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风险管理报告 3.pdf

    • 资源ID:31699770       资源大小:487.16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风险管理报告 3.pdf

    风 险 管 理 文 档产品名称:产品编号: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2 页 - - - - - - - - - 风险管理计划编制人:编 制 日 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32 页 - - - - - - - - - 1、范围:产品描述:本风险管理计划主要是对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设计开发、 产品实现、 最终停用和处置阶段)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2、职责与权限的分配2.1 总经理为风险管理提供适当的资源,对风险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保证给风险管理、实施和评定工作分配的人员是经过培训合格的,保证风险管理工作执行者具有相适应的知识和经验。2.2 技术部负责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活动,形成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综合剩余风险分析评价的有关记录,并编制风险管理报告。2.3 质量部、销售部、生产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从产品实现的角度分析所有已知的和可预见的危害以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收集并及时反馈给技术部进行风险评价,必要时进行新一轮风险管理活动。2.4 技术部和评审组成员定期对风险管理活动的结果进行评审,并对其正确性和有效性负责。2.5 办公室负责对所有风险管理文档的整理工作。3、风险分析3.1 参加风险分析的部门包括生产部、质量部、技术部、销售部等,技术部主要分析设计开发阶段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生产部主要分析产品生产阶段的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和销售部主要分析产品生产后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技术部负责收集各部门分析的结果并按照16 号令的要求和 YY/T0316 :2008 附录 E.1 的资料对所有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进行分类,组织各部门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分析与实施并编制成相应的表格。3.2 风险分析内容包括:1)可能的危害及危害事件序列2)危害发生及其引起损害的概率3)损害的严重度3.3 在产品设计开发初始阶段由于对产品设计细节了解较少,采用PHA (初步危害分析)技术对产品进行危害、危害处境及可能导致的损害进行分析。3.4 在设计开发成熟阶段采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 )及失效模式、效应和危害分析(FMECA )对产品进行危害、危害处境及可能导致的损害进行分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32 页 - - - - - - - - - 3.5 在试生产或生产阶段采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进行风险管理的优化。3.6 质量部、生产部负责配合技术部对产品所有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进行分析,预期1 个月,保存好相关记录。4、风险评价4.1 生产部、质量部、 、销售部负责配合技术部对经风险分析判断出的危害进行发生概率与损害严重度的分析,最后根据本计划确定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判断风险的可接受性,预期2 个月,保存好评价记录。4.2 以下是为本次风险管理确定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其中损害的严重度采用定性分析,损害发生的概率采用半定量分析,风险可接受性准则以4*6 三分区矩阵图表示。4.2.1 损害的严重度水平等级名称代号系统风险定义轻 度S1 轻度伤害或无伤中 度S2 中等伤害致 命S3 一人死亡或重伤灾难性S4 多人死亡或重伤4.2.2 损害发生的概率等级等级名称代号频次(每年)极 少P1 1 4.2.3 风险评价准则概率严重程度4 3 2 1 灾难性致命中度轻度经常6 U U U R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32 页 - - - - - - - - - 有时5 U U R R 偶然4 U R R R 很少3 R R R A 非常少2 R R A A 极少1 A A A A 说明:A:可接受的风险; R:合理可行降低 (ALARP) 的风险; U:不经过风险收益分析即判定为不可接受的风险4.3 在经过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过程判断出的产品所有的风险均应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降至可接受区,当风险被判断为不可接受时,应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对风险进行风险/受益分析,如果受益大于风险,则该风险还是可接受的,如果风险大于受益则设计应放弃。