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培训xx.doc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一、培训内容概述质量管理手册是描述股份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开展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实物质量、满足用户需求并实现持续改进的基本依据,在全公司具有法制效力,因此本次培训的重点是讲解质量手册。二、培训目标1、掌握股份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2、通过学习,提高质量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3、通过学习,提高事故分析整改的能力,能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对各类(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动力能源)事故进行分析整改。三、讲解目录第一节 质量管理手册概述(手册A章、B章、C章、D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节 管理职责及资源管理(手册第五章、第六章)第三节 产品实现(手册第七章)第四节 测量分析和改进(手册第八章)C章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1 质量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优质服务。2 质量目标内容(1) 各单位承担的技术经济指标,见当年考核方案;(2) 后道工序单位对前道工序单位的质量指标考核,见当年考核方案;(3) 用户满意指数得到保持或不断提高(4)用户质量投诉处理时间,加工使用类20天,其它问题7天.表1-1 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范围序号类型规格(mm)及品种生产单位是否在认证范围1连铸方坯150 mm×150 mm 炼轧厂认证范围2连铸板坯宽度9501350 mm;厚度160 mm、220 mm宽度8501600 mm;厚度160 mm、220 mm碳钢薄板厂认证范围3高速无扭控冷热轧盘条5.025 mm的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钢、焊接用钢、冷镦钢、弹簧钢等炼轧厂认证范围4热轧带肋钢筋和光圆钢筋832 mm5钢板厚度640 mm、宽度15002700 mm的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锅炉用钢、压力容器用钢、桥梁用结构钢、船体用结构钢、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线用钢、汽车大梁用钢、不锈钢等炼轧厂认证范围6碳钢热轧钢带厚度0。8mm12.7mm、宽度9001680mm的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超低碳钢、汽车结构钢、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线用钢等碳钢薄板厂认证范围7碳钢冷轧钢带厚度0.253.00mm、宽度8301650mm的普通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低碳钢等冷硬卷碳钢薄板厂认证范围厚度0。253。00mm、宽度8301650mm的普通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低碳钢等冷轧罩式退火平整卷8碳钢镀锌钢带厚度0.252.5mm,宽度850-1660mm的连续热镀锌钢带、连续热镀锌铝合金(5%Al)钢带、连续热镀铝锌合金(55%Al)钢带碳钢薄板厂认证范围9化工产品硫酸铵,沥青,改质沥青,粗酚,蒽油,粗蒽,焦化萘,焦化苯,焦化甲苯,焦化二甲苯,粗笨,煤沥青/1-2 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部门、单位单 位是否在认证范围人事企管处认证单位计划财务处认证单位原料处认证单位设备材料处认证单位销售处认证单位进出口贸易公司认证单位生产调度处认证单位质量监督处认证单位设备管理处认证单位动力能源处认证单位矿山处认证单位主线生产厂镜铁山矿认证单位西沟矿认证单位选烧厂认证单位焦化厂认证单位炼铁厂认证单位炼轧厂认证单位碳钢薄板厂认证单位产成品总站认证单位储运部认证单位检修工程部/动力厂/运输部/研发中心科技处认证单位计量处认证单位研发中心认证单位榆中钢铁公司独立认证翼城钢铁公司独立认证昕昊达公司/第二章 引用标准2.1 GB/T 19000-2008 (idt ISO 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2 GB/T 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第四章 质量管理体系4。1 总要求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依据是GB/T 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按照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遵循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根据公司产品的特点及形成环节,确定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4.1。1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见图41。