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线切割机床、车件和内河船舶产业集群调研报告]线切割机床.docx
-
资源ID:31728521
资源大小:2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线切割机床、车件和内河船舶产业集群调研报告]线切割机床.docx
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线切割机床、车件和内河船舶产业集群调研报告线切割机床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线切割机床、车件和内河船舶产业集群调研报告线切割机床 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线切割机床、车件和内河船舶产业集群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课题调研组 本课题系区政府为制定出台海陵区培植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工作意见而组织的调研计划子课题之一,课题由区委办、经贸委、乡企局等单位承接。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课题组参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实地调查了线切割机床、车件和内河船舶三个行业部分企业产业集群情况,并形成了此调查报告。 一、解读产业集群 作为一个经济学术语,产业集群有其特定的含义。“集群”概念源于生态学,原意是指以共生关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生物族群。波特教授将产业集群界定为:产业集群是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的企业与法人机构,并以彼此间的共通性和互补相联结。但是,一个区域的同类企业的总和不是产业集群; 多个无关联或关联度低的企业在一个地理区位上集聚不是产业集群; 一个企业内部沿产业链向上下延伸或在企业价值链的一些环节上横向发展,形成的多个分厂,这样的一个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不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一般具有以下机制效应:即规模效应、专业效应、成本效应和学习效应。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体现在众多企业在一个范围不大的地域内围绕一个产业链或产业链上的某个、某些环节进行的横向或纵向集聚。产业链相关、多个企业和地域集中是构成产业集群特征的三大基本要素。 两个阶段:即企业集中阶段(觉醒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由于企业还只是表现在空间上的集中,仍以各自为战的经营方式为主,企业之间基本上没有建立太强的产业关联和分工协作关系,处于一种地理分布上的集中、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态。产业集群初级阶段(半成熟阶段)。企业以追求集群效应为目的,自发形成生产协作体系,群体中一些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企业也走向专业化,整个企业群落围绕特定的产业生产,通过群体协同效应获得综合成本、供销集中等竞争优势。 三大趋势:即产业链条化趋势。随着产业集群的成长,企业会进行有效的分工,产业链也随之加粗延长。同时,随着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高,品牌形象的树立,集群内最终产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向高端发展,集群产业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企业生态化趋势。产业集群不是众多企业的简单集中,而是以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为基础,大、中、小不同等级企业并存,不同类型企业共生互补的生态化企业群体,类似于生物种群构成的生态系统。经营全球化趋势。产业集群所拥有的外部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吸引国内外各种生产要素流入产业集群,进行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基本上是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取胜的。 五大功能: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一条科学发展的希望之路。区域竞争力的推进器。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虽然是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非自觉的制度选择,但却显示出其内在的经济规律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它既保持了中小企业灵活多变、反应敏捷的特点,又能形成群体规模,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加之上下游产业关联配套,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又进一步降价了生产成本。招商项目的接收器。产业集群具有的多重聚集效应是企业集中的主要动因,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磁场效应”,对上下游配套项目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得产业集群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中小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在产业集群内部,许多中小企业共享产业集群带来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这种区域化布局、区域化规模、区域化溢出效应促使中小企业在不断竞争、协作和创新中加快发展。品牌效应的扬声器。一方面,产业集群奠定了打造区域品牌的优势; 另一方面,区域内那些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实力和品牌的企业又能以自身品牌的影响增强区域品牌的效应。就业人员的吸收器。产业集群不仅可以有力的拉动地方经济的强劲增长,而且在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不仅可以使本地居民充分就业,而且还可以吸引大量的外来劳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十种途径。产业集群大致有种途径:()依靠当地企业家精神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集群。