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汇编五篇.docx
实用的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汇编五篇实用的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说课稿小学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说课稿小学篇1 说教材及学情: 我授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 这部分教材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感知几分之一,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教材提供了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意义,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关系,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整数知识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可是“分数“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未知数。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平均分的方法和经验,对于轴对称图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对折后两部分大小是相等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组织有效的活动,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提高。 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2、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分数产生的意义。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加学生的数学情感。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分月饼) 二、探索交流,形成概念。 1、初步认识二分之一。 (1)只有一个月饼,想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应该分多少呢? (2)这一份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3)学着写一写、读一读 (4)下面哪些图形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为什么? 2、认识四分之一 3、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折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三、巩固练习。 1、教材93页做一做1题。 2、读一读、写一写 3、读分数,说含义 四、拓展练习。 1、下图涂色部分能用分数四分之一表示吗? 2、比比你的眼力。 五、总结。 说设计理念: 1、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初识分数 想让学生喜欢数学,必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感觉数学好玩,由学生身边的生活,创设问题情景,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初步感知分数的含义。 2、活动延伸,触类旁通 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于分数的再次认识,感知平均分的含义。动手操作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分数的含义。 3、及时总结练习,巩固新知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新知。练习题的内容在联系本课新学的基础上,适当延伸,提高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 数学说课稿小学篇2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版数学教材年级(上、下)册()第章第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部分,因此,在中,占据的地位。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2能力训练目标: 3创新素质目标: 4个性品质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突出重点 难点:通过突破难点 关键: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即: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1、理论: 2、实践: 3、能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引入: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对于本题: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 3、讲解例题。 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题中: 4、能力训练。 课后练习 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 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结束语: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数学说课稿小学篇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在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是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上是一次飞跃。同时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知识对他们来说是很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有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原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不尽相同,但是这些知识和规律却是学习方程、代数以及函数的主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字母表示数及简单的数量关系,体会字母所表示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活动,能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悟初步的'代数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实验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讨论、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积极诱导学生思考,我适时运用电教媒体演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状态中,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设疑导入 第二环节: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前呼后应,总结收获 第五环节:了解历史,拓展提高 (一)激发兴趣,设疑导入。 1、屏幕演示: (1)你在生活中见过用字母表示的符号吗?(如:CCTV、车牌号、P) (2)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简洁明了,容易明白)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中的实例引入,给学生一种用字母表示事物的印象,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易懂,也为下面的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埋下伏笔。 2、由儿歌引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数青蛙的儿歌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1)“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这样数能数完吗? (2)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几只青蛙就有几张嘴,所以我们可以说“n只青蛙n张嘴。”这样唱起来也就简单多了。 (3)像这样从一只青蛙、二只青蛙到很多青蛙,我们可以用字母n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我从儿歌入手,让学生感觉比较亲切,同时也降低了用字母表示数的难度。 (二)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1、猜年龄游戏 (1)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年龄。选用一个学生提供的数据进行下列的学习。 (2)提问:老师比你大16岁,老师多大了_. (3)让学生推算在当你一岁的时候,老师的岁数是多少岁?2岁,3岁,。 (4)当你的年龄为a岁,那么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岁呢? (5)拓展:当老师b岁的时候,请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自己的岁数。 