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四下语文教案一单元 .pdf

    • 资源ID:31583404       资源大小:219.23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四下语文教案一单元 .pdf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授课时间:课型:初读课总课时: 1 教学内容: 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教学目标: 1.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查找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 : 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准备:1. 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2. 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学习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位最著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 教师提示:一个是李白, 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 别称“诗圣”。) 2. 揭题,谁来背李白的诗,会背几首就背几首。(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设计意图】 盘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建构,变静态的吸收为动态的表达。(二)整体诵读,初步感受。 1. 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看注解理解词句;( 3)连起来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4)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5)先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然后在班上集体交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 学生自由读古诗,后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 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1)释题意。敬亭山:又叫昭亭山,在现在的安徽宣城北部。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2)抓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设计意图】 读通、读顺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疏通诗句的意思,整体把握内容,为深入体会诗情,感受诗境铺平道路。(三)分步解读,感悟诗情。第一步,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 画。根据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预测: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画“众鸟”和“孤云”,没有注意“尽”和“去”,可趁势作如下教学。) 2. 议。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帮助理解“众鸟”和“孤云”。再出示一空白的画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需要这个画面?以此理解“尽”和“去”。 3. 转。教师语言过渡:看来,静止的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和用字的精妙的。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4. 品。 作者的这种孤独的内心世界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你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蕴。 5. 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设计意图】这两句诗中,“众鸟”和“孤云”是很吸引学生眼球的, 而“尽”与 “去”、“闲”却容易被忽略,而这三个字恰恰是理解的关键。所以,教师提供空白的画面,意在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思维,深刻感悟诗句。第二步,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 汇报。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 质疑。学生提出自学这两句诗的疑难问题。可能有:既然“只有敬亭山”,为什么会看不厌呢?敬亭山真的那么好看,令人看不厌吗?课题中的 “独”是很狐独, 这里却写“相看两不厌”,这不矛盾了吗? 3. 释疑。(1)提供敬亭山的文字资料或图片,体会李白看敬亭山看不够的表面原因是景美。追问: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2)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诗句内涵。(指班上一对好朋友)就像你看她,看不厌,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喜欢;她看你,看不厌,很喜欢。她把她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而李白之所以看敬亭山看不够,也把敬亭山当成了知心朋友。 4. 感悟。猜一猜看,此时诗人在想些什么?投影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资料,紧扣“只有”,引导学生理解:从表面上,诗人找到了朋友,显得轻松自在,其实作者的内心却十分孤独,因为他只能在大自然中找到“知已”,求得心灵的安慰。 5. 品读。此时,你就是诗人李白,你来吟一下这首诗吧,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应有的语气。【设计意图】 这两句是诗旨所在,学生理解有难度。先让学生质疑,再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介绍写作背景、推敲语言内涵、把自己当作诗人等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感受到诗人当时复杂的心绪,体味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纵情山水的无奈。(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 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着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全诗。 2. 背诵全诗。【设计意图】 在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后,有感情地朗读无疑是升华感情、加深体会的有效方法。