4.4 对损害概率不能加以估计的危害处境,应编写一个危害的可能后果清单以用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各部门应配合技术部采取合理可行降低法将风险降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对于无法降低的风险进行风险 /受益分析,如果受益大于风险,则该危害可接受,如果风险大于受益,则风险不可接受。4.5 在可接受区,风险是很低的,但是还应主动采取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4.6 受益必须大于风险才能判断为可接受。5、风险控制5.1 对于经判断为可接受的风险还应当采取可行的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5.2 对于经判断为不可接受的风险,各部门应配合技术部在设计开发阶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控制方案分析,识别一个或多个风险控制措施,以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1)用设计方法取得固有安全性-消除特定的危害;-降低损害的发生概率;-降低损害的严重度。2)在产品本身或在制造过程中的防护措施。3)安全信息-在产品随附文件中给出警告、使用说明;-限制医疗器械的使用或限制使用环境;-对操作者进行培训。5.3 在产品试生产或生产阶段,对产品制造过程进行控制,如运用 HACCP 技术。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5.4 如果经方案分析确定所需的风险降低是不可行的,则各部门应收集相关资料对剩余风险进行风险/受益分析,若经评审所收集的资料和文献不支持受益大于风险,则设计应放弃。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32 页 - - - - - - - - - 5.5 各部门应确保经判定的危害处境产生的一个或多个风险得到了考虑,保证风险控制的完整性。5.6 在风险控制方案实施中或实施后,应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以确定控制措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对任何剩余风险都应采取本计划中第4 条的风险可接受准则进行评价,对判断为不可接受的应采取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果控制措施不可行,则应收集和评审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对剩余风险进行风险/受益分析,若受益大于风险,则剩余风险依然是可接收到,如果风险大于受益,则为不可接受。对于判断为可接受的剩余风险, 、销售部应配合技术部决定那些剩余风险应予以公开,依据YY/T0316 :2008 附件 J 的指南公开哪些剩余风险。同时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是否会引起的一个或多个新的风险或对采取措施之前评价的风险是否有影响进行分析,必要时进行再次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所采取活动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并保持,此过程预期30 个月。6、风险管理活动的验证要求6.1 风险管理计划是否已适当实施的验证评审组成员负责对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验证,以查看风险管理文档的方式查看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记录,确保风险管理计划策划的风险管理活动已得到适当的实施。6.2 风险管理活动效果的验证评审组可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对风险管理实施效果进行验证以确保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效性。7、风险管理活动评审的要求7.1 评审组成员及其职责如下:评审人员部 门职 务谢宝同总经理评审组组长管理者代表组 员技术部组 员生产部组 员质量部组 员销售部组 员7.2 评审组成员应对评审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负责。7.3 各部门应配合评审组成员利用质量信息反馈控制程序及忠告性通知和事故报告程序对与产品安全性有关的信息进行评审,为综合剩余风险的评价提供依据。7.4 依据以下和安全性有关的信息在产品的设计开发、试制及产品生产与售后阶段进行评审: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32 页 - - - - - - - - - 1)是否有事先未知的危害出现;2)是否有某项危害造成的已被估计的风险(一个或多个)不再是可接受的;3)是否初始评定的其它方面已经失效;4)产品综合剩余风险是否已降低至可接受水平或经过风险/受益分析判断为可接受。7.5 应对产品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获取方式进行评审保持评审记录以证实风险管理计划的每个要素在产品特定的生命周期阶段已被适当的实施。