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pdf
页1第2019 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传统书院的精神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 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 为学之方 , 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非常重视教育。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 “建国君民 , 教学为先。”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 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中国传统教育是将知识和德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近年来, 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实际上就开启了一个误区 : 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 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一般是分头进行的, 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 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 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在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德育教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 为人之道是传统书院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即使是知识传授, 也不是灌输书本、章句的知识, 而是教会人们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这就是为学之方。朱熹在大学章句序 中明确规定了教育中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 八岁到十五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这个阶段的教育注重的主要是行为规范的养成; 十五岁以后大学阶段的教育, “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 这都是围绕着为人之道展开的, 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朱熹还提出了六条读书方法, 这六条实际上也是书院的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就是为学之方,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朱熹都提到了。首先 , 中国古代书院的理念和宗旨是围绕怎样做人、成为怎样的人来展开的, 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我们经常会强调职业道德教育, 但一个人连做人的道德都没学会, 怎么可能会遵守职业道德呢?如果他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 他也会遵守职业道德, 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做人之道是根本, 只有抓住“本” , “末”才能产生 , 用王弼的话讲就是“举本统末”, “举本”才能“统末”。其次 , 书院也继承了传统的教育理念, 即“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 这两个方面的配合非常重要。一方面 ,不管你的资质、身份如何, 都是“有教无类”; 另一方面 , 又要根据不同的资质进行不同的教育,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再次 , 书院教育理念中根本的一点就是启发式教育。孔子讲 :“不愤不启 , 不悱不发。 ”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 然后才有“引而不发, 跃如也”。因此, 学子一定要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才能给予针对性的教育。传统的书院教育都是自觉自愿的, 古代常见学子背着粮食跑到深山老林来求学,主动性很强 , 做老师的就爱收这样的学生, 对这样的学生才能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有了自觉性、 主动性 , 学生才可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此外 , 书院坚持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自学为主, 相互切磋 , 教学相长 , 自由讲学。这是书院非常好的传统。书院的精神是: 注重学术研究 , 深化学理探讨。最后 , 书院还有一个传统, 就是密切的师生关系, 师生如父子 , 书院如家庭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们过去也常讲君父、臣子 , 父母官、子民 , 这都是通过父子关系构建一种亲情, 然后达到融洽的关系。是的 ,中国古代确实是家国同构, 古人常把国天下变成家天下, 然后把家天下推扩到国天下。近百年来 , 我们批判宗法血缘制度的核心也是直指家国同构, 不能否认家国同构确实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也还有其他的维度,把地方官称作“父母官”, 把官员、百姓的关系纳入“父母、子女关系”中, 就绝对的不好吗?父母对子女永远是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有这一层关系, 恐怕比雇佣关系要好很多。