二、学习望洞庭(一)导入揭题,简介背景。 1. 板书:望洞庭,刘禹锡。 2. 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和刘禹锡。 3. 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 能用一些词语形容看到的景物吗?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学生读。) 5. 过渡:是啊,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看到洞庭湖的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望洞庭这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设计意图】 交流资料、观看画面、提供词语,其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阅读兴趣,为理解诗句、丰富想象、创意表达埋下伏笔。(二)初读感知,扫清障碍。 1. 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 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 ng)、潭( t n)、螺( lu )、磨(m )。 3. 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词,来说一说。【设计意图】 经过反复朗读,伴之于自学检查,使初读目标得以真正落实,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 、找出诗中表示景物的词语:湖光 秋月 潭面君山 玉盘 青螺 2. 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诗句,用上课始老师提供的词语,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朦胧迷人的湖光柔美似水的秋月波光粼粼的潭面苍翠欲滴的山水银光闪闪的玉盘玲珑剔透的青螺 3. 再读诗句,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了怎样的美。宁静朦胧的湖光、柔美隐约的秋月: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如仙境般和谐、美妙。(结合理解“两相和”。)波光粼粼的潭面:洞庭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出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之美。(结合理解“镜未磨”。)银光闪闪的玉盘、 玲珑剔透的青螺: 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说成是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向往之。 4. 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洞庭秋月图?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情境练说:(1)秋天的一个夜晚,我们登上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朦胧胧中,那君山就像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能欣赏到这一人间仙境,真是不枉此行啊!(2)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5. 媒体渲染,感受意境。多媒体播放秋月朗照下的洞庭湖,让学生感受诗句所描绘的美妙意境。提问: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诗人的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词语表达出来的? 6. 吟读背诵。你能通过读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多媒体先是逐一播放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出现一个画面,学生就朗读相关的诗句;接着,配上音乐连续播放,学生入情入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吟咏诗句;最后,背诵整首诗。【设计意图】 阅读感知事物联想情境练说情感朗读,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再加上多媒体运用、展开想象、语言品味,让洞庭湖的优美意境一一在学生的脑海里浮现、定格,让诗句的内涵和精妙,一一让学生得以感悟、品味,净化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四)拓展延伸,完成作业。 1. 教师总结谈话: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登一登岳阳楼, 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2. 布置课内外作业:(1)在生字书写本上写生字。(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3)收集描写洞庭湖风土人情、名胜风光的诗词、图画等资料。【设计意图】 将课本知识有效地扩展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使学生能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文本内容的单一性,丰富知识视野,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语文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素养。课后小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授课时间:课型:讲读课总课时: 2 教学内容: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教学目标:1通过借助字典或注释认识“谙”字,并且理解谙的意思,为理解句义作铺垫。2通过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忆江南,背诵并默写这首诗。3通过学习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重点 : 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准备:课件、作者简介、古诗背景。教学过程:一、引盘活经验,丰富表象 1. 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 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或一两首歌来描绘。 2. 春天是美好的,古来今往,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 你知道什么是词吗?让学生介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4. 