8、综合剩余风险分析8.1 在所有风险控制措施已经实施并验证后,各部门应考虑是否所有由该产品造成的综合剩余风险依据本计划中第4 条的准则判断是可接受的,如果判断为不可接受,则各部门应收集和评审有关资料和文献,以便决定预期用途的医疗受益是否超过综合剩余风险,如果上述证据支持医疗受益超过综合剩余风险的结论,则综合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否则综合剩余风险任然是不可接受的。8.2 各部门可以参考一下的一些方法评价综合剩余风险1)事件树分析法:对单个风险进行共同研究,以便确定综合剩余风险是否可以接受;2)故障树分析:同一种损害可能是由不同概率的危害处境造成的,该方法可以导出损害的结合概率;3)对单个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综合评审:对单个风险是适宜的风险控制措施可能产生相互矛盾的要求;4)警告的评审:单个警告可能提供风险降低,但过多的警告可能降低警告的效果;5)评审操作说明书:对产品全部操作说明书的评审可能检出信息是不一致的,或者难以遵守的;6)比较风险:将整理过的单个剩余风险和类似现有的产品考虑不同使用情形下的风险进行逐个比较,尤其是最新的不良事件。8.3 各部门应决定哪些综合剩余风险应依据YY/T0316 : 2008 附录 J 予以公布, 应保持综合剩余风险的评价结果记录,此过程预期3 个月。9、风险管理报告在产品商业销售前,各部门应配合技术部完成对风险管理过程的评审,评审要求见本计划第7 条,评审的结果最终以风险管理报告的方式给出,此项评审活动预期1 个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32 页 - - - - - - - - - 风险分析记录1、产品描述2、概 述本次风险分析就是对该产品从生物危害、化学危害、信息危害、使用危害、功能失效和部件老化等方面进行的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的一种初始危害分析,另外运用风险分析工具:FMEA 、FMECA和 HACCP 对一次性使用自毁式安全注射器在生产阶段进行了分析包括危害分析和风险控制方案分析,具体内容见下文。3、风险分析人员按照风险管理计划的安排,此次风险分析的部门包括生产部、质量部、技术部、销售部等,技术部主要分析设计开发阶段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生产部主要分析产品生产阶段的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和销售部主要分析产品生产后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技术部负责收集各部门分析的结果并按照16 号令的要求和YY/T0316 : 2008 附录 E.1 的资料对所有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进行分类,组织个部门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分析与实施并编制成相应的表格。4、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特征的判断风险分析人员按照计划的要求和标准YY/T0316 :2008 附录 C 的资料,根据各自有关的专业和经验对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进行了判断,同时对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进行了分析,记录如下表:表 1 问 题 内 容特 征 判 定可能的危害C.2.1 医疗器械的预期用途是什么和怎样使用医疗器械?提供给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用于注射、油液,具体使用步骤见产品使用说明书。无C.2.2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植入?否无C.2.3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是需要预期给患者注射。生物危害 / 化学危害产品受污染C.2.4 在医疗器械中利用何种材料或组分,或与医疗器械共同使用或与其接触?采用医用级 PP370Y 粒料、合成胶活塞和奥氏体针管与药液一起使用。生物危害 / 化学危害各原材料受污染C.2.5 是否有能量给予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否无C.2.6 是否有物质提供给患者或从患者身上提取?产品本身没有物质提供给患者生物危害 / 化学危害产品内可能有环氧乙烷残留或热源C.2.7 医疗器械是否处理生物材料用于随后的再次使用、输液 / 血或移植?否无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32 页 - - - - - - - - - C.2.8 医疗器械是否以无菌形式提供或预期由使用者灭菌,或用其他微生物学控制灭菌?组织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法灭菌,经解析合格后入库,以无菌形式提供给使用者生物危害 / 化学危害灭菌、解析不彻底C.2.9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由用户进行常规清洁和消毒?否无C.2.10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改善患者的环境?否无C.2.11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其它医疗器械、医药或其它医疗技术联合使用?是与药液一起使用生物危害与药物的相容性C.2.12 是否有不希望的能量或物质输出?是如环氧乙烷、还原性物质等环境危害 / 化学危害制造环境控制不恰当C.2.13 医疗器械是否对环境影响敏感?否无C.2.14 医疗器械是否影响环境?是废弃物处理不当可能影响环境信息危害对后期处理标识不当C.2.15 医疗器械是否有基本的消耗品或附件?