体系。推进产品、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合作与互认,提升在化纤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化纤工业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支持在设计、核心制造、营销和咨询服务等环节开展国际合作,鼓励跨国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机构。十堰化纤项目申请报告目录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一、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 项目概况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 发展规划分析 二、 产业政策分析 三、 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 资源开发方案。 二、 资源利用方案 三、 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一、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 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二、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三、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 环境和生态现状 二、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三、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四、 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五、 特殊环境影响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一、 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二、 行业影响分析 三、 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四、 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一、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二、 社会适应性分析 三、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附表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附表3:节能分析一览表附表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附表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附表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表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附表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附表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附表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附表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一)项目单位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二)法定代表人汤xx(三)项目单位简介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公司基于业务优化提升客户体验与满意度,通过关键业务优化改善产业相关流程;并结合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推动业务体系提升。公司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拥有有效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0多项,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企业,全国工业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公司以生产运行部、规划发展部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依托各单位生产技术人员,组建了技术研发团队。研发团队现有核心技术骨干 十余人,均有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及实践经验。(四)项目单位经营情况上一年度,xxx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54.83万元,同比增长13.48%(1028.36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211生产及销售收入为7443.02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6.00%。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708.47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71.56万元,增长率27.79%;实现净利润1281.35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2.64万元,增长率10.58%。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1817.512423.352250.262163.718654.832主营业务收入1563.032084.051935.191860.767443.022.1211(A)515.80687.74638.61614.052456.202.2211(B)359.50479.33445.09427.971711.892.3211(C)265.72354.29328.98316.331265.312.4211(D)187.56250.09232.22223.29893.162.5211(E)125.04166.72154.81148.86595.442.6211(F)78.15104.2096.7693.04372.152.7211(.)31.2641.6838.7037.22148.863其他业务收入254.48339.31315.07302.951211.81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8654.83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7443.02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6.00%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13.48%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1028.36利润总额万元1708.47利润总额增长率27.79%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371.56净利润万元1281.35净利润增长率10.58%净利润增长量万元122.64投资利润率35.83%投资回报率26.87%财务内部收益率20.39%企业总资产万元11483.16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1.95%流动资产总额万元3668.62资产负债率25.46%二、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十堰化纤项目2、承办单位:x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xx工业新城十堰,简称堰,别称车城,是中国卡车之都,湖北省地级市,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十堰地处中国中央山地,秦巴山区汉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北抵秦岭,南依巴山,汉江和武当山横贯全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拥有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全境面积2.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0.6万。十堰有着悠久的历史,1995年在郧阳发现中国唯一一处白垩纪龙蛋共存的化石群,1975年发现于郧阳的轰动古人类考古学界距今100万年的郧县人头盖骨化石。中国现存唯一巡抚志郧台志揭示了十堰郧阳明清时期曾经是鄂豫川陕四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堰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9年,成立县级十堰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成立新的地级十堰市。十堰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形成了汽车产业为主导,以生态文化旅游、能源、现代服务业、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以智能装备制造、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为重点的一主四大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是十堰的三张世界级名片。十堰是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十堰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三)项目提出的理由突破生物基合成纤维原料的产业化制备技术,重点发展非粮食资源的生物基纤维原料生产,提升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及生物基聚酰胺的聚合、纺丝和染整产业化技术水平。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2016年化纤市场行情整体呈现上涨态势。和前几年的低迷下行行情不同,2016年年初化纤产品价格跌至低点后开始反弹,尤其是下半年,化纤产品价格一路上行。2016年年末,在OPEC减产协议带来国际油价的大涨和聚酯联盟会议召开的刺激下,迎来一波强势上涨。多数产品年内价格平均涨幅超过20%,其中,聚酯切片、POY、DTY等涨幅接近50%。(四)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主要产品为211,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8340.00万元。