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物流管理能源管理成本管理计量管理科技管理理化检验管理图4-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图4.1.2为了保证各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各管理部门、二级单位依据本手册制定控制的准则和方法,包括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产品技术标准、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监视和测量的方法、检验和验收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等.4。1。3公司为以上过程配备了必要的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以支持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4.1。4各部门和单位按照规定对这些过程进行监视、测量和分析,掌握过程运行的状况.4.1。5各单位通过监视、测量和分析的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4.1。6本公司外包的过程有:部分测量设备的外委检定、部分培训的外委、部分设备的检修外委、劳务外委、包装外委、耐材加工外委、活性石灰加工外委、汽车运输的外委及钢坯的外委加工等。这些外包过程控制方式如下:a。培训的外委执行集团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办法,部分简单劳动的外委由公司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制定文件或执行集团公司相关制度。b。 活性石灰加工外委、汽车运输的外委由储运部制定管理办法,并进行有效控制。c。 包装外委、耐材加工外委由外委合同签订单位制定文件,并实施有效控制.d. 钢坯的外委加工由质量监督处制定文件,并实施有效控制.e。检修外委由设备管理处制定文件,并实施有效控制.f.测量设备的外委检定,以就近、经济、优质服务的原则,送国家法定或授权且有资质的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具体按计量业务管理办法中“计量设备集中赴外送检管理"执行。4。2 文件要求4.2.1总则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五种类型文件: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质量记录。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见本手册第D章)。b.质量管理手册是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全体职工在建立、实施、完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遵循的文件。c。程序文件是根据质量管理手册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对所开展质量活动编制的书面程序,是质量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本公司形成了16个程序文件,覆盖了标准对形成文件程序的要求。d。作业文件是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包括各种管理制度、规程、质量计划、操作要点、生产自动控制的计算机软件、通知、报告、图纸、标准、规范、设备说明书、记录表格等,是各单位开展质量活动时遵循的作业指导书。e.质量记录是产品形成全过程及体系运行的真实记载,包括GB/T 190012008标准要求的记录,以及产品质量形成各过程的记录和体系运行的记录,还有来自供方的记录。文件可以采用电子媒体形式,也可采用纸张形式。4.2.2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是描述、规定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相关方了解本公司的正式文件。质量管理手册描述了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范围、产品范围和单位范围,对标准条款的删减进行了说明,描述了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及各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本公司通过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手册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管理手册的控制执行文件控制的要求。4。2。3 文件控制(1)公司通过制定、实施文件控制程序,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施有效控制.(2)为确保在文件的使用场所得到有关文件的适用版本,文件控制有以下几个方面:a.为确保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所有文件在首次发布前、修改后发布前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批准。b。质量体系的手册、程序文件和公司各管理部门制定下发的管理性文件的最新版本由人事企管处通过公司内部网络予以发布;需要或保留上述纸质文件的单位(部门)、岗位,在使用纸质文件前应确认其是否与网络文件相同。对各单位下发的操作性文件,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规定文件的发布、控制方式,确保使用正确版本的操作文件。c.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d。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控制外来文件分发.e。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标识。文件控制执行文件控制程序.4.2。4。记录控制质量记录控制有以下几个方面:a.标识: b.贮存: c.保护:d。检索:e.保存期限:f.处置:第六章 资源管理6.1资源提供6.1.1为了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确保满足用户要求,达到用户满意,公司对资源需求和提供部门确定如下:a。