所以, 我们看任何问题都不能简单化。当今教育非常需要师生如父子, 书院如家庭的书院传统。传统书院里所有的老师同学同学习、同探讨、同游乐 , 现在还有多少地方能这样做呢? (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传统教育和西方的教育传统完全不一样,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 就是开启了一个误区。B.朱熹的六条读书方法, 从学习到实践都提到了,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 - - - - - - - - - 页2第C.只要一个人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 他就会遵守职业道德, 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D.已有的教育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新思维都会影响我们对传统书院的精神内涵的理解。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多个维度审视书院的传统精神, 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传统书院的师生关系。B.文章围绕着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展开, 并由此指出了中国当代教育界所存在的问题。C.文章在叙述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书院教育的精神,彰显了立足中国当代教育的立场。D.对于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 文章先交代理念和宗旨,接着逐层分析 , 最后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和谐。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学子没有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 老师启发也没有用。因此, 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B.如果当代教育能够践行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 那么每个学生的才华就可以保证得到施展。C.只有同窗、师生之间相互切磋, 从而实现了教学相长, 才能自由讲学 , 避免灌输。D.家国同构是很复杂的问题, 密切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1.D。解析: A项错在“完全不一样”, 范围扩大。原文第二段是“西方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 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 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B项错在以偏概全, “朱熹的六条读书”仅仅是为学之方, 而不是为人之道,而书院的根本精神包涵两者。C项错在说法绝对, “只要就”根据原文应改为“如果也”。2.C。文章是立足于传统教育的立场。3.B。“保证得到施展”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六段只强调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柳先生的正骨膏刘玲海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 “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 ”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 - - - - - - - - - 页3第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 “你的,良民大大的! ”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柳先生一脸淡然。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选自小说月刊2018 年第 4 期,有改动)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对日本人合作的态度。B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C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D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5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6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4(分) B(柳先生内心并没有纠结和挣扎,他医治日本人是出于医生的本职,他杀日本人是出于爱国正义。)5(分)()医术高明。他的正骨膏有神奇功效,使百姓受益、救活了颜老爷的花树。()医德高尚。面对残暴的日本人,柳先生本着“治病救人”精神施以救助。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 - - - - - - - - - 页4第()智慧勇敢。面对日本兵的枪口,柳先生“好像没看见”,足见勇敢;找到合适的时机报仇,足见其智慧。()有爱国情怀。治好了日本军官后,杀死了他,替中国人报仇,体现了柳先生的爱国心;救助象征烈士的花树。()忍辱负重。全镇人对柳先生救治日本军官的行为不理解,他不解释,找准时机再动手。(一点 2 分,答对 3 点给满分,其他答案可以酌情给分,统一标准即可。)6()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借花树的来历交待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推动情节发展: 柳先生救活花树, 颜老爷折断花树, 柳先生再救花树,情节步步推进, 前后呼应。