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投资项目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市场需要量是根据分析项目产品市场容量、产品产量及其技术发展来进行预测;目前,我国各行业及各个领域对项目产品需求量很大,由于此类产品具有市场需求多样化、升级换代快的特点,所以项目产品的生产量满足不了市场要求,每年还需大量从外埠调入或国外进口,商品市场需求高于产品制造发展速度,因此,项目产品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投资项目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市场需要量是根据分析项目产品市场容量、产品产量及其技术发展来进行预测;目前,我国各行业及各个领域对项目产品需求量很大,由于此类产品具有市场需求多样化、升级换代快的特点,所以项目产品的生产量满足不了市场要求,每年还需大量从外埠调入或国外进口,商品市场需求高于产品制造发展速度,因此,项目产品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五)项目投资估算项目预计总投资5171.6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175.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73%;流动资金996.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27%。(六)工艺技术所需原料应经济易得,就不同原料的投资、成本、生产效率进行比较,选择最为适合、最经济的原料。按目前市场的需求情况,原料存储时间约为20-30天,存放在原料仓库内;投资项目将建设原料仓库和辅助材料仓库,以满足投资项目生产的需要。undefined对于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利用资源”的原则,选用当前较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项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严格按照相关行业规范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为广大顾客提供优质的项目产品和良好的服务。(七)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项目建设周期12个月。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4768.62万元,占计划投资的92.21%。其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1.79万元,占总投资的62.95%;完成流动资金投资1766.83,占总投资的37.05%。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完成投资万元4768.621.1完成比例92.2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3001.792.1完成比例62.95%3完成流动资金投资万元1766.833.1完成比例37.05%(八)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该项目总征地面积15394.36平方米(折合约23.08亩),其中:净用地面积15394.36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23.08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20628.44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5600.37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20628.44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1829.23万元。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90台(套),设备购置费1378.44万元。(九)设备方案项目承办单位通过对相关工艺设备、检测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力量及信誉程度进行详细的了解,并通过现场参观、技术交流等方式,对生产厂家的生产设备、质量控制等环节进行较全面的对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在交货期、质量保障、价格优惠、售后服务及付款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的厂家。项目承办单位在选择设备时,要着眼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努力提高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和检测成本。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90台(套),设备购置费1378.44万元。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一、发展规划分析(一)建设背景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化纤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也是纺织工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引导化纤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纺织强国,特编制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p>创新驱动,升级发展。加快完善化纤工业创新体系,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以企业为中心,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提高化学纤维的功能化、差别化水平。推进化纤生产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改造。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p>控制总量,平衡发展。坚持优化存量,从严控制新增产能,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推动产业集聚,提升行业综合竞争能力。<p>绿色制造,持续发展。坚持低能耗、循环再利用,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完善绿色制造的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广绿色纤维标志产品,全面推进行业清洁生产认证和低碳认证体系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制造方式的绿色转型。<p>开放合作,共同发展。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求,推进化纤工业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的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引进高端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人才,加快形成化纤工业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p>“十三五”期间,化纤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增长,化纤差别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性能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有效产能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目前的1%提高到1.2%,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品种技术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以及生物基化学纤维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绿色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达到国家约束性指标和相关标准要求,循环再利用纤维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循环再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p>控制总量规模,优化产能结构。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存量、拓展应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差别化、功能化技术融合,推动行业发展模式由“成本和规模”向“高附加值、专业化与系统化”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严格能耗、物耗、环保、质量和安全等标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控制常规化纤产品新增产能,化解部分过剩产能,为优化供给结构提供空间。<p>推动兼并重组,促进协调发展。支持企业通过横向联合与垂直整合,实现存量资产的重组和优化。对规模大、实力强的精对苯二甲酸-聚酯企业、己内酰胺-锦纶企业可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炼化、化纤及纺织的一体化生产,提高产业链掌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引导企业向市场便利、资源丰富、产业链配套完善以及环保治理集中的地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式、园区化发展。形成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品种丰富、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大型化纤集团。同时发展一批“专、精、特、强”中小型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服装、家纺以及产业用领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p>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产业链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深化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化纤跨国公司,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加强与国外高技术纤维及复合材料等生产企业的合作,提升我国化纤的制造和应用水平。推动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利用中亚、中东等地区油气资源布局原料加工,依托东南亚市场,利用我国领先的化纤制造技术和装备,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主动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全球分工体系、研发创新体系和营销体系。推进产品、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合作与互认,提升在化纤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化纤工业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支持在设计、核心制造、营销和咨询服务等环节开展国际合作,鼓励跨国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机构。