设计意图:从实际出发,以简单的加减法为基础,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摆三角形,发现规律。 让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棒。 (1)动手操作,摆出一个三角形。 (2)提出问题:摆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3个呢?请算一算。摆a个呢? (3)电脑演示: 三角形个数123a小棒根数1×32×33×3a×3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3、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1)出示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 (2)复习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 (3)用给定的字母试着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 (4)视频介绍数字与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的规则 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数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写为“点”或者省略不写; 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结合学生的实验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并强调表示的规范性,让学生既能从实验中得到数学规律,又要掌握数学表示的严密性。 (5)练习:(A组)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4×b=a×c=1×m=x×x=y×2= (B组)填空: 一只手有5个手指,两只手有10个手指,N只手有_个手指。 我们每76年才能见到一次的哈雷彗星,在公园s年出现后,再一次出现是在公元_年。 (C组)判断下列各式的简便写法是否正确: (1)a×7=7a()(2)1×t=t() (3)12+x=12x()(4)x×x=2x()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与格式,由浅入深,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学习后成功的喜悦感与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填一填: (1)小刚每天看课外书15页,n天共看了()页。 (2)一条裤子a元,一件上衣比裤子贵12元,一条上衣元。 (3)水果店运来25箱苹果,卖出去x箱,还剩下箱。 (4)一辆公汽原有35人,新街车站下去x人,又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人。 2、看图回答问题 (1)小华家道学校的路程是()。 (2)小军家都小丽家的路程是()。 (3)小华家到小丽家的路程是()。 数学说课稿小学篇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和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二)使学生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 (三)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能正确读出多位数是教学重点,中间和末尾带一个0或几个0的数的读法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数的产生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三年半数学,每天都和数打交道,但是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需要数人数,数物体的个数,于是产生了数那时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只知道同样多或同样少,还不会用一、二、三等数来数物体的个数,于是就借助其它物品,如摆小石子比如外出放羊时,每放出一只羊,摆一个小石子,共出去多少只羊,就摆出多少个小石子放羊回来时,再把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羊没有丢还有用在木棒上刻道的方法来计数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比较完善的计数方法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十进制计数法(板书:十进制计数法) (二)十进制计数法 1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约有12亿,世界人口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2用算盘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可以在算盘上先拨上亿,边拨珠边数: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分别板书:十亿百亿千亿 提问:你学过的个、十、百、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它们叫什么? (叫计数单位) 教师指出: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习的个、十、百、千亿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你共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师:像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写数的时候,要用一些符号表示,这些符号叫做数字 提问:学过的数字有哪些? (1,2,3,4,5,6,7,8,9,0) 这10个数字叫阿拉伯数字,它表示数的符号数和数字是有区别的,如25是一个数,它是用数字2和5表示的 (2)认识数位 这10个阿拉伯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45230这个数里有几个数位?(5个数位)它们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一个数字由于所在的数位不同,所表示数的大小也不一样,所以只用10个阿拉伯数字就可以表示出任意大的数因此数位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它与计数单位是有区别的,如数字8在右边起第九位,那么8所在的数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表示8个亿,这个数就是九位数 (3)数位顺序 副标题#e# 学过的12个数位是怎样排列的? 教师把板书上的计数单位下面加上一个位字,并画成表格形式,成为顺序表: (顺序表是逐步补充完整的) 先说说学过的数位有哪些?是怎样排列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数位及顺序说明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位后面用表示还有其它数位 想一想:在整数中数位很多,最小的数位是什么位?有没有最大的数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 提问:你能类推一下,今天学的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吗?(亿级) 教师板书: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提问:每级各表示多少? (个级表示多少个,万级表示多少万,亿级表示多少亿) 分别说出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教师把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比较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每级都是4个数位,4个数位排列顺序都是个、十、百、千 不同点:个级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多少个;万级第一位是万位,表示多少万,亿级第一位是亿位,表示多少亿 教师概括:数位顺序表是我们读数、写数的基础,必须熟练掌握特别应熟记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5)反馈、口答 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和亿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xxxx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它表示,7在位上,表示 4读多位数 (1)读出下面各数: 提问:亿以内的数怎样读? (先把数分级,先读万级的五十六,再在后面读出单位万五十六万,第二个数先读万级的四百二十六,后面读出单位万,四百二十六万) (2)出示例1 指导学生读例1各数 xxxx读作:五亿 xxxx先读亿级十亿,再读万级六千万,合在一起读作十亿六千万 xxxx先读亿级,四千零三亿,再读万级,五百万,合起来读作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 (3)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 提问:含有三级的数,从哪一级读起?怎样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在什么位置上的0都不读?在什么位置上的0应该读?读几个? 