() 凸显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救活这棵抗日烈士留下的花树既见其医术高明,又见其爱国情怀,强化了爱国的主题。(每点分,意思相近即可,共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 题。公讳步瀛,字麟洲,陈氏先世居歙,公曾祖讳时宾迁江宁,遂为江宁人。祖讳应陛。考讳士鋐。家故殖财,至公考为文学,好施予,尽亡其赀,生四子,而公为季。公长益贫,精厉为学,闳杰于文词,中乾隆二十六年恩科会试榜第一,选庶吉士。散馆,改兵部主事,再擢至武选司郎中。公在兵部,职事修办,吏不能为奸。服阕,其尚书奏请补车驾司郎中。逾二年,授河南陈州府知府,再擢至甘肃按察使,谳狱平。值平凉府盐茶厅回民为乱,党连数郡,人心皆耸。为逆者聚于通渭石峰堡,而总督李侍尧乃托以追逸贼,西往靖远,独留公扼陇上为守御。公亦愤发,不避险难,尽拘为逆者之家,又擒其分处他县为间应者。官军初战失利,公度贼乘胜必东犯陕西,以隆德、平凉当下陇之要,而守卫单弱,即拨回原兵分守,而后奏闻。其后,贼果东犯,不得过。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逾月,贼平,公虽身未履战陈,而功足以埒。上乃擢为布政使,而旋调任于安徽,赐之花翎以奖焉。乾隆五十年,江淮大饥,米升至钱五六十,暴民胁众为攘。公遍至所部,颁布上恩,督吏赈恤,防捕盗贼,全护疲困,自夏迄秋末,安徽得宁,而公劳瘁成疾。其后,擢贵州巡抚,抵治所,旧疾大作,遂薨,为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某日,年六十。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安徽布政司书吏皆江宁人,公临之有恩谊,而不以奸公法。公自奉俭陋,其在陈州,尝举家食稷。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少工文章,喜诵书,老而不倦。承学弟子多材,而秦中丞承恩与公进士同榜,又同一年为巡抚,人以为美谈。( 节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公奏之达 / 上以为知兵命 / 大臣督军至 / 且诏事与陈某议之/ 公迎说形势事理/ 无不究 / 又筹粮馈入险岨/ 皆给。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 - - - - - - - - - 页5第B.公奏之达 / 上以为知兵 / 命大臣督军至 / 且诏事与陈某议之/ 公迎说形势 /事理无不究 / 又筹粮馈 / 入险岨皆给。C.公奏之达上 /以为知兵命 / 大臣督军至 / 且诏事与陈某议之/ 公迎说形势 /事理无不究 / 又筹粮馈入险岨/ 皆给。D.公奏之达上 /以为知兵 / 命大臣督军至 / 且诏事与陈某议之/ 公迎说形势事理/ 无不究 / 又筹粮馈 / 入险岨皆给。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讳,中国古代讲求“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即避讳名字,指对君主、尊长避开不直称。文中是作者指称死后的尊长陈步瀛,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B.庶吉士,亦称庶常。明、清翰林院短期职位。在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等,是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C.恩科,始于宋代,明、清亦用此制。清代在于正常科举外,逢皇帝即位或朝廷庆典,特地开科考试,也称“恩科”。陈步瀛是乾隆年间恩科会试的鼎元。D.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古代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时间越长越表明守丧当事人对已故人的崇敬,和不忍对方离去的心情,三年为最长服丧期。9.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陈步瀛不善经营。陈家以前是经商的,到了他这一辈,他考上了文学科,由于乐善好施,他家的财物全都散尽了。B.陈步瀛行事果决。平凉府回民作乱的时,陈步瀛把叛乱的人的家属全部抓了起来,又抓住了分散居住在其他县里的内应。C.陈步瀛善于用兵。平定回民作乱时,陈步瀛运筹帷幄,虽然没有亲自出阵杀敌,但建立的功劳却足以和出阵杀敌相比,被皇上赐予花翎。D.陈步瀛生活节俭。他不但自身把节俭简陋当作生活的准则,在陈州的时候,他全家还曾以稷谷粗粮为饭食。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5 分)(2)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5 分)7. B (句中上“知兵”是“懂得用兵”的意思,不要断开;“馈”是“给养”的意思,名词,作“筹”的宾语,后面断开。)8. C (题中 C项,会试第一名称“会元”。“鼎元”是殿试第一,即“状元”的别称。)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 - - - - - - - - - 页6第9. A (题中 A项,“不善经营”于文无据。其中“至公考为文学”中的“公考”,意为“陈公的父亲”;“考”原指父亲,后多指已死的父亲。“为文学”,是“致力于文学”的意思。)10.(1)陈公为人襟怀坦白,平易近人, 即使对待下属官吏,也没有骄矜的面容和严厉的神色;但是能(仔细)审察(部下)是否有才能,提拔官职一定符合他们的才能。( “坦白和易” 1 分,“矜容厉气”1 分,“能否” 1 分,句意2 分。)(2)(但他)对于家庭亲戚和故交朋友,帮助救济却极为优厚,一年四季馈赠慰问从不间断,他所住的官家宿舍,前来借住的人常常住满。(“助恤”1 分,“ 馈问” 1 分,“无间” 1 分,句意2 分)参考译文:陈公,讳名步瀛。陈氏家族早年居住在歙县,陈步瀛的曾祖父陈时宾迁居江宁,于是就成了江宁人。祖父陈应陛。父亲陈士鋐。家里先前经商,到了陈步瀛父亲,致力于文学,喜欢施舍周济他人,钱财都用尽了,生了四个儿子,陈步瀛是老四。陈步瀛长大后,家里更加贫困,他精勤奋勉地做学问,在文章方面很杰出,考中了乾隆二十六年恩科会试的第一名,被选为庶吉士。(他在庶常馆考试后)散馆(为官),改任兵部主事,又提拔至(兵部)武选司(担任)郎中。