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 1蒹葭.ppt
,蒹 葭,诗经本名诗,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一、背景材料,(一)诗经的编定,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创作 产生的地域范围广 作家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夏商 周 秦汉隋唐,(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诗经地图,返回,齐,山东,卫,郑,陈,桧,1、献诗 2、采诗 3、删诗,(二)诗经“六义”,风:即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有15国风,160篇。 雅:“王畿”之乐,分为大雅、小雅,105篇。 颂: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40篇。 赋:铺陈直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三)诗经的句式和章法,句式:以四言为主,二二节拍 章法:重章叠句,二、文本内涵解析,(一)关于主题,中心意象伊人,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也就是说,用伊人来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治国有希望。”,二是“求贤”或“招隐”说。 “伊人”即“贤才”或“隐士”。 “贤人隐居水滨,慕而思见之。” 姚际恒诗经通论 “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方玉润诗经原始,三是“爱情”说。如有人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有翻译家就将这首诗翻译成 “a love song”,伊人是 “the lover”。,总结:多义,怀人诗,“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觉得它百读不厌。” 闻一多,(二)文本细读,时间的延伸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同时也暗示、象征了诗人的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从而将情与景很好地结合起来了。,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一天从早到晚的变化,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空间的转移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努力追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可望不可即,“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终不可达也。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这里的“宛”字可谓是点晴之笔,它摹写了诗人在徘徊寻觅中产生的迷离的眼神和恍惚的幻觉,活现了诗人对伊人的痴迷的心态和执著的追求。,(三)艺术特色分析,1、悦耳悠扬的音乐美 语言形式上, 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具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从听觉上强化了音乐旋律感;,2、意境朦胧的画面美 伊人朦胧、虚幻、求之而不得 蒹葭萧疏清冷、彷徨凄切 河水苍茫浩渺、飘忽不定 伊人之所在虚无缥缈,可望不可即,3、赋兴运用的韵味美 每章开头赋中见兴,以景托情,增加了诗的韵味。,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在水一方 琼瑶作词 邓丽君演唱,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足迹。 却见仿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