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数控专业项目建设总结报告.doc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项目建设总结报告2014年5月15日目 录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3(一)项目建设的总体进展3(二)预期目标完成情况4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5(一)项目建设工作机制5(二)项目建设主要措施6三、项目建设情况6(一)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61教、学、做合一的“工学交替培养,能力梯次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62优化课程资源,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73课程体系建设74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85特色教材建设96实训中心与人才培养方案建设9(二)师资队伍建设101。 专业骨干教师培养102专业带头人培养103“双师型”教师培养104企业兼职教师聘用105名师工作室建设11(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111。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12. 师生创业创新(产品设计研发中心)创业园基地建设123. 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与企业员工技术培训12四、建设资金投入与使用12五、贡献与示范13(一)校本教材的开发模式在本地区具有示范作用13(二)通过技能大赛引领专业发展,在本地区具有示范效应13(三)发挥专业技术设备优势,提供技术服务14(四)建设实训基地,促进校外见习或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14六、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14(一)存在问题14(二)改进措施14 我校数控专业创办于2004年,2005年被确定为丽水市数控师资培训基地,浙江省师资培训基地,2007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确定为丽水市骨干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主要面向丽水市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培养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工艺指定、数控加工程序编写、数控机床维护和保养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现有学生2200人。2013年被评为丽水市首批中等职业学校“双高”名牌专业。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一)项目建设的总体进展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下简称“国家示范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之一.通过两年来国家示范学校的建设目前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建立了教、学、做合一的“能力梯次递进”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展了工学交替的合作企业.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职责和岗位职业能力,构建本专业“人才目标岗位能力学习领域"体系;根据本体系的培养思路,将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构建基于数控加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即“以数控加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课程体系。积极创建数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新增“订单"合作企业4个;重点建设了11门核心课程,开发了校本教材11本;完善21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了2门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完成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案例编写工作;充分发挥“丽水西部联盟学校”作用,为西部职业学校合作培养100名高素质毕业生,举办1个“3+2”中高职合作培养班;成立了一个校企合作技术研发中心.95%以上的学生取得中级技能资格证书。毕业生得到了社会企业的认可和好评,数控专业优质就业率达98%以上,专业品牌效应得以显现.通过国家师范学校引领,目前本专业建立了一只有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在国家师范学校建设过程中,共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4名,“双师型”教师14名的教师队伍,外聘实习指导教师10名,企业兼职教师6名,共同参与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和技能培训等。引进2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80%的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C证上岗证.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下厂锻炼、专业教师技能强化等方式对师资队伍进行培养打造。目前本专业教师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在丽水市名列前茅.同时学校积极聘请合作企业工程师担任学校冠名班企业兼职教师,邀请他们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审核以及为冠名班学生进行企业专项训练,通过他们的加入既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也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际生产经验,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本专业依托丽水市职业教育集团的有利条件,加强与其他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在充分利用数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校企合作的规模,建立上浙江力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厂中校”参与生产性实训。与纳爱斯集团等国内知名的大企业合作作为学生顶岗实习基地,提高了学生的优质就业率.对校内实训室进行了整改,建设创新教学环境,加大对企业职工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及丽水地区专业教师和学生培训,充分发挥学校对社会的服务能力.新建了数控专业产品设计研发中心师生创业创新园基地,按照企业的流程分部门仿真企业的真实环境.建立了研发中心承接企业产品研发,共同解决技术问题。不断完善创业园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间产品技改创新的管理,提高了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同时在专业建设方面也积极采纳企业反馈信息,修改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数控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好评。到目前为止基本完成了所有项目建设任务。 (二)预期目标完成情况数控专业示范建设项目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共三个大项,完成率99,见表2.表2 示范建设任务总体完成情况、成果一览表项目名称一级项目项目建设内容计划建设任务数完成结果完成率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数控专业资源库建设方案、专业课程课件、网络题库模拟考试系统、数控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框架、精品课建设校本教材、招标文件、实训室企业文化建设、总结报告、特色案例4141100师资队伍建设专业骨干教师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聘用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兼职教师、名师工作室建设3838100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文件、合作培养学生协议、顶岗实习鉴定表、创业创新园基地建设、企业员工技术培训、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冠名班、企业指导教师292896。