是基本的消耗品包括PP料、不锈钢针管、合成橡胶等,这些物质均应符合医用要求级相应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生物危害 / 化学危害原材料可能存在细菌、还原物或热源等C.2.16 医疗器械是否有储存寿命期限?有产品使用说明书上标识产品有效期3年,信息危害标识不当C.2.17 是否有延时和长期使用效应?否无C.2.18 医疗器械承受何种机械力?该产品承受的是操作者施加的推力,受操作者控制使用危害操作不当C.2.19 什么决定医疗器械的寿命?吸塑包装材料和合成橡胶的老化决定产品的寿命环境危害不适当的储存条件C2.2.20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一次性使用?是产品第一次使用后会自动自毁信息危害标识不清晰易懂C2.21 医疗器械是否需要安全的推出运行或处置?是使用后应利用适当的方法对废弃物进行处置无C2.22 医疗器械的安装和使用是否要求专门的培训或专门的技能?是操作者应当熟悉并经过肌肉注射培训无C2.23 如何提供安全使用信息?产品说明书上有详细说明安全使用信息信息危害C2.24 是否需要建立或引入新的制造过程?否无C2.25 医疗器械的成功使用,是否关键取决于人为因素,例如用户界面?是信息危害C2.25.1 用户界面设计特性是否可能促成使用错误?是操作者可能忽视警戒线标识C2.25.2 医疗器械是否在因分散注意力而导致使用错误的环境中使用?否无C2.25.3 医疗器械是否有连接部分或附件?否无C2.25.4 医疗器械是否有控制接口?是有图示和文字提示的“警戒线”使用危害产品非预期自毁C2.25.5 医疗器械是否显示信息?是有文字以及刻度和警戒线显示信息危害信息不精确清晰C2.25.6 医疗器械是否由菜单控制?是使用说明书上有操作步骤说明信息危害信息提供不符合要求C2.25.7 医疗器械是否由具有特殊需要的人使用?否由医务人员给需要注射的患者注射无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32 页 - - - - - - - - - C2.26 医疗器械可能以什么方式被故意地误用?可能会被用作毒品注射等使用危害产品非预期使用C2.27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为移动式或便携式?便携式无C2.28 医疗器械的使用是否依赖于基本性能?是使用危害C2.29 医疗器械是否通过第三方权威部门检测?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山东检测中心全性能检测合格无C2.30 医疗器械是否有明确的标识或信息显示在何种状态下禁止使用?是产品说明说上有明确的文字和图示说明功能失效自动回收装置失效引起产品无法预期使用5、危害的判定风险分析人员依据表1 中的提示,正常和故障状态下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参考YY/T0316 :2008 附录 E.1 危害示例进行了分类,同时对可能发生的损害和初步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记录如下表:表 2 危害类型编号可预见的事件及事件序列危害的处境可发生的损害初步控制措施生物危害、化学危害或部分部件老化引起的危害H1 组成产品的各原材料有毒性(如: PP料、合成胶、针管、粘合剂、润滑剂等)或环氧乙烷解析不彻底患者接触到还原性物质、环氧乙烷残留量超标的的产品患者机体发热、局部组织坏死,严重时导致死亡严格执行采购控制程序和 灭菌控 制程序 及 YZB/国0195:2007 H2产品内有细菌污染,如产品灭菌不彻底、吸塑包装材料和过程不符合要求等患者接触到细菌污染的产品患者感染,严重是时导致死亡对灭菌、吸塑过程和关键原材料严格按程序文件要求控制H3产品有热源,如生产过程中初始污染菌超标或原材料热源超标患者接触到有热源的产品患者热源反应,严重时死亡定期对洁净车间进行熏蒸,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检验H4合成胶活塞、吸塑包装材料老化等致使产品染菌和引起毒性患者接触到有毒性或细菌污染的产品患者感染,严重时导致死亡严格执行采购控制程序、在说明书上明示产品使用期限H5产品与药物不相容患者接触到失效或有毒性的药物无法预期康复,严重时导致死亡收集类似产品的有关临床资料,控制生产过程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32 页 - - - - - - - - - 环境危害H6 1、洁净区尘埃粒子超标、温度、湿度不符合要求等2、仓库环境不符合要求等患者接触到非安全产品患者人体发热、 感染,严重时导致死亡严格执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和产品防护控制程序信息危害H7 产品上标识不明确、不清晰或刻度不准确患者无法精确用药患者可能无法预期康复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操作保证印刷质量H8 包装上防护措施标识不明确不清晰患者使用到非安全状态下的产品患者人体发热,严重时死亡严格执行 疗器械说明书、 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H9 说明书上注意事项、操作步骤描述繁琐或不清晰易懂或信息不全操作者无法正确使用产品产品非预期自毁,操作者无法使用使用危害和功能失效H10 1、没有注意说明书上注意事项及图示而使产品不能预期使用(正常状态)2、某些部件缩水程度不同、组装不到位或者漏检3、产品基本性能如滑动性、密合性、 针尖锋利度等不符合标准要求产品无法预期使用和可能使患者接触到有缺陷的产品浪费药液或产品和注射时给患者带来疼痛严格执行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和相应的检验规程和工艺流程,对生产设备进行严格的安装、运行和性能验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32 页 - - - - - - - - - 风险评价记录1、产品描述一2、概 述按照风险管理过程,对经风险分析确定的危害和危害处境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引起的损害概率与损害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并赋值,此过程称为风险估计。