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 它与音乐曲谱有关, 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设计意图】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描述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回忆对春天的感受,并用词语、语句来描述,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关于春天的表象感知,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了他们对春天的兴趣,调动了他们感受春天的欲望,学生的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调起来了。二、读疏通词句,整体把握 1. 俗话说,诗画一家。请同学们听着词朗诵,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好吗?(播放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 2. 这么美的词,想读吗?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谙”的读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3.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给别人听,看谁读得最好。(找伙伴、找老师共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分配读等。) 4. 再读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词的意思,对词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画出难理解的句子。重点理解的词句有:“蓝”的古今异义;“谙”的意思;“红胜火”、“绿如蓝”的比喻写法等。【设计意图】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三、议研讨探究,解决疑难这首词的意思总体上比较容易把握,最大的疑难可能有二: 一是对“日出江花红胜火”中“江花”的理解;二是江南究竟“好”在哪里?(因为词中具体写江南好的只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可组织学生在读议中加深理解。 1. 对“江花”的理解。生:“江花”指的是江畔的红花。红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艳丽夺目。生:我觉得“江花”写的并不是花,应该是江面上的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得胜过了火焰。师:看来,你们在理解“江花”时出现了分歧,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这首词,看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江花”到底指什么?(生再次与学习伙伴研读,读后交流)生:从图画上来看,“江花”应该是江畔的花,而不是江面上的浪花。生:作者把“江花”和“火”进行比较,既然是比较,两种事物应该有可比性。江水本身是绿的,火焰是红的,它们没有可比性。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生:我有补充。江边的红花正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才会更红,因此它红得胜过了火焰。生:如果把“江花”理解为“江面上的浪花”,那么这一句词写的就是江水,而下一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写的也是江水,那不就重复了吗?师:现在,你们明白了“江花”的意思了吗?生:明白。 2. 理解江南“好”在哪里?(1)研读课文,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生 1:江南“好”在“江花”。(读“日出江花红胜火”)你看,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花,江花被朝霞映得火红火红的,胜过了燃烧的火焰。(多媒体展示这一画面,让学生尽情欣赏,诵读诗句。)生 2:江南“好”在“江水”。出示“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它的颜色像蓝草一样青绿,整个江水就像晶莹碧透的翡翠。生 3:江南“好”在“朝阳”。红花、绿水固然是美的,但如果缺少了朝阳的光辉,这景色就逊色了一半。朝阳,使江花更艳,多美啊;没有了阳光,江花也不会那么有光彩了,绿水也显不出那么碧绿澄清。生 4:正由于江南好,所以作者才发出“能不忆江南”的感叹。这是因为作者曾经生活在江南,亲身体验过江南之美,使他久久不忘江南。“能不忆江南”一句从侧面烘托出了“江南好”。(2)填充练习:出示练习题: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 。能不忆江南?请把学过的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填在横线上。【设计意图】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对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的探究,既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对江南美景认识和感知更加丰富。特别是填充练习的设计,放飞学生的想象,激活已有知识,通过自己的重新组合填补了“好”字留给读者的空白,使江南春色美景得到个性化、形象化、多样化的展现。同时,也提取和巩固了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四、品体味语言,感悟诗情 1. 推敲语句。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如:首句“江南好”。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三、四句抓住朝阳、江花、江水等景物,通过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末句,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既衬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沉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2. 展开想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词,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江南之美: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绿如蓝)。 3. 蕴情吟诵。播放古筝伴奏曲,进行配乐诵读。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诗词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悟语言的内涵和魅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因此,品味语言、欣赏语言,并在此过程中享受经典语言的内涵和魅力,促进语言积累,得到美的熏陶,乃是古诗词教学的应有之义。五、比比较异同,归纳总结 1. 比较学习。引导比较异同: 这三首诗词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学生根据上面的要求自己独立思考,做好发言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2. 引导归纳。