()依靠历史传统产业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依靠当地资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依靠外部市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依靠引进外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依靠配套大企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依靠中心城市城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依靠高校资源和科技人员创业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依靠政府规划引导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依靠政府和民间两种力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 二、我区三项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客观认识产业发展的现状又是加快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区三项产业集群发展概况如下: (一)企业数目。根据工商部门统计及质监部门机构代码资料统计,我区现有线切割机床生产企业多家,正在申办的或试办的企业近家,从事配套服务的企业近家,月生产机床在台以上的企业约家。自行车配件生产企业家,其中,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家,列统企业家,从事配套服务的企业家。内河船舶修造厂多家。 (二)地理分布。线切割机床主要分布在泰东镇、西郊乡和城区。车件主要分布在九龙镇。内河船舶主要分布在东郊乡和西郊乡的内河两侧。 (三)产业规模。××年,线切割机床生产能力达万多台,产值近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约,国际市场占有率约,全省同类产品前家生产企业中有家在海陵区。车件生产企业主要生产自行车线闸、轴皮、前后抱闸、链轮曲柄、衣支架、车圈、泥板、中轴等产品,其中双征、永灵、安腾系列产品为全国名优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为。××年,自行车配件年产值亿元。内河船舶修造主要生产约吨以下的内河船舶,生产加工方式多种多样,年产值约亿元左右。 三、产业集群问题评析 海陵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尚处起步阶段,最高发展形态是企业集中,有少量配套企业,出现了产业集群的萌芽; 最低发展形态是企业各自为战,零散分布,区域主导产业不突出。海陵区的前身县级泰州市是一个新型工业化城市,有相当的产业发展基础,但与广东、浙江、上海和我省的苏南地区相比,我区产业集群发展却相当缓慢。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上讲,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之中,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系统缺陷和市场失灵问题比较严重,因而限制了我区产业集群的发展,这是导致我区产业集群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一是集群内部组织体系水平较低。产业集群的最大效应是集群内所有企业的共同行动,它是一种主动的、动态的、持续的效应。在发达的国家中,一个经过年发展的产业集群趋于成熟,而成熟的产业集群是以获得较强的共同行动效应为特征的。我区产业集群总体上内部企业之间的行业关联度不高,难以形成合力推动各种企业间在市场机制之外的正式或非正式互动机制的建立。纵观我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历史,线切割机床、车件和内河船舶产业发展是三项很有代表性的产业。线切割机床从上世纪年代初开始,经历了余年的开拓发展之途,产业集群发展仍处于萌芽状态。九龙自行车配件生产始于上世纪年代初,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但目前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并没有发展起来,产业链短而细。这些产业发展的特征是只注重企业单体做大,而忽视产业整体的壮大,基本上还只能获得经济外部性所产生的集群效益。而内河船舶修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则更落后,许多仍处于松散的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状态,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很低,没有形成组织体系。二是人才、技术、资金实力偏弱。我区的线切割机床、车件、内河船舶企业有很多是依托于农村或小城镇发展而成的,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有的产品甚至只要几个人,买两台旧机器,就能组成一个家庭工厂开始生产。因此,很多企业只要通过简单的模仿与学习,就迅速形成了大量低端路线的企业群。这些群体里的企业以个体、家庭企业为主,起点低、规模小,再加上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的问题,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必然受到限制,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规模、资金、人才,只能以低成本为竞争优势,企业的积累有限,培育不出知名的品牌,也没有培育知名品牌的意识和愿望。特别是内河船舶企业群位于饮用水取水口上游,环境治理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成为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这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从而危及集群的形成、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我区围绕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体系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配套设施的发展水平也有待加强。企业群内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缺少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缺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当前,信息咨询服务尤其缺乏,去年我区线切割机床抽检时,采用新的检验标准,而许多企业由于信息闭塞,加之一些企业相互保守,又没有一个公共的信息服务平台,以致一些中小企业对新的检验标准不了解,因产品不合新标准的要求,在抽检中纷纷落马。因此,在加强企业间沟通联系的同时,急需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公共信息平台。同时根据产业特点,创办急需的劳动力教育培训机构,培养和创造高级劳动力。四是学习与知识创新能力不足。我区企业群内部学习与创新能力不足,仅有的学习也只是表面的模仿,表现为“跟风”或“扎堆”,但是缺乏企业间的协同学习、创新行为。以线切割机床企业群为例,产业的竞争优势停留在聚集经济产生的成本优势上,而产业集群产生的潜在创新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许多小企业都是从大企业分离出来的,主要零部件都从外地购进,其他零部件生产工艺简单,特别是快走丝切割机床对精密度的要求不高,有的工序还可以用手工代替机器。因此,许多中小企业与其说是生产线切割机床,不如说是在从事简单的零部件生产和线切割机组装。对他们来说,既无创新的能力,也无创新的必要,不创新企业照样能够生存下去,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更容易丧失学习和创新能力。五是缺乏企业的诚信机制。