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单元-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减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
-
资源ID:31713491
资源大小:32.0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单元-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减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
课题名称:减法的认识教学年级:一年级一、教学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5页26页,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减法。教材的编排与加法的初步认识类似,教学情境是加法的继续。一位小朋友拿走了一只纸鹤,说明从3只中去掉一只,求剩下多少,用减法算。然后还可以借助图中的信息发散学生的思维,找到还能用减法算的问题。在学生理解减法表示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最后让学生认识减号以及减法算式的读法。教材还通过小朋友放气球、圈红花的活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减法含义的理解。3。在学习15的减法计算时,教材的编写方法与15的加法的类似。通过小刺猬运苹果图,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52=?。教材根据儿童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学中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肯定学生3种(或者还有其他)不同的思考方法。当然教师也要在练习中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此课为学生后面学习10以内的减法打下基础。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前两节课中刚学习过加法的含义和15的加法计算,印象比较深刻,紧接着学习减法,就具备了比较充足的知识经验和操作体验,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减法意义。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表示合并,减法表示去掉。为了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的掌握减法含义,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如何用加法算式表示生活中实物合并到一起的过程。学生年龄小,活动、好奇、好玩,对用学具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看动画、操作学具从而获得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另外学生由于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对加法理解和计算能存在差异,有的已经能够熟练说出15以内的加法,但也有个别学生还要点数。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帮助能力强的孩子用语言介绍自己的好方法,同时更要帮助能力弱的孩子尽快掌握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三、学习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学生经历操作、表述,学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在有趣的情景中培养学生寻找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四、教学活动 (一)复习旧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你能举个例子吗?2、看图说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列式解决,并说说每个数表示的意思。3、复习数的组成。4、口算,苹果奖给谁?(找一题说说是怎样计算的。)(二)理解减法含义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名同学走了1名同学,3只纸鹤拿走了1只纸鹤。(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3)教师说明:3名同学走了1名同学,求还剩几名同学?3只纸鹤拿走了1只纸鹤,求还剩几只纸鹤?都表示从3里面去掉一个,要用减法计算。(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2、学习减法算式(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2)教师说明:从3里面去掉一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写出符号名字:减号。(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后还剩几个?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4)教师进一步说明:从3里面去掉1个,求还剩几个,就要从3里面减去1个,写出算式是31=2。 (5)读减法算式。3减1等于2。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减法算式表示? 4、巩固练习。(1)完成小丑放气球图。先引导学生说图意,在独立列出算式。(2)完成25页做一做。照样子摆一摆,再写出加法算式。你还能怎么摆?(三)探究15的加法计算方法。1、探究52=3的计算(1)电脑演示:5个苹果,刺猬驮走了2个。(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求“还剩几个苹果?怎样算?”列出算式52=3。(4)得数3是怎样算出来的?请你想一想,告诉自己的同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不同的算法,全班展示。可能出现的方法:看着画面数出还剩的苹果数,1、2、3。倒数法,也就是先有5个,拿走一个还剩4,在拿走一个还剩3。运用数的组成来数。 2和3组成5,所以52=3。2、引导鼓励学生理解用数的组成计算结果。师:刚才小朋友介绍了这么多自己计算52=3的好办法,你认为听完哪种办法让你的收获最大?不看图,你会计算5减2得几吗?请全班小朋友用5的组成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3、巩固练习,直观感受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1)“做一做”第1题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学生汇报算式;51=4 54=1(2)“做一做”第2题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41=3 43=1(3)观察上面的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四)拓展练习深化知识。1、通过弯手指的游戏,整理出5以内的减法算式。2完成27页第5题。先观察图,怎样列式计算?说说为什么用减法?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3、完成28也第7题。比比看谁算得快?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4、寻找并交流教室中、生活中加法的例子。(五)回顾整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15的减法计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在计算减法时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比较简便。可以通过让学生寻找、交流生活中减法的例子来考察学生是否理解了减法的意义。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减法算式表示? 4、巩固练习。(1)完成小丑放气球图。先引导学生说图意,在独立列出算式。(2)完成25页做一做。照样子摆一摆,再写出加法算式。你还能怎么摆?(三)探究15的加法计算方法。1、探究52=3的计算(1)电脑演示:5个苹果,刺猬驮走了2个。(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求“还剩几个苹果?怎样算?”列出算式52=3。(4)得数3是怎样算出来的?请你想一想,告诉自己的同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不同的算法,全班展示。可能出现的方法:看着画面数出还剩的苹果数,1、2、3。倒数法,也就是先有5个,拿走一个还剩4,在拿走一个还剩3。运用数的组成来数。 2和3组成5,所以52=3。2、引导鼓励学生理解用数的组成计算结果。师:刚才小朋友介绍了这么多自己计算52=3的好办法,你认为听完哪种办法让你的收获最大?不看图,你会计算5减2得几吗?请全班小朋友用5的组成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3、巩固练习,直观感受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1)“做一做”第1题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学生汇报算式;51=4 54=1(2)“做一做”第2题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41=3 43=1(3)观察上面的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四)拓展练习深化知识。1、通过弯手指的游戏,整理出5以内的减法算式。2完成27页第5题。先观察图,怎样列式计算?说说为什么用减法?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3、完成28也第7题。比比看谁算得快?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4、寻找并交流教室中、生活中加法的例子。(五)回顾整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15的减法计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在计算减法时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比较简便。可以通过让学生寻找、交流生活中减法的例子来考察学生是否理解了减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