(二)行业分析根据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化学纤维包括:纤维素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三大类。人造纤维是利用纤维素或蛋白质等天然高分子物质作为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而成,如人造棉、人造丝等;合成纤维是采用石化和炼焦工业中的副产品加工而成,包括锦纶、涤纶、锦纶、丙纶、氨纶等。此外,根据纤维长度,每种化纤产品可分短纤和长丝两类。据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化纤产量为1261.4万吨,同比增长15.30%,化纤市场短期呈现回暖状态。其中,人造纤维119.59万吨,合成纤维1139.36万吨。<p>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以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大陆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p>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2018年,中国大陆化纤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中国大陆化纤产量达5011.1万吨。从产量变化情况看,2009-2015年产量增长率基本保持在8%上下,2016-2018年产量增长率大幅回落,复合产量增长率不到1%。综上,2016年后,中国化纤产量增长缓慢,化纤产业进入调整期。<p>根据2019年6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化纤产量为1261.4万吨,同比增长15.30%,化纤市场短期呈现回暖状态。<p>2019年第一季度人造纤维119.59万吨,合成纤维1139.36万吨。具体来看,涤纶产量最高,约973.63万吨,同比增长15.30%,占比高达77.19%;锦纶产量103.89万吨,同比增长12.80%,占比约8.24%;涤纶短纤产量为102.25万吨,同比增长13.23%,占比8.11%。<p>整体来说,化纤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但是,通过对比2017-2018年化纤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季度数据和累计数据发现,2018年产能利用水平下降,各季度产能利用率均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产能利用率下降了但是产量仍然是保持增长态势,这表明中国化纤企业在产能本就过剩的情况下仍然在盲目扩大产能。<p>中国化纤产业仍面临较大挑战,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p>据中国化纤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化纤进口量在94万吨左右,同比增长2%。进口产品中需要关注的是涤纶短纤,进口量190999吨,排名第一,同比增长19.7%;这与国内再生原料受限有关,弥补再生纤维不足;并且涤纶短纤与再生产品不能以税号区分,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是再生涤纤。其次是腈纶,进口149355吨,占比约15.9%。<p>2019年第一季度,共进口化纤20.98万吨,同比减少5.24%,一季度产品格局与2018年表现不同,粘胶短线的进口达49339.9吨,占比最高,约23.0%。其次是涤纶短纤,进口量约42453.5吨,同比增长4.52%,占比20.2%;一方面是国内涤纶短纤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另一方面,再生涤纶短纤进口量增加。<p>2018年,中国化纤出口量约430万吨,远高于进口量;其中以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为主,占比合计77.0%。而中国化纤产品出口量仅占产量的8.58%,即中国化纤产品主要是供国内消费使用,中国大陆地区化纤产业的转移与国内相关上下游产业紧密相关,与出口目的国相关性较弱。<p>2019年一季度,化纤出口119.77万吨,同比增长12.01%,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6.17个百分点;2019年一季度中国化纤产品出口量仅占产量的9.50%。出口格局与2018年全年基本一致,涤纶长丝出口量比重稍有提升。<p>未来,中国各地区化纤企业面临新一轮洗牌,化纤产业将进行大规模转移。其一,化纤产业的聚集特征与纺织业息息相关,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纺织产业转移,向中西部发展,将能为化纤行业的产业转移提供一定的市场基础,有助于化纤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其二,向东北地区转移,利用其化工产业优势;其三,东部沿海地区着重推进产品结构升级,研发制造高端化纤产品。<p>化纤行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较为复杂。全球经济复苏较上年放缓的大势难以改变,将导致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偏弱,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产能快速扩张“后遗症”显现,行业运行较年初预期的压力更大。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也正在逐渐增多,内需市场潜力空间依然广阔,将为纺织化纤行业发展提供首要支撑。随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实施,将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三)市场分析预测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化学纤维具有耐光、耐磨、易洗易干、不霉烂、不被虫蛀等多种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衣服织物、运输带、电绝缘线、医疗缝线、轮胎帘子布和降落伞等领域。<p>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为4920万吨,同比增长5%,全年销量为4811万吨,同比降低1%。2018年上半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为2460万吨,同比增长8%,销量为2384万吨,同比微降。我国化学纤维行业产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销量呈小幅下降趋势。<p>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销售收入为7906亿元,同比增长25%。2011年以来,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销售收入逐年增长,但利润总额却在逐年下降,2016年达到最低点。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行业盈利情况有所改善,利润总额为321亿元,同比增长21%。我国化学纤维行业利润率开始上升。<p>我国化学纤维产品中,涤纶长丝产量最大,达到六成左右;涤纶短纤其次,产量占两成左右;锦纶、粘胶占比稍大,约为8%;其它品种化纤一般具有独特性能,用于特殊领域,占比相对较小。化学纤维上游原材料主要来源于石油炼化产品,如PTA、MEG、己内酰胺、丙烯腈、己二酸、MDI等,下游应用市场主要是纺织行业。2017年,我国纺织行业景气度提升明显,预计对化学纤维的需求量将保持稳定增长。<p>在环保压力、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化学纤维行业落后产能逐渐被淘汰,产能过剩情况有所缓解,行业运行稳中向好。受纺织行业景气度提升的影响,化学纤维产品价格上升,行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平均负债水平有所下降,偿债能力有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略有好转,行业整体运营情况较好。<p>从产地来看,江浙地区是我国化学纤维生产聚集地。浙江省是我国化学纤维产量最大的省份,2017年产量占比达到42%;其次是江苏省,产量占比为30%。我国化学纤维生产企业数量众多,2014年,企业数量为1940家左右,达到顶峰。在环保政策趋严,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2017年,化学纤维生产企业数量降为1850家左右,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p>因纺织业较为发达,我国化学纤维生产地集中在江浙地区,在环保政策及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集中度有所上升,但仍有提升空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逐年增长,但销量有所下滑,在下游应用市场纺织行业的带动下,行业利润开始上涨。现阶段,我国化学纤维行业依赖销量带动收入的时代已经过去,提升产品品质,以质增效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四)必要性分析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化纤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也是纺织工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引导化纤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纺织强国,特编制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p>创新驱动,升级发展。加快完善化纤工业创新体系,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以企业为中心,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提高化学纤维的功能化、差别化水平。推进化纤生产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改造。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p>控制总量,平衡发展。坚持优化存量,从严控制新增产能,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推动产业集聚,提升行业综合竞争能力。<p>绿色制造,持续发展。坚持低能耗、循环再利用,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完善绿色制造的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广绿色纤维标志产品,全面推进行业清洁生产认证和低碳认证体系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制造方式的绿色转型。<p>开放合作,共同发展。