相同点:诗人都在描写一处景物,在描绘景物的同时,都在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不同点:从诗人所在的时间、地点、观察到的景物的特点,当时的心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对诗与词的不同形式加以区别。 3. 感情朗读。体会三首诗词中诗人的不同心境,用适当的语调加以表达。【设计意图】体现教师的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通过对比,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六、拓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1. 好美的江南,好美的词啊。同学们,你们打算用什么来表达你对这首词的喜爱呢?(画、歌、写小散文、写导游词等) 2. 有感情地背诵忆江南。自学白居易忆江南的其他两首词。 3. 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设计意图】自学同题诗词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拓展,自主表达阅读感受,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差异,发展了学生个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板书设计】【设计意图】正如忆江南一词所描绘的美景一样,该板书也颇具美感。一是生动的形态美。外轮廓四个椭圆形线条流畅舒展,富有张力,加上中心的小圆,构成一朵艳丽的花瓣。其中,四个椭圆的线条为红色,小圆为金黄色,色彩鲜艳,具有视觉冲击力。二是丰富的内涵美。本板书紧扣中心词“忆”进行设计,以“忆江南”为中心,呈辅射式展开,“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忆”的原因,也是“好”的具体表现,点化了词的核心内容。而空白的两个椭圆,则留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他们选用已有的描写江南春景的名句,进行重新填补,使“江南好”的意境得以丰富和饱满。三是内容的结构美。板书以“江南好”起头,“能不忆江南”作尾,完全是整首词的形象再现,它点明了这首词的结构特点,学生看着这首词,就能很熟练地完成背诵。课后小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授课时间:课型:初读课总课时: 3 教学内容 :2 桂林山水教学目标:1通过借助注释或字典认识8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2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重点: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和桂林山水有关的文字和图片。教学过程:诵读入境,导入新课课件配乐出示: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 ”师:这是诗人”贺敬之”笔下的桂林山水,不错,祖国南方的桂林山水就是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与世 , 获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 ”的美誉,让我们走进课文,看另外一位作家对桂林山水的感受。一、走近文本,读通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不畅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一遍或多遍。读完后抄写文后的生字,简单的写两遍,记不住的写2+X遍,2、检查读顺的情况,和生字新词掌握的情况。二、品读课文,体味精彩1、体味精彩表达师:不同的人对同一景象有不同的感受,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自由读一、二两个自然段。漓江的水怎么美?板书:静清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连接的词儿,就可组成句子?例句漓江的水既清有绿还很静;漓江的水不但清而且绿还很静;漓江的水又清又绿还又静;师指点:其实这一句就是这一个小节的概括。如果把几个特点重叠起来,句子又该如何说?如: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师: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她变成感叹句,句子又该如何排列?如: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师:相对比较,感叹句更能抒发情感,书上就采用了这种句型,但是漓江的水静的怎么样,清的怎么样,绿的怎么样,我们还无法感受,继续走进课文。2、指导感情朗读:(1)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2)学生练习朗读你们觉得自己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了吗?再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教学意图:表情朗读;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使文章内在情趣和读者自身的情趣相得益彰)(3)感悟“桂林水”的与众不同师(引读)怪不得作者说,我看见过欣赏过却从来没看见过师:大海的美雄伟壮丽,西湖的美宁静柔和,而漓江水的美是静的,清得,绿的3、背诵全段课文。( 老师先背诵,让学生把自己背错的内容记下来)师:我们可以把这些词写在纸上以便提示自己,这也是背诵的一种方法,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经过大家的提醒,如果再让我背,我想一定能背得更好了, 不过,我最大的愿望是同学们能超过老师,有这个信心吗? (学生背诵)(教学意图:潜移默化中引领了背诵方法,使背诵指导有的放矢,背诵的效果明显可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板书设计:桂林山水漓澜瑕峦筏一段:( 1)二段( 2、3)三段( 4)课后小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授课时间:课型:讲读课总课时: 4 教学目标:1、品读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用课文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赞美桂林的其他美丽的景象。3、拓展积累课外自然风光图片的词句说明。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3、4 自然段,学习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学习言语引入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如何使言语表达更流畅的悬念,王澈同学敢于向书本的言语挑战,认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搬到漓江的水“静”的内容后面,语言才连贯,是不是呢?咱们读一读,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姜波同学认为:这样一改,意思到连贯了,但是不如书中的原句有情趣,不如书上的句子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高鹏飞同学则结合他们两人的意见,对课文作了这样的变动:我们来读读感受感受。