由于没有建成良好的集体行动规则和内部沟通的渠道,缺乏诚信机制,我区企业群内普遍缺乏包容开放的社会人文氛围,企业间过度的竞争造成了敌意的心态,使企业之间更不愿合作了。企业的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产业集群得以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诚信产生的社会资本是产业集群中的重要资源,是企业之间交易与合作的基础,没有诚信的产业集群中假冒伪劣遍地,欺诈行为盛行。以线切割机床产业为例,由于产品的同质性,又没有形成共同的利益行为,企业之间恶性竞争较为严重,突出表现为去年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使每台线切割机床降价元,降幅达。而另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致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缩小,最终一损俱损,企业发展更加举步维艰。而企业为了维持生命,只能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和陈旧设备,产品质量缺乏保证,最终以牺牲企业的诚信和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换取企业短期的惨淡经营。从主观上来讲,我区产业集群发展缓慢,与政府的作为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一是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无为而治。产业集群发展具有的系统缺陷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要求政府在相应的领域发挥作用,同时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区的线切割机床、车件和内河船舶产业发展基本上是在不健全的市场体制下自由发展,而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发展道路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在扶持单个企业的做大做强上花的功夫较多,而在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上花的功夫相对较少。因此,由于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无为而治,对产业集群发展缺乏积极有效的引导和促进,使得需要政府弥补的系统缺陷和市场失灵没有得到及时的弥补,同时也导致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缺乏。虽然我区的线切割机床和车件产业已经发展了年,企业单体得到壮大,总体规模也有较大的发展,但在产业集群上始终没有多大进展。特别是内河船舶产业,多年来一直处于自由散乱的发展状态,至今也没有进行规范,统计上也没有对其规模、产值、税收等进行统计。二是产业集而不群。目前,全区的线切割机床和车件生产企业数量也不少,但企业仅仅是空间上的集聚,而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企业的非“集群”化倾向突出。就园区发展而言,九龙和泰东两个园区搞得比较早,对全区的经济发展一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两个园区在产业集群发展上所作的贡献却不大,入园企业的非集群化明显。由于产业关联度不大,有的企业仅一墙之隔,而他们的产业性质却有天壤之别,风马牛不相及,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海陵工业园区具有后发优势,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把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贯穿其中,大力提倡搞专业园区建设,实行产业链招商引资,避免出现杂乱无章、集而不群的现象。三是集群发展中的短视行为。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企业普遍存在安于现状的短视行为,企业经营者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或者本身就缺乏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而仅仅依靠短期的土地价格、优惠政策等发展经营产业。有些企业经营者满足于一年能赚几万、几十万,不愿意在扩大再生产、更新设备、开发新品等方面增加投入。由于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薄弱,同时消化吸收能力差,导致企业群技术创新不足,产品更新换代不快。企业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后劲不足,逐渐走向衰落,甚至消亡,整个产业也一落千丈,不能形成产业集群。四是对中小企业的重视不够。政府在对企业的支持中,过分偏爱大企业,偏重对大企业的扶持和培育,而忽略对小企业的扶持,每年政府对全区重点骨干企业都有多项扶持政策,而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小得多,没有对某一产业的所有企业的发展进行近期、中期和长期的规划,甚至对小企业不屑一顾。其实,产业集群是一个产业生态系统,需要大、中、小企业相互补充,在竞争中合作,在融合中发展。大企业如果缺乏众多中小企业的配套服务,集群的优势便无法发挥。五是环境建设中的重硬轻软。政府在营造发展环境时,比较注重硬环境的建设,因为它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也比较容易操作。而对引导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结构、建构中介服务体系和劳动力教育培训机构等软件设施建设的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习、创新和促进关联软环境建设,结果企业生产成本虽然比较低,但是企业只考虑短期利益,竞相以低成本竞争,忽视立足技术创新以获得长远的产品差异化优势,最终损害了集群的竞争力。因此,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软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软环境建设,通过大力推进软环境建设,逐步提高企业的创新与学习能力,使其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四、发展产业集群的路径选择 产业集群以其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区域经济的持久支撑力,越来越为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所重视。本文调研的三项产业集群基本可以代表我区整个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目前,产业集群已经引起区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产业集群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发展集群经济也正成为我区加快实现“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科学选择。 (一)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建议。