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
-
资源ID:31713800
资源大小:37.5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
人教版课 题: 千米的认识教学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千米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10页。 2教材编写特点 千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中的一个内容,学生从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了解了相关的测量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教材在编写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情景图,将学生引入数学的生活环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乐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景,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这些长度单位,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千米作为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不可能像认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那样容易形成表象,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到室外体验一下1千米有多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千米。三、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转化。 2.培养学生观察、估算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活动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1.观察主题图,引出千米。师问:“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生:“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板书:千米)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它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以趣激学,以情导学,用生活中的情境图导入新知,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3分钟2.感受1千米的长度1.师:“1千米有多远?它与我们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课件出示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跑步的情景图,显示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2.估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一看有多长。将1千米和学生的活动经验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1千米的感受。(分小组活动)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对千米的理解,建立直观表象。25分钟3.学习千米和米之间的单位换算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说说怎么想的。2.组织反馈,交流换算思路。通过例题和变式习题的学习,加深学生认识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关系。10分钟 五、教学效果评价 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接触了千米,初步建立对1千米的直观表象。并知道了千米和米的进率,会利用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通过巩固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所以知识的理解。千米的认识二、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10页。 2教材编写特点 千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中的一个内容,学生从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了解了相关的测量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教材在编写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情景图,将学生引入数学的生活环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乐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景,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这些长度单位,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千米作为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不可能像认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那样容易形成表象,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到室外体验一下1千米有多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千米。三、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转化。 2.培养学生观察、估算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活动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1.观察主题图,引出千米。师问:“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生:“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板书:千米)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它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以趣激学,以情导学,用生活中的情境图导入新知,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3分钟2.感受1千米的长度1.师:“1千米有多远?它与我们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课件出示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跑步的情景图,显示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2.估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一看有多长。将1千米和学生的活动经验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1千米的感受。(分小组活动)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对千米的理解,建立直观表象。25分钟3.学习千米和米之间的单位换算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说说怎么想的。2.组织反馈,交流换算思路。通过例题和变式习题的学习,加深学生认识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关系。10分钟 五、教学效果评价 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接触了千米,初步建立对1千米的直观表象。并知道了千米和米的进率,会利用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通过巩固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所以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