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能源与环境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docx
-
资源ID:31740196
资源大小:18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能源与环境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docx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能源与环境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能源与环境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对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专业建设改革方案,改革方案中尤其强调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能源与环境 课程体系 改革 1.引言 我院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成立于20XX年,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燃料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创办的,该专业前身为热能动力工程专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一次能源的大量消耗而对环境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目前,能源与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瓶颈。因此,20XX年浙江大学率先在国内将原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更名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包含的知识跨了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本科专业。 然而我校与浙江大学在培养模式上是有区别的,首先我校是以第三批招生为主,培养目标定位是以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高级人才为目标的,且就目前来看全国具有该专业的三本院校极少,如何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既能充分体现专业培养特色,又能很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这一点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系统分析的问题,关于此方面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2.课程体系设置及存在问题分析 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基础及院级公选课程:如思政、军体、人文、英语、经管类课程;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公共基础理论知识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如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力学、工程图学及机械设计、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概论等专业基础知识课程; 专业课程:如能源转化(含锅炉原理)、热交换器计算与设计(含锅炉计算)、涡轮机械原理、透平机械调节与强度、流体机械原理(含泵与风机)、发电厂热力系统工程、热工信号处理技术、能源生产过程自动化、电厂计算机控制技术、热力环境控制、燃烧污染与控制、基于循环经济的能源环境系统、新能源等专业课程; 实践环节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上述课程体系设置中,部分公共性基础类课程学分过大,如英语、大学物理等,基础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近50%,而专业类及实践环节的学分较低,这样很难体现专业的特色及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另从课程体系设置上可以看出,该专业课程仍是以热能动力专业课程为主干,增加了少量大气污染物控制及新能源利用方面课程,与原热动专业课程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在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紧密结合地方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且目前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能源及环境可持续化的重要途径,围绕社会在此方对人才的紧迫需求, 我们在现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修改,不仅加强了实践性环节的建设,同时加强了与企业及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使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3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 根据上述分析存在的问题,对该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修订: 公共基础课的调整原则是以够用为基本前提,结合专业的需求对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适当增删、如微积分、电子电工等课程设置成甲、乙类课程,甲、乙类课程的要求与学分是不同的,每个专业可结合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专业课内容的调整: 结合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及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对能源转换(含锅炉原理)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以往该课程主要以大型电站锅炉原理及热力计算为基础来介绍,据统计当前毕业生中仅有40%左右进入电厂,而进入一般企业及从事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人员所占比重明显增加,因此,对该门课程除对电站锅炉进行介绍外,还应增加小型工业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原理及热力计算方面的讲解,以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加大选修课的比重,拓宽选修课的知识领域,让学生通过选修课更好地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及专业应用领域, 增设可再生能源利用及污水、污泥处理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增加“能源管理”、“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等课程,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普遍开展,用能企业及节能中介结构对能源方面高级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在学科设置中增加此类相关课程,进行节能新技术、企业能源管理、清洁生产及环境经济理论等方面内容介绍,为毕业生走上节能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环节的改革: 实践环节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实践环节建设中如何将部分以验证为主的实验项目进行适当整合,变为由学生自行设计的、综合性强的实验是本次改革的核心,这样不仅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可将所学多门课程知识相关联,加强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着这一观点,将本专业的一些单独的、分散的、验证性为主的小型实验在实验平台建设之初进行了整合与创新,将多门实验课程在一个综合性的、大型实验台上完成,因此我们建设了一台循环流化床多功能实验台,该实验台上可将热工仪表、热工自动控制、锅炉能平衡分析、泵与风机、热力环境控制等多门专业课程的20多项实验项目开设出来,并且学生还可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部分规定实验项目测试及分析工作,该多功能实验台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热工类实验的设置方法,不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每项试验项目检测的目标更有针对性,也加强了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与掌握。 4.结束语 在本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与企业间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具体工程应用有更具体的了解,因此我们分别与省火电建设公司、市能源检测中心等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并利用实习及毕业设计阶段多次到相关企业进行现场学习,将理论与实际只是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