5合计10810799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一)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学校建立了“校、部、办”三级工作机构和系列工作制度。数控专业建设项目由江会平副校长直接挂帅,由项目所在的数控学部组建数控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数控专业项目建设办公室,成员主要是由专业办主任和各教研组组长组成。确保了项目建设工作有人领导、有人指导、有人督导、有人布置、有人行动、有人检查、有人总结。项目负责人按照“逐级分解、责任到人、层层落实”的原则,将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参与建设的每位教师。(二)项目建设主要措施一是加强制度保障。建立国家示范学校建设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采集、信息上报、信息反馈制度,保证项目建设信息畅通。建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检查通报、评比验收制度,保证项目建设工作程序规范有序。二是加强经费保障。按照“建设计划项目的实施,以中央为主,地方配套,学校自筹,积极吸纳社会、企业资金”的原则,通过多元化的途径,继续加大办学经费和建设资金的投入,为项目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三是加强人力、信息等资源保障.首先是发动全员参与。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来加强示范校建设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氛围,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其次是加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在学校门户网页上开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站;三是及时将示范学校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在本区域进行辐射,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三、项目建设情况(一)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1教、学、做合一的“工学交替培养,能力梯次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使课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企业对数控高技能人才的实际要求,数控技术专业及其核心课程建设工作从 2012 年 10 月开始,课程团队负责人和骨干成员密切联系企业,深入纳爱斯集团、浙江双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需求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反复论证,明确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任务,结合岗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熟练”三步阶梯,本专业建设团队与专家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协作确定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本着培养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企业急需的、具有“三实三气三强”的高素质劳动者(“三实”指心灵诚实、生活朴实、做事务实,“三气"指秉承正气、胸怀大气、待人和气,“三强”指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的校企合作工作思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对接企业为突破口,以学生的优质就业为驱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基础上构建教、学、做合一的“工学交替培养,能力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企业、行业服务的功能,形成校企共赢发展格局,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围绕核心任务,通过文化素质培养、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岗位综合能力训练,最后形成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实现三年不断线全过程教、学、做合一。2。优化课程资源,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在示范校建设期间根据本专业教学目标与要求,初步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做好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开发了多种教学资源包,主要完成了教案、课件、视频、动画以及试题库五位一体的教学资源包。相同课程的老师使用同一教学资源进行授课,保证了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期中期末考试时采用同一试题库进行考核,使得考核过程更加公平,如实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另外伴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使用的力度逐步加大.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技术交流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共享平台,也为教师、学生和企业三者提供一个自由交流沟通的平台。3。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职责和岗位职业能力,按照“岗位描述、任务分析、能力定位、课程固化"的教学过程,参照职业岗位要求,以模块教学为平台,构建本专业“人才目标岗位能力学习领域”体系;根据本体系的培养思路,将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重组,重新制定了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计划,构建基于数控加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即“以数控加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课程体系。让文化课与市场相结合,专业基础课与校内实验实训相结合,专业课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分别制定了9门公共文化课、6门平台课程和19门专业方向课的教学计划及相应的课程标准。课程结构上,从授课内容上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比例划分上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做不同的划分,其中基础平台课程和技能方向课程的比例小于1:1.从课程性质上,所有开设的课程分为三类:一是公共基础课,分为德育课和文化课,二是专业技能课程,分为基础平台课程和技能方向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程德育课程文化基础课程1.职业生涯规划 2.心理健康 3.职业健康与安全 1. 文学艺术 2.市场营销 3. 现代企业管理 4.创造发明1.应用语文 2.应用数学 3.专业英语 4.计算机应用基础 5.体育与健康 数控车削加工方向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方向方向课程1. 钳工实训2. 铣工实训3. 数控铣削(加工中心) 技术训练4. 电火化和线切割加工技术5. 模具设计与制造6.模具装配与调试1.铣工实训2. CAD/CAM技术应用3. 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技术训练4.数控铣床结构与维护1. 设备控制基础2.数控加工技术训练3.机械装拆实训4. 数控机床结构与维护5.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训练1.车工实训2.CAD/CAM技术应用3.数控车削技术训练4.数控车床结构与维护必修课程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课平台课程1.机械制图 2.金属加工与实训 3.机械基础4.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 5.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6.计算机绘图CAD特长选修课程1企业零部件制作 2. 电火化加工技术 3社会实践活动4. 数控加工与CAD/CAM 5、数控设备使用与管理任选4。