生产用水、电、气、暖以及厂内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运输由生产调度处予以协调安排并确保资源的落实;b.外购原燃材料由原料处、设备材料处、进出口贸易分公司负责提供;c.人力资源由人事企管处负责组织提供;d。生产设施、备品备件、监视和测量装置由设备材料处负责组织提供;e.各单位负责收集、识别、确定资源需求信息,并互相沟通。f。当发现资源不能满足实施、保持、改进质量体系的要求和用户需求时,各单位及时向主管部门提供需求信息,由有关部门予以评价,确定资源的需求并予以提供。6.2人力资源6。2。1总则人事企管处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的实施,通过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评定,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内所有人员能够胜任本岗位的工作要求。6.2。2能力、意识和培训a.人事企管处负责组织各单位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职责、质量活动、工作岗位等的要求确定对人员能力的要求标准,标准应提出对员工的受教育程度、接受的培训、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要求,并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进行评定,选择能够胜任的人员从事相应的工作。b。人事企管处组织对未达到标准要求的人员通过各单位内部、公司内部调剂、培训及对外招聘的措施,努力达到标准要求.c。人事企管处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及各单位培训需求,分别负责编制公司员工年度培训计划并安排实施.d。人事企管处负责对公司培训效果、内部调剂和对外招聘人员满足需要的情况进行评价。e。各单位通过开展质量活动、质量会议、工作会议、体系检查等方式,进行员工质量意识教育,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f。人事企管处及各单位负责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人力资源管理执行人力资源管理程序。6。3基础设施6。3.1公司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a。 厂房、办公室及水、电、气、暖管线网络;b。 生产设备、运输设备、监视和测量装置;c。 道路(铁路、公路)及附属设施;d。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通讯和数据传输网络等。6.3。2设备管理处负责制定公司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公司设备管理体系。6.3。3二级设备管理单位对主体生产设备的检修、维护等进行控制,确保设备满足产品质量要求.6.3.4研发中心、检修工程部和其他各使用单位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控制.6.3.5动力能源处负责动力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二级单位能源产品的工序平衡。6。3.6生产调度处负责厂内运输的平衡与协调。6。3。7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基础设施的管理。6.3。8公司主要基础设施见表61所示。生产设备的确定、提供、使用、维护执行设备管理程序。6。4工作环境必要的工作环境是公司实现产品符合性的支持条件。本公司影响产品符合性的工作环境主要有现场生产环境、产品的测量环境、检测设备检定与校准环境和公司采购产品的储存环境。a.各生产单位、储运部、产成品总站应识别、确定影响产品符合性的工作环境,制定文件或在相关文件中体现对这些工作环境的管理要求。b.公司各二级单位负责本单位的现场定置、文明生产、厂容厂貌、厂区道路的管理工作,包括必要的照明条件、生产现场定置管理; c。研发中心负责产品测量环境管理; d。研发中心、检修工程部负责测量装置检定、校准环境的管理。第三节 产品实现(手册第七章)第七章 产品实现7.1产品实现的策划7.1.1公司产品实现的主要过程(流程图)见4。1.2条款:7。1。2产品质量目标和要求的确定我公司各种外销产品的质量目标(见5。4。1),质量要求以产品标准或技术协议的形式体现。1) 产品标准的确定:质量监督处负责对适用于我公司产品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确认和转发;2) 当没有所需的标准或现有标准不适用时,执行协议标准,协议标准由产品主管部门与用户签订:7。1.3我公司产品实现过程所涉及的生产工艺、设备需求以文件形式体现,生产工艺和设备由生产厂主管。7。1。4产品检查判定文件:a。常规产品检查判定文件由质量监督处主管;b。非常规产品的检查判定文件由生产厂主管,并负责钢坯的检查判定;c.产成品总站负责钢材产品的检查判定;d.研发中心主管原燃辅料和产品的理化检验工作。 e.储运部主管原燃辅料的取样及合格与否的判定工作。7。1。5非常规产品采用质量计划的方式进行研发时,由研发中心制定碳钢产品质量计划管理办法或在相应作业文件中体现。7.2 与用户有关的过程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常规产品以常规产品目录的形式确定了产品要求,非常规产品由研发中心确定要求:a.用户明确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产品固有特性的要求(如产品功能、用途、使用性能、后续加工方式、使用环境,以及产品牌号、成分、规格、性能指标值范围或执行标准);对产品交付的要求(如交货期、包装等);对产品支持方面的要求(如售后服务等).b.用户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预期用途所必然要包含的要求。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 (生产地和销售区域的法律法规)要求,包括环境、许可证、认证等.d。