副标题#e# (4)阅读课本37页多位数读法法则 完成37页做一做的题目注意哪些0不应该读,哪些0应该读,读几个 (三)巩固反馈 1填空 (1)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是一百亿、10个亿是 (2)xxxx是位数,最高位是位,6在位上,表示6个 2读出下面各题: xxxxxxxx0 xxxxxxxx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多位数的读法法则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九:第15题 课堂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读法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千亿,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的位置原则是读、写多位数和计算的基础,数字、数位、位数,计数单位等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在教学中要加以区别读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是学习的难点,要加以指导 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部分介绍数的产生 第二部分,教学十进制计数法,共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通过数数,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同时指出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所以叫十进制计数法;第二个层次,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第三个层次,读多位数,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第三部分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还设计了易混的概念题及容易读错的中间或末尾带0的多位数,让学生通过练习达到熟练、正确地读多位数 板书设计 十进制计数法 数的产生 数字计数单位数位位数 从个位到千亿位数位顺序表 例1试读下面各数 xxxx五亿 xxxx十亿六千万 xxxx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 练习读出下面各数 xxxx十二亿零四百万 xxxx0一千零三十亿五千零六 十万 xxxx四百三十亿零八百万 xxxx二千五百亿 数学说课稿小学篇5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第7册134页136页面积和面积单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又相对较难,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课标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通过观察、触摸等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b、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2、能力目标:a、充分凭借直观,发展空间观念。 b、通过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和操作能力。 c、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a、使学生在揭示矛盾分析矛盾的往复不断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b、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二、说教法学法 (一)强化感知,主动参与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再说“面积”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学生的思维从一维向二维过度,必须借助直观、形象的物体来理解。因此,采用学生熟悉的物体(桌面、黑板面等)和课件演示图形,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在“摸一摸”中初步体会“面是一大片”;在“看一看”课件演示中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几条线段围成的一大片;在“比一比”中感知“面有大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二)矛盾激趣,引导探究 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揭示面积的概念之后,学生已初步通过观察法感知物体、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有大小之分,接着引导学生得出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重叠数方格,逐步揭示矛盾,并个个击破,最终引出“面积单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也使学生理解了要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面积单位。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参与获得概念的过程。另外在学生学习了平方厘米的形状和大小,并能用它来度量较小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后,我有意让学生用一平方厘米去量课桌表面的面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真切体验到平方厘米这个单位太小,从而产生“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的疑问,然后出现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不能顺利地解决眼前问题”的矛盾中水到娶成地引出平方分米的学习,使学生在这过程中倍享成功的乐趣。整堂课在解决了一个个矛盾之后,我又不断在学生面前揭示新的矛盾,引着学生不断地向一个个新知跃进。同时,设疑和引导渗透了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鼓励与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地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三)突出重点,促进迁移 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认识平方厘米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看媒体演示,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量一量等活动去理解1平方厘米。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迁移和推导的形成来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如:"这个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迁移和推理能力。 (四)运用媒体,突破难点 多媒体以它省时、高效、直观、生动等特有的优势而被课堂教学广泛运用。在教学周长与面积的区别时,媒体动态演示"围"的过程,让学生轻松理解它们的区别;通过媒体演示用同样大的小方格量两个不同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划分方格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本课还精心设计符合儿童情趣的精美图片和画面,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从课前交流“拍手”的掌面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物体表面,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课件出示平面图形,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议、说,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三)认识面积单位。这一环节分两步骤教学: 第一、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首先让学生知道正确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先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学生用观察法比较,会有三种答案,用叠起来的方法比较(试一试),还是不能确定大小,教师根据学生的两次信息反馈,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再演示,在两个图形上分别画上同样大的小方格,通过数小方格的数量,学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积就大。在学生已经知道用数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前提下,运用故设矛盾的方法来比较同样两个图形,从而产生了矛盾,达到了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确地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接着教师巧妙引出面积单位这一概念。告诉学生今天先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第二、认识常用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了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第三步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 (四)巩固练习。主要设有判断题和选择题,让学生明白(1)正确运用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2)通过阿凡提的故事渗透长度和面积的区别,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总之,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从实际生活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理想的发展。 16