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及提升研究.docx
-
资源ID:31744202
资源大小:1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时期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及提升研究.docx
新时期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及提升研究新时期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及提升研究 摘 要:高职教师教育的目的是为农村中小学培养教师。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关乎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因此,研究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师教育专业;职业素质;现状 一、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调查选取了具有10年以上教龄的农村初中、小学教师500名,发放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调查问卷,请教师列举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收回有效问卷492份。调查显示,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心理健康素质,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以及较高的知识水平等。 二、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为全面了解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对走上教学岗位(两年以内)的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及在校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是师德,德为师之本。调查发现,不管是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教师,还是在校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大家对他们的师德评价总体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情况较好。但仍有12.6%的新入职教师师德评价为“较差”,6%评价为“差”;有20.4%的在校学生师德评价为“较差”,6.7%为“差”,他们的师德观念淡薄,师德意识较差。 2.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有22.4%的新入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被评价为“好”,31.7%被评价为“较好”;有22.7%的在校学生教育教学能力被评价为“好”,18.2%评价为“较好”。但有4.4%的新入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被评价为“较差”,10.9%被评价为“差”;在校学生教育教学能力被评价为“差”的有16.7%,“较差”的有15.8%。据了解,教育教学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二是不知如何组织教学;三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不熟悉;四是缺乏必要的教学技巧;五是书写较差。 3.知识水平。教师既要精通本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通识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调查显示,在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知识水平评价为“好”的占19.3%,“较好”的占25.3%;“较差”的24.2%,“差”的占12.2%,表明部分學生的专业知识欠缺。 4.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一项职业素质,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教学语言应简单明了、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新入职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被评价为“好”的有19.1%,“较好”的占到38.8%;在校学生评价为“一般”及以上的占72.7%,说明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体状况较好。 5.班级管理能力。从评价结果来看,新入职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被评价为“好”的有15.3%,“较好”的有29%,说明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较强。但还有17%的新入职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较差,不懂得班级管理方法,班级管理比较混乱,不知如何对待特殊学生。 6.职业心理健康水平。身心健康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据调查,新入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被评价为“好”和“较好”的有51.4%,表明刚入职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是比较健康的,对学生有爱心,责任心较强。 三、新时期提升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1.加强师德教育,增强师德意识。要加强师德教育,利用身边的师德模范事迹,向学生宣传他们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诠释师德,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责任感、使命感。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通过师德演讲、教师文化宣传等活动,邀请师德楷模为学生授课,讲述如何在平凡岗位上坚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师德教育。 2.注重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新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便利化,而且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通识知识,精准地把握教材,深入浅出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学校要根据课程改革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加强专业课教学,同时提供更多的通识课程供学生选择,将专业性和通识性结合起来。 3.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学能力水平。(1)加强与农村中小学的联系,聘请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为学生上示范课。高职教师教育是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因而要深入了解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教育调查,了解农村教育现状,聘请农村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到高职为学生上示范课,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2)加强教师技能训练,提高教学素质。一是注重“三笔一话(画)训练”。坚持“三笔字”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坚持练习1篇(板)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一直持续到大三;坚持“一话(画)”训练,每天用普通话朗读1篇文章,每天练习1篇简笔画。二是加强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学生自选教学内容,设计5分钟的说课内容,进行说课训练;然后根据说课内容编制1015分钟的教学设计。学生根据教学设计自行进行讲课练习。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试讲,对试讲情况进行评价,学生相互指出优缺点。学生本人对试讲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三是加大学生见习实习力度。要重视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见习,延长实习时间。大一安排至少12周到中小学见习,观摩一线教师授课,用学习到的理论分析上课情况;大二安排至少2周时间让学生到中小学进行教学实习,学习如何管理班级;大三安排至少一学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教学,独立承担教育教学工作。 4.开设班级管理课程,提高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对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要专门开设班级管理课程,学习班级管理方法,学习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向学生分享农村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案例,聘请农村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向学生传授如何管理班级,如何培养学习习惯,如何搞好班级建设,如何培养特殊学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作为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教师教育专业学生除了要有健康的身体外,还要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教师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中小学生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向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