本公司为达到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而附加的要求.7.2.2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1)常规产品目录由质量监督处制定,常规产品目录内产品,销售部门可直接进入签订合同的程序;常规产品目录内产品由质量监督处组织评审。(2)非常规产品在与用户正式签订购销合同、协议前,研发中心对产品要求进行评审:a。当用户需求发生变化时,再次进行评审; b.当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已被正确理解并明确进行了规定、确认公司有能力实现这些要求、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经得到解决时,方可与用户签订购销合同。(3)当用户对产品没有提出书面要求时,销售部门记录顾客对产品的要求、经主管人员签字确认后进行评审。(4)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予以保持。7.2。3用户沟通(1)销售部门应采用各种途径(如产品宣传材料、广告、交谈、走访等)与用户就产品信息进行沟通。(2)用户对产品质量方面的问询由质量监督处、产成品总站、研发中心根据所辖产品予以答复,其它方面的问询由销售部门负责组织调查后予以答复。(3)用户关于产品方面的反馈信息包括满意和抱怨的沟通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质量改进管理程序执行。(4)销售部门进行销售市场调研,编制调研报告,为公司产品销售提供准确信息,应尽可能考虑国家宏观投资政策、重点工程项目及产品市场需求分布等,为公司产品开发提供准确信息(包括:产品名称、使用标准、市场分布、需求量、需方基本情况等)。与用户有关的过程具体执行产品评审及顾客沟通管理程序.7.3设计和开发非常规产品采用设计和开发的方式进行研发时,按以下要求进行控制。7.3。1设计和开发策划7.3。1。1产品设计和开发信息来源1)公司规划或指令性开发计划;2)顾客直接提出的产品要求;3)销售部门提供的市场调研报告。7。3。1.2设计和开发策划的要求研发中心编制年度产品开发计划,组织产品设计开发的立项、论证、实施、验收等设计和开发的策划工作.项目组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应主要完成以下任务:a.确定设计和开发的阶段,如初试阶段、小批量生产阶段、大批量生产阶段;b.确定适合于各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c.确定参加设计和开发工作各单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7。3。2设计和开发输入设计和开发的输入由项目组提出,内容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能、外观、尺寸等质量要求;针对所开发产品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前类似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有关信息;设计和开发的其他要求(如时间期限要求、对生产设备的要求等)。由研发中心组织对输入进行评审,评审内容为:输入是否充分、适宜、准确、完整、清楚,不自相矛盾.7。3。3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方式应对设计和开发输入具有可验证性,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输出由项目组提出,其内容包括:试生产方案、工艺操作文件、检查判定文件、图纸、因开发产品所需的采购产品计划等。研发中心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出进行评审,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a.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b。给出所需采购产品、生产和服务的适当信息;c.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验收标准;d.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7.3。4设计和开发评审研发中心依据设计和开发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通过评审,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识别设计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项目组根据评审结果组织整改,并保持产生的有关记录。7.3。5设计和开发验证通过验证、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识别设计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验证由项目组进行,产品开发小组根据验证结果采取措施整改,并跟踪整改结果.验证的结论及采取措施的记录产品生产厂应予以保持。7。3。6设计和开发确认为了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在产品交付后,由项目组通过了解产品使用情况、鉴定会等形式进行设计和开发的确认.确认的结果如有问题,项目组根据确认结果采取措施整改并跟踪整改结果,产品生产厂保持确认的结论及采取措施的记录。经确认产品设计和开发已达到设计和开发的要求,同时达到常规产品的要求时,通过评审将该产品纳入常规产品目录,并向质量监督处移交有关的文件、记录等。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在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未通过相应的评审、验证或确认,由产品开发小组分析后提出更改意见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必要时,研发中心组织评审.项目组保持更改的评审(或验证和确认)结果及所采取措施的记录。