风险评价过程就是对经估计的风险与风险管理计划中给定的风险可接受准则进行比较,以决定该风险的可接受性。3、步 骤3.1 损害发生概率的分析按照 YY/T0316 2008 附录 D.3.2 对上一步分析得到的每一项危害处境引起的损害发生概率进行估计,然后依据风险管理计划第4 条 4.2.2 的损害发生概率等级的准则,对估计的每一项损害概率划分等级,具体记录如下表:编号可预见的事件及事件序列可能引起损害发生的概率等级H1 组成产品的各原材料有毒性(如:PP料、合成胶、针管、粘合剂、润滑剂等)或环氧乙烷解析不彻底。P4 H2 产品内有细菌污染,如产品灭菌不彻底、吸塑包装材料和过程不符合要求等。P5 H3 产品有热源,如生产过程中初始污染菌超标或原材料热源超标。P4 H4 合成胶活塞、吸塑包装材料老化等致使产品染菌和引起毒性。P2 H5 产品与药物不相容。P1 H6 1、洁净区尘埃粒子超标、温度、湿度不符合要求等。P3 2、仓库环境不符合要求等。P3 H7 产品上标识不明确、不清晰或刻度不准确。P4 H8 包装上防护措施标识不明确不清晰。P3 H9 说明书上注意事项、操作步骤描述繁琐或不清晰易懂或信息不全。P3 H10 1、没有注意说明书上注意事项及图示而使产品不能预期使用。(正常状态)P4 2、某些部件缩水程度不同、组装不到位或者漏检。P3 3、产品基本性能如滑动性、密合性、针尖锋利度等不符合标准要求。P2 3.2 损害发生严重度的分析收集类似产品有关的临床资料和最新不良时间报告等信息,按照 YY/T0316 2008 标准附录D 和风险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2 页,共 32 页 - - - - - - - - - 管理计划中规定的损害严重度准则对每一项危害处境可能引起的损害严重度进行等级划分,具体记录如下表:编号可预见的事件及事件序列可能引起损害发生的严重度等 级H1 组成产品的各原材料有毒性(如:PP料、合成胶、针管、粘合剂、润滑剂等)或环氧乙烷解析不彻底S4 H2 产品内细菌污染,如产品灭菌不彻底、吸塑包装材料和过程不符合要求等S3 H3 产品有热源,如生产过程中初始污染菌超标或原材料热源超标S3 H4 合成胶活塞、吸塑包装材料老化等致使产品染菌和引起毒性S3 H5 产品与药物不相容S3 H6 1、洁净区尘埃粒子超标、温度、湿度不符合要求等S2 2、仓库环境不符合要求等S2 H7 产品上标识不明确、不清晰或刻度不准确S1 H8 包装上防护措施标识不明确不清晰S1 H9 说明书上注意事项、操作步骤描述繁琐或不清晰易懂或信息不全S1H10 1、没有注意说明书上注意事项及图示而使产品不能预期使用(正常状态)S1 2、某些部件缩水程度不同、组装不到位或者漏检S1 3、产品基本性能如滑动性、密合性、针尖锋利度等不符合标准要求S1 3.3 风险可接受性判断按照风险管理计划确定的风险可接受性准则,对估计的每一个风险进行可接受性判断,记录如下:风险评价记录表概 率严 重 程 度S4 S3 S2 S1 灾难性致命中度轻度经常P6 U U U R 有时P5 U U(H2) R R 偶然P4 U(H1) R(H3) R R(H7、H10.1) 很少P3 R R R(H6) A(H8 、 H9、 H10.2) 非常少P2 R R(H4) A A(H10.3) 极少P1 A A(H5) A A 说明:A:可接受的风险;R:合理可行降低(ALARP) 的风险;U:不经过风险收益分析即判定为不可接受的风险。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3 页,共 32 页 - - - - - - - - - 风险控制记录1、产品描述2、概 述风险控制是对经过风险评价判断为不可接受的采取措施以降至可为接受风险的过程。3、步 骤3.1 风险控制方案分析按照风险管理计划的的要求从以下三方面识别风险控制措施:1)用设计方法取得固有安全性;2)在医疗器械本身或在制造过程中的防护措施;3)安全信息。3.2 经分析,对上一步判断的不可接受风险和合理可降低风险采取的初步风险控制措施和验证记录如下记录如下:编号可预见的事件及事件序列初步风险控制措施H1 组成产品的各原材料有毒性(如:PP料、合成胶、针管、粘合剂、润滑剂等)或环氧乙烷解析不彻底严格执行采购控制程序和灭菌控制程序及 YZB/国0195:2007H2 产品内细菌污染, 如产品灭菌不彻底、 吸塑包装材料和过程不符合要求等对灭菌、吸塑过程和关键原材料严格按程序文件要求控制H3 产品有热源,如生产过程中初始污染菌超标或原材料热源超标定期对洁净车间进行熏蒸,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检验H4 合成胶活塞、吸塑包装材料老化等致使产品染菌和引起毒性严格执行采购控制程序、在说明书上明示产品使用期限H5 产品与药物不相容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控制采购安全允许的原材料H6 1、洁净区尘埃粒子超标、温度、湿度不符合要求等严格执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和产品防护控制程序2、仓库环境不符合要求等H7 产品上标识不明确、不清晰或刻度不准确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操作保证印刷质量H8 包装上防护措施标识不明确不清晰严格执行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H9 说明书上注意事项、操作步骤描述繁琐或不清晰易懂或信息不全H10 1、 