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水中的鱼儿在欢快的游泳,才让你感觉到你置身水边,真令人心旷神怡;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巨大的宝石,熠熠闪光好一幅清幽恬静的画面。这三位同学的创造性读书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咱们学语文,就是学他人的语言,形成自己的言语。(设计意图:语文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言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语文课的根本宗旨是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的发展。利用学生中出现的对课文原有言语的评价这一契机,组织欣赏学生自己创造的言语,可有助于提高言语感受能力)二、 “山”之语句品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描述“桂林之山”的这部分言语。出示:选择学习(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细细品味哪些语言写得特别有魅力; 。(教学意图: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选择哪种学习内容,均围绕语文的学习目标学习言语来进行。)2、反馈学习情况。(1)哪些言语写的特别有味道呢?在学生的品味词语中教师版图。出示:桂林的山真险啊,一座座把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2) 学生展示朗读情况时结合具体的指导。朗读的形式可以是想象情景读、找个对手比赛读、配上音乐美美的读、无论是何种形式强调的是读书的质量有没有提高。3、学生背诵课文的“山”之内容。(教学意图:一个优美生动的排比句,通过一次又一次饶有趣味的品读,让学生品出味儿来,读出情来,并熟读成诵。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三、引读最后文本师:从课文的言语中我们感受到桂林的水以他的“静”、 “清” 、 “绿”闻名于世。“桂林的“山”又以他“奇”、 “秀” 、 “险”闻名遐迩。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独, “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情谊绵绵。正如课文最后一段所说的(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四、言语溢出心田1、再读教学伊始之诗师: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另多少文人,心驰神往。怪不得伟大的诗人贺敬之看到这奇妙的景象由衷的发出感叹: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 ”2、再现老师诗意创作师:最近,我也去了趟桂林,我记下了这样的话语(音乐响起时展示图文并茂的桂林山水图)画 1一水遥伸万山间;画 2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zan) ;画 3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画 4无数青山浮水出;画 5山在虚无飘渺间;画 6青山耸翠白云飞;画 7神秘风彩诱人醉;画 8兴坪晚霞瑰丽景;画 8浓淡相间景有致画 9 江峰回转玉水带,悠悠闲处有奇峰画 10青峰倒影山浮水,漓江渔火唱晚归。3、学生写话。师:你们想到桂林看一看迷人的山水吗?(放一小段录象)用你们的笔抒你们的情。可以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也可以像贺敬之一样写一首小诗,当然也可以和老师一样写一句诗。4、学生展示言语内容)(教学意图:一个个典型的画面,融言语的意义蕴涵、形象内涵,情感内涵于一体,是教师在言语作用下调用自己库存的表象进行心灵重构的结果。除了能把学生带进一个美好的山水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言语的丰富性,体会同一种景象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学生在吸收课文语言、贺敬之语言、教师的语言的基础上不断的生成新的言语。)五、延伸课外学习收集有关祖国自然风光的图片,给图片写几句说明,参加班里举办的图片展览。课后小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授课时间:课型:初读课总课时: 5 教学内容: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了解游览顺序,品味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爱大自然的情感。按一定顺序记述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3. 培养搜集资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教学重点: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本、图像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学生准备:上网搜索金华双龙洞的文本和图片资料,搜集其他自然风光旅游景点的文本与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你们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吗?那可是一个著名的大溶洞。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金华的双龙洞,喜欢吗?(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2. 读题,说一说,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3. 教师范读或放朗读录音。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华双龙洞的画面,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印象和感受。设计意图通过语言引导和多媒体的展示激励,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走进金华的双龙洞,又调动了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二、初读课文,了解游览顺序自读课文,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顺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么写的、都写了什么,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用横线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检查与汇报:指名学生读课文,着重检查学生生字字音是否读准,语句是否读通顺,学生评读;结合教学生字字音,着重引导学生读准“浙、呈、臀、稍、转”等字的音;指名汇报;说一说课文都写了什么,游了哪些地方,怎样的景致,当时的心情怎样,按什么顺序游览的。师生共同讨论。(如果学生忽视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到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一幅简笔画的示意图:指导学生根据简笔画和课文内容,按游览的顺序理清文章记录游览的顺序,也就是文章的脉络。