设计和开发具体执行设计和开发管理程序。7。4采购7。4.1采购过程(1)采购部门根据生产经营计划或储运部提报的采购需求计划实施采购。(2)采购供方应在合格供方中选择。(3)采购合同应规定采购产品的质量要求,如:产品标准、验收标准、技术协议、质量条款等。(4)实施代储制度的产品,其代储方应是合格供方,代储产品的质量应符合本公司采购产品标准的规定。(5)采购部门组织供方评价工作,确定合格供方。评价工作应考虑供方所供产品对我公司产品质量的影响大小、供方经营和生产资质、供方质量认证状况、供方的生产供应能力、供方以往的业绩等各方面因素,采取打分排队的方式,择优确定合格供方。采购部门根据我公司需求的变化和供方的业绩情况(产品实物质量状况),对合格供方及时进行调整。供方评价的相关资料、记录由评价部门保存。7.4.2采购信息为保证采购产品质量,采购计划、合同中必须明确拟采购的产品要求,适当时可包括: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求,人员资格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7。4.3采购产品的验证(1)所有采购产品到货时都要验证,储运部针对仓储保管的采购产品按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验收,验收方式有:a.表观验收,检查采购产品实物与合同及供货方的合格证、说明书、装箱单、发货单、型号规格、到货数量等是否相符;b.理化检验验收:对采购产品的理化性能指标进行测试、比对和验证;c。检定/校准验收:对采购计量产品能否满足规定要求进行的检查、加标记、出具结果证明等;d。尺寸外观验收:对照图纸对采购产品进行尺寸外观检查;e.功能验收:使用前对采购产品的功能进行验收.(2)如果使用中发现质量方面存在问题,使用单位按采购部门要求进行信息传递。(3)当公司或供方提出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应在采购合同中规定验证的方式和采购产品的放行方法。采购工作按照采购管理程序执行。7.5生产提供7。5.1生产控制的要求(1)钢材、钢坯产品由质量监督处、生产厂依据与用户商定的交货标准(或交货技术协议)制定下发所管产品的检查判定文件;矿产品、铁前中间产品等由矿山处和质量监督处提出质量要求;化产品按质量监督处发文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执行.(2)各生产厂制定下发工艺操作文件.(3)各生产厂按照工艺操作文件的要求,使用适宜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作业。(4)各生产厂按工艺操作文件的规定使用适宜的监视、测量装置对工艺参数进行测量和监控,以便使生产工艺控制在规定的范围。(5)各质检部门按检查判定文件的规定对产品进行表面外观和尺寸检测,各理化检验站对产品试样进行理化性能检验.(6)产品质量判定:各授权质检人员按照检查判定文件对产品进行综合判定。(7)产品实物处置:综合精矿、烧结矿、焦炭、铁水等中间产品按生产流程和计划直接送后续生产厂(工序),但其检验信息应及时传递到下后续生产厂(工序);外销钢材产品和化产品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时,一律不得放行或交付。(8)产品外销后,质量监督处、生产厂可根据协议或认为必要时组织开展用户技术服务。生产过程控制具体执行生产过程控制程序。7。5.2生产过程的确认(1)连铸过程需实施确认,以确保铸坯质量符合要求;其他过程是否确认,由各单位自行识别。(2)各生产厂负责组织制定确认的规定,规定中应包括确认的方法、程序、何时进行确认、确认项目、确认项目应达到的目标(或指标)。(3)确认的对象是关键生产设备、计量设施和关键岗位的操作人员。(4)确认过程、确认结果应予以记录.(5)在设备检修后、出现重大设备事故、产品质量出现较大波动时,应进行再次确认。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执行生产过程控制程序。7.5。3标识和可追溯性(1)各种采购产品、外销产品和部份中间产品(指铁水、钢水)要使用一定的方法对其状态或唯一性进行标识.进行状态标识的作用在于区别该产品属于合格、不合格或待检验中的哪一种状态;进行唯一性标识的作用在于对该产品的生产过程、实物进行追溯。两种标识都可起到防止产品混淆或误用的作用。(2)储运部负责制定采购产品标识的文件.(3)质量监督处负责制定钢材产品的标识文件,生产厂负责制定碳钢钢水、钢坯等产品的标识文件.(4)外销钢材产品唯一性标识应确保在交付使用前不会遗失。(5)标识方法可根据情况使用标签、书面记录、颜色、数字符号等形式。7。5.4顾客财产公司爱护在公司控制下或使用的顾客财产。公司的顾客财产是来料加工(委托加工)的钢坯和加工后的钢材产品.质量监督处负责组织顾客财产的验证和保管。生产厂及储运部配合相关工作.对于顾客提供的钢坯、加工后的成品钢材,按照与顾客协商的意见或我公司有关办法实施验证,并与顾客进行沟通.顾客的钢坯和钢材成品在我公司的到货验证、加工、保管、发运的相关记录予以保持。7.5。5产品防护(1)各生产厂(工序)负责产品在本单位暂存库区的防护管理,储运部负责采购产品的防护管理,产成品总站负责成品库产品的防护管理。(2)产品防护的基本要求:采购原燃料、设备、备件、仪器、材料、耐火材料根据其存储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钢坯、钢材要防止不同钢种、钢号、质量等级混淆,防止钢材表面划伤;所有带包装标识的产品都要防止包装和标识的损坏、脱落.(3)当合同或产品标准中对产品防护有规定时,由销售部门或质量监督处向储运部提供有关的合同或产品防护标准。7.6监视和测量(计量)设备的控制7.6。1监视测量设备的确定和配备(1)研发中心负责确定结算用测量设备的配备方案。(2)研发中心负责确定产品检验用测量设备。(3)各使用单位负责确定用于监视生产过程的监视设备(主要有工业电视、计算机、软件等)。(4)各使用单位负责确定用于工艺、设备控制的测量设备。(5)采购部门按确定的方案进行采购.(6)所确定的监视测量设备应能够为产品符合要求提供证据。7。6.2测量设备的范围公司的测量设备主要有以下三类:a.用于产品测量的工具、仪器和设备、标准物质;b.用于过程工艺参数测量的工具、仪器、仪表和装置;c。用于设备检查调整的工具、样板、仪器。