陈公(步瀛)在兵部任职的时候,操办的事情,(严谨清楚),(属下)官吏不能做违法的事情。守丧期满除服,兵部尚书奏请(皇上)补授(兵部)车驾司郎中的官职。两年后,被授予河南陈州府知府,再次提拔,为甘肃按察使,审问案情公平。正遇上平凉府盐茶厅回民叛乱,数个郡县的叛民结起伙来,人心惊动不安。叛乱的人在通渭石峰堡聚集,总督李侍尧就假托追赶逃跑的贼寇,往西到靖远县躲避去了,只留下了陈步瀛,扼守陇上作为防御。陈步瀛也发怒了,不避危险艰难, 把叛乱的人的家属全部拘押起来,又抓住了分别在其它县作为内应的人。第一次交战官军失利了,陈步瀛推测贼兵趁着胜利一定会向东进犯陕西。因为隆德,平凉阻挡住了下陇的险要位置,可是防守保卫的力量单薄弱小,就调回了原先的军队分兵把守,然后把消息上奏给朝廷。后来,贼兵果然向东进犯,(被阻挡住)不能通过。陈步瀛奏报皇上,皇上认为他懂得用兵,命令大臣率领军队赶来(增援)。并且下诏让大臣凡事都跟陈步瀛商议。陈步瀛推算叙说当前形势,事情道理没有不穷尽的。又筹措粮食给养,使军队进入险峻的山区都能及时补给。一个多月过后,贼兵被平息,陈步瀛虽然没有亲临战场,但功勋足以相比。皇上就提拔他做了布政使,不久又(将他)调任到安徽,赐给他顶戴花翎来褒奖他。乾隆五十年,江淮发生大饥荒,米价每升达到了五六十钱,暴民聚众抢夺粮食。陈步瀛走遍了所管辖的地方,颁布皇上的诏令,督促官吏赈济、抚恤灾民,防卫、抓捕盗贼,保全了疲惫贫困的百姓。从夏天忙到秋末,安徽渐渐得以安定,但陈步瀛却因为过度劳累生了病。后来,又被皇上提拔为贵州巡抚,到达驻地后,旧病发作去世,死时为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某日,享年六十岁。陈公为人襟怀坦白,平易近人,即使对待下属官吏,也没有骄矜的面容和严厉的神色;但是能(仔细)审察(部下)是否有才能,提拔官职一定符合他们的才能。安徽布政司的官署吏员都是江宁人,陈公对待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 - - - - - - - - - 页7第他们有恩德情谊,却从不因此扰乱公法。陈公自身把节俭简陋当作生活的准则,他在陈州的时候,曾经全家吃稷谷(粗粮)。但他对于家庭亲戚和故交朋友,帮助救济却极为优厚,一年四季馈赠慰问从不间断,他所住的官家宿舍,前来借住的人常常住满。年少时善于写文章,喜欢读书,到年老了还孜孜不倦。继承他学业的弟子有很多成材的,秦中丞承恩与陈步瀛是同榜进士,又是同一年做的巡抚,人们把这件事当作美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 题。唐崇徽公主手痕 注 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注】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的公主,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1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描写当年崇徽公主远嫁时的凄凉情景,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自会更加不舍。B.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更为深婉。C.颈联奇峰突起,“玉颜”反为“身累”,“肉食”不与“国谋”,诗人将尖锐犀利的诘问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象中,可谓发自肺腑,深切痛快。D.本诗借古生情,诗人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唱一曲饱含愤懑之情的悲歌,启发人们在深沉哀怨中对其悲剧进行政治上的思考。12. 这首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抒发的?(6 分) 11.B (B项诗人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12. 参考答案: (1) 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2 分) (2) 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 ) ,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4分, 1 点 2 分,如果回答其它手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 10 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 - - - - - - - - - 页8第( 1)屈原在 离骚 中叙述自己的选择时说,他之所以委屈心志、抑制感情, 并且“”,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才是为古圣先贤所称道的做法。( 2)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形象描绘了小船像叶子般任意飘摇在浩淼江面上的样子。( 3)诗经卫风氓中除了以桑树的由荣而枯比喻女子年华老去之外,还以“,”的比喻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与男子的爱情。(4)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与 “五陵年少” 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的句子是:“_,_。”(5) 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13. ( 1)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4)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5)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三 . 语言文字运用(共2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 题。由于月球被地球引力潮汐锁定,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到底什么样?