进行核心精品课程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纳爱斯集团、浙江双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校企共同进行核心精品课程建设,建成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教、学、做”一体化的CAXA产品设计应用和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2门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骨干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体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制定出课程的教学大纲、课时分配、校本教材的编写、教学资源建设等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充分利用课程网站,提高课程的使用性。5。特色教材建设根据职业标准,组织相关企业专家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区域产业生产实际,改革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大纲、授课计划,课程项目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完成开发数控编程与应用、CAD/CAM软件应用实训指导书、数控操作与保养、数控应知习题库、数控应会实例库、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车削加工实训指导书、数控车削技术、数控铣削加工实训指导书、零件手工制作(钳工)指导书、普通车削实训指导书等11本专业核心课程校本教材。课程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实际设计实训项目,与企业联合开发完成教学课件、课程考核习题库、实例库等相关教学资源。基本建成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示范辐射作用。6。实训中心与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建成数控校内实训室,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拓展学生在数控维修、调试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数控类机床实现DNC连接、在线传输加工;数控实训基地采购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实验室相关实验设备、1台数控铣床和采购多媒体教学用的摄像机、投影机、数码照相机等设备各2套、2台数控雕铣机、1台数控铣床和数控相关软件。实现学生在数字化实训车间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生产/实训项目的教学,展示企业生产流程过程的体验,本专业学生对“7S”管理有了全面认识. 技能大赛是对专业师资、学生以及技能水平的综合考量,比赛的项目和内容是由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高校专业学科带头人共同研命题的,既贴近最新的职业标准,又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考察老师和学生综合能力。通过技能大赛这个平台,展示了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成果.建立学生技能大赛培训机制,既提高了教师团队的技能水平,又使得大赛的内容融入日常教学,提升了本专业的总体水平,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了一种竞技氛围,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在竞赛中得到收获和成长。近2年来,本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丽水市、浙江省、国家先进制造项目技能大赛,成绩优异. (二)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共培养专业带头人 2 名,骨干教师 4 名,“双师型”教师 14名,引进企业行业专家6 名,建立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结构优化、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有力地确保了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丰硕的建设成果,团队顺利完成了示范建设相关工作,多名教师的课题、论文在丽水市及浙江省的评比中多次取得较好的成绩.1. 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培养4名骨干教师,通过外出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参与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渠道培养提高专业骨干教师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成为课程建设、技术服务及产学研结合的主力军,在课程建设、教学设计与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2. 专业带头人培养 通过安排到国内外访问、考察、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参与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渠道培养数控专业带头人2名,胡立新和苏根良两位老师的教学与教学建设能力突出了解专业发展前沿技术、具有先进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在专业团队与课程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3“双师型”教师培养通过专业教师参与辅导学生技能竞赛,外请专家来校进行相关专题报告,专业教师下企业、技能培训等学习,促进教师提升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扩大了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理论实践能力和岗位综合素质。4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兼职教师聘请6名企业行业专家或技术能手参与课程教学,加强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聘请省内专家提供专业专题培训。并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职业规范培训.建立特聘专家工作室,孙大勇老师担任工作室的负责人,指导数控专业建设.特聘专家工作室聘请高永祥、康宏胜、叶俊、邱荣奇和叶红朝等专家到学校指导工作。首批选取数控车、数控铣、数控维修等方向7名骨干教师进入专家工作室学习。未来两年内7名教师将在高永祥、康宏胜、叶俊、邱荣奇和叶红朝专家的指导下系统的学习数控专业的新知识、理论.完成各位专家设计的培训项目和科研课题,参与数控设备的开发设计,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工程师。在企业兼职教师的参与下,对本专业的岗位能力进行建设,拓展专业的内涵,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本专业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对数控专业的四个就业方向进行了重新梳理,使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真正达到共享。在专业课程中全面实施项目教学法,促进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工作实践和职业技能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理论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提高的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岗位熟练程度.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利用力威公司的有利条件,加强了学生生产性实践的,使项目教学的项目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专业的实践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5名师工作室建设通过两年的示范校建设,目前我校数控专业名师工作室的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实施,有效推动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全部工作室成员参加过各级骨干教师培训、下企业实践锻炼,在学科内发挥了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从而形成名优群体效应.通过名师工作室网站建设,使丽水地区教师都可以上网学习,对周边学校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通过校企合作,专兼互补,优化教学团队结构,通过全方位,多途径提高团队教师素质,培养数控业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骨干教师4名,注重培养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6%,聘请6名企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了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尽快融入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管理模式及生活方式,本专业依托丽水市职业教育集团,深入联系职教集团数控专业相关企业,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环境改革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与多家相关企业合作办学,建立10个校外实训基地和浙江力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厂中校”,安排学生定期到企业见习、实践和顶岗实习.