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目标总体要求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条件,线切割机床、车件、内河船舶产业集群可选择如下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到“十一五”期末,形成线切割机床、车件两个有一定水准的产业集群雏形或比较成熟的产业集群体系。内河船舶产业进一步走向规范,产业集群有较大发展。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期末,线切割机床产业链年产值规模达到亿元左右,比××年增长倍。车件产业链年产值规模达到亿元左右,比××年增长倍。如果内河船舶产业能在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产业集群,其年产值至少也不应少于亿元。 (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建议。为实现上述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建议选择如下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新型工业化发展原则,充分调动全民创业的积极性,集中配置资源,搭建发展平台,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发挥泰东线切割机床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和九龙“车件之乡”的品牌优势,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手段和措施,大力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横向和纵向集聚,着力打造线切割机床和车件两条产业链,形成海陵经济发展的“东西两翼”,进一步规范内河船舶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使线切割机床等三项产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从我区线切割机床、车件和内河船舶产业发展的现状看,仍处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者说是萌芽阶段,有的还谈不上产业集群,如内河船舶产业。因此,推动以上三项产业集群发展任重而道远,必须针对其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使三项产业集群健康稳定发展。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人们对产业集群的认识。现在,许多人对规模经济的概念及其产生的规模效益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对产业集群的了解和认识还很不够,甚至有些经济部门的工作同志和企业老板对此都不甚了解。因此,有必要进行一次广泛而深入的产业集群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不仅使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导真正认识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从而在领导实际的经济工作中自觉贯彻产业集群发展的思想,同时,也使所有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的老板们认识产业集群所产生的强大的整体竞争力,为企业的长期繁荣提供强有力的持久动力,从而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融入集群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参与社会化分工协作,并使其树立任何产品都不可能由一个企业从头到尾全部自己生产的观念,只有越来越细的专业分工,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点,不仅是对线切割机床、车件和内河船舶制造三项产业是非常紧迫的,对整个海陵区其他行业的产业集群发展也同样紧迫。 培育龙头企业,激发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产业关联度大、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效益明显的龙头企业,能极大地增强产业集群的综合实力。现阶段,我区线切割机床、车件、内河船舶产业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基本上还是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的集中,专业化分工不细,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上下游产业配套协作关系。因而,由产业集群所形成的各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在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恶性竞争,直接导致了企业效益的下降。当务之急,应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以现有的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快促进行业企业明确分工,逐步把一些生产线从现有的龙头企业分离出来,使行业内中小企业找到各自的产业定位,围绕同一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分工协作,不断把产业链加粗拉长,形成一个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群体,大幅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合理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加速相关产业向工业园区集聚。海陵工业园区和泰东、九龙两个工业园区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增长极,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理想载体。目前我区有线切割机床生产企业多家,虽然都分布在海陵区范围内,但企业集中度还不够高,空间布局散而乱,入住工业园区的企业很少。因此,一方面,可以采取一些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一些大的线切割机床生产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为今后集群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工业园区内做好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开辟专业园区,并在今后的招商引资中注重引进相关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形成线切割机床的区域性集群发展。车件产业集群主要以九龙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强布局调整,开辟专题园区,积极把招商引资的思路转变到产业链招商上来。同时,在巩固现有主打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拉长产业链,促进配件生产企业分工协作,把九龙的车件品种扩展到自行车的总成件,真正做到自行车所有零部件不出九龙镇都能配齐,并积极向整车生产方向发展,形成完整的自行车及其配件的产业集群。