人们议论纷纷,。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将于今年完成首次人类历史上的月球背面登陆,揭开其神秘面纱。如何解决嫦娥四号与地球之间的通信,成为月球背面登陆探测的关键问题。与以往的空地通信不同,在月球背面登陆的嫦娥四号( ),与地球上的测控中心进行通信联系。通信信号无法穿透月球抵达地球,地面通信天线只能和正面的探测器联系,至于月球背面实在是。这就需要中继卫星的。这是之所以在嫦娥四号此次登月之前先发射“鹊桥”中继卫星的原因。6 月 14 日 11 时 06 分,“鹊桥”成功进入使命轨道。它被发射到地球、月球延长线上的地月拉格朗日L2 点,让月球处于地球和它之间。这样,( )。“鹊桥”的搭设,将建立起嫦娥四号探测器与地面的联系,它犹如太空转发站,负责把来自地球的信息传送给位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把嫦娥四号探测器搜集到的信息转发回地球。“鹊桥”的成功就位,不仅为嫦娥四号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标志着我国的轨道控制、通信等空间技术已步入国际领先水平。14文中 - 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 B C D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不仅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 - - - - - - - - - 页9第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B不仅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C不仅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D不仅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莫衷一是望尘莫及鼎力相助 B 甚嚣尘上鞭长莫及鼎力相助C莫衷一是鞭长莫及大力相助 D 甚嚣尘上望尘莫及大力相助14.(3 分)C (A语序不当, “首次” 应调至“人类历史上的”之后; B句式杂糅, 可去掉“之所以” ;D搭配不当,应将“水平”改为“行列”,或将“步入”改为“达到”。)15. (3 分) B 16. (3 分) C(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鞭长莫及:原来是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鼎力相助:敬辞,用于请托或感谢别人的帮助时的客气话。大力相助:用很大的力量帮助。)(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的奇妙景象。 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 眼睛一眨, 老母鸡变鸭。 ” 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瞬息万变变化莫测五光十色入木三分B 千变万化高深莫测五颜六色出神入化C 千变万化高深莫测五光十色入木三分D 瞬息万变变化莫测五颜六色出神入化18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析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B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C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划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D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认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 - - - - - - - - - 页10第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上下纵横近万公里, 甚至还存在成百上千公里的极光带B 极光带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C 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D 极光带成百上千公里上下纵横,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17D 18B 19 C 【解析】17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根据后文“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推断出此处选用成语“瞬息万变”;第二处,变化莫测:测:估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根据前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推断出此处填写成语“变化莫测”;第三处,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 花样繁多。 五颜六色: 指各种颜色。 根据前文 “颇具神秘色彩。 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及后文“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推断出此处选用成语“五颜六色”;第四处,入木三分: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 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 书断 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根据后文“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选用成语“出神入化”。故选D。