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求,推进化纤工业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的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引进高端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人才,加快形成化纤工业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p>“十三五”期间,化纤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增长,化纤差别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性能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有效产能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目前的1%提高到1.2%,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品种技术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以及生物基化学纤维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绿色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达到国家约束性指标和相关标准要求,循环再利用纤维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循环再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p>控制总量规模,优化产能结构。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存量、拓展应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差别化、功能化技术融合,推动行业发展模式由“成本和规模”向“高附加值、专业化与系统化”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严格能耗、物耗、环保、质量和安全等标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控制常规化纤产品新增产能,化解部分过剩产能,为优化供给结构提供空间。<p>推动兼并重组,促进协调发展。支持企业通过横向联合与垂直整合,实现存量资产的重组和优化。对规模大、实力强的精对苯二甲酸-聚酯企业、己内酰胺-锦纶企业可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炼化、化纤及纺织的一体化生产,提高产业链掌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引导企业向市场便利、资源丰富、产业链配套完善以及环保治理集中的地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式、园区化发展。形成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品种丰富、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大型化纤集团。同时发展一批“专、精、特、强”中小型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服装、家纺以及产业用领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p>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产业链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深化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化纤跨国公司,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加强与国外高技术纤维及复合材料等生产企业的合作,提升我国化纤的制造和应用水平。推动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利用中亚、中东等地区油气资源布局原料加工,依托东南亚市场,利用我国领先的化纤制造技术和装备,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主动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全球分工体系、研发创新体系和营销体系。推进产品、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合作与互认,提升在化纤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化纤工业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支持在设计、核心制造、营销和咨询服务等环节开展国际合作,鼓励跨国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机构。二、产业政策分析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重大关系协调、循环顺畅的发展。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经济存在着周期性波动;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是要避免经济发展大起大落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高质量发展必须保持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协调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循环顺畅。 高质量发展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完善产权制度,实现产权有效激励,才能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对外开放也是改革,开放倒逼改革、促进改革,高水平的开放是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左右;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00户以上,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00户、超10亿元企业30户、超50亿元企业5户,上市企业3户。目前,项目承办单位建立了企业内部研发中心,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研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并已在材料和设备及制造工艺上取得新的突破,项目承办单位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公司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指标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国际技术水平接轨;通过保持人才、技术、设备、研发能力、市场营销、生产材料供应等方面的优势,产、学、研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无论是对项目承办单位自身还是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工业园区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管理体制、土地、资金、招商引资体系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趋势下,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园区转型和升级成为必由之路。三、行业准入xxx有限责任公司于20xx年xx月通过xxx有限责任公司所在地相关部门立项和其它必要审批流程,达到行业准入条件。通过引导社会投资、财政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在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领域建设一批产品研发、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改善创业和发展环境。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开放科技资源,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服务中小企业的水平。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发展政策解读、技术推广、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和市场营销等重点信息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渠道畅通,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行为规范,宏观调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创新融资机制,畅通投资项目融资渠道。民间投资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约占制造业投资的85%以上,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对促进民间投资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5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围绕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促进民营制造业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旨在释放民间投资活力,引导民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一、资源开发方案该项目为非资源开发类项目,其生产经营过程未对环境资源进行开发,无资源开发方案。二、资源利用方案(一)土地资源该项目选址位于xx工业新城。通过几年发展,我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逐步增多、产品档次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以乘用车、重型汽车、专用车及零部件为主的汽车制造,以煤炭综采设备为主的煤矿及矿用设备制造,以风机整机组装及叶片、塔筒等零部件制造为主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和以压力容器为主的化工设备制造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园区是199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于2006年3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的省级经济园区。园区地处全国区域经济增长最具潜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核定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园区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平安和谐”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开发建设理念,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规模从小到大,功能逐渐增强,服务不断升级,设施不断完善,配套日益齐全。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便捷的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