与此同时,还可以逐步拓宽生产领域,推进以明星减震器公司为龙头的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发展。 推进技术创新,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有两种差异明显的发展道路,一种是创新型集群,另一种是低成本型集群。创新型集群具有创新、高质量、功能柔性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特征,而低成本型集群则以低价格、廉价材料、大量劳动力柔性和较低的劳动力价格为基础。我区的产业集群大多数只是具有低价格优势,产品质量较低,无法进入高价市场。自年代以来,一些更低工资的国家和地区进入了全球市场,同时,世界市场朝着较高质量、较快反应、较少批量的方向发展,直接削弱了我们的企业价格比较优势,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以较低的价格生产出符合世界标准的产品。因此,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通过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制度创新推动企业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地方制度建设,加快行业企业的协调发展。现代产业系统中的竞争不可能都是纯粹的市场化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受制度框架的影响。最具发展动力的产业集群通常需要以现有的社会文化准则为基础的集体制度来克服市场的失效,而社会文化制度是地方制度的组成部分,具有不易模仿性和历史继承性,是区域竞争的根本优势所在。对海陵区而言,迫切需要加强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制度建设。一是加强信任制度建设。信任是企业间交流与合作的捷径,也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途径。信任虽然可以由长期的重复交易逐渐建立起来,但如果地方主体具有共同的价值准则,建立信任的成本就会很低。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进行企业资信认证评估工作,帮助企业建立一个信用历史查询和公证体系,以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二是加强技术人员自由流动制度建设。目前,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人为地阻碍或限制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技术工人)的流动,或者不愿意增加职业培训的投入。这实质上严重制约了集群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社会过程,是在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基础上产生的。知识型人员在地域内自由流动能否获得地方正式或非正式制度的支持已经成为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要根据我区区域产业的特点,建立起既有利于企业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又有利于技术人员流动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是加强行业组织建设。我区线切割机床、车件、内河船舶生产企业由于产品具有同质性、产品质量不高等特点,在企业之间很容易出现随意降价、假冒伪劣等无序竞争。另外,各企业之间缺乏沟通联系,相互保守,各自为战,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行业组织来统一协调企业之间的关系,促进本行业的发展。可以借鉴温州等地的经验,积极引导、培育,逐步建立、健全行业组织,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协调、行业自律、政策研究、信息传递、技术交流、专业培训、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的作用。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建设。产业集群与单个企业相比,在于其不但有产业,更有一个能高度聚集要素的区域空间,这是产业集群生存发展的依托和优势所在。因此,在考虑产业集群升级时必须纠正以产业升级规划取代集群规划的误区。集群升级规划应包含乡镇行政区调整、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中心城镇城市化等促进发展的诸多社会经济内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特别是产业集群中应扮演什么角色,是产业集群能否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一是要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企业是产业集群的主体,应该由企业办的,应该由市场调节的,政府必须放手。由于单独的企业力量有限,需要政府的协助。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但同时也必须明确,政府部门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重点是规划; 排除限制集群发展的观念上、体制上、政策上的障碍,减少审批环节和收费项目,降低产业进入门槛,扩大市场准入范围; 建立专业市场,举办贸易展销会,引导企业之间的交流协作,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经济中的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供需矛盾。二是要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创造和提供集聚的环境,把一批相关企业吸引到一定的地域。另一方面,进行体制创新,按照国际惯例优化自身的经济管理机构和职能设置,提高政府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三是要优化配置资源。由于政府部门掌握着相当数量的各类资源,许多部门拥有大量的资金和项目,加之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比较弱小。因此,要求政府部门完全转型为“服务型”小政府,且不参与各类经济活动,至少在目前是不切实际的,但政府可以通过资源在空间和产业中的重新配置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四是要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重点扶持相关研发机构、培训体系等的建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突破一些共性技术难关,以此带动现有产业集群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在企业技术改造投入、核心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也有利于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积极组织重点企业银企见面会,架起金融部门与企业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贷款贴息,帮助企业尽快实现低成本扩张,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