7.6.3测量设备的控制(1)研发中心负责制定测量设备管理制度,确定最高标准器的配备方案,组织制定或确认转发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2)检修工程部、研发中心、动力厂负责制定测量设备的月度检定校准计划,并负责检定和校准的实施;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测量设备的送检,并保证测量设备在合格有效期内使用。(3)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由有资格的人员对测量设备进行调整(如校准、维护):a.发现测量设备出现异常;b。测量设备进行了更换;c。测量设备进行了检修。(4)应通过粘贴和悬挂标签的方式对测量设备进行状态标识,以便识别测量设备合格与否.(5)除计量检定(校准)人员外,其它任何人员不得对测量设备进行调整.(6)测量设备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适宜的贮存条件,防止测量设备的损坏或失效。(7)测量设备在使用期间,应符合测量设备使用的环境条件.7.6。4出现测量设备偏离检定校准状态的管理要求(1)当发现测量设备偏离检定校准状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装置,保留好偏离时的原始数据,并由检修工程部、研发中心、动力厂有资格的人员重新检定(校准).检定校准的结果应立即书面反馈给测量数据的使用单位。检定校准的记录应予以保存。(2)测量数据使用单位的专业人员对以往的测量数据进行有效性评定,并采取纠正措施(如数据调整、重新进行测量、对已判定的产品重新进行判定等)。7.6。5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测量时,各单位在使用前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当软件升级、修改时进行再确认。监视、测量设备的控制具体执行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第四节 测量分析和改进(手册第八章)第八章 测量、分析和改进8。1总则(1)质量监督处、研发中心、生产厂分别按标准规定检验外销产品的理化指标和外观质量特性,以证实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并对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组织改进。(2)质量监督处对质量体系的审核进行策划,并作好审核过程中的相关记录,作为质量体系分析评价的重要依据。(3)各生产厂对生产运行中的工艺技术问题、过程控制优化、技术经济指标对标攻关,提质降本等方面制定持续改进计划并安排实施。(4)各部门单位在分析工作中要根据情况采用适用的统计技术.8。2监视和测量8。2.1用户满意情况的测量质量监督处负责用户满意的管理.产成品总站采用发放调查表、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对用户进行调查了解,收集用户对本公司满意、不满意的信息,收集用户对的评价信息。用户满意测量工作执行用户满意测评程序。8.2.2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1)质量监督处编制质量体系内部审核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审核来确定质量体系:a.是否符合本手册、有关程序文件、ISO19001-2008标准的要求;b。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和保持。(2)质量监督处对质量体系每个过程、每个部门单位的审核每年不少于一次.在审核时对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过程(如物资采购验收、生产控制、产品检验判定和产品管理等过程)要安排有专业经验的审核人员进行专项审核,必要时增加审核频次和审核时间,可以采用现场重复验证等方法,以确保这些重要过程的受控和有效运行.审核员不得审核自己的工作。(3)质量监督处负责制订内部审核程序,其中要规定审核策划、审核实施、审核报告、审核记录的负责单位、人员及其职责。(4)受审核单位的领导和体系管理人员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组织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审核员对此应进行跟踪验证,并形成验证报告。(5)策划、实施审核及报告结果的记录予以保持。内部审核工作执行内部审核程序。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1)物资采购、储运、供方评价部门负责根据采购产品的供货业绩及进货验证实现对采购过程进行监视,适当时,调整或重新选择供方,确保采购产品的符合性.(2)科技处负责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适当时调整设计和开发的方案.(3)各生产厂负责生产工艺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通过监督抽查、有关数据分析等方式对生产厂的工艺制度是否满足生产要求的能力进行确认和控制,必要时对工艺制度进行调整.(4)产成品总站负责监视和测量用户满意情况,通过市场信息调查、走访顾客、座谈会、函调等方式,对用户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当顾客有抱怨时,了解用户不满意的原因,采取措施,持续提高用户满意。(5)质量监督处负责通过管理评审、内审等方式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进行监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6)各专业部门负责通过系统自查等方式,对本系统的管理过程进行监视。8.2.4产品检验(1)各种中间产品和外销产品都要按标准规定进行理化性能和/或外观尺寸的检验。(2)产品检验标准的制定下发:质量监督处负责确认转发或组织制定理化检验(包括取制样)方法标准;质量监督处、生产厂依据产品标准组织制定产品理化检验频次、产品外观检验、产品综合判定文件.()检验的实施:研发中心负责所管产品的理化检验;产成品总站、各生产厂负责所管产品外观检验和产品综合判定。()质量监督处负责内部检验争议的仲裁。产品检验的有关记录予以保存.