没有注意说明书上注意事项及图示而使产品不能预期使用(正常状态)严格执行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和相应的检验规程和工艺流程, 对生产设备进行严格的安装、运行和性能验证2、某些部件缩水程度不同、组装不到位或者漏检3、产品基本性能如滑动性、密合性、针尖锋利度等不符合标准要求3.3设计开发过程中,运用FMEA 、FMECA ,对于与产品安全性相关的失效模式,按风险管理流程,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以下是 FMEA 、FMECA 技术用与产品制造过程的记录:过潜在失潜在失效后果严等潜在失效的发现行设负责人措施结果风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4 页,共 32 页 - - - - - - - - - 程效模式重度级原因、机理生频率计控制及完成目标日期采取的措施严重度发生频率险标识采购组成产品的原材料有毒性患者接触到有毒性的产品导致受伤或死亡S4 重要合格供方评定不恰当或进货检验不严格P4 设计供方要求采购要求等2009.8. 按照采购控制程序对供方进行严格评审并按程序要求控制原材料的采购S4 P1 H1 注塑产品无法预期自毁与本产品注册申明的安全、自毁特性相矛盾S1 关键回缩装置、推筒、护套等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P3 设计注塑参数2009.8 按照设计的参数进行验证并最后确认,作为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S1 P3 H10.2 印刷产品标识不准确、不清晰不符合要求1、 刻度不准确无法正确用药2、 标识不清晰无法正确操作S4 S2 关键1、零位线偏低或偏高2、印刷网版上有异物或产品上有硅油3、机台运行不正常P4 P3 设计规定印刷要求及相应的检验要求2009.8 制定相应的工序检验规程并按要求检验,印刷设备按要求进行验证确认并按照维护保养计划定期维护保养S4 S2 P3 P2 H7 H8 组装产品非预期自毁或漏液无法完成注射S1 重要1、密封圈安装不合格2、自动回缩装置安装不到位、漏检P3 设计安装质量要求、组装设备自检要求2009.8 在组装设备自检程序里输入设计的安装质量要求,并对设备进行安装、运行、性能验证,并有质量部对产品进行抽查S1 P3 H10.2 单包装产品染菌患者接触到细菌污染的产品,严重时导致死亡S3 特殊吸塑包装过程不合格导致产品密封性不符合要求P5 设计吸塑包装参数以及操作工艺流程图2008.8 按照设计的参数进行验证,最后确定上下限并形成工艺流程图,严格按要求操作S3 P1 H2 灭菌灭菌不彻底患者接触到细菌污染的产品,严重时导致死亡S3 特殊加药量、时间、温度等设置不当导致灭菌不彻底P5 设计灭菌相关参数,并设计验证要求2009.8 按照设计的参数范围和临界条件进行灭菌验证,并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要求和工艺流程图,并对相关计算机软件进行验证S3 P1 H2 3.4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效果的验证对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效果验证记录如下:编号采取措施前风险评定采取措施后风险评定是否产生新的风险验证结果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5 页,共 32 页 - - - - - - - - - 概率严重度风险水平概率严重度风险水平否有效H1 P4 S4 U P1 S4 A 否有效H2 P5 S3 U P1 S3 A 否有效H3 P4 S3 R P1 S3 A 否有效H4 P2 S3 R P1 S3 A 否有效H5 P1 S3 A P1 S3 A 否有效H6 P3 S2 R P1 S2 A 否有效P3 S2 R P1 S2 A 否有效H7 P4 S1 R P3 S1 A 否有效H8 P3 S1 A P2 S1 A 否有效H9 P3 S1 A P2 S1 A 否有效H10 P4 S1 R P3 S1 A 否有效P3 S1 A P3 S1 A 否有效P2 S1 A P1 S1 A 否有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6 页,共 32 页 - - - - - - - - - 综合剩余风险评价记录1、产品描述2、概 述综合剩余风险评价是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为宗旨在所有风险控制措施已实施并验证的情况下对产品所有剩余风险可接受性的判断。3、综合剩余风险评价由上一步验证记录看,在所有风险控制措施实施之后没有带来新的风险,但是产品总的综合剩余风险可能存在如下几条:1、产品被非法使用,如被用作毒品注射,2、产品使用后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剩余风险概率无法估计,但经风险/受益分析,该产品带来的受益远远大于风险,另外,公司还是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标识其用途和用后妥善处理的信息,由此,决定该产品的综合剩余风险可接受。4、需公开的剩余风险信息生产部、质量部、 、销售部、技术部等经商讨,决定以产品说明书的形式公开如下剩余风险:1) 注:若发现注射器外套已脱落请勿使用;2) 注:使用前检查产品滑动性能时请勿将推筒推至超过警戒线;3) 注:本产品为一次性使用产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7 页,共 32 页 - - - - - - - - - 风险管理报告编制人 : 批准人 : 批准日期 :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8 页,共 32 页 - - - - - - - - - 目录第一章 综 述. 1第二章 风险管理评审输入 . 5第三章 风险管理评审 . 