18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可发现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句式杂糅,把“根据”和“显示”两个句式糅合在一起,任意保留其一。排除C项。第二处“已达”与“之多”表达不和逻辑,可删去“之多”。故选B。19选项采用“甚至”什么句子,很显然后面内容应该比前面内容更深一层(或者说范围方面更大更广),而A项,“甚至”前“近万公里”却大于后面的“成百上千公里”,排除A项。根据前文“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与后文“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 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 ,得出要填写的第一个小句子的主语是“光(极光) ”,排除 BD两项。故选C。20下面是光明小区的一则通告,其中有两处格式上的错误,请找出来;有三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10 分) 通告各位业主:为了配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保障“创建和谐小区、争当文明业主”活动的顺利开展,特提出如下要求。1严禁在小区内拉绳搭竿晾晒衣被,一旦发现, 物业将叫有关人员没收衣被并对物主处以50 元罚款。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 - - - - - - - - - 页11第2进入小区的车辆要按指示标志开,不要为一己之便损坏草坪和排水管道等配套设施。3小区温泉泡池不是公共澡堂子,泡池内严禁洗头、洗脚和搓澡等不文明行为。2018 年 7 月 1 日光明小区物业管理中心(1)格式:;。(2)语体:改为;改为;改为。20. (10 分)格式:各位业主(或“称呼”)未顶格写;落款单位与日期位置颠倒。书面语:“叫”改为“责成”或“安排”;“开”改为“行驶”;“澡堂子”改为“浴池”。四、写作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8 年 8 月 21 日,在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孙姓男子坐在了属于女乘客的座位上“霸座”,还各种耍无赖,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列车长和乘警都进行了劝说,却不管用。事后该男子还得意地称自己把一车人耍得团团转。此事引发网友骂声一片,纷纷“人肉”孙姓男子,曝出他姓名、出生年份、籍贯、微信号等个人信息;甚至深挖出他的在职博士生身份以及过去的种种劣行。目前该男子各类社交通讯软件处于瘫痪状态,吓得连家门也不敢出。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 网络舆论冷思考网络舆论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也促进了我国社会民主制度、宣传制度的发展,更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来了影响,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转型。但我们更要清楚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当前网络舆论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受信息来源的限制,网络舆论与真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报道和传播的事件本身不够确切,有些甚至是谣言,而网络就成了这些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误导舆论走向。大多数网民面对此类消息,很少质疑其真实性,表现出一种群体的盲从与冲动,大部分网民也很容易将个人情绪和倾向带入言论。此外,还产生了网络黑社会等利益群体利用网络操控舆论。网络暴力就是就是这样产生的。网络暴力是一种社会现象,有其固有的社会根源要想防止网络暴力的发生必须找准其社会根源,才能对症下药个,人素养偏低以及权利义务意识不强是网络暴力频出的原因未查实真像就把别人的个人信息曝光是一种义务缺失的表现,应当谴责;只根据网络信息就乱加评论更是义务缺失和素养偏低的表现人云亦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14 页 - - - - - - - - - 页12第云,不分清是非,不加思考就评论他人,给人们造成心理负担,致使人们感到社会黑暗无光这些不道德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谴责和更正倘若我们每个人都心存一份权利与义务的相统一的认识,互相猜疑的阴影将离我们远去倘若我们多一份理性的思考,多提升一点素质修养,对事物客观公正的评价,那么我们的网络将更加安全和谐,岂容网络暴力这一说网络暴力的危害猛于虎也,需要我们谨慎对待,被网络暴力逼害的人还不少,斯诺登介入了美国政府监听民众的丑脸,民众的一举一动都被政府监听着,这是多么可怕呀,也就是说你的生活全部都掌握在政府手中, 你还有什么自由可言,个人隐私完全没有,这不是一种网络暴力吗?网络暴力使我们失去了隐私,失去了自由,更失去了民主试想,但网络暴力泛滥时,或许社会秩序也会颠倒,人们将在各种舆论压力下生活得万分恐惧,人们将在暗无天日的社会中苟且偷生,毫无尊严自信可言,这样的生活有意思吗?这还叫什么和谐社会?为此,我们不能让网络暴力这场洪流摧倒我们的心墙,而应谨慎对待它我们不求高谈阔论,只求我们用心体会,用心交流,文明上网,友善上网,自觉遵守网络规则,让网络为人类服务,而不是成为我们的生活压力,那么,网络将没有暴力这一说,有的也只是文明这一说。网络暴力危害你我他,也产生于你我他,要想根除网络暴力这一社会现象,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督管理,技术的创新管理,更重要的是你我他的自觉遵守!【解析】【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任务驱动性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所给材料是一则实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