产品检验工作按照产品检验程序执行。8。3不合格品的控制(1)产成品总站、研发中心、各生产单位、储运部分别对所管产品(包括采购产品、中间产品、钢材产品、化产品)中的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对不合格品识别、控制的内容和办法应形成文件。(2)对已出现的常规产品和外销产品中的不合格品按以下原则之一进行处置:a。对不合格品采取返工(如修磨精整、切割)的办法消除不合格缺陷。 b.经授权人员(对外销产品,其授权人员指用户;对采购产品和中间产品,其授权人员指不合格品使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批准,对不合格品实施让步放行或接收。c。对不合格品采取降低质量等级、改判其它牌号等措施,以防止该不合格品原预期用途的使用。说明:实施产品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中的不合格品不得采用让步放行或接收的方法处置。钢材产品和化产品实施用户让步接收时,销售部门要取得用户同意接收的书面证据,并经质量监督处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交付。(3)记录的要求:对不合格品基本情况(包括品名、不合格数量及原因)、对不合格品处置的措施、让步处理时批准的手续等应进行记录.(4)对不合格品返修(如修磨精整、切割)处理后,应由质检人员再次验证,以确认其符合使用要求,返修后的产品不能判定为原质量等级.(5)当各种采购产品和中间产品在交付后(进入下道工序)才发现不合格品时,储运部、中间产品生产单位应及时将不合格的信息传递到使用单位,并与使用单位确定应对措施;当该不合格品已经投入使用时,使用单位应加强对其使用过程及所生产的产品的监视、测量。(6)当钢材产品、化产品在交付后我公司才发现不合格品时,产品质检部门应及时与用户联系,反馈不合格的信息,协商处理办法。产品交付后由用户发现不合格品时,由售后服务主管部门负责受理用户投诉。不合格品控制工作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8。4数据分析(1)各部门单位对所管过程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2)售后服务主管部门按季度分别对顾客满意情况进行分析;按月对最终产品质量的符合性进行分析,其它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均由各生产单位进行分析。(3)各生产单位按月对技术经济指标对标、生产过程特性值、在线各类工艺数据、生产运行中的工艺技术问题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4)各部门单位在分析工作中要做到:a.证实所分析的过程是否适宜有效,证实该过程是否完成(或达到)了其目标、指标。b.评价所分析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该过程的意见或措施;当发现产品质量或过程有偏差时(但尚未出现不合格)的趋势时,要提出采取预防措施的意见。c。突出重点问题,尽量用数据说话,尽可能使用统计工具。对数据量大、各类数据间有相关关系的,要尽量使用图表.8.5改进质量监督处负责制定数据分析及质量改进管理程序,各生产单位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安排实施.8。5。1持续改进(1)质量监督处根据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内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结果(包括用户满意情况、产品质量情况、供方业绩)、管理评审结论和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的决策,对产品质量提高方面的项目制定持续改进计划(包括外销产品)并安排实施。(2)各生产单位根据技术经济指标对标、生产过程特性值、在线各类工艺数据及生产运行中的工艺技术问题等的数据分析结果,对生产运行中的工艺技术问题、过程控制优化、技术经济指标对标攻关,提质降本等方面制定持续改进计划并安排实施。(3)各部门单位可根据本单位产品、服务和过程控制情况制定本单位内部持续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8。5。2纠正措施(1)质量监督处对内外审和平时发现的不合格,及时安排有关单位采取纠正措施;质量监督处组织对所管外销产品发现的不合格和产品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进行分析,对异常因素造成的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确保不合格的原因已被消除,以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2)对发现的不合格,要按以下步骤实施纠正措施:a.全面分析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及影响;b.确定不合格的原因和主要原因;c。根据不合格对用户和用途的影响程度、消除该不合格原因可能支出的人力物力大小等因素,确定是否有必要采取措施来防止同类不合格的再次发生;d.在已确认有必要采取措施的前提下,确定采取什么措施,并制定措施计划组织实施;e.如果采取了措施,要对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进行记录并保持;f.全面分析总结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如果已达到预期效果,应将所采取的措施制度化、文件化;如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应重新按上述步骤再次实施.8。5.3预防措施对潜在不合格,针对其产生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潜在不合格的发生,活动和步骤如下:a.确定潜在不合格的类别、影响程度和范围,并分析其原因和主要原因;b。根据该潜在不合格对用户和用途的影响程度、消除该潜在不合格原因可能支出的人力物力大小等因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