7第四章 风险管理评审结论 . 8附件 1 . 9附件 2 . 11 附件 3 . 12附件 4 . 15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9 页,共 32 页 - - - - - - - - - 第一章 综 述1、产品简介各原材料均按企业标准YZB/ 国 01952007 和相关标准GB 184572001 制造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 GB 15811200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YY/T 0243 2003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用活塞、YY/T 02422007 医用输液、 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等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产品和各组配件均按YY/T0287 :2003idtISO13485:2003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注、输器具)生产实施细则(2001 年修订)的规定在符合YY0033:2000 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规定的10 万级洁净区内生产。产品外形图如下: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0 页,共 32 页 - - - - - - - - - 2、风险管理计划和实施情况简述于 2007 年开始策划立项。立项的同时。我们针对该产品进行了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制定了风险管理计划。该风险管理计划确定了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对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包括试生产阶段)的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活动有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获得方法的评审要求进行了安排。公司组成了风险管理小组,确定了该项目的风险管理负责人。确保该项目的风险管理活动按照风险管理计划有效的执行。在产品的设计和项目开发阶段,风险管理小组共进行了一次风险管理评审,形成了相关的风险管理文档。3、此次风险管理评审目的本次风险管理的评审目的是通过对产品在上市前各阶段风险管理活动进行总体评价,确保风险管理计划已经圆满地完成,并且通过对该产品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以及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和对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获得方法的评审,证实对产品的风险已进行了有效管理,并且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4、风险管理评审小组成员及其职责评审人员部 门职 务总经理评审组组长管代组 员技术部组 员生产部组 员质量部组 员销售部组 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1 页,共 32 页 - - - - - - - - - 第二章 风险管理评审输入1、风险可接受准则风险管理小组对公司风险管理控制程序中制定的风险评价/ 风险可接受准则进行了评价,认为一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所依据的风险可接受准则仍保持原有的标准。1.1 损害的严重度水平等级名称代 号严重度的定性描述轻度S1 轻度伤害或无伤中度S2 中等伤害致命S3 一人死亡或重伤灾难性S4 多人死亡或重伤1.2 损害发生的概率等级等级名称代 号频次(每年)极少P1 1 1.3 风险评价准则概 率严 重 程 度4 3 2 1 灾难性致 命中 度轻 度经常6 UUUR有时5 UURR偶然4 URRR很少3 RRRA非常少2 RRAA极少1 AAAA说明:A:可接受的风险;R:合理可行降低(ALARP) 的风险;U:不经过风险收益分析即判定为不可接受的风险。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2 页,共 32 页 - - - - - - - - - 2、风险管理文档1)风险管理计划;2)安全性特征问题清单及可能危害分析表;3)初始危害判断及初始风险控制措施表;4)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以及剩余风险评价记录。3、相关文件和记录3.1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文件编号:版本号: B 3.2 产品设计开发文档(主要包括设计图纸、工艺、DFMEA 、PFMEA )3.3 相关法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3.4 相关标准:GB 9706.12007 医用电器设备第 1 部分安全通用要求YY/T 0316 2008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要求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风险管理报告 3.pdf)为本站会员(Q****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