按游览顺序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路上见闻外洞通过孔隙内洞”四个部分,分别指名轮读各段,注意正音,同时对一些难解词语进行释义,如“盆栽、突兀、森郁、蜿蜒、石钟乳”等词语。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时,引出表现文章的主线板书,并借助这一主线,为下面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归纳中心提供依据,使初读训练机理清晰环环相扣,提高读书效率。三、游览起程,路上的景色真“秀”1. 教师引导学生读中感受: 4 月 14 日我们与叶圣陶先生起程喽,一起去金华的双龙洞,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大家评议,然后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2. 放映课件,辅助感受。配音:起程喽,过了罗甸,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一丛一簇的大油桐花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教师:真是美的“秀”!尤其是那映山红!作者把“映山红”与“杜鹃”比较,在一个句子中使用同义词有什么特殊意义呢?引导学生感悟到:在一个句子中使用同义词能使语言不重复;其次,这与写景有着密切的关联。 “映山红”这一名字的由来是: 这种植物的花多为红色, 春季在山野开花, 远远看去,漫山遍野一片粉红,因而人们给它起了个十分形象的名字映山红。映山红当然要开得漫山遍野,所以叶圣陶爷爷在前半句中写到“山上开满了映山红”。而“杜鹃”是学名,不含有环境色彩。如果把盆栽的“杜鹃”说成“映山红” ,就会使名字与景色不对应了;如果把山野里的“映山红”说成“杜鹃” ,就不能启发读者去想象那漫山遍野的一片粉红色了。大家看叶圣陶爷爷遣词造句的功力真高,景秀文更美!。金华罗甸外洞内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 山中有花有水,山清水秀。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这溪流又是怎样的秀美。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品位“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溪流为什么时而宽时而窄?(石阶沟渠宽时溪流自然就宽,石阶沟渠窄时溪流就变窄;开阔平坦的地方溪流就宽,石阶狭小的沟渠处溪流就窄。)溪流为什么时而缓时而急?(河道宽时溪流就缓,河道窄时溪流就急;河道坡度小时溪流就缓,坡度大时溪流就急。 )溪流为什么要时时变化着调子呢?(溪流急时声音就大,溪流缓时声音就小,并发出不同的声响。)作者不直接写山势,而时通过水流的宽窄、急缓、声响来暗示山势的变化多端,以水写山。4. 从“一路迎着溪流”到“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你想到什么?作者是在寻找溪流的源头,溪流是作者游览的向导。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启发和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现象,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精妙,培养咬文嚼字的本领,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金华的双龙洞簇、臀、擦、蜿游双龙洞( 1)沿途( 2、3)外洞( 4)空隙( 5)内洞( 6、7)出洞( 8)课后小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授课时间:课型:讲读课总课时: 6 教学内容: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课文, 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通过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优势,学习这种写做方法,学写一段话。3了解按照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积累语言。教学重点: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学写一段话教学难点: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学写一段话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四、抬头观望,双龙洞的气势真“雄”沿途秀美的景色没看够,入山五公里的路就到了双龙洞洞口,这洞口和外洞是怎样的呢?指名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抬头望”,山高洞阔。具体说说“突兀” “森郁”的意思。在山势高耸、树林茂盛繁密的气势中,洞口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洞口: “高” “宽” “大” 。高山密林,使感觉到双龙洞天然而,成鬼斧神工的神秘感。“走进去”的外洞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石顶石墙石地,仿佛到了一个大会堂。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用大会堂来形容外洞的大,并通过“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会”不会拥挤来具体说明。教学时还可以再进一步换算理解:我们教室能容纳50 人上课学习,一千人的大会堂相当于20 个教室,使学生更具体想象外洞的“大”。4. 洞宽、大、高,给你什么感觉?气势雄壮,鬼斧神工!5. 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溪流的“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你又想到什么?溪流把作者引到了双龙洞口,说明作者写作线路除了以自己游览的具体行程为线索,还以溪流流经线路为线索进行记叙描述的,这一明一暗的写作线路给我们明晰的自然条理感。设计意图在审美化阅读教学中,要对构成课文形式美的因素加以鉴赏、品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3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一个心物交感、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达到与作者感情上的共鸣。上面所设计的品词析句、揣摩赏析文字语言描写,正是让学生与作者一同感受双龙洞的雄壮美感,产生共鸣。五、寻源而进,体会孔隙小得“险”作者一路依着溪流上山, 到看见洞口的溪流, 他要找这“泉水的来路”,会怎样找呢?大家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说到“孔隙”大家都会想到很小的窟窿眼或很细小的缝儿。那作者乘船进去的孔隙有多小呢?先强调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再说明小船小到“只能容两个人并排仰卧,再没法容第三个人”的境地。让两个学生并排站到讲台上,用一个较硬的绳子套把两人肩膀套一下,看一看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四下语文教案一单元 .pdf)为本站会员(C****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