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实施了现场教学,丰富了实践教学手段,缩小了企业用人和学校育人的差距,弥补了校内教学职业性与现场性的相对不足,提高了教学质量,锻炼了学生真实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所需人才,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企业的参与以及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专业课教师了解了较多的企业信息,了解当前数控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数控技术在企业中引用的情况,对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指导作用。2。 师生创业创新(产品设计研发中心)创业园基地建设为了创新教学环境,突出技能训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重视教学环境与企业实际生产相对接,数控学部 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顾问,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参与数控专业课程教学,指导本专业的建设。按照企业的流程分部门仿真企业的真实环境。建立了研发中心承接企业产品研发,共同解决技术问题。不断完善创业园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间产品技改创新的管理,提高了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3. 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与企业员工技术培训根据地方企业人才需求的情况,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企业冠名和定向培养形式开展校企合作,并组织学校优秀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面向社会开展了技能培训,引企入校,开展来料加工任务,推进了校企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四、建设资金投入与使用为支持本专业建设,2012年11月中央财政资金投入234万元;2012年11月丽水市地方财政专项经费投入224万元; 2013年5月行业企业设备折价投入11万元;2013年4月学校自筹资金36万元.投入合计507万元。2年的专业建设,开支的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项目、数字化资源平台、实训室、教学设备终端的建设。本专业建成了数控数字化车间,实现数控设备网络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平台,新建微机室一个,让教学手段更多样更科学。建成了4个性能先进的实验实训室和一个仿真实验室,使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更趋完备;开展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成学科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4名,23名双师型教师,为专业发展储备了师资.引入校企合作资源,充实了专业教学设备。表1 示范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使用情况科 目计划资金已使用使用率备注数控505400.57 87。46有些项目,正在走付款流程.人才培养网络建设中央3043.00 地方152.98 课程体系中央20。00 地方32.20 精品课程中央33.00 地方33。13 中央60。00 地方98.80 培养方案中央7373。38 地方125124。06 师资建设骨干教师中央66。91 地方44.60 专业带头人中央65。24 地方44。00 双师型中央89.29 地方44。00 行业专家中央404.86 剩余较多为行业专家,兼职教师工资暂时未支付出去。地方109。21 名师工作室中央105。01 地方22。74 实训基地8。43 中央2019。69 地方153.34 创业园基地中央2625.83 地方2625。98 定向培训中央40。00 地方40.92 五、贡献与示范(一)校本教材的开发模式在本地区具有示范作用按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开发并完成了11本校本教材及实习指导书;融入“项目教学法”、“六步教学法" 等先进教学法的校本教材开发模式在全市同类学校具有推广意义(二)通过技能大赛引领专业发展,在本地区具有示范效应让教学与大赛相结合,促进学生发挥特长。积极参加省市数控技能大赛。示范校期间连续两年获得省、市数控车铣项目一等奖,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促进了专业发展。(三)发挥专业技术设备优势,提供技术服务充分发挥本专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常年作为丽水市数控技能大赛指定赛点和数控专业的师资培训基地,承办大赛和承担师资培训任务。本专业20多名师生参与了合作企业的项目开发,完成开发项目2项,每年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10万元以上。(四)建设实训基地,促进校外见习或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校外见习或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要求、真环境"下完成“真任务”,从而实现了“实践教学现场化、顶岗实习实战化",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建成11个校内实训室,满足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训要求。建成10个校外实训基地,满足见习和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能参与企业生产和研发.全部毕业生都能在合作企业中就业,九成以上得到企业好评。六、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两年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一)存在问题1.在国家示范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中,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的成效。但在数控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方面仍有一定的不足。目前开发的教学资源还无法涵盖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全部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2。教师企业生产实践经验不足,师资队伍服务经济能力不足,无法全面独立完成企业项目的生产开发。(二)改进措施(1)加强专业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多参加信息化技能培训,加强与软件公司合作进一步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组织教师团队参加信息化比赛。(2)进一步发挥教师实践技能强化训练、专家工作室以及力威公司的作用,多安排教师参加生产性实训提高教师生产实践能力和服务当地经济能力,鼓励教师进行企业项目的生产与开发。为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对数控技能人才的需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今后还将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探索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模式,不断推动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近2年的建设,我们体会到:示范校建设是第一次,我们的认识存在不足;示范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的建设内容一定存有遗漏。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我们将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更加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德艺双馨、专业水平更高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将校企合作进一步引向深入,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毕业生而努力。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